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大湾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标
广东省博物馆现有珠江新城馆区和文明路馆区,建筑总面积7.7万平方米。其中文明路馆区包括广州鲁迅纪念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贡院明远楼。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集岭南文物之大成,汇聚历史、艺术、革命、自然等诸多种类于一体,是华南地区藏品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32万余件(套),包括自然标本、化石等5.3万余件(套)。其中一级藏品421件(套),二级藏品6624件(套),著名文物有南宋陈容墨龙图轴、北宋佚名群峰晴雪图轴、元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等,古代书画和陶瓷两类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博物馆前列,外销艺术品、出水文物、华侨文物、潮州木雕、端砚等特色文物收藏在全国首屈一指。
广东省博物馆目前设有广东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图像人类学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创办了《文博学刊》《艺术与民俗》两个学术期刊,致力于广东省的历史文化科研。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广东省博物馆先后获得首批全国一级博物馆、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展览多次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历史沿革
文明路馆区建设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该址曾是清代广州贡院,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所在地。旧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建筑,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建成。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1988年,因建省博物馆新陈列大楼和修缮钟楼而闭馆,广州市鲁迅纪念馆关闭。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的4倍。在1996年,钟楼也相继恢复。
珠江新城馆区建设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2004年12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奠基,2010年5月18日,新馆建成,濒临珠江,坐落在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新城市轴线东侧,与西侧的广州歌剧院以及中央林阴大道、滨江绿化带一起构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新馆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地面部分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合计约6.3万平方米。
新馆建成后,广东省博物馆珠江新城馆区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主要陈列内容,逐渐实现了藏品征集与研究、文物保护、展览展陈、教育推广等方面的创新。
设计布局
文明路馆区
文明路馆区包括广州鲁迅纪念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省贡院明远楼。
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州鲁迅纪念馆前楼后侧当中接连礼堂,首层面积300多平方米。礼堂内大部分为一层,净空高,后面小部分作两层。礼堂两侧的墙面上有上下两排窗户。礼堂之东西两翼为柱廊式平房,后拆除廊的间隔,改做展厅钟楼前面有一道嵌着铁栅的矮墙,围合形成前院和两侧走道。现设有“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钟声: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陈列”“从红楼到钟楼——广东贡院和近代教育变革”“九天六夜秋闱苦 一点三方举子梦——广东贡院号舍基址陈列”等四个基本陈列,以及欧阳山、萧红两个陈列室,复原了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礼堂、鲁迅旧居、国立中山大学会议室、广东贡院监临官办公场景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外观为一座仿罗马古典式砖木结构建筑的鹅黄色钟楼,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15号大院的礼堂中,礼堂现已恢复当时大会时的原状,正面的主席台上有孙中山画像,画像左边为中国国民党党旗、右边为台湾方面旗帜,台下的座位全部贴有当时出席会议人员的编号和姓名。
广东贡院明远楼
明远楼,俗称红楼,因外墙是红色而得名,位于今日越秀区越秀中路125号大院(中山大学旧址内),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是广东省贡院的主考楼。明远楼为木结构两层红色楼阁,单檐歇山顶,围廊周匝。红墙绿瓦,飞檐翘角,造型雄伟,气势恢宏。明远楼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56平方米,该楼首层面阔进深均五间,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部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上下层均置围廊周匝。右侧回廊设木楼梯上二楼,首层外檐柱施插一跳承托出头梁挑出腰檐。二层外檐柱施插栱承拱挑梁出檐。整座建筑格局规整肃穆,歇山式屋顶,上覆绿琉璃瓦,飞檐出,滴水剪边,四方楼形,四面皆窗。
珠江新城馆区
珠江新城馆区珠江新城馆区的设计是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中汲取营养,挖掘中国文化和岭南传统的建筑艺术表现。外观设计理念来源于传统漆盒,空间概念借鉴广东省传统工艺品象牙球,整体创意为“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以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采用了中国传统漆器常见的红、黑二色作为建筑立面的主题配色,利用现代的金属板材和玻璃作立面主材,构使建筑既有彰显时代特点的现代风格,又富有传统文化和地方风情的艺术魅力,新馆的展厅在布局设计上为陈列展览提供了高差5米到22米不等、没有结构柱的大空间,使陈列布展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展览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主要陈列方向,包括历史馆、艺术馆、自然馆三部分,另外配置有陈列展览系统、藏品管理系统、教育和综合服务系统、业务科研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等。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位于珠江新城馆区三层,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套),有描金漆画诗经意境图大寿屏和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精雕细刻的神、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等琳琅满目,多姿多彩。展图生动地复原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位于珠江新城馆区四层,面积4000多平方米,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四篇。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作为新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其中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迄今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套广州市外销壁纸、雕工精湛的象牙雕镂空提盒、国内罕见的詹天佑亲笔签名的《京张路工摄影》相册等都是该展览的亮点。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展览位于珠江新城馆区3夹层的陶瓷展厅,共八百多平方米,展览共分为“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瓷国崛起——陶瓷的发展期”“各领风骚——陶瓷的鼎盛期”“南国明珠——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四个部分。以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馆藏陶瓷文物为依托,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陶瓷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的历史。从馆藏中精选出近三百件文物,从工艺的进步、器物的演变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其中以明清时期景德镇各品类的瓷器,以及广东本土特色的石湾陶、广彩瓷等,藏品尤为丰厚和精美。
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展览位于珠江新城馆区3层、3夹层和4层,在一个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间内,分为将《我们的家园——地质地貌馆》《我们的宝藏——矿产资源馆》《石之精灵——宝石馆》《岭南本草——中草药馆》《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海洋动物世界——海洋馆》《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共7个主题展览,最后在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和各类环保纪念日的展示中结束整个展览。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位于珠江新城馆区3层端砚展厅,展示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作为内容的延伸,展出其它品类材质的砚台、端石石材以及文房用具。展览内容分为砚林回溯、石质粹美、神工鬼斧、镌诗题铭四个部分,围绕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三个主题,深入浅出,叙述通俗。
临时展览
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
“辽代文物精品展”展览于2020年6月16日—2020年10月25日,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主办,精选了内蒙古自治区相关文博机构珍藏的各类辽代文物138件/套,展品级别高,其中一级文物达70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14件,涵盖金银器、玉器、陶瓷器、玻璃器等多个门类。展品以辽代多个重要墓葬和城址的出土文物为主要构成,诸如驸马金面具、云纹鎏金铜马具、乳钉纹玻璃盘、辽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贴银花鸟纹漆盒、青白玉镂雕飞天等国家珍贵文物将悉数到场。展览透过材质多样的文物,展现辽代契丹贵族特异罕见的丧葬习俗、纵横驰骋的游牧风情、精美绝伦的贵族服饰和日常生活用器。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展览于2023年4月20日-2023年8月2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举行,展出馆藏铜镜及相关藏品200余件。展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镜里千秋——中国铜镜发展史”分为“以铜为鉴”“战国铜镜”“奇诡鼎盛——汉代铜镜”“瑰丽多姿——唐镜的繁荣”“秀色纤纤——宋元铜镜”与“返璞归真——明清铜镜”六个单元,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铜镜的发展脉络,对各时期铜镜的造型、纹饰、题材、铭文内容的特点及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解说。下篇“镜里乾坤——铜镜流变”分为“他山之镜——馆藏日本镜”“流光溢彩——玻璃镜传入”与“意蕴春秋——传统镜文化”三个单元。第一、二单元展出受中国铜镜影响而产生的日本和镜及明清时期自西方传入的玻璃镜,体现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第三单元则从文化史的角度切入,聚焦于凝结在铜镜中丰富、多元的文化价值,包括“慕古之思——仿古镜”“照妆窥容——仕女与镜”“镜与风俗——磨镜、镜听”三组内容。
馆藏文物
南宋陈容墨龙图轴
南宋陈容墨龙图轴纵201.5厘米,横130.5厘米,为陈容的代表作。
该画无年款,署名“所翁作”。作品绢本墨笔,以水墨大写意表现独龙于云雾中腾驾,气势非凡。画中笔随形写,墨由状走,浓淡结合,局部见细节,整体见气神。作者运笔控墨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将龙之精神体貌表现无遗。
该画右下陈容自题三字诗一首:“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印三方:“所翁”朱方印、“雷电室”朱圆印、“九渊之珍”朱白相间印。
北宋佚名群峰晴雪图轴
画为绢本,设色,落款处残缺,仅存“熙宁辛”三字,经考证,为熙宁辛亥年(公元1071年)所作。作品采用烘染、留白手法表现白雪皑皑的山间之景,全景式的构图增强画面之气势感,墨色擦染烘托山体雄浑与庄重,山间蟹爪枯树散布,茅亭楼阁半隐,迭迭山泉涌现,萧寒中平添一分趣味与变化,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画风格。曾为谢稚柳、吴南生收藏,画面上方有谢稚柳题跋印鉴。
元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
元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纵49厘米,横131厘米,于1962年购自北京西单门市部。此卷共19行,计86字,原为纸本挂轴,后经蓑衣裱,改为手卷。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通篇结字扁平,用笔方圆并举,法度谨严,气势端秀,意态古朴生拙,与赵构书法在笔道、结体上多有继承之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早年书风“初临思陵”“元贞以前,犹未脱高宗臼”的特点。
明颜宗湖山平远图卷
《湖山平远图》卷出自明代广东籍大画家颜宗之手,长511厘米、高30.5厘米,绢本,设色。卷首铃朱文长方印,印文为“畏斋”二字。卷末署款“南海颜宗写湖山平远图”,下铃“颜宗”朱文方印、“学渊”白文方印。卷后另纸有明景泰年间陈敬宗、清早期黄时俊两家题跋。《湖山平远图》卷曾经为岭南名家风雨楼主邓秋枚所鉴藏,后又曾流入上海徐伯郊家中,书画鉴定家张珩的《木雁斋书画笔记》曾著录此画。后来该画随徐氏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收购回流。
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
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高30.3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8厘米;瓶胎薄,局部可透光影;白釉细腻而莹亮,白中泛青,青花靓丽,纹饰极精,造型甚为美观。器身纹饰共分七层,上下各配以蕉叶纹、变形莲瓣纹、卷草纹。中部主题纹饰绘“携琴访友”人物故事图,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并以花、柳、石作陪衬,布局严谨,生动活泼,宛如一幅十分难得的元朝墨笔人物画,颇似当时人物画家张渥绘画的风貌。底部以青花书“又”字款。
明永乐青花八角勾莲纹烛台
明永乐青花八角勾莲纹烛台高27.6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21.2厘米,该烛台为景德镇官窑器,造型来源于当时西亚地区的银器。所使用的青花料为典型的“苏麻离青”——西亚地区进口的钴蓝料。明代永乐、宣德朝的青花瓷器,部分器型模仿伊斯兰风格,如八方烛台、大扁壶、天球瓶、抱月瓶、僧帽壶等。这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了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贸易、文化和技术交流。
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
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大约彩绘于1780~1785年之间,高15.5厘米,口径37厘米,底径19.8厘米。通景描绘十三行场景,珠江岸上各式建筑,高高飘扬的各国旗帜,在建筑群与珠江之间的码头上、建筑内、船上忙活的人群及珠江上穿梭不息的船只就成了整幅画要表现的重点,因而彩绘者仅少许着墨于山和水。外壁以通景彩绘的方式描绘广州十三行的欧洲国家商馆区,包括丹麦、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的法国、瑞典、英国和荷兰等国的国旗、炮台和粤海关等,还有无数的小船、船夫、正在谈话的中欧商人、装车舢板、包装和搬运茶叶的情景等。
北宋庆历八年木雕罗汉像
北宋庆历八年木雕罗汉像高51厘米,座宽22.6厘米。木胎,半坐,右足踏座,左足平趺,头右侧,右手托面。座实心,正面刻有铭文“庆历八年正月广州第一厢第六届,女弟子谭一娘,舍尊者一位入韶关南华禅寺。永乐二十年囗月,曲江河西信官董囗囗重妆。成化十七年正月,弟子萧道聪重妆饰。”该尊罗汉像较为特别,它的铭文是明代翻刻的,前半部分保留了宋代庆历铭文,后半部分是明代永乐和成化年的铭文。从铭文可知,北宋庆历八年(即1048年)居于广州城内谭一娘出资捐造此尊罗汉像;约三百年后,明代有两次重新妆饰。
清光绪千金猴王砚
清光绪千金猴王砚长25.5厘米、宽17.6厘米、厚2.7厘米。以端石中最名贵的老坑石雕刻而成,砚中集合了鱼脑冻、胭脂火捺、微尘青花、玫瑰紫和金线等众多名贵石品,其中鱼脑冻是端砚中最名贵的石品。砚堂中有大片鱼脑冻,形似猕猴,侧蹲回首,栩栩如生。砚工因材施艺,将砚面及砚背巧妙设计为花果山、水帘洞意境。砚右侧铭文:千金猴王砚,光绪壬辰禺山何氏闲叟珍藏。砚左侧铭文:郭兰祥作砚,项信南刊字。
清光绪嵒华四象砚
华四象砚长23.8厘米,宽15.7厘米,厚2.3厘米,砚台的鱼脑冻形似白鹤,砚额黄龙纹被巧雕为松树,形成松鹤图景,获得“鹤砚”的美誉。砚侧铭文:白鹤啄松,青牛眠草;瓜垂实,猕猴捧桃。光绪癸巳,大西洞石,禺山闲叟得之。
清光绪壬辰九晕太极端砚
清光绪壬辰九晕太极端砚由老坑水归洞石雕刻而成,是长方淌池式双面砚。砚堂有大片鱼脑冻、天青。双面砚边分别雕刻卷云纹、纹。砚侧铭文:水归洞鱼脑冻九晕太极砚,光绪壬辰禺山何氏闲叟珍藏,项信南刊。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云龙八宝脸盆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云龙八宝脸盆高12.5厘米,口径为43.5厘米。器物为圆形脸盆,折口沿,边线卷口鎏金,腹微鼓,足底平。整个盆以画珐琅装饰,盆内外均以宝石蓝色为地,口沿反面和盆底则素白无纹。盆内底为一条龙穿行于彩云间,周围环绕一圈折枝花。盆内腹立壁用金绘出“佛八宝”,寓意佛法无边、普度众生、吉祥如意;佛八宝之间间以缠枝莲纹。该组图案上亦环绕一圈折枝花,口沿表面和盆腹外壁绘西番莲纹。整件器物配色艳丽,历久如新。
学术科研
广东省博物馆注重注重学术研究,开办了广东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图像人类学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并先后出版了《广东历史篇》《玉叶金枝》两本书籍,并创办了《文博学刊》《艺术与民俗》两个学术期刊,为广东省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资源。
为了保护广东省文物、研究广东文化、弘扬岭南文明,促进广东省文物事业的不断发展,广东省博物馆还承担了“广东地区纸质文物藏品的老化及保护材料研究”“岭南地区博物馆藏品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为文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广东省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文物资源开展社教活动,开设了“年画里的中国”“ 绘冠南天一一粤藏宋书画特展”“]丝路光华-一粤陇文物精品联展”“红楼梦特展”“庄严万象一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沉银重现一一四川江口沉银遗址”等大量线上虚拟展览,并将部分文物转变为3D文物供人线上参观。
广东省博物馆开展了许多教育活动,如行走广州一-重返“十三行”、万物为“纸”-通草画线上课程、“绘冠南天一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导赏和“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沉浸式博物馆之夜”等一系列活动,还开展
“酒歌-中国酒文化-爱粤读”“关于年花水仙那些事”“应时而作-爱读”等线上教学,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文创设计
广东省省博物馆积极推进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销售平台的建设运营。以馆徽、建筑外形、藏品与广东文化等元素为主题,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展览策划、教育活动等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累计开发文创产品类别超2000款,不断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开展馆校合作项目。与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等院校联合建立了“教育实践研究基地”“文创设计教学与实践基地”“文创产品研发基地”与战略合作,围绕博物馆特色藏品与展览等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设计了千余件文创作品,其中30余件优秀设计作品生产落地并在馆内销售。
所获荣誉
2008年05月18日,广东省博物馆成为首批全国一级博物馆。
2016年,“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入选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同时获得2016年度“全国最具创新能力博物馆”称号
2021年,“红色热土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和“风雨同行——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两大展览获评全国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2022年,“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获评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2023年1月,广东省博物馆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相关事件
2024年,广东省博物馆地下停车场禁止停放新能源车,引发关注。有不少新能源车车主表示,这样的做法构成歧视。广东省博物馆物业中心的保安队长吴先生表示,博物馆并没有歧视新能源车的意思,但由于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防火单位,对消防的要求高。博物馆还专门为新能源车保留了地面专用车位,除了进不了车库的大型车,都只给新能源车使用。
参考资料
收好!20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光明网.2023-05-19
藏品达18.5万件/套!广东省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腾讯网.2023-04-26
机构职能.广东省博物馆.2023-04-03
广东省博物馆简介.广东省博物馆.2023-04-03
广东省博物馆迎来开馆60周年!一起走进璀璨的岭南文明.羊城派.2023-04-24
广东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图像人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广东历史篇》.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文博学刊》2018年第1期(创刊号).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艺术与民俗》2019年第1期(创刊号).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中国官方公布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国新闻网.2023-04-28
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发布,广东省博物馆排名第六.南方网.2023-04-28
连创佳绩,感恩有你!“牵星过洋”入选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8
【专题】我们的独家记忆:2021在一起的精彩.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8
【专题】2022年粤博数字年志.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8
博物馆概况.中国美术家主页.2023-04-03
广东省博物馆 .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4-24
带你游览广州鲁迅纪念馆.腾讯网.2023-04-26
【身边的红色印记】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这里出发:中国国民党“一大”旧址.搜狐网.2023-04-26
明远楼.中山大学历史文化展示.2023-04-26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7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中国美术家网.2023-05-19
参观路线.广东省博物馆.2023-05-19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7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7
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7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7
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中国新闻网.2023-05-16
南宋·陈容《墨龙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羊城晚报要闻电子版.2023-04-27
南宋《墨龙图》领衔,看粤藏宋元书画.澎湃新闻.2023-04-26
元·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广东省博物馆藏).搜狐网.2023-04-27
《湖山平 远图》卷:现存最早广东绘画 画的其实是福建.凤凰新闻.2023-04-27
明代颜宗《湖山平远图》:广东现存最早画迹(图).艺术中国.2023-04-27
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广东省博物馆藏).羊城晚报要闻电子版.2023-04-27
广东省博物馆关于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单一来源采购公示.中国政府采购网.2023-04-27
乾隆广彩大碗重现十三行盛况(图).新浪财经.2023-04-27
北宋木雕罗汉像(广东省博物馆藏).搜狐网.2023-04-27
位列“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因何得名?它的发展有什么特点?.百家号.2023-04-27
清光绪千金猴王砚.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7
“何氏三砚”流转百年 重聚广东省博物馆.南方网旅游频道.2023-04-27
清光绪嵒华四象砚.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7
镇馆宝砚传奇揭晓!“何氏三砚”流转百年重聚广东省博物馆.南方+.2023-04-27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云龙八宝脸盆(广东省博物馆藏).羊城晚报要闻电子版.2023-04-27
岭南地区博物馆藏品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广东地区纸质文物藏品的老化及保护材料研究.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虚拟展览.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3D文物.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夜间活动】“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沉浸式博物馆之夜”快来体验呀!!!.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8
教育活动.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在线教育.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文创.广东省博物馆.2023-04-28
车库禁停新能源车,广东省博物馆:不是歧视.小鱼新闻-今日头条.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