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
虎杖(学名: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别名斑庄根、大接骨、酸桶芦、酸筒杆。是蓼科(蓼科)虎杖属(Reynoutria)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在中国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省南部、华东、华中地区、华南、四川省、云南省及贵州省。生于山坡灌丛、山谷、路旁、田边湿地,海拔140-2000米。
虎杖根状茎粗壮,横走。茎直立,高1-2米,粗壮,具明显的纵棱,散生红色或紫红斑点。叶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近革质。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腋生;苞片漏斗状,每苞内具2-4花;花被5深裂,淡绿色,雄花花被片具绿色中脉,雄蕊8;雌花花被片外面3片背部具翅,花柱3,柱头流苏状。瘦果卵形,具3棱,黑褐色,有光泽。
虎杖根茎及叶可入药,具有活血祛,清热解毒等功效。虎杖维生素c含量丰富,嫩叶、嫩茎可食用。此外,虎杖的根状茎、叶含有大量单宁,可制备胶;还可作饲料,兽药,农药;叶子晒干可作香烟。此外,虎杖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属于入侵物种,是“世界上100种入侵最严重的外来物种”之一,在城市绿地和公园中入侵危害严重。
本草考证
释名
虎杖,《纲目》:“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虎讳称为大虫,故亦称大虫杖。《和汉三才图会》:“折其茎,剥其皮噉之味酸,故名酸杖。”其味亦苦,又称苦杖。
品种考证
虎杖入药始见于《雷公炮炙论》。《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曰:“田野甚多,此状如大马蓼,茎斑而叶圆。”《蜀本草》曰:“生下湿地,作树高丈余,其茎赤根黄。二月、八月采根,日干。所在有之。”《本草图经》曰:“三月生苗,茎如竹笋状,上有赤斑点,初生便分枝丫。叶似小杏叶。七月开花,九月结实。南中出者,无花,根皮黑色,破开即黄。”以上历代本草所述,状似马蓼,茎上有赤斑点,根剖开黄色等特征,与现今药用虎杖相似。《本草图经》所附越州虎杖图,根状茎粗大,茎上具斑点,结上有托叶鞘,可确认为本品。
形态特征
根茎
虎杖为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根状茎粗壮,横走,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高1-2米,粗壮,空心,具明显的纵棱,具小突起,无毛,散生红色或紫红斑点。
叶
叶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宽4-9厘米,近革质,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或近圆形,边缘全缘,疏生小突起,两面无毛,沿叶脉具小突起;叶柄具小突起;托叶鞘膜质,偏斜,褐色,具纵脉,无毛,顶端截形,无缘毛,常破裂,早落。
花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长3-8厘米,腋生;苞片漏斗状,顶端渐尖,无缘毛,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下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淡绿色,雄花花被片具绿色中脉,雄蕊8;雌花花被片外面3片背部具翅,果时增大,翅扩展下延,花柱3,柱头流苏状。
果实
瘦果卵形,具3棱,长4-5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物种分布
虎杖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在中国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省南部、华东、华中地区、华南、四川省、云南省及贵州省。
生长习性
虎杖喜生于湿润深厚的土壤及山坡草地、山沟、河旁、溪边、林下沟边或田野路边,多成片生长。喜温和气候,对温度要求不十分严格,冬季能忍受零下2°C的低温,夏季35°C左右也能生长。较喜阳,以荫蔽度30%左右为宜。喜湿润,雨量充沛环境,一般在年降雨量800-1500毫米的地区生长较好。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而深厚的壤土、黏壤、沙壤为好,其中以缓坡地势最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尽量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虎杖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可先将种子在多菌灵稀释液中浸泡4小时,以提高虎杖种子萌发率。春季按一定株距开穴,穴播后覆土浇足水。
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是虎杖人工栽培的主要方法,宜在春季进行。选择长势良好的虎杖根茎,将其剪成长度合适、带有2-3个芽的小段作为繁殖材料,随挖随播。按一定株距开穴,播种后覆土。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在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以春、夏移植最佳。将地上丛生主茎分掰成单株育苗。按一定株距开穴种植。
扦插繁殖
在虎杖开花前,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作为扦插埋入沙中,15天后生根率较高。将虎杖嫩枝在人工全光喷雾育苗床插,每年可繁殖4-5次。由于虎杖茎中空,要注意对水分的管理。
栽培管理
田间管理
虎杖播后第一年易生禾本科杂草,可在春、夏、秋季中耕除草各1次,注意不要伤根;冬季将植株地上部分连同杂草一起除去。第二年当虎杖达到一定生长量后,除去高大杂草即可。施肥视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长势而定。结合整地深翻施入基肥;生长季节追施速效肥料。追肥时期分别为4月、6月和9月上旬。在移栽时浇少量定根水;干旱季节视土壤情况及时浇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或栽培地积水时及时排水,尤其在高温高湿时,应加强通风,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虎杖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叶斑病,可通过代森锰锌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蝼蛄科,蚜虫可通过灭蚜松防治,蝼蛄可通过毒谷九号毒杀。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虎杖根状茎及根可入药,味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活血祛瘀,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妇女经闭,经痛,产后恶露不下,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病,跌扑损伤,疮疡肿痛,水火烫伤。
虎杖叶可入药,具有祛风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蛇咬伤。
食用价值
虎杖维生素c等含量丰富,嫩叶、嫩茎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或作汤。此外,虎杖根及根茎还可制成虎杖药酒。
经济价值
虎杖的根茎、叶含有大量单宁,可制备栲胶;全草可用作饲料和兽药,可用于治疗牛膨胀症、胀肚症、黄蜂胃病等。还可制成农药,用于防治螟虫、蚜虫、水稻稻金翅夜蛾等害虫。虎杖叶子晒干还可做成香烟,日本、印度都有人将虎杖叶子晒干,卷成虎杖叶烟卷。
物种危害
1850年,德国植物学家兼医生菲利普·弗朗茨·冯·西博尔德(Philipp Franz von 菲利普·弗朗兹·冯·西博尔德)从日本采集到了虎杖。它被运到位于英国邱园的皇家植物园展出。随后,虎杖开始在英国各地传播,最初是用作观赏,然而虎杖繁殖速度快,没有天敌,竞争压力小,最终成为了“世界上100种入侵最严重的外来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欧洲和北美。
虎杖在城市绿地和公园中入侵危害严重。虎杖生长快、叶子拦截光线的效率高,对空间和土壤资源的早期利用力强,可以在与本土物种地上和地下的竞争中获胜。因此,虎杖能成为被入侵植物群落的长期优势物种,导致草本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形成密集的,物种近乎单一的区域,最终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下降。无论是在天然河岸还是在城市绿地、公园或其他地区,都有许多将虎杖从入侵区域中消灭的尝试,但由于其极强的入侵性和对清除的抵抗力,很少成功。由于清除该物种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所以发现有虎杖生长的房屋变得难以售出。
相关研究
化学成分
虎杖中化学成分主要是类、二苯乙烯类、黄酮、香豆素类和一些脂肪酸类化合物,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铜、铁、锰、锌、钾等。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虎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用新鲜虎杖外洗可治疗关节疼痛。虎杖与其他药物合用可治疗烧伤、烫伤、感染、放射性皮炎等。此外,虎杖与山楂提取物配伍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
对血液系统作用
研究表明,复方虎杖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虎杖可通过改善微循环达到抗血栓的作用;能够通过抗氧化、改善脑水肿、抗细胞凋亡以及保护神经细胞来拮抗脑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
其他作用
研究表明,虎杖还有抗氧化,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含虎杖的复方制剂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肝损害,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虎杖醇提物、水提物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总抗氧化能力。
参考资料
虎杖 Reynoutria japonica.植物智.2023-02-24
虎杖.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2-25
Reynoutria japonica.Oxford Plants 400.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