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儒林外史》一书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故事情节以抨击落后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和恶浊败坏的社会风情为中心展开。描写了穷秀才范进为了考取功名,不惜拖累妻母陷入穷困潦倒的生活,因此遭到了岳父胡屠户以及左邻右舍的讥笑嘲讽,他忍气吞声,最终中了举人,令人刮目相看,但是范进因为这个喜报而变得疯癫,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之后范进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骤然上升,成为了岳父口中的“贤婿”,众乡邻口中的“官老爷”。

这部作品的写作风格是典型的“含泪的微笑”,以喜剧的情节为外衣写出当时社会和人物悲剧的核心内涵。它是讽刺文学的典范,对当时和现世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现已被收录进中学语文教材,并以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呈现给大众。

成书背景

作者情况

吴敬梓生于仕宦名门,在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内共出六位进士,包括一榜眼一探花,其父亦为在朝官员。吴敬梓幼时受正统教育,在文学创作方面天赋异禀,十六岁时即考取秀才,但却对“经史”“八股”反感。吴敬梓对官场百态自幼耳濡目染,后因其父和妻子陶氏病故,家族内部陷入遗产和权力的激烈争斗,使得吴敬梓对科举功名与官场上虚伪人际关系愈加厌恶。后来吴敬梓移家至南京,南京是当时南方的学术中心,思想文化极其繁荣,他来到这里后受到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自科举失败后吴敬梓对魏晋风骨自由洒脱十分仰慕和向往,开始走上反科举、反理学的政治批判思想道路。吴敬梓不擅持家,喜放浪形骸,为人仗义,慷慨豁达,乐善好施,才过而立之年即家产卖尽,直至去世,一生清贫。

写作背景

吴敬梓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假象的繁荣背后却是无法掩盖的民族间的矛盾和封建社会内部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人心涣散,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一边镇压起义,一边大兴文字狱,设八股,改科举以束缚知识分子,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挽救清王朝。而这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则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系自身统治的牺牲品,惨遭科举制度在精神上的伤害,堕落成为虚伪腐化、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有感于统治者腐败和社会的黑暗,用文学作品创作的方式来映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因贪求功名利禄带来的人的极端虚伪以及病态的社会风气进行辛辣的讽刺和对那些热衷八股制艺、被利益熏心却又不学无术、面目可憎的读书人进行尖锐的批判。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虽写于清朝,所叙述的故事全部假托发生在明代,一方面是为了与当下时代拉开距离,以避免给自己招来祸害,另一方面,清初文人多带有明代文坛遗风,假托明事以寓当代,便于主旨的抒发。

内容情节

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来贺喜。范进内心对科举怀有热忱,考取秀才是他科举之路的第一步,胡屠户虽然来贺喜,但是内心根本不相信范进能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他不仅言辞粗俗,惋惜自己女儿生活穷苦,还打击范进的自尊。范进想问胡屠户借盘缠参加乡试,遭到了胡屠户的毒骂。范进暗下决心,瞒着丈人参加了乡试。

放榜那日,因家中无粮,母亲吩咐范抱着母鸡去集上换吃食,喜报传至家中,邻居忙去集上寻人,找到范进,告知他中举之事,范进以为是哄骗他,不敢相信,直到亲眼看见告示,巨大的喜悦使他变得疯癫。胡屠户一夜之间成了“新贵人”的岳丈,赶忙来家中奉承,却得知范进疯魔的消息,在众人的劝说下,胡屠户喝下两碗酒,壮着胆子打了范进一巴掌,将范进打醒了。

张乡绅来到范进家,送银赠房,要以“世弟兄”与范进攀亲,范进巧妙应对。范进取张乡绅送来的银子送给胡屠户,胡屠户假意推脱,各方邻里亲友在得知范进中举后,都前来或依附送财产或投身仆人等。

范进

范进是该篇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复杂的多面形象。

他对科举怀揣热忱,近乎痴迷。他因醉心于科举,眼界狭窄,困于书本知识而缺乏劳动技能和谋生手段,正因为如此,他无法给妻子和家庭带来幸福安逸的生活,以至于招来岳父胡屠户的冷言冷语。在范进心里,科举考试是他的毕生追求,父母、妻儿、人伦这些社会道德不是他的使命和归宿,他的社会成员属性已然缺失,只剩下一具麻木的躯壳,在科举道路上越走越远。

范进性格怯懦,缺乏文人傲骨。范进虽为文人,但身上缺乏文人气节,面对胡屠户的百般刁难,他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当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科举梦”被岳父贬得一文不值时,范进也只敢陪着笑脸,不敢出声反抗。

范进腐朽虚伪,为人不诚。范进将“小人得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乡邻们的阿谀奉承和巴结讨好被他尽数收入囊中,在面对张乡绅的刻意攀亲,他不假思索地说出“晚生侥幸,实在是惭愧。但幸运的是出自老先生的门下,可真是令人高兴。"范进后来做了“官老爷”,能够熟练地装腔拿调,也表现了他的腐朽和虚伪。

范进的悲哀是封建社会和腐朽制度造成的,他受尽封建思想和等级制度的荼毒,已然是时代的“牺牲者”。

胡屠户

胡屠户是范进的岳父,相对于范进这个主人公来说,胡屠户是一个小人物的形象,他的身上有着小市民的粗俗气息,他奸诈、势利眼、欺软怕硬,这些性格特征贯穿了范进中举的整个过程。范进中举前,他总是直接表达对女婿的嫌弃,这一点可以从话语描写和动作描写看出来,譬如他用“现世宝”来形容他,在听闻范进想要参加乡试时,“啐”了一口唾沫,并用非常粗俗直白的语言打击范进。而这样的态度在范进中举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时的胡屠户一改往日,夸赞范进是“文曲星下凡”,迫于无奈打了范进便在心里懊悔,还心甘情愿地跟在女婿后面,为他整理衣摆。胡屠户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范进前后态度的转变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不仅表现了胡屠户严重的封建等级观念,更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腐朽、畸变的社会风气。

范进妻

嫁给范进后“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胡屠户准许坐下来吃饭便才坐下来吃饭,全篇只言片语的描述中几次说道在厨房做饭、收拾,展现出勤劳厚道、遵守三从四德的妇女形象。

范进母

穷苦了大半辈子,在范进去参加考试,家里穷得没米下饭,饿了两三天,待范进回来,也只是嘱咐他去市场卖只老母鸡,并未对儿子抱怨过一声。范进高中之后,她不知“举人”为何物,只关心儿子“疯病”是否能治愈,可怜天下父母心,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以张乡绅为代表的群像

张乡绅给范进送来五十两银子道贺,还给他送了一所房子,并称与范进“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一般”;本来与范进毫无关系,对范进漠不关心,甚至对范进奚落嘲笑过的众人,在得知范进中举后,也个个谄媚奉承、攀亲道故,对科举的迷恋和盲目崇拜已经刻进他们的血脉之中,追名逐利、唯利是图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

主题思想

1,对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的统治工具进行强烈否定。作者在《范进中举》中,通过多方面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批判,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与黑暗,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长达数千年封建统治造成的拜权主义和奴性文化的深刻批判,特别是对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的强烈否定。

2,对追求名利而散失灵魂的文人士子进行尖锐批判。深受封建科举考试毒害的士人们为“科考而癫狂”,挣扎在科举考试的泥沼里。可一旦“得道升天”,他们旋即加入封建官僚之列,为了富贵显达,阿谀奉承,为虎作伥,同流合污,将自己作为士人应该有的风骨品性、“求学进德”、“以天下人为己任”的初心抛掷脑后。博科举微名,文人灵魂在封建仕途中沦陷。而考不上的士人则既无社会地位,又无基本生活能力,穷尽一生光阴而最终沦为封建礼教和腐朽选拔制度的时代牺牲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可悲可怜又可卑。范进中举一文中,作者吴敬梓将矛头直指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指出科举制、八股文对读书人的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扼杀。

3,对趋炎附势和庸俗势利的社会风气进行辛辣讽刺。文章全篇通过对比、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邻里乡亲以及老丈人胡屠户对他态度的变化来展现当时趋炎附势、庸俗势利的社会众生相,同时由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一现象反衬出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读书人荼毒不浅的社会实质,表现出作者对腐朽科举制下文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畸形社会形态的无情鞭挞和辛辣讽刺。

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该篇重点塑造了一个中举发疯的举人形象——范进,他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倾注大量笔墨来描绘一个热衷功名、性格懦弱、世故圆滑的迂腐儒生的形象,通过叙述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自身状态、他人态度的反差来揭示造成范进命途变化的社会根源。除了主要人物,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郎中范进妻子和岳母等,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说人物体系,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小说情节的编排具有了合理性。

艺术手法

对比讽刺艺术高超。这体现在人物自身言语行为、中举前后周围人的态度三个方面,一方面,范进在中举前唯唯诺诺,面对岳丈的羞辱只敢忍气吞声,但是当他成为举人后却胆壮气粗,和张乡绅打起了“官腔”;一方面,范进周围人在他中举前后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最突出的是胡屠户,其次是乡邻。

白描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小说在描述张乡绅拜访范进时采用了白描手法,讽刺张乡绅的趋炎附势,在描述范进疯魔时,采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描写,富于喜剧特色,在极致的夸张、精细的刻画中对范进及其周围的人进行无情的嘲弄,以增强小说的讽刺效果。

善于描摹细节。在“胡屠户治疯”片段中,胡屠户为了打醒范进,连喝两碗酒壮胆,同时不忘记将别人的贺礼收好,这一细节突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口是心非、胆小怕事的小人形象。

故事情节张弛有度,曲径通幽,编排合理。全文脉络清晰,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详细有序,张弛有度;在情节安排上环环相扣,紧紧围绕“范进中举”这一主体事件展开,一波三折,使文章富于变化。

语言特色

大量的语言描写

《范进中举》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和人物对话,一方面,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使得人物塑造更加鲜明,例如胡譬如胡屠户的语言相较于张乡绅,多了市井气息;另一方面,人物语言促进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旨,范进中举之前曾向胡屠户借盘缠,胡屠户骂范进“蟾蜍想天鹅肉”,但是当范进考中举人时,胡屠户却又称赞范进为“贤婿老爷”。

纯熟的白话语言

本文在语言叙述上,很少使用艰涩难懂的华丽辞藻,通篇采用白话式的叙述方式,语言简单凝练,少做作、少粉饰,还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歇后语等俗白的语言,例如“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不着门”,“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等,这些语言充分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神思。

"含泪的微笑“写作风格

文中描写了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治疯"的喜剧性情节,后续范进一路高升也是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但作者正是借着这样喜剧性的情节来揭露悲剧性的作品主题,以喜写悲,范进中举看似是喜,但因为中举他染上发疯浊病、母亲离世,几十年的科考经历已经摧残了他本来应有的正常生活,“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功成天下闻”,这是范进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作品影响

作者吴敬梓借塑造小说中追逐功名利禄却道德沦丧的人物,折射出时代的悲哀,抨击了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下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道德失范,精神虚无的社会现实。这种讽刺批判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写作打下基础,也为后世讽刺小说的写作发展开辟出了广阔道路。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也深刻启发了现代讽刺文学。《范进中举》出自的《儒林外史》也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性文学著作,甚至有学者认为这部作品可以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寒万提斯、法国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等文学大师的作品相抗衡。

《范进中举》是讽刺文学的典范,自二十世纪开始,文章被收录进多个版本语文教材中,并以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呈现给大众。与此同时,《范进中举》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化作品,它的意义也是深远且重大,作者通过人物的刻画揭示出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心的毒害,也使得当时不少文人志士做出自己的努力,激励他们与世俗做抗争、追求自由,不同流合污,这种精神不仅影响了后人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家点评

鲁迅先生:《儒林外史》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生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作家郭英德: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从他人格发生变化的这样一种现象,可以看出当时千千万万的读书人的精神面貌。

人物原型

范进的原型黄士俊是明万历三十五年状元。黄士俊34岁时进京赶考,到岳父家借盘缠,岳父看他寒酸,门都不让进,两个鸭蛋把他打发了,好心的仆人看他可怜,凑钱给他。黄士俊高中头名状元,给丈人写一首《鸭蛋诗》,道尽从田舍郎到登上天子堂经历的冷暖和坎坷。黄士俊走上仕途之后,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世,勤政爱民、两袖清风。历任宫谕少詹、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直到90岁,才致仕回乡,被誉为“清正皇尚书”。

影视作品

电影

戏剧

绘画

央视《百家讲坛》

2008年12月在央视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上由大连大学副教授高日晖分三集播讲(范进其人、胡屠户、范进发疯)。

参考资料

安徽历史名人——吴敬梓.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2-24

儒林外史 (1985).豆瓣电影.2023-02-24

范进的原型.文摘报.2023-02-24

啼笑书香 (2021).豆瓣电影.2023-02-24

百家讲坛《范进中举》.cctv.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