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纹蟒
网纹蟒(黑枕黄鹂马来亚种:Malayopython reticulatus),又名爪哇岩蟒,是马来蟒属的一种蛇类。网纹蟒是东南亚重要的经济自然资源,通常情况下,人类捕猎网纹蟒主要是为了获取蛇蜕,或者将其作为食物、传统药物和宠物。网纹蟒分布较为广泛,于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 3.1-无危(LC)。但是,对网纹蟒栖息地的大规模采伐和商业开发可能会对该物种的繁育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在越南中南部,人类活动范围也不断加大,致使网纹蟒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因此,网纹蟒于2023年2月23日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除印度尼西亚以外,网纹蟒在所有东南亚国家都受到保护,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禁止从野外非法捕猎。
网纹蟒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老挝、越南、缅甸等地;栖息地海拔大约为1200~2500米,喜欢高温潮湿的河湖森林地带;依靠嗅觉和触觉来定位捕食者和猎物,主要捕食哺乳动物,偶尔也捕食鸟类,有记录曾捕食过60千克的猪;善于游泳,较小的个体在受到干扰时会下水,并迅速游到深处。
网纹蟒是世界上最长的蟒蛇之一,平均体长可达6米。其两眼线条向下延伸到鼻子,背部呈现灰褐色和黄褐色,身体上有复杂的几何图案。身体中央的图形大而颜色深,两侧的形状小而颜色浅,并因这类网斑状花纹而得名“网纹蟒”。
形态特征
网纹蟒是世界上最长的蟒蛇,雌性网纹蟒在体形上比雄性大得多,平均可长到6.09米长,90千克重,而雄性平均长约4.5米,重量45千克左右。其两眼线条向下延伸到鼻子,背部呈现灰褐色和黄褐色,身体上有复杂的几何图案,包括不规则的菱形,钻石形,由黑曜色,黄色,浅灰色等不同颜色融合而成,身体中央的图形大而颜色深,两侧的形状小而颜色浅,并因这类网斑状花纹而得名“网纹蟒”。
与其他蟒类相比,网纹蟒的唇上热窝不如唇下热窝清晰,唇下热窝位于一个纵向的凹槽中;腹侧有一个纵向的褶皱;并有一个深色的眶下斑块,外蝶骨内侧拉长的内侧前突,比外侧前突延伸更多;复骨的下颌孔位于齿列的后端下方;拥有内侧分裂的额部;身体中段的鳞片数量较多(达到54或以上)。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网纹蟒广泛分布在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从印度的尼科巴群岛到孟加拉国(吉大港)、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其分布范围东部最远可达印澳群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等)和菲律宾(莱特、吕宋、棉兰老岛等)。
除指名亚种(Malayopython reticulatus reticulatus)外,还有两个亚种,其中詹佩阿网纹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 jampeanus)栖息在苏拉威西岛西南部和东南部以及苏拉威西岛以南的塞拉亚岛,萨普塔网纹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 saputrai)栖息在印尼萨普塔岛。
印度大陆也出现过网纹蟒活动记录,但这极大可能是来自于孟加拉国或缅甸的流浪种群,没有证据表明印度大陆存在自然生长的网纹蟒种群。
栖息环境
网纹蟒通常生活在海拔1200~25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林地、草原、灌木丛与低山森林(海拔1500米以下)中;它的栖息地与河流联系密切,人们经常在溪流和湖泊附近发现它的踪迹。网纹蟒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适应力,其对栖息地的环境容忍度非常高,可以同时生活在野外和城市的许多地区。它们甚至曾出现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岛地区的下水道中,但在缅甸,它们只在原始森林中出现过。网纹蟒也非常擅长游泳。有人目睹它出现在远海中,并登陆附近的许多岛屿,它是最早一批在喀拉喀托岛定居的物种之一。
分类与命名
在2014年Reynolds等人将网纹蟒归入新引入的网纹蟒属之前,它被归入实际蟒蛇属(Python)中的Python reticulatus,蟒蛇属的单系性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Walls等人指出,至少在一些形态特征上,网纹蟒与莫里亚属(Morelia)的蟒蛇更为接近。2008年发表的一项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了蟒蛇属的旁系性。据此,网纹蟒的近亲是帝汶蟒(Timorpython)。这两个物种构成了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所有蟒蛇的姐妹分类群,因此与它们的关系比与蟒蛇属的其他物种更为密切,基于这些结果,在2014年初,网纹蟒的属名Malayopython被正式引入,此后,网纹蟒的学名为Malayopython reticulatus,是新属的典型物种。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网纹蟒的天然食谱主要包括哺乳动物,偶尔也有鸟类。3~4米长的亚成体蟒主要吃啮齿动物,如老鼠;较大的成年个体则改吃白面狸、狐属、部分灵长目和猪。它们偶尔会在人类居住区附近捕猎流浪的鸡、猫和狗。在有完整记录的最大的猎物中,曾有过重达23千克的半饥饿状态的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被一只6.95米的网纹蟒吃掉,它花了大约十个星期才消化完毕,还有超过60千克的猪。网纹蟒能够吞下自己体长四分之一,体重相同的猎物,与所有的蟒蛇一样,它们主要通过伏击来捕食猎物,通常等到猎物徘徊在攻击范围内时,才用它们的身体缠绕抓住猎物,并勒紧使其窒息。也有记载称,饥饿状态的网纹蟒捕食过儿童。
感知行为
像所有的蛇类一样,网纹蟒几乎对空气中的噪音充耳不闻,并且由于眼睑不动,视觉受到限制。其依靠嗅觉和触觉来定位捕食者和猎物。实际上,网纹蟒没有耳朵,而是有一个叫做“小柱”的听小骨器官,可以让蟒蛇感知地面的振动;虽然网纹蟒有鼻腔,但嗅觉是通过分叉的舌头将空气颗粒弹向位于蛇嘴顶部的“犁鼻器”来获得的。由于没有耳朵,网纹蟒和其他同类必须通过身体运动来产生振动才能相互交流,这种振动用于交配或警告其他蟒蛇侵犯了自己的领地。
迁徙行为
网纹蟒会长途跋涉寻找温度较高的,附近有水源的区域,在这些区域生活,繁殖成功率较高;行进过程中网纹蟒还会不断蜕皮生长,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
雄性网纹蟒通过振动向雌性发出交配状态信号,由雌性选择是否交配。如果雌性决定交配,雄性网纹蟒会在雌性身上摩擦自己的骨刺(退化的后肢)。当雌性准备好时,它会抬起尾巴并进行交配,如果气候条件不利于繁育,雌性蟒可以将雄性蟒的精子一直留在体内。在一个季节中,雌性也可能有与多个雄性伴侣交配。
虽然不常见,但圈养网纹蟒中有孤雌生殖的记录。孤雌生殖即没有雄性的交配过程,雌性会在自己体内使一个卵子受精卵,产生具有相同基因(脱氧核糖核酸)的后代。
如有合适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野生网纹蟒的寿命可以达到23年。
产卵孵化
网纹蟒以卵生方式繁殖,繁殖季节在每年2~3月,每窝产卵15至80枚,平均有24.2枚。在最佳的孵化温度31~32°C时,它们的卵平均需要88天才能孵化,孵出的幼体至少有61厘米长。如果食物充足,雌性网纹蟒蛇一年最多产一窝。在食物不太丰富的地区和季节,则每2~3年产一窝。网纹蟒在温度较高的地区会更频繁地妊娠,以提高繁育成功率。
产卵后,雌性网纹蟒盘绕在孵化卵上方以保持温度。通过称为“颤抖产热”的肌肉收缩过程,雌性网纹蟒可以加热其下方的卵,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存活率。幼蟒出生后几乎不会获得亲子照料,而是由最先孵化的蟒为其他蟒提供食物和保护。
随着地域范围的变化,网纹蟒种群的繁殖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苏门答腊岛北部和南部的网纹蟒亚种群之间繁殖时间有差异。
人工养殖
网纹蟒是较受欢迎的宠物蟒蛇,它的选择性突变种(例如“白化”和“老虎”品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网纹蟒的皮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类奢侈品和艺术品。
养殖技术
网纹蟒饲养箱周长应至少超过蟒蛇的体长。箱内垫料通常采用木屑或软土垫底,但为了方便打理也可以用报纸(便于清洁更换且可以查看粪便排泄情况),内部放置水盆并保持清洁。水盆需要足够容纳蟒蛇全身进入,水盆不仅供网纹蟒饮用与泡澡,也可以起到调节湿度的作用。应在饲养箱顶部安装加热灯,也可在饲养箱底部加装加热垫。应在不同位置安装温、湿度计,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网纹蟒的饲养生长,过分集中的灯光也有可能烧伤网纹蟒,笼舍内需要提供温度梯度环境(一端温度较高,另一端温度较低),避免饲养箱内同一温度,使蟒蛇可以自由选择适宜的环境。应该根据自然环境季节因素给予一定的光照时间,但光照对蛇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还存在一些争议。白天建议光照时间应该不少于8小时,夜间应保持无可见光照。
病害防治
圈养网纹蟒易患蛔虫病,注意检查蟒蛇粪便,如出现虫卵,则注意用药治疗,按蟒的体重配比药剂,通过人工束缚蟒蛇,将胃管送入口中注射药物。两周后再重复治疗,直至虫卵消失。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网纹蟒种群数量在不同地理范围内差异较大,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8年统计,其在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而在柬埔寨,其数量在十年内下降30%~50%;在越南,其数量在十年内下降80%以上。
致危因素
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捕猎网纹蟒主要是为了获取蛇皮,但也将其作为食物、传统药物和宠物。部分网纹蟒和及相关制品被出口到国际市场。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数字,1999年至2008年期间,印度尼西亚的网纹蟒出口增加了400%,截至2016年,东南亚地区每年至少出口了30万~45万张网纹蟒蛇皮。即便如此,商业性的蛇皮贸易仍不太可能导致该物种的濒危。但是,对网纹蟒栖息地的大规模采伐和商业开发可能会对该物种的繁育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在越南中南部,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人类活动范围也不断加大,致使网纹蟒的避难所越来越少。
保护级别
2018年,网纹蟒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红色物种名录》收录,评估级别为无危(LC)。
2023年2月23日,网纹蟒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并被限制国际交易。
保护措施
网纹蟒在东南亚的许多保护区都有受保护记录,包括多个国家公园。在其中的一些地方,如老挝、越南和柬埔寨,野外捕猎网纹蟒已被列入非法行为。在某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只有获得许可证的狩猎者才可以捕猎网纹蟒。越南国家野生动物手册将网纹蟒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除了印度尼西亚之外,网纹蟒在每个东南亚国家都是保护物种。2011年,CITES动物委员会建议将该物种被纳入下一阶段的重大贸易审查,该审查的结果是,网纹蟒的生存没有受到商业捕猎威胁。
参考资料
Reticulated Python.iucn.2023-12-08
Malayopython reticulatus.ITIS.2024-08-09
Reticulated python.CITES.2023-03-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公告(2023年第1号)(《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文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12-08
附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文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12-08
Python reticulatus (Schneider, 1801).GBIF.2023-03-08
Reticulated Python.ADW.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