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位于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中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入选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创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高校。1970年,迁往湖北江陵县;1975年,迁至武汉。1978年在北京原校址恢复招生。1986年成立研究生院。1987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在北京、武汉两地办学。2000年,学校由原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到了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始各自独立办学。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学校共有16个学院、47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建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占地面积共525843平方米,在周口店、北戴河区、河北平泉还建有实习基地。校内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289人,教职工1723人。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名74名;在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名301-400名。

学校历史

北京地质学院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发展建设,新中国政府实施院系合并调整政策,1952年7月14日,成立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由时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担任筹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同年11月1日,北京地质学院在北京王府夹道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并把11月7日定为了校庆日。1954年后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北京地质学院在1960年被评为了全国重点高校。1970年,北京地质学院将校址迁往湖北江陵,在1975年,又迁至武汉。在1978年,北京地质学院选择了在北京原校址恢复招生。最终,在1986年,北京地质学院成立了自己的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

在1987年,中国地质大学成功组建,并于北京、武汉两地办学。在1997年,中国地质大学成为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时,其由原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到了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始各自独立办学。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入选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11月28日,首批疏解的在京部委所属高校雄安校区集中开工动员会在雄安新区召开,标志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校雄安校区开工建设。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16个学院、47个本科专业。

注:以上表格内信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

学科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把地质、资源、环境作为主要特点,涵盖了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不同学科。截至2022年12月,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个学科被评价为A+,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该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和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截至2023年3月,参考资料来自于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该校还拥有25个国家级别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级别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学校建有国家级别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另外,4门课程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以及4部教材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截至2023年3月,参考资料来自于

师资规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学校现有教职工1723人,专任教师1007人,其中教授303人,副教授389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85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8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5人,建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注:以上信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院士风采”,“教学名师”

合作交流

中国地质大学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院校及科研机构有着交流合作关系,其获批了5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并执行着13项国家级引智项目。学校根据“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需求,在纳米比亚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波兹坦地学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等一批世界闻名卓越的大学以及具有高水平的诸多研究机构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为国家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其拥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8个。

注:以上表格内信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

科研资源

图书服务中心

截止至2021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图书服务中心有一个中文书库,一个中文现刊阅览室,一个中文过刊书库和一台室外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服务中心主要收藏了非地学类纸质图书,主要负责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与科研提供纸质图书文献服务,图书种类包括了多种学科,如哲学、法律、经济、政治、计算机、文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水文地质学、能源地质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外语等。

数字图书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字图书馆是该学校的文献服务中心,是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学术支撑性机构。截止至2021年10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字图书馆有38个中外文数据库,100万余册电子期刊、1182万余篇学位论文和170万余种电子图书。中文资源主要包括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读秀知识库、百度文库、京东阅读、北大法意等,外文资源主要包括了SCI、SSCI、Scopus、EI、CPCI、Nature、Science、Elsevier、Springer Link、Wiley、AGU、GeoRef、GSW、PA、ACS、IEL等。

地质博物馆

截至2023年3月,馆藏标本总量有55000余件,其中公开向人们展出的标本为4000余件。藏品不仅来自国内各地之外,而且也有来源于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标本。

学术期刊

地学前缘》(英文版)Geoscience Frontiers(GSF)以英语出版高质量的原创研究文章和对地球与行星科学跨学科领域的及时评论。GSF在理解岩石圈结构和地幔动力学、全球构造、经济地质学和燃料勘探、地球物理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对相关性和演化、环境和工程地质学、天体地质学等主题有了新的见解。GSF中的文章类别包括与作者简历和照片、研究论文、信件和讨论一起发布的高调概述的焦点论文。GSF是一种独特的开放存取出版物,提供期刊中所有文章的免费全文下载,同时不收取出版费。此外,被接受论文的选定彩色数字将免费在《华尔街日报》上印刷,并提供免费重印和免费期刊副本。

《现代地质》于1987年创刊,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地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负责报道国内外最新的地学研究成果。该期刊获得了2006年“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还被选为了全国首届《CAJ-A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根据《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统计数据来看,在1723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现代地质》的影响因子为1.191,位于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的第74名,成为了全国影响力较大的百名科技期刊之一。《现代地质》是一份出色的地学类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内的多家图书馆收藏。

地学前缘》创刊于1994年,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双月刊中文学术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院士担任该期刊的主编。《地学前缘》每期邀请特约主编组织主题专辑出刊,同时辅以自由来稿选登。《地学前缘》全方位反映了地球科学领域的引领性、创新性、基础性研究成果,同时刊登众多学术争鸣文章。《地学前缘》获得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多个荣誉称号,入选了中国“卓越行动计划”专项。

资源与产业》于1995年创刊,原名为《矿产资源开发》,曾用名为《资源·产业》,其由教育部主管,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办,是中国关于自然资源产业及经济管理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扩展版)”,其同时也是“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自然资源领域T2类高质量期刊”,可见该期刊的优秀与突出。

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是由原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全国唯一的关于地学及相关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改革、全面宣传和促进地球科学服务社会的综合性杂志。从1995年创刊至今,其获得了诸多全国荣誉,国内多家重要数据库选择收录了该期刊。其主要栏目有:校(院)长论坛、教育思想与理论、教学研究与改革等。

科研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青藏高原地质演化、超深钻探和极地研究、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2016年至2021年,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项国家级科技奖,24项省部级科技奖。自2011年至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了969项。2012年至2021年,共发表SCI论文9068篇,其中国际论文7691篇,标志性学术成果共发表556篇。参与绘制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的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学校校徽整体造型为字母U与含苞待放的花蕾形态融合,颜色为地质蓝,由核心元素、中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1952”组合而成。核心元素是作为地质学科象征的“地质锤、指南针、放大镜与地球经纬线”。

学校校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训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艰苦朴素”是指地质人的修炼是在翻山越岭,下河出海的日子里度过的,而“艰苦朴素”之后,便是“求真务实”——寻求科学真理,脚踏实地体现专业素养。

学校校风

艰苦奋斗、严格谦逊、团结活泼、求实创新

学校精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校精神为“地质报国”,地大人坚持用科技力量探索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从为国找矿,到讲好地球故事,再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大人紧跟世界科技前沿,用穿越地球历史的眼界洞察真知,用踏遍五洲极地的足迹追寻真理。

学校校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歌为《勘探队之歌》,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诞生于1953年。1963年,《勘探队之歌》成为电影《年青的一代》的主题歌。1990年,暂定《勘探队之歌》为校歌,2004年10月正式确定为校歌。

《勘探队之歌》歌词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燃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的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校园环境

三路六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摇篮路、中北路、求真路三条主要道路,春晖广场、夏日广场、秋时广场、冬旭广场四个广场,以及晶园、垚园、园、森园、鑫园、磊园六个园林。摇篮路自东向西贯穿,与中北路共同构成校园的主干道。在摇篮路和中北路的交汇处,设有摇篮石,石上刻有“摇篮”二字。中北路将生活区与教学区分隔,西侧为生活区,东侧为教学区。求真路连接教学楼、食堂和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通道。晶园分布有水晶石;垚园邻近摇篮立石;淼园有柳树和珊瑚藤瀑布;森园有松衫、桃树、李树以及毕业林;鑫园绿植较多;磊园的石径较为特色。

建校元勋像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风物中有两组雕像。一组是四尊半身像,守候在综合教学楼的大厅里,欣慰地看着遨游在知识海洋里的师生;另一组是四尊全身像,矗立在地质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着两组雕像是为了纪念高元贵、李四光、何长工、刘型四位元勋而建,他们创建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为建校立下定鼎之功。

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于1952年始建。在2008年,该博物馆搬至该学校新建成的逸夫实验楼的10-12层,随后为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布展,并在2010年重新开放。再次布展的博物馆展厅面积约为2400平米,共有地球科学厅、恐龙厅、地球物质厅和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厅四个展厅。

金石坪

金石坪自西向东,与摇篮石遥望相对,又同图书馆相依。展示了14件矿石大型标本:胶东半岛和小秦岭的金矿石,青藏高原冈底斯驱龙、甲玛和知不拉铜矿石,金川岩浆型铜硫化物矿石,宁芜凹山铁矿石,多金属矿石和铅锌矿石,河铜铅锌矿石、扎西康锑铅锌矿石、四川拉拉铜金矿石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更新时间:2024年1月

历任领导

注:以上信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官网

学校排行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名第71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名74名。

在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名301-400名。

学校荣誉

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获得过“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等荣誉。

杰出校友

学术界

注:截至2023年2月,以上信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

企业界

注:以上信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教授在国外期刊公开发表的SCI论文,由于内容携带ChatGPT常用提示词,而被不少网友质疑使用了AI写作忘记删除和修改。该篇论文发表在爱思唯尔一本译名为“表面和界面“的SCI期刊上,收录在2024年3月期。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刘某某系署名通讯作者。刊载这篇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在6.2以上,单篇发稿价格在2360美元,折合人民币16000多元。3月16日,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办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此事;记者通过教师邮箱联系该篇论文教授,未得到回应。2023年8月28日,中国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对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明确,用AI代写学位论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章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现任领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04-17

2024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2024-05-11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4-05-11

历史沿革.中国地质大学官网.2023-04-17

回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65年.微信公众平台.2023-04-17

这4所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11-28

院系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招生网.2023-04-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年招生简章电子书.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招生网.2023-04-17

我校获批11个市级重要教学建设项目及奖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我校新增19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中心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3-04-17

地质资源勘查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分中心开放实验室简介.地质资源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3-04-17

信息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2023-04-17

院士风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教学名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科技平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图书服务中心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字图书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字图书馆.2023-04-17

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Geoscience Frontiers.sciencedirect.2023-04-17

期刊简介.现代地质.2023-04-17

《地学前缘》简介.地学前缘.2023-04-17

资源与产业.资源与产业.2023-04-17

期刊介绍.中国地质教育.2023-04-17

我校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创历史新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科研年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2023-04-17

我校参与绘制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大学生杂志)地质人的修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光明日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给祖国大地写一封“情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勘探队之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2023-04-17

建校元勋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4-17

中国地质大学领导任职时间(1988.4 - ).中国地质大学.2023-04-17

2023中国大学排名.科软.2024-04-04

2023年新年贺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2023-04-17

校友邵华、侯喜峰向母校捐赠农产品和健身器材.中国地质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2023-04-17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SCI论文忘删ChatGPT常用提示词?校方回应.腾讯网.202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