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下面
《大桥下面》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白沉导演的爱情片,由龚雪、张铁林主演,于1984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下乡知青秦楠(龚雪饰)被男友抛弃,只能把儿子寄养在乡下舅舅家,在上海以裁缝为生。在上海与修车匠高志华(张铁林饰)互生情愫。秦楠照顾下肢瘫痪的肖云时,受到启发勇于把儿子接到身边生活。流言蜚语和高母的阻碍给了秦楠和高志华很大压力,但高志华真诚的向秦楠表达感情,得知秦楠遭遇后,两人终于决定突破封建思想枷锁,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
该片获得“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一等奖”“1984年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女主角扮演者龚雪凭借此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导演白沉提名“第41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影片剧情
个体户秦楠(龚雪饰)在上海摆路边摊做裁缝为生,因摊位摆放位置妨碍交通被城管收走执照,高志华(张铁林饰)认出秦楠是自己小学老师的女儿,于是把自家门口自行车摊旁的位置给她使用。高志华的母亲(王频饰)发现秦楠虽然表面冷冷冰冰,实际贤惠又懂事,与儿子年龄相符合,努力撮合二人,秦楠却对此事回避,高志华也在与秦楠相处的过程中对其产生好感,邀请秦楠看电影却被拒绝。秦楠父亲(奇梦石饰)与女儿谈话,要女儿忘记过去,开启新生活,秦楠却不敢面对自己的遭遇,潸然泪下。秦楠每月都要赶火车去苏州市舅舅(江山饰)家,被邻居议论纷纷,实际却是去舅舅家看望自己的亲生儿子冬冬(方超饰)。
高志华的好友肖建(杨和平饰)因投机进行劳动改造,写信拜托高志华照顾妹妹肖云(殷新饰)并将委托秦楠做的衣服送给妹妹。秦楠看到了二人的来信,冒着大雨以高志华的名义探访肖云并照顾她。肖云虽然因小儿麻痹下肢瘫痪,却十分乐观,她说“一个人不怕摔跤,只要有勇气站起来,她就会活得更好”。秦楠受到启发,恰逢舅舅带来冬冬感染肺炎住院的消息,秦楠回乡下照顾冬冬,舅妈说“每回你趁冬冬没醒就偷偷走了,孩子一睁眼见不着娘就大哭大闹,至少要有三四天都不肯好好吃饭”,秦楠心疼又自责,于是带着5岁的儿子冬冬回上海一起生活,两人引起了街道上的流言蜚语,邻居对秦楠冷嘲热讽,小朋友骂冬冬“野种”。
当秦楠带着儿子出现在高志华面前时,志华沉默难以接受,原本喜欢她的高母也变得冷淡并不再希望儿子追求秦楠,秦楠备受打击,但告诉父亲“我自己受过创伤,我不能把痛苦加在孩子的身上,我有责任爱护他”。高志华拜访肖云时得知秦楠一直以自己的名义照顾肖云,深受感动,决定冲破母亲封建思想的羁绊,正视自己对秦楠的感情,找来妹妹说服母亲接受秦楠,高母同意不再阻止两人并让儿子把秦楠找回来。
一日冬冬发生意外住院,高母和志华一起帮助秦楠寻找并照顾孩子,志华为了照顾孩子一夜没睡,还被护士误认为是冬冬父亲。秦楠把记载自己过去的笔记本和一封信交给高志华,才揭开了自己的过去。原来,秦楠的父亲在十年浩劫中被关进牛棚,秦楠到淮北市插队,母亲在压迫中选择自缢。知青队伍中,有一位失去母亲跟着祖父相依为命的同学孟彬,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祖父被隔离审查,两人都属于被歧视的黑七类子女,相同的遭遇促使两人在一起。秦楠怀孕三个月时孟彬因父亲在加拿大经商而办理移民手续,和祖父出国后,没有按照约定来接秦楠,秦楠在舅舅家生下儿子冬冬,孟彬来信交代自己已同表姐结婚,秦楠心灰意冷,把儿子寄养在舅舅家,自己回上海和父亲共同生活。
秦楠和高志华经过一番真诚的交谈,确认了彼此的心意,高志华对秦楠说“国家好了,我们就好了,我明白,你也明白”,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导演
《大桥下面》的导演白沉,1922年出生于中国江苏,少年时期赴皖南投奔新四军,在新四军服务团、鲁迅艺术工作团任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发配在安徽省白湖农场“劳教”。1962年后,任安徽省话剧团演员、导演。1979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2002年11月5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代表作品有《南岛风云》《秋天里的春天》《落山风》等。
创作灵感
《大桥下面》的素材来源于白沉的个人经历。 白沉平反后从农场回到上海市 ,被安排在一个紧邻跨越吴淞江的主官塘大桥老住宅区,有成群的普通劳动者熙熙攘攘地穿越这条大桥。白沉认为,个体户是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主要人群,却因为没有社会地位而变成了底层劳动者,经历着思想和现实的双重磨难。个体户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白沉由此将电影聚焦到个体户。
创作背景
在历经文化大革命十年动荡之后,导演白沉观察到年青一代心灵上的创伤,社会上弥漫着“青年是没有希望的一代”的论调。白沉并不认同,他见到有很多插队回城的待业青年和个体户,身上具有乐观、积极向上和勇于拼搏的品质。白沉认为中国青年是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他主持创作了《大桥下面》,希望用作品鼓励青年们重新振奋起来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创作追求
白沉导演把“用朴朴实实的手法,讲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作为《大桥下面》的创作原则,把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素雅、浑厚、含蓄定为全片的风格。要求影片展现要“三个不要” -不要有导演的痕迹、不要有摄影的痕迹、不要有表演的痕趣,力求拍出质朴、优美、真实的生活画面。
幕后花絮
龚雪获得秦楠这个角色后,认为“私生子”情节不体面,试图通过改编部分片段遮盖此情节,导演白沉讲解此片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主题是要从“过去”中奋起,突破世俗面对未来。于是龚雪认真研究作品并去观察真实个体户的生活,练习家务,观察姐姐与侄子的相处,慢慢改变对“秦楠”的看法,努力塑造出成功的角色。
影片剧本公布后有人认为肖云这个人物原型是张海迪 , 导演白沉说剧本完成时张海迪的事迹还未公布,为了避免这个问题 , 只好把肖云的许多话删去。
影片特色
主题特色
《大桥下面》通过一部影片展现多主题。作品影片通过描写几个个体户的命运,折射出一代青年的人生思考和时代的风云变换,通过描写高志华和秦楠爱情生活,揭示了新旧道德观念的激烈冲突。
电影美学
场景美学
影片开篇展示从上海电视塔上拍摄的南京路大远景,接着在三官塘桥上用升降加横移镜头来跟随女主角秦楠下桥,走进里弄的房子 , 再接内景展开叙述,影片最后又用上海大全景结束,有头有尾,以人以清晰的环境感,符合中国民族传统的欣赏习惯。
色彩美学
影片摄影方面在用光中主要用漫射光,使影片的调子比较柔和。高家用黄灰调子,秦家用青灰调子,肖家用绿灰调子,使色调既有区别又有关联性。
动作美学
高志华家的楼梯通过增加一个拐弯,使电影画面线条更丰富。与秦楠相处中高志华下楼的脚步轻快有力,见到冬冬之后用拖沓的的脚步来展现人物的沉重心情。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上映信息
影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于1984年在内地上映。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截至2023年8月,时光网评分7.7,豆瓣评分8.1分。
媒体评价
《大桥下面》“并不想赋予那段岁月以理想主义的光辉,而是直面那段历史的荒唐、无奈与不堪。”(程青松评)
“返璞归真”(《小题小作》评)
“影片实际上是个多主题作品,反映了对待创伤的态度问题、向封建思想残余和世俗观念泎斗争的问题,恋爱观问题,对待个体户的认识问题以及对待失足青年的问题。影片写的是几个个体户的命运,却折射出一代青年的人生思考,写的是个人的悲欢,却显示出时代的风云,写的是一对青年的爱情生活,却揭示了新旧道德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国电影艺术史纲》评)
参考资料
大桥下面 (1984).豆瓣电影.2023-04-25
大桥下面 (1984).1905电影网.2023-08-31
大桥下面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3-08-09
1983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2023-08-31
大桥下面.爱奇艺.2023-08-31
白沉 Chen Bai.豆瓣电影.2023-08-31
白沉个人资料/图片/视频全集.搜狐视频.2023-09-01
白沉介绍.猫眼电影.2023-09-01
华表历史:1983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搜狐娱乐.2023-03-24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3-03-24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