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雷酸银

雷酸银

雷酸银分子式为(AgONC),分子量149.885,结晶密度为4.07g/cm3 ,爆发点170℃(5秒延滞期),是一种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氨水和热水,不溶于硝酸。吸湿性小。雷酸银有正交晶系和菱型晶系的晶型结构。热安定性和火焰感度较好,撞击敏感度高,爆轰成长距离短,因为含有极不稳定的爆炸基团(-N=C),稍加摩擦或提高温度就能引起爆炸,可用来制作雷管。继欧洲化学家合成起爆药后,1842年中原地区火器专家丁守存成功仿制雷酸银并制成雷管,工业和军事上应用有限,商业上可制作烟花爆竹。雷酸银通常采用将乙醇加入到硝酸银的硝酸溶液中反应制得。也会在做银镜反应或其他化学试验时无意中合成出来。雷酸银有毒,误吸后可能出现一般性银中毒反应,主要是皮肤、眼睛和粘膜等部位的色素沉着。雷酸银应贮存在专业的仓库内,由专人看管,运输时注意减少震动和摩擦防止爆炸。

发展历史

1788年,法国化学家贝托莱·克洛德·路易(Berthollet Claude Louis,1748-1822)发现了雷酸银。1799年,英国科学家霍华德(Edward Charles Howard,1774-1816)制得雷酸汞,相比雷酸银来说性能更稳定,对撞击敏感,可用来撞击发火,进一步激发其他炸药(比如火药)的爆炸,由此衍生出击发枪。1823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onLiebig,1803-1873)发现雷酸银(AgONC)与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k Wohler,1800-1882)制得的氰酸银(AgNCO)相比元素组成相同,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性质却不同,雷酸银易爆炸而酸银则性质稳定,自此提出了同分异构体的猜想。1831年欧洲化学家李比希和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首次用雷酸银、雷酸汞合成了起爆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制造火器发射药的技术逐渐从西方流入中原地区。爱国人士丁守存发现西方战舰不用“药线”引燃火炮,而是用很小的“铜帽”,也就是雷管来引爆火药,相比中国的传统火器,在战争时还击更加快速。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1842)年,丁守存在天津市用十分简陋的条件成功仿制出了雷酸银,并在《自来火统造法》中记载了他的合成技术,丁守存用青矾和硝石反应将产物蒸馏制得硝酸,再将乙醇反复蒸馏得到纯酒精(乙醇),将以上两种化合物配成溶液后加入纯银则得到雷酸银结晶,然后做成雷管用于火器起爆器的研究,他的研发成果改变了用纸药引信和燧石引燃铳炮的传统方法,很快就应用在当时的火器制造和工业生产上,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分子结构

雷酸银(AgONC)与氰酸银(AgNCO)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化学组成相同,都由一个Ag原子,一个N原子,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组成,但因原子排列次序不同导致结构和性质不同,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同分异构体。

雷酸银有两种晶型结构。一种是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m,晶胞参数为a=3.864, b=10.722,c=5.851Å,Z=4。另一种是菱形晶系,a=9.109 Å,α=115°44',Z=6,空间群。

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雷酸银分子式为(AgONC),分子量149.885,结晶密度为4.07g/cm3 ,是一种无色或白色光亮的针状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氨水和热水,不溶于硝酸。13℃水中的溶解度是0.075g/100g,30℃水中的溶解度是0.018g/100g,100℃水中的溶解度是0.25g/100g。雷酸银在50℃时加热60天也不会出现热分解,热安定性较好。吸湿性小,室温下不会发生变化。爆发点170℃(5秒延滞期),撞击敏感度高于雷酸汞,低于叠氮化铅

化学性质

雷酸银在空气和光的作用下易于分解,导致表面发黑。雷酸银分子中含有爆炸基团(-N=C),这种基团易被活化,所以极不稳定,-N=C键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很容易破裂,引发爆炸反应。雷酸银稍加摩擦就能引起爆炸,即使在水中,受到坚硬物体的碰撞也会发生爆炸,有较好的火焰感度,可用来制作雷管

氧化反应

雷酸银爆炸会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及热量,反应式如下:

制备方式

雷酸银的合成方法一:是将乙醇加入到硝酸银的硝酸溶液中,适当加热后反应制得雷酸银。反应式如下:

雷酸银的合成方法二:将纯银溶于硝酸中,缓慢加热,然后加入酒精。反应完全后自然冷却即有白色针状结晶析出,水洗后晾干就得到雷酸银。反应式如下:

雷酸银的合成方法三:在做检测醛基(-CHO)的银镜反应时,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氨水可制成吐伦试剂。但如果反应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加热时间过长,或者直接在火焰上加热就会意外制得雷酸银,并使吐伦试剂失去活性,除此之外,吐伦试剂久置还会析出氮化银(Ag3N,又称雷爆银)沉淀,二者均有爆炸性,所以最好现配现用。吐伦试剂制备反应式如下:

硝基甲烷甲酰胺这两个化合物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雷酸,与银的化合物接触可能生成雷酸银,乙醇硝酸银接触时,如果有酸同时存在也会意外制得雷酸银,这些方法有潜在风险,实验室试验时需注意安全。

应用领域

炸药

雷酸及其盐类(雷酸银、雷酸汞)是单一成分得爆炸物质,较少单独做爆破炸药,通常是装填制成雷管,再与其他炸药制成混合炸药,作为起爆药,用来引爆更强得炸药,可用于煤矿爆破等。但雷酸银的原料之一是银,比较昂贵,且雷酸银比雷酸汞更敏感,制造困难,所以较少用雷酸银做起爆药,工业和军事上应用有限,现在可被其他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药剂(比如四氮烯)取代。

烟火剂

雷酸银引爆性能较好,小剂量可用于商业制作烟花爆竹。烟火剂是由氧化剂和可燃剂组成的混合物,燃烧后产生特定的烟火效果,比如发光,发声等。其中摩擦类爆炸药组成中的单基起爆药就是雷酸银,另外两种成分是氧化剂(氯酸盐)和可燃物硫化物红磷),这种爆炸药十分敏感,稍加摩擦或碰撞就会爆炸,可用于制作摩擦炮和拉炮等摩擦类炮竹,还可与砂子混合制成摔炮

砂炮是一种纸卷得小商品,其中的小砂粒涂有一层微量雷酸银,到地上受到撞击就会发出爆音。摔炮用的爆音剂可使用雷酸银。与玩具枪弹相比,摔炮的爆声较小,使用时既不会产生火焰,也不会产生气体,而且在离使用者很远的地方才会发生爆炸,不易燃烧,触摸时爆炸也不会导致使用者身体的损伤(烧伤、刺痛等),是十分有趣又无害的玩具。

健康危害

健康安全

雷酸银有毒 ,各种形式的银都会在体内蓄积,排除困难,工人吸入或摄入氧化银或银盐(如硝酸银,雷酸银或氟化银)后,可能发生一般性银中毒反应,全身性症状较少,但会导致皮肤和眼部色素沉着。可在颜面部、额头、脖颈、上肢(手、前臂)、指(趾)甲、颊粘膜及皮肤表面出现分布均匀的暗色或蓝灰色的变色过程,随着暴露程度的不同深度也不一样,职业暴露也会引起肾损伤,但不一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

雷酸银作为爆炸品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毒害性,雷酸银对撞击及摩擦的敏感度较高,反应速度极快,稍经触动或摩擦即可爆炸,爆炸时释放出大量热量和有毒或室息性气体气体,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可经呼吸道、食道及皮肤等进入体内,引起中毒。

消防安全

消防员应穿全身消防服并佩戴防毒面具,转移爆炸现场中可能与爆炸品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可使用带架水枪、固定摇摆炮等远距离喷射水流来灭火,降低或冷却爆炸品的爆炸能力,也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泡沫等灭火剂在上风向灭火。

急救措施

眼睛和皮肤误接触雷酸银后,应立即远离污染源并用洗眼剂和大量的水冲洗;误食后需要催吐和洗胃并关注身体各项机能变化;不小心吸入后应立即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如有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并吸氧。如果以上措施不能缓解症状,仍有不适感,请及时送到医院救治。

操作此类银盐的工人日常进行操作时应注意防护,穿合适的工作服,戴防护天文望远镜目镜,每天更换可能受到污染的工作服。工作服破损或者有被沾湿渗透的可能时也要及时更换新。皮肤和眼睛被污染后应立即使用洗眼药水和冲洗设备冲洗,值得注意的是,操作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并时刻注意身体耳叶、面部、手部、眼、鼻中隔和咽喉等处是否有色素沉淀,因为出现一般性银中毒前这些地方可能会出现变色过程。

贮存运输

雷酸银是爆炸反应速度很快的爆轰发射药,存在爆炸的风险,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都有很严重的威胁,所以应储存在远离人群的专业仓库内,比如郊外,且要阴凉、通风及保持干燥。由专业人士保管,远离火种及热源,做到防晒和防热(仓温低于30℃)。必须与其他炸药及氧化物、酸类等分仓库存放。雷酸银对撞击及摩擦的敏感度较高,所以搬运时一定要注意防震,配备缓冲设备,轻拿轻放。任何情况下雷酸银都禁止使用航空器来运输。

如有雷酸银物质残留且不能再继续使用时,应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备,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销毁,并选择合适的销毁方法,雷酸银应使用酸化法(硝酸)销毁,也可使用氨、硫化铵溶液处理。

参考资料

..2023-04-09

Silver fulminate.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3-05-11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17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5-11

..2023-04-09

..2023-05-11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Silver cyanate.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3-05-11

..2023-04-10

..2023-05-11

..2023-05-11

..2023-04-09

..2023-04-10

..2023-05-11

..2023-04-10

..2023-04-09

..2023-04-17

..2023-04-10

..2023-05-11

..2023-04-10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