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黑喉噪鹛

黑喉噪鹛

黑喉噪(黑枕黄鹂普通亚种:Pterorhinus chinensis)为噪鹛科黑喉噪鹛属的中型鸟类。俗名又叫黑喉笑、山、山呼鸟、珊瑚鸟等。黑喉噪鹛体长24~27厘米,体重82~100克,雌雄形态特征类似。黑喉噪鹛的额基、眼先、眼周、眼后纹及颏、喉等部位的颜色为绒黑色;耳羽及周围羽毛的颜色为白色,形成一大块白斑。头顶至后颈为蓝灰色,与背部无明显分界,除海南亚种之外,外眼后有一大块白斑;背部为橄榄灰褐色并带有绿色;两翅的初级飞羽外为淡褐色,向内转为橄榄灰褐色。尾部颜色为橄榄褐色或橄榄灰褐色、具有黑色端斑,黑色端斑越往外侧越扩大,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黑色。上体、两翼、尾上覆羽为棕褐色;下体余部浅棕褐色,稍染橄榄绿色。虹膜为红褐色;喙为黑褐色;脚及爪均为黄褐色至灰褐色。

黑喉噪鹛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在亚洲地区,比如缅甸、泰国老挝、中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1500米的低山和丘陵地带的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竹林、马尾松林及山地常绿阔叶林等生境之中,有时也会在村落、田野和荒地周边的灌木丛中活动。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黑喉噪鹛种群数量有下降趋势。2016年,黑喉噪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物种命名

1786年,奥地利博物学家乔瓦尼·安东尼奥·斯科波利(Giovanni Antonio Scopoli)首次描述了黑喉噪鹛,并将其命名为 Lanius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后来又有了Garrulax chinensis等同物异名。2018年的一篇关于噪鹛科(Leiothrichidae)的研究将传统的噪鹛属(Garrulax)物种基于系统发育关系划分到4个不同的属,分别为:蓝噪鹛属(Ianthocincla)、噪鹛属(Garrulax)、黑喉噪鹛属(Pterorhinus)和Argya。黑喉噪鹛也从噪鹛属(Garrulax)移动到黑喉噪鹛属(Pterorhinus)。

形态特征

黑喉噪鹛体长24~27厘米,体重82~100克,雌雄形态特征类似。黑喉噪鹛的额基、眼先、眼周、眼后纹及颏、喉等部位的颜色为绒黑色;耳羽及周围羽毛的颜色为白色,形成一大块白斑。头顶至后颈为蓝灰色,与背部无明显分界,除海南省亚种之外,外眼后有一大块白斑;背部为橄榄灰褐色并带有绿色;两翅的初级飞羽外翈为淡褐色,向内转为橄榄灰褐色。尾部颜色为橄榄褐色或橄榄灰褐色、具有黑色端斑,黑色端斑越往外侧越扩大,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黑色,除海南亚种之外,中央一对尾羽具不明显的暗色横斑。上体、两翼、尾上覆羽为棕褐色;下体余部浅棕褐色,稍染橄榄绿色。虹膜为红褐色;喙为黑褐色;脚及爪均为黄褐色至灰褐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黑喉噪鹛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在亚洲地区,比如: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和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分布

黑喉噪鹛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海南省等地。黑喉噪鹛在香港的小种群来源于笼养鸟的放生。也有分类认为黑喉噪鹛海南亚种(P. c. monachus)为独立种海南噪鹛(英文名:Hainan Laughingthrush 学名:Pterorhinus monachus)。

栖息环境

黑喉噪鹛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1500米的低山与丘陵地带的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竹林、马尾松林及山地常绿阔叶林等生境之中,有时也会在村落、田野和荒地周边的灌木丛中活动。

亚种对比

黑喉噪鹛在中国分布亚种形态差异以及各个亚种的分布见下表: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黑喉噪鹛在其分布地一般为留鸟,即全年在该地理区域内生活,春秋不进行长距离迁徙的鸟类。黑喉噪鹛在每天的早晨和傍晚以及早春季节,活动较为活跃。

觅食行为

黑喉噪鹛的食物主要为昆虫,也会以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等部位做为食物。昆虫主要取食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等目的昆虫。

社群行为

黑喉噪鹛主要以小群活动,偶尔也有单独或成对活动于植被中下层。黑喉噪鹛社群行为极强,群体会有互助行为,比如说:鸟群中如有个体受到攻击,其他鸟会前来帮助受伤的个体。它们除在树木低枝或灌木丛等植被中跳跃活动外,也常在地面上活动,比如:它们可能一会扇动两翅,一会点头、跳跃,又起劲鸣叫。个体受到惊扰飞行,飞行距离不远。

交流行为

黑喉噪鹛可以通过叫声保持联系,个体分散后通过叫声聚集在一起。黑喉噪鹛的鸣唱声(song)为响亮、重复、多变的哨声“wraaah”;鸣叫声(call)为低声急促的“how”声。

生长繁殖

黑喉噪鹛的世代长度约为4.7年。

黑喉噪鹛的繁殖行为观察研究较少。有研究观察到黑喉噪鹛海南亚种的繁殖季节在3~8月,每年可以繁殖两次,第一窝通常在3~6月,第二窝在7~8月。巢位于茂密的灌术丛或竹林里,多靠近地面。巢呈浅杯状,主要由植物的叶子、根、茎等器官构成,内垫有细嫩草根,结构较为疏松。每窝产卵3~5枚,通常为4枚,卵的颜色一般为白色。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黑喉噪鹛种群规模尚未得到量化的数据,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2009年估计结果显示,该物种的全球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黑喉噪鹛由于羽色、声音的原因,在中国是传统的笼养鸟种,不能非法养殖,非法鸟类贸易和驯养的现象威胁着黑喉噪鹛的野外种群。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黑喉噪鹛在中国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以黑喉噪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笼养鸟在未经批准许可情况下猎捕、笼养、买卖、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都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将被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文化

苏辙作《山胡》:“山胡拥苍,两耳白茸茸。野树啼终日,黔山深几重。啄溪探细石,噪虎上孤峰。被执应多恨,筠笼仅不容。”

苏轼作《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谁知声哂,亦自意重重。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故巢何足恋,鹰岂能容。”

这两首诗里所提到的“山胡”是黑喉噪鹛的在中国古代的俗名之一,中国古代有许多诗词中提到了黑喉噪鹛。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25

..2023-04-0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6-07

..2023-04-01

..2023-04-01

Downloadable Checklist.birds.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