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赤松子黄大仙

赤松子黄大仙

黄大仙,原名黄初平(亦有说法为皇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得号赤松子,故亦有赤松黄大仙、赤松仙子之称。黄鼬道教神祇,以“普济劝善,助人为乐”的形象和“有求必应”的口碑深受民众推崇。有记载其于淳熙十六年被封养素真人,景定三年加封为养素净正真人。道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黄大仙祖宫,多地建有黄大仙祠,香火鼎盛。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里有记载,黄初平于十五岁牧羊时遇见一道士,道士认为他谨慎沉稳,便带他修行。黄初平修炼成仙后四处造福黎民百姓,体恤民生,被民众尊称为“黄大仙”,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2008年,黄初平(黄大仙)传说经批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大仙的道场祖庭在金华,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广州市等地也有“黄大仙祠”供世人供奉,每年都有各类祭祀活动。黄鼬的祠堂宗庙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远至东南亚及海外欧洲等国家,受到广大华人华侨的尊崇。

名号

皇初平、黄初平

黄大仙最早的记载是在东晋葛洪的《神仙传》里,最初典籍记载的称谓是“皇初平”。晋朝画家顾恺之的画作《黄初平牧羊图》将“皇”改为“黄”,此后直至清代对于黄大仙的称呼都是“皇”“黄”混用,但以“皇”居多。现代在文人的诗文以及整理成文的民间传说故事中一律称为“黄初平”。

赤松子

黄初平因相传是在赤松山修炼成仙,后世也有称他为“赤松子”或者“赤松仙子”的。但历史上赤松子与黄初平是两个人,起初赤松子是神农时雨神,传说是在金华山修炼并以火自烧羽化飞升成仙的。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封黄初平为养素真人,景定二年(1262年)赵昀加封黄初平为养素净正真人。据《赤松山志》记载,赤松宫的前身即晋代的赤松子庙,奉祀的是三位神仙师徒:即赤松子与皇初平兄弟俩,自吴越武肃王钱缪重建赤松宫开始一直至今,除南宋的“二皇君祠”明代的“二仙祠”和现在的“二仙庙”之外就逐渐只奉祀黄大仙一位神仙了。从这些记载来看,皇初平与赤松子有时是同一个人,但有时又是不同的两个人,要看具体的情况才能确定。至于“皇初平”改字为“赤松子”的原因,应该是出于道教道法相承思想。从今天“赤松山”“赤松溪”“赤松”等地名也可以看出赤松子对当地影响之大只是千年之后,弟子“黄鼬”妇孺皆知,而其师“赤松子”则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知晓了。

黄大仙

黄大仙这个名号文字记载是在现代和当代才出现。黄初平虽是道教中人,但却没有遵守道教的清规戒律。他帮助老百姓除强惩恶,同时黄初平也是个神通广大、有求必应、体恤民生的一位神仙,为民众排忧解难,老百姓很喜欢这样是神仙,他行善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所以在他的故事被传承以前多年之后,人们尊称他为“黄大仙”。

源流

黄大仙的起源离不开道教思想的影响。道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相应的很重视医药学。因此黄鼬十分擅长医药,为民众治百病。同时,黄大仙缘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正是政权更替、社会混乱、战乱交加,民众生活贫苦,追求仙道欲超脱世俗,于是“黄大仙”这一神仙人物就应运而生了,用来寄托民众的期许。而对于黄大仙原身来历的说法,现在有四种,即黄初平、赤松子、黄野人以及黄石公。因为这样的说法使得大众以及信徒就认为黄大仙的法力是四位神仙之和,因此,黄大仙的法力就格外的大。黄大仙的崇拜者在心理上都相应地想要得到他的庇护。礼拜黄鼬,求福、求子、求财、求药,不一而足。

黄初平说

关于“黄初平”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记叙了黄初平的出生、牧羊、遇见仙人、修炼得道等经历,以及帮助哥哥黄初起一起飞升的故事。黄大仙原名黄初平,司马绍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四月八日,黄家生长子初起,即大皇君。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黄家生次子初平,即小皇君。兄弟二人出生于丹溪。在成仙前,黄大仙是丹溪普通的牧羊小孩,15岁时开始帮家人牧羊,有道士见他性格恭良谨慎,便带他去金华山中修炼,四十年多年没有回家。黄初平有个哥哥叫黄初起,多年走遍山中寻找他,都未能找到下落。后来在市集中遇到一个道士,向他求索弟弟的下落,获得了解答。黄初起便前往山中找到了弟弟。弟弟此时已修炼得道,向哥哥展示了叱石成羊的能力。哥哥看了也十分心动,向弟弟讨教经验,并舍下妻子和孩子,与初平一道修炼。五百年后,他们拥有突然消失等法术,面貌却仍有童色。两人回到乡里时,亲友族人都逝去了,于是又离开了。后来,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兄弟二人成仙后,建立了赤松宫,教授弟子均得道成仙。玉皇大帝命小皇君主赤松山并赐神姓,掌管天上世界。宋代淳熙十六年封大皇君为冲应真人,小皇君为养素真人,景定三年加封大皇君为冲应净感真人,小皇君为养素净正真人。此后两位仙君一直庇佑当地子民。在《仙佛奇踪》中也有记载此事。这说法也是现在流传最广、学术界主流认可的起源。

神农雨神赤松子说

黄鼬庙匾上面写着“赤松黄仙祠”,大殿内供奉的是黄大仙像。黄大仙的别名是赤松子,在《仙佛奇踪》里有记载,赤松子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相传为神农时的雨师,赤松子教炎帝病延年。他还能跳入火中去焚烧自己而无任何损害,进入到水里而不沾湿自己。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仑山,住在王母娘娘的石头宫殿里。他还能随着风雨上下飞舞,《太平寰宇记》中说赤松子是在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飞升成神仙。赤松子和黄大仙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两人很相似,后世也就有说黄大仙与赤松子是同一人的说法。

黄野人说

中唐文人李翱元和年间任岭南东道节度使掌书记,记载了罗浮盛传的王野人传说。野人传说的原型是罗浮山众多采药且行医治病的民间医师。因岭南通行的广州方言“王”“黄”部分,后来在不断的流传中演变成“黄野人”。宋代诗人苏轼曾在《寄罗浮道士邓守安》一文中写道:“罗浮山有野人,相传葛洪之隶也”。葛稚川即是葛洪,因此黄野人便开始与葛洪所著的《神仙传》中的黄鼬有了联系。

秦末隐仙的黄石公说

《历代神仙通鉴》中说:“(黄)初平归淮阴黄石山,改名黄石公”,意思就是黄初平又叫黄石公。黄石公在历史上很有名,被道教尊为神仙,称上老人、下邳神人。最出名的事迹就是,故意将鞋子丢落桥下,三次试探张良,张良都去捡鞋子,后黄石公授予张良《太公兵法》,对张良说:“读了这本书,你可以做帝王之师,10年后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之后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13年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在谷城山下看到有一块黄石,张良便带着黄石,朝夕供奉,这就是“黄石公”的来历。这件事记载在《史记》中,传闻张良后来也是辞官后云游天下,最后飞升成仙了。

宗教角色

黄鼬被尊为吉祥之神和财神,“普济劝善”和“有求必应”是他的两大神格,被他的信徒所尊崇和敬仰。据载,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一生以“治病救命、济贫扶弱”为己任,遇贫病者每次都“有求必应”,体现了其“普济劝善”的精神品质,“普济劝善”后来成为黄大仙信仰的宗旨,也因此黄大仙的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宗教形象

关于黄大仙的形象鲜有文字记载。祠堂神像中可看出黄大仙的形象与传统道教神仙形象相似。他留着长长的胡须,身着一身红衣,右手持拂尘,左手竖三指,垂眸而坐,看着前来供奉的信徒。

民俗信仰

香港啬色园

民间信俗也称黄大仙信俗,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俗。1915年,梁仁庵得到黄大仙示要向南迁徙,于是会同道侣于香港再创普宜坛。1921年,普宜坛成立黄大仙观。啬色园通过举办大型经忏法会来扩大信徒。1921年至1941年共举办不下10次大型法会。啬色园从1月-11月,每个月设神诞日做法事,包括做坛、请神、诵经、送神等。香港的啬色园“黄大仙信俗文化馆”在2021年11月11日开馆启用,该文化馆以用现代科技去呈现传统文化,介绍黄大仙信仰源流、啬色园历史变迁及道教文化等。

广州普济坛与黄大仙祠

普济坛于1897年创建于广东大岭村,是岭南第一个黄大仙道坛。一群读书人集聚在普济坛的前身“深柳堂”内,与黄大仙开展了长达两个多月的交流,深受教化,于是请黄大仙设坛并赐名,由此“普济坛”正式建立。后来随着信徒越来越多,普济坛也走出大岭乡村,在芳村花地建成了“黄仙祠”,黄大仙的信仰辐射到整个珠三角,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和农历正月初七、初八,民众会前往黄仙祠祈愿、还愿,成为一道风景。1913年黄大仙祠被改为孤儿院,停止一切祭祀活动后又因战乱黄大仙祠被毁。

1996年黄大仙祠被修复,1999年复建、开放,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都要举行春节庙会活动、2004年起加增了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黄大仙诞日,在黄大仙祠举行的民间庙会活动。每逢黄大仙区诞日庙会,游客与信众络绎不绝,逛庙会、上清香、听粤剧、领“五谷福米”、接受慈善义诊与藏医公益服务等活动,十分热闹。黄大仙祠在一年之内共有19项神诞活动每年到仙祠游览、访胜、上香祭拜与做贺诞祈福法事的各地民众大约50万一100万人次。黄大仙祠庙会弘扬“普济劝善”精神的重要文化活动正日益成为当地鲜明的文化品牌。

道场祖庭

黄大仙祖宫位于浙江省金华山双龙国家风景区内,鹿田湖东侧,是江南最大的道观,即为始建于晋代至今已有1600年建观历史的赤松宫。于1996年修复。坐北朝南,倚山望湖,海拔562.8米,湖畔常有云山雾海,蔚为壮观,呈现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黄大仙祖宫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照壁、石牌楼、灵官殿、钟楼、祭坛、鼓楼,大殿,三清殿、祈仙殿等。南面五进,气势磅礴。

南宋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记载:“二君(即大皇君黄初起与小皇君黄初平)既仙,同邦之人相与谋而置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宫,偕其师赤松子而奉事焉。召学其道者而主之。自晋而我朝,香火绵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由此可知,赤松宫最早奉祀的当是上古神仙赤松子(神农时雨师)及黄初起与黄初平三位神仙。后来因大火被毁,但火灾的具体时间未见有文献记载。到1917年,赤松宫曾重修过。1942年5月,赤松宫后进大殿3间,中进大殿1间,厢房3间被土匪烧毁。直到1993年,在大仙湖北岸赤松宫遗址旁,建成二仙殿,祀奉黄初平、黄初起二仙。殿中存有民国丁巳年(1917年)铸造的原赤松宫铁钟及供台等遗物,殿前立“赤松宫遗址”碑。199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金华山修复了江南最大的道观——黄大仙祖宫。

相关作品典籍

黄鼬这一神性人物的相关典故传说主要依托四种不同的类型,即典籍记载、文人吟咏和画家墨宝、民间传说和签语。在这四种类型中,民间传说是最早的,但民间的声音由于文字形式的记录方式被垄断在文人之中,从而渐渐被湮没,典籍记载就成了最原初的方式了。文人吟咏附着于典籍记载并强化了记载的真实可信度,民间传说则潜伏于典籍记载或文人吟咏之中。签语产生的最晚,却是黄大仙“灵验”的直接见证和黄大仙信仰最集中的体现。在黄大仙信仰传承过程中,这四种类型交错互动,不断完善、更新黄大仙的信仰文化。

典籍记载

明代经典道教典籍《道藏》里有关黄初平的记传现已查到的有七篇:东晋葛洪《神仙传》、唐朝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唐代王松年《仙苑编珠》卷上《初平松脂凤纲花卉》、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零九《皇初平》、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八《张哥化蝶初平叱羊》、南宋倪守约《赤松山志》、明代洪应明《逍遥墟经》卷一《黄初平》。除此之外,北宋《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七及《太平广记》卷七、南宋《方舆胜览》卷七、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以及明清两代所有金华的地方志中也都有关于黄初平的记载。近现代还有《中国文物图注》中叱石成羊的记载,中国大型经典辞书《辞源》与《辞海》中都有“叱石成羊”的条目。

文人吟咏、画家墨宝

迄今为止,搜集到共有125首有关描写黄初平“仙踪、仙迹”或借此寄情抒怀的诗词。天宝诗人李白的作品《对酒行》《古风》;南宋经学家王柏的作品《招隐》《送张道士》等以及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七律诗《咏羊》都有对黄初平故事的描写。此外还有游记、散文等都有对黄初平及其相关事迹的描写,例如:宋代的有王野的《始得山桥隐居记》、王柏的《长啸山游记》、方凤的《金华洞天行记》、谢翱的《金华观羊石记》,元代的有吴师道的《金华北山游记》,明代的有郑东白的《金华记游》、戴澳的《金华三洞记游》 、徐霞客的《浙游日记》、近代有郁达夫的《金华北山》和曹聚仁的《黄大仙·智者三洞》等。

明代后五子之一、文学家胡应麟,因慕初平叱石成羊,干脆就自取名号“石羊生”,其有关黄初平的画作是《黄初平叱石图》。此外还有现存的画作有:清代方梅生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黄初平叱石成羊图》、清代著名人物画家苏六明、任熊任伯年等人创作的黄初平叱石成羊图、王梦白的《羊》(扇面) 、徐祥的《叱石成羊》、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的《黄初平叱石成羊处》等,还有一幅《黄初平叱石成羊图》,其落款为“己未年午月……赤松居士作”,可能是清末或民初(1859年或1919年)所作。中原地区历代画谱中有叱石成羊的范画的有《芥子园画谱》《三希堂画宝》《马骀画宝》等。

民间传说

现在能搜集到的有关黄大仙的民间传说有:1997年3月20日《赤松滴翠》报刊登载的7则,1998年《婺星》第三期刊登42则,1988年《婺星》第十期刊登19则,1998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金华县故事、歌谣、谚语卷》收载4则。这些按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生平故事的传说。这类传说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中以叱石成羊最具代表性,其它著名的还有《初平出世》《引虎救人》《五仙岩寻药》《点泉抗旱》《剑劈大盆山》等;第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传说。金华北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与黄大仙有关。涉及自然景观的传说有《丹基》《丹泉》《丹焕》《石棋盘》《大山》《卧羊岗》《節篓山》等,涉及人文景观的传说有《赤松宫》《二仙桥的传说》等;第三,风物传说。著名的有《赤松涧米》《佛手传奇》《九峰茶》等。第四,显圣的传说。这类传说不同时代都有。古代有《斗牛仙话》《黄大仙施法搬石两报恩》等,主题是“普济劝善,助人为乐”,现代的有《接大仙》(也叫偷大仙),当代的有《返乡显圣》和《石羊托梦》。

签语

签语的产生比较晚,大致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签语本身的内容与黄大仙也并无关联,但对签语的解释却处处贯穿着黄大仙精神,黄大仙“灵验”的心理暗示作用一直是推动黄大仙信仰发展的重要力量。黄鼬签分“黄大仙药签”和“黄大仙灵签”两种。

艺术形象

绘画

《黄初平牧羊图》

此图并未传世,但从苏轼的《顾恺之画黄初平牧羊图赞》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顾恺之所画的黄初平的故事与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的基本上一致。《宣和画谱·卷二》中还记载唐道士张素卿“简阳市(今四川简阳)人也。少孤贫,作道士,好画道像……今御府所藏十有四:《天官像》《三官像》《黄初平真人像》……。”此图虽无传世,但由此可见唐朝画家已将黄初平的故事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

《黄初平叱石图》

胡应麟用“白描”手法,将黄初平教哥哥黄初起“叱石成羊”的神情,刻画得简洁平实,栩栩如生,画面构图突出人物,将嶙峋的山石和嬗变的群羊上下呼应,洋溢着“骨格清奇,神秘沁脾”的仙风。恩师王世贞将弟子胡应麟的这幅传世之作复制成木刻画,收入他所编的《列仙全传》。

《黄初平叱石成羊图》(扇面)

近代花鸟画家王梦白(1888~1934年)曾画过《黄初平叱石成羊图》的扇面,为折扇画,笔法细润,着色高雅,并题诗道:“岁月蹉如梦眠,哪知梦里已变迁。金华山上寻仙迹,叱石成羊又一年。"

《黄初平叱石成羊图》(壁画)

清朝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中宗教题材这类壁画的数量较少,它一般采用横幅构图,尺幅较大,描绘道教经典估计、代表性神仙人物以及神话传说故事。现存可辨认的宗教题材壁画有3幅,其中有一幅是《黄初平叱石成羊图》。

雕塑

黄大仙圣景位于西樵山南部、西樵山七十二峰的聚仙峰前、鸡冠峰下,这座庞大建筑"黄鼬圣境园",是由香港啬色园为表归宗之意而捐资建筑的。园内,依山环水,庭院宽阔,廊阁恢弘,花繁树茂,环境清幽。共占地42万平方米。1996年2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文学形象

吕祖谦《游赤松记》

南宋时期,吕祖谦与2、3好友去赤松山游玩之后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文中详细描写了赤松山的山光水色,神话传说与名胜古迹,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描述金华县北十五里,又称作卧羊山。山上布满了一块块白石,如同一群正在放牧的白羊。传说晋朝时的一个仙人皇初平、号赤松子,在这里叱石成羊。所以,山被命名为赤松。后来人们又在山上立祠堂,名曰赤松宫,以便祭祀。

苏轼《顾恺之画黄初平牧羊图赞》

北宋文人苏轼通过观赏顾恺之的黄初平牧羊图之后,为此图写的赞,整首诗描写了黄初平牧羊修成仙术的故事,黄初平牧羊时对羊群不管不顾,就专注于自己的书,而羊群在遇到虎狼时也不逃亡,便幻化成石头,躲过危险。而后黄初平大手一挥羊群就为他驾车游荡,黄初平也自称为雨神行走四方。

影视形象

《雨神黄大仙》

香港电视广播电视剧《雨神黄大仙》又名《黄大仙》,是1986年拍摄的一部古装奇幻类电视连续剧,由郑少秋饰演赤松子,后成仙被称为黄大仙,该剧中的黄鼬是将黄大仙与上天施雨神赤松子相结合而塑造出的一个角色。主要讲述黄大仙是一个有求必应的神仙,在这部剧中施雨神赤松子因不忍见凡间大雨成灾而私自停雨,被玉皇大帝贬为凡人,降生在一个贫民家庭,名为黄初平。后又因得罪权贵,被诬蔑入狱,遇到一个奇人,传授了黄初平医术。由此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此详尽的介绍了黄大仙的生平事迹和成仙经过。

《黄大仙》

香港电影《黄大仙》是1992年上映的一部奇幻古装电影,由林正英饰演黄鼬,讲述的是黄大仙因为私自干涉了人间的事情,被王母娘娘贬下人间,投胎转世成为了一个叫黄初平的男孩。黄初平是刘家的羊,和刘家的侍妾小兰情投意合,却被看上小兰的少爷百般刁难。后因得到观音娘娘的指点和帮助,黄初平开始修为修道,之后踏上普度众生的道路,最后返回仙界。

《赤松山魂》

中国内地电视剧《赤松山魂》是2008年播出的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电视连续剧,由刘冠翔饰演黄初平,讲述的是东晋初年(317—420年),清官遭陷害,黄初平冒险呈送“万民折”。为受害清官胡咏江大人解救家人。在这个过程中得罪了当地贪官刘知县和恶霸张百万,两恶人仰仗朝中有人,设毒计陷害黄初平。黄初平智慧超人,抨击邪恶势力,用善行感动乡民,带领百姓战胜自然灾害,扬善惩恶,除暴安良,为百姓治病救灾,最终得到百姓们的拥护爱戴。

典故传说

叱石成羊

黄初起在找到弟弟后,询问弟弟当初放的羊哪儿去了。弟弟说羊就在这里呢。哥哥放眼望去只看到了山上的白色石头,并没有看到羊。结果黄初平用手指着山上的这些石头,一声“羊起”,便让这些石头瞬间变成生动鲜活的羊群,姿态各异。黄初起看了弟弟有如此法术后大感惊异,向弟弟讨教经验,并和弟弟一起修炼飞升。

济世治病

一位年轻人欲前往赤松宫圣地游览,途中突感眼睛不适,于是坐在石头上揉眼睛。一位道士看见了上前询问,并找了几株药草嚼烂搓成药丸,用呀呀葫芦装了泉水给年轻人服下,年轻人的眼睛重见光明。年轻人询问道士是何人。道士答:“赤手空拳一道长,松间曾牧石为羊,初列仙班游四海,平日为人消病殃。”取四句首字便是“赤松初平”。

羽化飞升

相传某地溪流中有恶龙,导致村民们多次搭建的木桥都被山洪冲垮。村民向黄大仙兄弟二人祷告希望能顺利建造木桥。二位仙人显灵后,洪水冲过的地方出现了许多石头,于是村民顺利地利用这些石头建造起了石桥,并将此桥命名为“二仙桥”。

影响

历史内涵

医治疾病,解除人民的生理痛苦,人们因为健康的需要信仰黄大仙。在黄大仙为民造福的传说故事中,有不少是关于治病和药理学研究的,如《五仙岩寻药》《药山师训》《節篓山》《鹿衔仙草》等,其中最具科学性的是《药山师训》。故事借助赤松子之口,讲述了一些药理知识。

行善惩恶,扶弱济贫,是穷苦百姓的救世主,人们因为想要摆脱苦难而信仰黄大仙。行善止恶是道教的核心教义,也是黄大仙能够让人尊奉的重要原因。在关于黄大仙的传说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他的“善”。他不仅自己行善,而且还编戏文劝善,现存道经中最早以劝善为专题行文是《赤松子中戒经》。

古代有不少帝王重视、信奉黄大仙,先后多次对黄大仙加封制,扩建或重修黄大仙宫观,这些举措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强化思想统治的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形成和谐安稳的社会局面。在唐、宋、元、明时期,人们对黄大仙的崇拜达到巅峰,当时前去朝拜黄大仙的文人墨客、官场政客和黎民百姓络绎不绝,同时在这几个历史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到了清朝,人们的道德思想趋于淡漠,对于黄大仙的信仰也趋于冷落,社会开始出现不安定现象,经济发展也开始滞缓甚至倒退。

通过信仰的方式,加以心理暗示的形式,可以对人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使人们暂时忘却人世的烦恼与痛苦。将自己的希望与愿景寄托于神仙,用这种方式增加信心,得到心理慰藉。

兴盛原因

黄鼬不论男女老幼、高低贵贱,都秉持着“有求必应,灵验异常”。人们的愿望是美好且多样的,单是某方面的需求是不够尽善尽美尽如人意。因此,黄大仙“有求必应”的济世之心就迎合了芸芸众生的心理诉求,黄大仙也被奉为吉祥之神和财神,而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物质有保障之后人类更注重的话题,从而也使得黄大仙拥有了广泛的信众。

现代意义

对信徒的影响

黄大仙“普济劝善”“有求必应”的精神品质不仅给信徒鼓舞,也让信徒不断传播“诚、敬、智、仁、勇、孝、悌、忠、信”的文化内涵,增强青年人的民族认同感。此外,啬色园(香港特别行政区一个非牟利慈善团体,是香港黄大仙祠的管理机构)也为社会免费提供医疗服务,通过新办学校和老人康乐中心惠及更多民众,传承黄大仙济世救人的思想,将神仙与传说带来的优质效应进一步传播。

对旅游开发的影响

黄大仙的传说遍布香港电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区,传播广泛,连接海内外华人华侨。因此黄大仙的庙宇繁多,鼎盛的香火带来的络绎不绝的人流。黄大仙祠黄鼬祖宫等地都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对文学的影响

黄大仙的相关传说历史悠久,流传久远,给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也给文人墨客带来了许多文学素材。还对古代文学的类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图腾文学、弃儿文学、死亡文学、梦幻文学等主题文学类型。从而涌现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仅石夫主编的《赤松黄大仙》中就整理了三十余篇诗文,以供后人阅览。

海外传播

黄大仙起源于金华,传播广泛,传往广东再至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且还远涉重洋,美国、加拿大等国也有立庙奉祀的。赤松黄大仙被遍布全球的华人敬奉为“侨仙”,获广大华人华侨的尊崇。

评价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邓国均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孔令宏曾评价,黄初平故事作为《神仙传》所载仙道故事的一个典型,在情节和内容方面体现出丰富的“黄老学”内涵,是魏晋道教起源和发展的表现之一。黄初平故事展现了丰富的宗教意蕴和深刻的学理背景,对于考察道教神仙故事的传播与道教信仰的发展有典型意义。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道教“黄大仙”信仰的兴盛,体现出香港人民表达与内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国道教》收录李耀辉一文中这样描述:黄大仙真经处处显露出仙师 “普济劝善”之精神,为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也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精神和信仰的需要。

文化保护

2008年,经浙江省金华市申报,有关黄初平(黄大仙)修炼得道和惩恶除害、为民造福等系列传说经批准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到了官方的认可。

2014年11月,“黄大仙信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黄大仙观获得“黄大仙信俗”保护单位资格。

参考资料

..2023-07-17

..2023-07-17

“黄大仙传说”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播.浙江档案.2023-08-06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07-12

..2023-07-17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国发〔2014〕5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7-31

香港黄大仙信俗文化馆开馆 以现代科技呈现传统文化.中国新闻网.2023-07-31

江南道教名山的“道宫之冠”.浙江在线.2023-08-07

1012 王梦白 范迪煌 辛未(1931)年作 叱石成羊 枝间翠鸟 成扇.雅昌艺术网.2023-08-19

黄大仙圣境园.博雅文化旅游网.2023-08-20

雨神黄大仙 黄大仙 (1986).豆瓣电影.2023-07-12

黄大仙 黃大仙 (1992).豆瓣电影.2023-07-12

赤松山魂 (2008).豆瓣电影.2023-07-12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办非遗发〔2019〕15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