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现代诗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80年5月,江河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顾城、北岛、舒婷、杨炼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其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1988年旅居美国。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8年高中毕业后留城,因家庭问题辗转寄宿于学校和同学家中,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
工作经历
1970年开始与“白洋淀诗群”交往,不久后被分配到北京胶丸厂工作。
写作经历
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先是受白朗宁夫人和梅热拉依提斯作品影响,兴趣后来转向托马斯·艾略特的新古典主义、神话仪式学派的理论。
1978年12月与芒克、北岛、严力等人在北京创刊《今天》杂志,后成为《今天》的重要诗人。
1980年后,江河开始在《上海文学》公开发表《星星变奏曲》和其他一些诗作。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这一时期江河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品是《纪念碑》《祖国啊,祖国》,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1989年出版的《爱情朦胧诗选》也收录了许多他的代表作,如《假如》《静静的椅子》。
朦胧诗是新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的产物。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与顾城、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
创作特点
江河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沉雄悲慨的政治抒情诗,如《纪念碑》《祖国啊,祖国》《没有写完的诗》等:另一类是“现代史诗”,以《太阳和他的反光》为代表;最后一类是抒情小诗,例如《四月》《接触》《母亲和我》《交谈》《星星变奏曲》等。
他的诗显示了介入“历史”的强烈欲望,同时也表现了鲜明的社会政治视角:试图通过对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探寻,来获得对现实问题和历史的认知。自由体的长诗(或组诗),是基本体式。在意象构成、展开方式和语调上,可以看到来自惠特曼、艾青等的诗歌经验。
获得荣誉
社会活动
1978年冬,参加《今天》杂志的活动。
主要作品
《没有写完的诗》《纪念碑》《太阳和它的反光》《从这里开始》《星星变奏曲》等。
参考资料
当代诗·面孔(19)|江河(1949-).封面.2024-02-02
诗歌刊登课本5年无稿费 作家告人教社获两千酬劳-中新网.中新网.2024-09-23
《“青春诗会”40年》:浓缩当代诗歌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今日头条.2024-09-23
欧阳江河写作不依赖灵感:用不诗化的词语写诗-中新网.中新网.2024-09-23
北岛为什么叫北岛——中国当代作家的笔名由来.今日头条.2024-09-23
青岛市作协举办新年诗会,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开讲.今日头条.2024-09-23
江河从这里开始.文津.2024-09-23
星星变奏曲.查字典语文网.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