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丰
林子丰博士,OBE(Dr. Lam Chi Fung,1892年—1971年4月1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人和教育家,生前热心公益,并大力推动浸信会在香港的发展。他于1922年在广州市创办嘉华银号(中信嘉华银行前身),后来又分别在1956年和1963年成立香港浸会学院和浸会医院,当中浸会学院在1994年11月获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大学。林子丰在1971年4月17日病逝,享年80岁。他死后,谢志伟接任浸会学院校长一职。
早年生活
林子丰于1892年出生,祖籍广东省揭阳市,其父曾在乡村教书,后来成为浸信会牧师。林子丰早年在厦门市和北京市求学,后来于1915年来港发展。他于1920年迎娶陈植亭为妻,两人育有七名儿子和两名女儿。当中,其子林思齐是加拿大首位华人省督。
商业生涯
在1922年2月2日,林子丰在广州市创办了“嘉华银号”,后于1924年将总行迁至香港德辅道中,并以“嘉华储蓄银行”命名,当时的资本为五十万港元。到1931年的时候,林子丰又在上海开设分行,业务一度快速扩张。惟中国经济在1935年出现不稳,以至上海市和广州分行被迫关闭。后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爆发,全数业务都宣告停顿,一直至1945年才重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开业,并且在1949年1月易名“嘉华银行有限公司”。
林子丰的银行业务在战后平稳发展,其子林思齐亦曾在银行任职。至于他本人则一直打理银行到1971年逝世为止。林子丰死后,由于家族后人无心经营,控股权遂于1975年由新加坡侨商刘灿松取得。
林子丰亦曾经从事煤炭业务,时常以货轮从越南运来大批煤炭。据了解,林子丰曾同情霍英东一家家境清寒,因此特意安排霍英东的母亲,负责把煤炭驳运到岸上,以赚取佣金。
公益事业
林子丰一向笃信基督教,早在1930年代已在浸信会开办的培正中学担任校董,曾经在1933年协助学校在何文田觅得土地兴建校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又义务担任培正中学和培道中学的校监,另外又自1944年至1946年代任澳门培正中学的校长。战后,林子丰再度以义务的性质,出任培道中学的校主和监督,以及义务自1950年至1965年担任香港培正小学的校长,之后改任校监至1966年退休,任内获得不少捐助,对该校的建设甚有建树。而自1955年5月起,林子丰亦曾经担任民生书院的校监兼校董会主席。
由于政局变迁,广州市的“两广浸信会联会神道学校”于1950年被迫关闭,浸信会于是决定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神学院,并以林子丰为筹委会主席,最后在1951年正式成立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到1956年,林子丰为了继承浸信会的办学精神,创办了香港浸会学院,并由他本人义务担任校长至1971年逝世为止。由于未能觅得到土地,学院最初要借用香港培正小学的校舍,至后来才迁至九龙塘。为了让学院有举办典礼的场地,林子丰在1970年庆祝与妻子的金婚纪念时,捐出港元五十万兴建大专会堂,惟会堂要到1978年5月,即林子丰身后七年才告落成。
经林子丰等的请求下,港督葛量洪爵士曾答应批出九龙塘窝打老道的一幅土地,以兴建浸会学院和浸会医院。当中,浸会医院在1959年4月动工,在1962年落成,并于1963年7月1日正式启用。
金坑村地处榕江中游堤围转弯处,江面狭窄,每逢农历五六月份雨季,数日暴雨,榕江水位上涨,急流汹涌直冲堤岸,洪涝灾害频频发生。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榕江崩堤,金坑村连同周边阳夏、凤湖、洪沟、山湖、河内等村庄和十万余亩农田,将受洪水无情肆虐蹂躏,成为一片汪洋泽国。
1931年春,林子丰博士回乡探亲,深悉乡民遭受水灾之苦,决定为民排忧解难。回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后,即请工程师一行五人,亲临现场勘察,拟订防洪方案,规划设计工程,并捐赠巨资修堤围、筑码头。各乡贤达也一呼百应,组织乡里青壮民工搬沙运土,加高加宽堤围,又用木船从揭阳市购来大量石头,筑成一座坚固壮观的护堤大码头——瓜园码头。
堤坝加固和码头建成后,洪灾消失,十多万亩田园作物收获稳定,十多万乡民安居乐业。几十年来,瓜园堤围从未崩漏,瓜园码头至今保持完善。
金坑乡世代以农业为主,虽地处榕江县之滨,但由于没有水利设施,无法引水灌溉田园,若遇久晴无雨,水源短缺,只得深井汲水,三搬四,滴水如油。乡民长年靠天吃饭,辛勤耕作却往往只落得个广种薄收甚至颗粒无收,生活十分贫困。
1932年春,林子丰博士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家为母庆寿,适逢春旱,赤地遍野,乡亲们只得靠打井取水灌田播种,苦不堪言。子丰博士看到此情此景,心急万分,当众倡导兴修水利,回香港后,他特邀“白氏”水利工程师,亲身陪伴到金坑村勘察测量,精心规划设计,制订了引水工程方案,并慷慨解囊,负责工程费用,同时由各村保长发动组织人力,在大架山地段榕江堤坝凿一道沟,名叫新沟,引榕江之水,自大架山榕江入口,流经圆姑山、尖石山、红山仔、刘园村,柑园寨、坑美园村、庵园村、竹宅村、新园村、后埔、陈厝林、安境、大湖寨、高园村,全长12华里,沟面宽1丈2尺,底宽4尺,水流流至各村田头,由乡民用水车车水灌溉农作物,受益农田面积1.5万亩,解决了七乡八里农田灌溉困难。
1971年,子丰博士逝世,弥留之际,深感自己一生遗憾的是未能在家乡建设一所中学,特嘱咐其弟树基及其子日后应完成他的遗愿。1988年,林思显、林思齐谨遵父嘱,以林子丰家族名义捐资50万元支援金坑中学建设。1992年,再次捐资200万元,建造配套金坑中学大礼堂,匾曰“子丰堂”。
成就及荣誉
个人荣誉
O.B.E. (1957年)
荣誉博士学位包括:
俄克拉何马州浸会大学(1955年)
贝勒大学(1965年)
史丹森大学(Stetson University,1965年)
纪念事物
林子丰博士纪念杯:浸会大学的一项体育运动
林子丰博士纪念大楼:由大学会堂扩建而成
林子丰纪念楼:位于民生书院
林子丰堂:位于香港培正中学
香港培正中学
植丰园:位于揭西金和金坑的植丰园是中华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金融企业家和教育家林子丰的故居,揭阳市市政府将其2009年8月列入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曾任公职
九龙城浸信会执事
香港浸信联会主席
世界浸联会大会副会长(1960年)
香港潮州商会会长(1937年—1939年)
香港浸会学院校长(1956年—19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