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濯
燕濯,又称“鷰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杂技形式。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三年春曾举办过角抵戏,吸引了方圆三百里的民众前来观看。此外,《明皇杂录》中也有记录显示,开元天宝,由于天下太平,杂技活动颇为盛行。
历史沿革
杂技作为中原地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相关记载。在秦汉被称为百戏,隋唐时期称为散乐,直至唐宋之后才开始使用“杂技”这一名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杂技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列子·说符》,其中提到了“跳丸剑”的技艺表演。战国时期,竞技类项目已经形成,种类逐渐丰富。秦灭六国之战后,将各国擅长歌舞的艺人集中在咸阳市,形成了“角抵俳优之戏”。考古发现的秦始皇陵内的百戏陶俑,证明了当时杂技已在宫廷中流行。两汉时期,杂技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倒立、柔术等多种表演形式。隋唐时期,杂技无论是种类还是技艺都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宫廷和民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形式
汉代的杂技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倒立、柔术、手技耍弄、登杆、马技、将军虫等。这些杂技通过壁画、砖刻、石刻画像、陶俑等形式得以保存至今。例如,汉代倒立俑展现了动态十足且优雅的倒立动作,唐朝倒立俑则呈现了头戴毡帽、双手撑地的倒立姿态。汉代柔术俑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身体柔软性,而手技耍弄俑则描绘了一位边唱边耍弄盘子的人物形象。登杆俑则体现了轻盈的姿态,仿佛莫高窟中的飞天仙女。马技俑则展现了骑手与马匹之间的和谐互动,斗鸡俑则刻画了即将展开的比赛场面。这些汉唐杂技陶俑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研究古代杂技的重要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
燕濯的意思.国学经典.2024-10-24
跤乡原平传承摔跤文化的贡献.百家号.2024-10-24
花样繁多、精湛超绝 游艺赋里的大唐生活.腾讯网.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