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天印
敖天印(1824年-1909年),原名大印,字辅丞,四棵乡人。生于今湖北省大冶市,是清朝一品振威将军。
敖天印年幼时家境贫寒,从小怀有报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他在地方孔门名拳师的指点下,习文练武,练就了一身武功。29岁时,敖天印投川湘军,转战南北10多省。1874年授从一品振威将军,1881年亲率部卒建台湾大甲溪桥。1883年,敖天印奉命驻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进犯福建省沿海和台湾,敖天印调赴福建前线,驻守闽江口的军事要塞长门。1886年,敖天印奉命到闽江口两岸建筑崖石炮台,负责长乐区、福清两县的防护守备。当地群众盛赞敖天印坚守海疆之功,赠其“海疆保障”金字匾额。晚年,敖天印解甲归里,于1909年去世。
人物简介
敖天印,立志报国投军,从家乡黄石大冶投奔川湘军,从洪山区到四川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青海省到新疆;从福建到台湾,转战长城内外大冶市南北数十省;带兵率部队守卫边塞、海疆、国防。为大清打江山夺天下,守边陲,治江河,修水利,架桥梁,筑长城,植树造林,防洪涝,挡风沙,兴国家,拒倭寇,战胜日、法侵略军,为保国保家都作过重大贡献,深受大清王朝器重、赏识与重用提拔,官职由把总、千总、参将到提督。后被封为一品正威将军。
家贫从军
“三十年前挑生石灰,十年以后衣锦归,男儿有志自当立,英雄不怕出身低。”敖天印的传世之作道出了他的传奇一生。1824年,敖天印出生于大冶东乡茅山团寺庙附近的敖家村,今为四棵乡王坛村长咀敖家自然村,他父亲名敖崇义,以务农为生,敖崇义生有三个儿子,天印排序老三,因天印幼时家贫,不能力读,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辍学了,就到明水咀村外婆家放牛,年龄稍长,他与大人一起翻山越岭到去石灰窑(今黄石市西塞区中窑湾)挑石灰,做苦力。
1852年的春天,他外婆家的一头牛丢失了,有人怀疑到他,乡村有句歇后语,外婆家偷牛——路熟。按当时的规矩,所有怀疑对象都要受到宗族聂氏宗祠的拷打逼问。28岁的敖天印生性刚烈,他不情愿受此无辜的杖罚,便决定远走高飞。黎明时分他离开了村庄,可是野外雾茫茫一片,他不得不返回家,嫂子见他还没出门,连忙对他说,“贤弟,你还不赶快走,天一亮就要抓你去拷打,你快走呀,满的油菜花一片金黄,俗语说,一把多脂鳞伞遮天下,你出去一定会有出息的。”敖天印这次出走,被清兵抓去当了民夫,在咸宁市服役。后来听说偷牛的盗贼抓到了,敖天印才返回家来。回家后,仍然去生石灰窑挑石灰。
1852年,有一次,一个看相的人见他相貌堂堂,对他说,小伙子,你不是挑石灰的命,你应该外出吃皇粮。当时人们迷信,敖天印就带着挑石灰得来的24串文钱,于1853年第二次出门,去武昌投考川湘军,这年他29岁,自此将生命置之度外,走上军旅生涯。
军旅生涯
敖年少时家贫无力读书,从师习武,练出一身超群武艺。29岁投川楚军,转达战皖、豫、晋、冀、鲁、青、疆、闽、台等十余省,跟随清大臣瓜尔佳·胜保等镇压农民起义立功,由士兵、把总、千总升到期总兵、副将、参将、提督。同治十三年(1874年)授从一品振威将军。
1856年,在经历了四年战火的历练后,在襄阳之战中表现出色,32岁的敖天印在军中升为千总的官职。1858年升为都司,1860年商丘市(今河南省商丘市)之战后,升为游击的官职。1861年与捻军首领赵浩然决战,1862年被提升为副将。1863年,由于他的部下与一个清军头目孙之友发生摩擦,并在混战中杀死孙之友,连累到敖天印,1864年被革职,避难于湖北黄陂。1865年他东山再起,率军至甘肃蒙古一带,参与平定回民内乱,1867年因立战功,官复原职,1868年进军兰州市,升为提督。1874年授一品正威将军,衣锦还乡。
1880年(即光绪六年),敖天印亲赴琉球群岛探听军情后,曾两度赴台湾,指挥并参与台湾防务建设。1881年,他又随福建巡抚岑毓英赴台,修建新化县、新竹市两县交界的大甲溪及河堤,沟通台湾岛南北交通,以备军事防务。次年又奉命去台湾修城池,带领士卒和民工修筑台北府7公里的城墙,开挖护城河,以备抵御外敌。
1883年,敖天印奉命驻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进犯福建省沿海和台湾省,敖天印调赴福建前线,驻守闽江口的军事要塞长门,率士卒昼夜巡逻,始终不懈,并修筑海长城,修道路,挖地道,建设崖石、龙山等各处炮台工程,加强海疆防卫工事建设。
1886年,在闽江口建筑崖石炮台,安装火炮,守护国土,有力打击了法、日侵略者的入侵,粉碎了侵略者吞并台湾的阴谋。当地群众盛赞敖天印坚守海疆之功,赠其“海疆保障”金字匾额。
造福桑梓
史书记载,敖天印镇守边防、海疆数十年,年至七旬仍率将士与人民为建设台湾、保卫台湾,奋战在第一线。敖还戍守甘、疆多年,注重维修城墙、道路、桥梁等工程,以及植树固沙等善举。晚年,敖天印解甲归田,对家乡建设更是甚为关心。他深感自己幼年家贫无力读书,为让家乡百姓子弟能上学,捐赠花地200厢,田10余顷,办起大冶王坛、北门、柏树嘴等5处义塾学堂;两次捐银500两,修建大冶四顾闸水利工程,使大冶阳新滨湖人民免遭洪水之苦。敖晚年解角归里,带领乡民废除重租盘剥等积弊。1895年述写《敖公纪述》一书。1898年74岁,在家乡倡议重修四顾闸,捐修株树坳凉亭一座,亲笔题写“四安亭”。
敖天印晚年归家,生有二子,长子敖国栋,次子敖国梁。国梁生于公元1893年,卒于1977年,国梁生四子,长子敖安洪,二子和三子幼时夭折,四子敖安海。敖安海生于1928年。
参考资料
闽江口炮台群第三块石碑现长乐.海峡网.2024-02-01
古代著名人物.大冶市人民政府.2024-02-01
英风大气贯长虹——金山武术.黄石经开区管委会 黄石铁山区管委会.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