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
红花(红花属 tinctorius),菊科(Asteraceae)红花属(Carthamus)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亚。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均有栽培。在中国多地,尤以新疆栽培广泛,在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有逸生。红花喜温暖、干燥气候,抗寒性强。红花耐旱,在世界各地的生产主要局限于降雨量稀少的地区。
红花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有光泽,半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总苞卵形,总苞片4 层。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瘦果倒卵形,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花果期5-8月。
中国庭院和药圃中常见栽培,花入药,有活血通经的功效,主治妇女病。红花籽油是已知植物油中含亚油酸最高的油脂,是很好的亚油酸来源。花含红色素,是中国古代用以提供红色染织物的色素原料,也可用红花中的色素对面包、糖果、酒类等食品以及化妆品染色。古埃及用红花作为卷尸体的亚麻外套的染料,印度农民仍以红花染色象征吉祥。
命名
红花属名“Carthamus”是阿拉伯语中“quartum”或“gurtum”的拉丁同义词,指从红花中提取的染料的颜色。 红花的英文名称Safflower可能是从“usfar、afore、asfiore”和“saffiore”的各种书面形式演变而来的。 印度自古以来就种植红花,在古代经文中,它被称为“kusumba”。 在马拉地语中被称为“Kardai”,在印地语中被称为“Kusum” 。
红花在中国有较多历史记载,据《植物名实考图》记载,红花在《汉书》中作红蓝花。《本草图经》记载,红蓝花即红花,生梁汉及西域,故有蓝名,又名黄蓝。从古籍看,红花在中国最初称为红蓝花、黄蓝,到宋代后才称为红花。在《本草纲目》中称红花为红兰花,与西红花(即番红花,Crocus sativus)不同。在中国红花根据产地不同,又命名为杜红花 (浙江) 、大散红花 (山东省) 、川红花 (四川省) 、西红花 (陕西省) 、云红花 (云南) 、淮红花(江苏省)、红兰花(河南省、山西省)、川红花(河北省)等。
历史
起源
红花的起源地存在争议,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
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地带”被看作红花的起源地。这个区域包括从尼罗河向东北延伸到底格里斯河,向东南伸展至波斯湾,包括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以及伊拉克等国。这个区域外形如“弧”、东西蜿蜒走向,地带狭长,就像一弯新月。在该地区还有大量红花野生近缘种存在, 如C.palaestinus, C.oxyacanthus, C.dentatus (Forssk.) Vahl.等。还有考古发现支持将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地带”看做是红花的起源中心。在叙利亚遗存的红花种子,距今约4500年, 是人类栽培红花的最早证据。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历代法老图坦卡蒙的墓室中发现用来装饰木乃伊的红花花环,距今约有3600年,并残存有红花的种子,距今约3350年。
其他观点
1926年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提出了红花栽培有3个起源中心, 分别为埃及、印度及阿富汗。1978年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则认为埃塞俄比亚是红花的起源中心,并作了一幅以埃塞俄比亚为中心的红花传播路线图。
传播
从新月地带分别向西向东传播,向西到欧洲与非洲,向东途经中亚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再通过中国西北地区新疆、甘肃省等地传入中国内陆。中国的红花栽培历史和药用记载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由张骞从西域引进。在12世纪前后, 又经中国传播到日本。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红花才被传入美洲、大洋洲。在20世纪中后期,红花开始在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地被大面积的种植。
栽培中心
红花栽培中心可描述为“相似性中心”,因为在一些或大多数中心中存在的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例如产于土耳其、叙利亚和黎巴嫩的黄红花和产于伊拉克西部和以色列南部沙漠地区的白红花 。
可依据株高、分枝、有刺无刺、花色以及花苞大小等形态特点,将世界红花产地分为“七大相似中心”,包括远东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等地) 、印度巴基斯坦地区、中东地区、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以及欧洲。之后又将中东地区分为伊朗阿富汗地区、近东地区 (以色列、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等地) 及土耳其,并增添了肯尼亚,成为“十大相似中心”。
植物形态
红花为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茎
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
叶
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花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总苞片4 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2厘米,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
果
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
植物分布
分布
原产于中亚。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均有栽培。在中国多地,尤以新疆栽培广泛,在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有逸生。
生长环境
红花耐旱,在世界各地的生产主要局限于降雨量稀少的地区。适宜在排水良好、中等肥沃的沙土上种植,以油沙土、紫色夹沙土最为适宜。
习性
红花喜温暖、干燥气候,抗寒性强。红花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一般温度高于5℃,积温2000~2900℃即可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温带地区也可生长。红花耐盐碱,适应性较强。耐贫瘠,抗旱怕涝,主根入土深、侧根系发达。
物候期:花果期5-8月,生活周期120天。
繁殖
红花以异交为主,能够自花传粉,是自交亲和型,自然发生自花授粉。如果在花柱伸长之前花药裂开,柱头就会穿过花粉团,被花粉包裹并自受精卵,但花柱伸长后发生花药开裂,柱头穿过花药管而没有变成花粉包衣,则需要异花授粉。 蜜蜂属是红花授粉的主要媒介。红花的种子缺乏休眠,种子成熟后连续降雨会导致种子在头部发芽。
栽培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不渍水、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红花不宜连作,以豆科或禾本科为前茬最好。前作物收获后,深耕,整细耙平,开好排水沟。同时,施入腐熟农家肥和复合肥作基肥,并深耕,与土壤混匀,做到田平、土碎。
播种
播种期对红花的栽培较为重要,播期早晚直接影响其生长生育、产量和质量。新疆地区一般为春播红花,宜早不宜迟,而云南省要秋天播种,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过早,前期幼苗生长过快,根部开裂,抗逆性差,病害重,且易遭到霜冻;播种过迟,生长较慢,产量低,且影响下季栽种。
播种前要晒种1~2d,并清除杂质、劣粒,然后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d后,捞出趁种子表皮水分未干前,拌入敌克松或多菌灵进行消毒处理,待种子表皮水分干后立即播种。
一般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按一定行距开沟,均匀播下, 覆土不能太厚,稍加镇压。播种后根据田间土壤情况适当浇出苗水, 以保证出苗整齐。
种子在4℃以上可以发芽,在5~25℃温度条件下,可以保证红花种子很好的发芽率,大多数红花品种的幼苗能耐-6.6℃的低温。
养护措施
出苗后要进行适当间苗,间去弱苗、小苗和病苗。若有缺苗,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及时补苗。及时中耕除草、松土,分枝期结合追肥在行间培土,以防止倒伏。各个生长期根据长势情况还需适当追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适当添加点过磷酸钙。
病虫害防治
红花病虫害主要有锈病、黑斑病、枯萎病、炭疽病、蚜虫、潜叶蝇等。
锈病,主要为害红花的子叶、叶片,也可为害苞片等其他部位,形成粟褐色小疱疹病斑,严重时引起死苗。防治方法:收获后, 及时清除田间带病残体,并集中销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播种前,用粉锈灵拌种。发病初期,用粉锈灵防治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施。
根腐病,主要危害红花根和茎基部,在红花伸长期和分枝期发病较重,尤其以积水地块较重,多发生在雨季。防治方法: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发病初期清洁田园,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
黑斑病,主要为害红花叶片,也会为害叶柄、茎及苞片。防治方法:用温水浸种。孕蕾期,用波尔多液喷施1次,发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倍液、代森锰锌液喷施。
炭疽病,主要为害红花叶片、叶柄、嫩梢和茎。防治方法: 将种子在常温下浸泡后, 捞出播种。
潜叶蝇,以美国白灯蛾钻入红花叶片组织潜食叶片,形成弯曲的虫道,造成叶片枯死早落。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摘除植株茎部有虫老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杀死部分蛹。也可用溴氰菊酯或敌百虫喷雾防治。
用途
药用
红花的干燥花可作中药材入药。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摘,将其阴干或晒干。气微香,味微苦。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经,散止痛。用于经闭,经痛,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跌扑损伤等。 孕妇慎用。
食用
红花是一种多用途的综合资源植物。世界上很多国家长期以来红花籽油作为食用油,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红花种子含油率极高,一般在34-55%之间,多属不饱和脂肪酸油类。红花油是已知植物油中含亚油酸最高的油脂,是很好的亚油酸来源。用红花油可配制食品混合调味酱汁、色拉调料、冻甜点心、加脂牛奶、仿制奶、仿酸奶、仿干蛋等。红花油的衍生产品——蒸馏红花单甘油,适合用作冰冻起酥乳化剂、油中水乳化剂等。红花油具有特别高的抗冻性,有香味稳定、颜色清亮等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因而在食品加工中有多种用途,如在食品复合产品中可使成品在较宽的温度幅度下保持成型,这些成型复合产品可按设计要求有最高含量的亚油酸。
红花的嫩叶、嫩枝被用作盆栽药草和沙拉,富含维生素a、铁、磷和钙。 在印度和一些邻国的市场上,幼苗通常作为绿色蔬菜成捆出售。
工业原料
花含红色素与黄色素两种色素,是中国古代用以提供红色染织物的色素原料。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已经记载了由花中提纯红色素的全过程。古埃及用红花作为卷尸体的亚麻外套的染料,印度农民仍以红花染色象征吉祥。
红花花瓣中的色素可为食品染色,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利用其对面包、糖果、酒类等食品染色,中国新疆少数民族至今仍沿用红花作馕的染料。许多化妆品也用其作染色剂。
相关研究
种质资源
红花在长期的栽培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15个国家的22个基因库保存有红花资源20418份,其中保存量多的国家依次为印度 (9918份) 、美国 (4374份) 、中国 (2800份) 等。印度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土耳其种质资源与来自黎巴嫩种质亲缘关系较近;很多来自印度、土耳其、中东地区的待研究种质之间相似度比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更多。
中国红花在长达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中, 形成了类型独特的种质资源。中国红花种质资源已有2800余份,中国科学院自1976年开始对栽培红花进行研究,收集了来自世界52个国家和26个省份的2000多份红花种质资源,通过国外引种及选育本地性状好的红花材料进行杂交育种并推广。中国红花产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为四川省、云南省、河南省、河北省等省。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裕民县已成为全新疆最大的红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红花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药用成分
红花中研究较多的红花黄色素A,是式查耳类化合物。该类成分以红色素和黄色素为主要有效成分,早期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 A、红花黄色素 B,随后得到包括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红花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通过黄酮、多糖类、生物碱类成分来发挥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红花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黄酮类中发挥主要药效的为黄酮醇和查耳酮类,如山柰酚糖苷、槲皮素、6-羟基山柰酚、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等。红花多糖是红花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均一的多糖,主要由两种组分构成,其中SPS-1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SPS-2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组成,具有三螺旋结构,葡萄糖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生物碱类在红花药材中也是分布较多的成分,主要以5-羟色胺衍生物为主,极性较小主要存在于红花籽油中,是天然的抗氧化物质。
参考资料
红花.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3-03-01
红花.植物智.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