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
官窑,又名御窑,是宋代官府经营的专供宫廷的窑业,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窑起源于宋汝窑,经历了对汝窑、越窑等多种制瓷工艺的融合发展,一直到北宋末年,朝廷自置“汴京官窑”,官窑自此形成。赵构时期,官窑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制瓷工艺,并逐渐发展成熟。
官窑在原料上多选用石灰-碱釉,并采用素烧和多次上釉的工艺方法,以烧制品质精良的厚釉瓷器见长;在器型上,主要有碗、瓶、炉等类型,既沿袭了汝窑等的传统风格,又发展了自身的特色,兼具古朴、雅致的特点。官窑由官府经营,代表性瓷窑有北宋汴京官窑、南宋老虎洞官窑和乌龟山官窑,典型的瓷器有青釉莲花碗、青瓷方鼎、青瓷套瓶等。
官窑以风格独特、工艺精良、器型多样而著称,这不仅使其在宋代众多瓷器中别具一格,引领了有宋一代瓷器的发展,还对此后的瓷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促使元、明、清三代仿制官窑瓷器蔚然成风。
1998年,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官窑瓷器独特的风采,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成立。
历史沿革
制度渊源
一般认为,官窑肇始于贡瓷、贡窑制度。据文献记载,早在唐朝开元年间,河南府、邢州等地就已定期向朝廷上贡白瓷等地方特产。此外,还有饶州等部分地区间或为朝廷上贡经当地精挑细选的瓷器特产。地方上贡的瓷器基本满足了唐代宫廷日用的需要,地方贡瓷随之渐成定制。此后,唐代又出现了专门生产贡瓷的贡窑。据现有文献记载,在唐代光启年间,明州慈溪县已出现了专门生产瓷器以满足地方上贡朝廷需要的窑场。贡窑随之也在各地有所发展。贡瓷、贡窑的产生与发展,不仅进一步满足了唐代宫日常生活对瓷器多样化的需要,而且宋代沿袭此制逐渐发展形成了官窑制度。因此,贡瓷、贡窑制度是宋代官窑制度的前身。
起源阶段
北宋前期,地方贡瓷和实物瓷税是宫廷获取瓷器的主要手段。据文献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汝窑所生产的瓷器造型精美、质量优良,因此朝廷曾命汝州为皇室生产瓷器。一直到北宋晚期,陆游曾作“故都时……惟用汝器”,表明汝窑成为专门为宫廷生产青釉瓷器的窑厂,这标志着汝窑的定位从民间窑场到官定窑场的转变,汝窑的重要地位的随之进一步确立。
随着汝窑官定地位的确立,汝窑生产的瓷器技艺与风格也随之转变。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瓷器为宫廷服务,因此其颜色更加高雅,瓷器以天青色瓷器为主;另一方面,为满足宫廷多样化需要,瓷器的器型不再局限于碗、盘等日用器,还有陈设器及仿古礼器等。汝窑生产的瓷器,釉色内敛含蓄,器型古朴典雅,满足了宫廷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这也是汝窑在北宋时期被称为官定窑场的重要原因。从汝窑的发展历程来看,宋汝窑为官窑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官窑的重要起源。
形成阶段
宋徽宗时期,原有的贡瓷制度不能满足皇室对瓷器的需要,因而建设了宋代第一个由官府直接经营的磁窑——汴京官窑。汴京官窑上产的瓷器上承汝窑,造型多仿青铜器和玉器,釉色以天青色为主,和汝窑的生产工艺、器具造型与形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共同之处。然而,仅存在十余年的汴京官窑在靖康之变后便逐渐走向没落,相关记载在史籍中不过寥寥数笔。南宋《负暄杂录》记载:“宋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南宋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对北宋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从南宋的相关文献记载来看,能够印证汴京官窑的存在,但其具体情况则不从知起。加之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其具体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这给汴京汴京官窑更添一分神奇之色。
发展成熟阶段
靖康之难后,随着南宋政局日益稳定,宫廷在日常生活方面对瓷器的需求也大为增加。因此,南宋沿袭旧制,先后建立修内司窑、郊坛下窑两处窑场,专门为宫廷生产所需瓷器,这也标志着官窑生产瓷器的技艺和方法正式形成。修内司窑、郊坛下窑两处窑场生产的瓷器也存在明显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可见官窑的制瓷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南宋官窑所生产的瓷器,釉色以粉蓝色为主,胎质以黑褐色为主,有“紫口铁足”之称;同时,其釉层较厚,釉胎却较薄,瓷器表面又多冰裂纹,给人以庄重高雅之感。由此可见,南宋官窑在汴京官窑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南北方瓷器生产的特色,将北方瓷器的质朴、厚重和南方瓷器的精巧、剔透相结合,形成了其自身在器型和釉质的独特风格。
仿制阶段
宋代灭亡后,官窑尽毁,技艺也因此失传,到元代逐渐衰落。此后对南宋官窑瓷器的生产与研究则停留在仿制阶段。元、明、清三代,乃至新时代的今天,对官窑的仿制研究仍未停止。
主要窑址
北宋汴京官窑
尽管有文献史料对北宋汴京官窑的相关情况有所记载,但至今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的窑址。因此,学界对汴京官窑的看法历来争议不断,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北宋官窑并不存在,北宋官窑实际上就是汝窑;其二,认为北宋官窑确实存在,是独立的专供宫廷所用的窑业。其中,第二种观点占据学界的主流,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虽然缺乏考古史料的支撑,但现存文献史料对汴京官窑的记载是其存在的有力证明。
南宋修内司官址
修内司官址,也叫老虎洞窑址,于1996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山被首次发现。此后的5年里,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组织考古队伍对该窑址先后进行了三次的考古发掘,比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修内司官址的基本状况。
经考古发掘,修内司官址被划分为南宋时期、元代前期和后期三期遗存,其中尤以南宋时期的遗存具有代表性。南宋层发现了炉窑、素烧炉、房基等生产、生活的遗迹,展现了南宋官窑瓷器生产的工序化和规模化;还出土了大量器型多样、工艺精美、质量优良的瓷具和瓷片,展现了南宋官窑特有的工艺与风格,也进一步印证了其与汝窑、余姚官窑的内在联系。
该窑址的发现,对南宋官营手工业的进一步研究,乃至在中国陶瓷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修内司官址先后入选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奖、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宋乌龟山窑址
乌龟山窑址,也叫郊坛下窑址,于1956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玉黄山南部的乌龟山被首次发掘。后于1985年到1988年间,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了数次发掘。经过几次的考察与发掘,考古队获得了大量的瓷器和遗迹等,进而揭示了乌龟山窑址的基本面貌。
乌龟山窑址的发掘面积达1400余平方米,发现了房基、素烧炉、练泥池、釉料缸、堆料坑、辘轳坑等生产、生活遗迹,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瓷片。其出土的瓷器与瓷片,在胎色、器型、釉层、釉色等方面不仅反映了与汝窑、余姚官窑的相似性,而且体现了其与修内司窑址所出土瓷器一脉相承的联系。
2006年5月,修内司官址和乌龟山窑共同并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器型
日用器
官窑生产的日用器主要是为满足宫廷日常需要,包括碗、盘、碟等。其中,碗是出土数量较多的日用器具,主要用于日常饮食的盛储。虽然汴京官窑尚未被发掘,且官窑在不同的时期在型制方面有所变化。但南宋官窑和北宋官窑一脉相承,可以借此管窥宋代官窑所产日用器的基本情况。可见下表:
官窑所产的碗表现了过渡的特征。修内司窑址所产的碗与汝窑、余姚官窑所产碗的特征较为相似,器口呈撇口的喇叭状、器腹呈弧形、器足较高且多外撇等。乌龟山窑址所产的碗则在此基础上,发展渐趋成熟,风格更加鲜明。即碗口呈敞口形、器壁渐直、器足变矮、薄胎厚釉。可见,以碗为代表的日用器造型更加多样、器型更加精致,反映了南宋宫廷贵族乃至时人对器具的造型取向。
陈设器
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因此文人士大夫群体得到进一步发展。官窑除了满足宫廷日常生活外,还需迎合宫廷贵族、士大夫群体的审美倾向,因而官窑生产了大批陈设器。陈设器主要用于摆设、观赏,包括长颈瓶、玉壶春瓶、贯耳瓶、琮式瓶、梅瓶等。
礼器
礼器是中国古代宫廷举行祭祀、宴、婚丧等仪式时所用的器具。宋代之前的礼器多为青铜制品,宋代瓷质礼器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并逐渐在礼器中占据主导地位。官窑所产礼器因此以瓷质为主。官窑对礼器的生产与制造有严格的规格和要求,主要有鼎、鬲、、等型制。
工艺特征
胎釉特征
尽管北宋官窑瓷器存世极少,且南宋前期的修内司窑址和后期的乌龟山窑址所产瓷器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官窑所产瓷器在胎釉颜色、质感等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通过文献分析与考古发掘可见,官窑所产瓷器在胎体呈色上有浅色和深色两种,分别是灰白色胎和黑灰胎,在釉层色泽上追求粉青如玉之感,呈现出粉青、灰青等色。而在施釉方式上,官窑既生产仅施一次釉的薄釉瓷器,也生产多次上釉的厚釉瓷器。
装饰特征
官窑作为专门为宫廷生产瓷器的窑场,生产的瓷器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要具有观赏性、审美性。因此,官窑的瓷器装饰与宋代的社会风气与贵族阶层的需求有密切的关联。而官窑的装饰特征体现在瓷胎、瓷釉两方面,借以表现官窑的庄重、高雅之感。
瓷胎装饰是直接对瓷器的胎体进行装饰的工艺。官窑瓷胎的装饰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刻花、划花、摸印、堆贴、镂空等。借助多样的装饰技法,能够使得瓷器在线条、纹路上更富层次感和立体感。瓷釉装饰是在烧制过程中,对瓷器的釉层的色泽和质感进行把控,借以起到装饰瓷器的作用。官窑以青釉为主,且主要以开片釉作为装饰。开片釉主要呈现冰裂纹、牛毛纹、网状纹、鱼子纹、蟹爪纹等样式。
烧造特色
器具成型后需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此前的窑炉往往由南北之分,北方地区以馒头窑为主,南方地区以龙窑为主,这也导致瓷器的烧造工艺有所不同。而通过现有材料可以发现,官窑官窑一改以往的烧造方法,以其兼收并蓄的风格,形成了龙窑、馒头窑并用的形式。由于北宋官窑尚未发掘,所以其烧造情况无从得知。但南宋官窑的具体情况,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乌龟山窑共发现龙窑两座和马蹄形馒头窑数座,老虎洞窑共发现龙窑三座、馒头窑四座。
除此之外,官窑还开始在窑内使用窑具,以提高瓷器的烧成率和品质。南宋官窑使用的窑具主要有匣钵、支具、烧具、间隔具等。这些窑具形式多样,甚至还带有纹饰,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样式。值得注意的是,南宋官窑在烧制瓷器上还形成了支烧、垫烧并用的方法,反映了支垫合一工艺的新形式。
典型瓷器
传承与保护
保护措施
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轻工业工作会议上作出指示——尽快恢复宋代五大名窑的生产。轻工业部作出《关于恢复历史名窑的决定》。
1986年,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成立。
1992年10月25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座依托古窑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于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宋官窑烧制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时代以来,南宋官窑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良工造物》《探索发现》等纪录片的播放,加深了人们对南宋官窑的认识。“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金国荣南宋官窑艺术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加深了对官窑的研究,提出了更多传承与保护官窑的策略。在2023年浙江省两会上,金国荣提议将包括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在内的宋韵文化进行“申遗”。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得官窑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进而促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人
叶国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积极响应周恩来总理恢复宋代名窑的号召,先后投身于龙泉青瓷和官窑的恢复与开发工作。此外,他于1978年顺利烧制出南宋官窑瓷复制品,并于2005年创办萧山区南宋官窑艺术馆。
金益荣: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创办了杭州修内司官窑研究所,并积极参与南宋官窑的研制工作,成功烧制了月白釉和天青釉等。此外,他还创新性地将南宋官窑技艺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官窑技艺走进青年一代。
金国荣: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将40余年的精力投身于官窑青瓷的研究与制作工作中。他创作的作品不仅多次获得奖项,还被数家博物馆等展览、收藏。
参考资料
宋代官窑.故宫博物馆.2023-04-17
杭州老虎洞窑址考古获重大发现.光明网.2023-04-1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17
官窑粉青釉瓶.故宫博物院.2023-04-17
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 (郊坛下窑址出土).西湖博物馆总馆.2023-04-17
南宋官窑青瓷花口壶 (郊坛下窑址出土).西湖博物馆总馆.2023-04-17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西湖博物馆总管.2023-04-17
周恩来助推龙泉窑恢复生产.人民网.2023-04-17
南宋官窑.杭州网.2023-04-17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7
南宋官窑烧制技艺.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7
纪录片《良工造物》上线华数全平台.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2023-04-17
《探索发现》 20181210 粉青神韵-南宋官窑.央视网.2023-04-17
我院召开“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故宫博物院.2023-04-17
宋韵流芳——金国荣南宋官窑艺术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浙江省博物馆.2023-04-17
2023省两会丨金国荣代表:是时候讨论宋韵文化“申遗”了.浙江新闻.2023-04-17
破解消失800年的南宋官窑密码——记南宋官窑瓷制作大师叶国珍.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2023-04-17
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金益荣——再现瓷中珍品风华.杭州网.2023-04-17
金国荣 :做匠人 守匠心 30年只为南宋官窑.浙江城镇网.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