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
《高老头》(法语:Le Père Goriot),是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发表于1834年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中,亦为《人间喜剧》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1819年底至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坐落于偏僻街区的伏盖公寓,聚集了各种人物。落魄的高老头为两个女儿还债而被榨干,穷大学生拉斯蒂涅羡慕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一心想向上爬,在他追逐名利的时候,他的身边接连发生了三幕人生悲剧。第一幕,逃犯伏脱冷企图利用泰伊番小姐的婚姻大赚一笔,他的秘密被老姑娘米旭诺和波阿莱使计得知,因此被警察逮捕归案;第二幕,拉斯蒂涅的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被情人抛弃,含泪举行舞会告别上流社会;第三幕,高老头受到女儿的催逼而中风,在痛苦中死去,只有拉斯蒂涅为他料理后事。小说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主要舞台,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基本平行而又时有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罪恶,真实地勾画出波旁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面貌。
《高老头》作为《人间喜剧》的奠基作,以现实主义的巨大力量深刻揭示了以金钱为轴心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本相。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法国时局动荡多变的年代。从1789年到1789年间,法国经历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法兰西第一帝国上台以及破仑帝国崩溃,法国建立了代表封建贵族地主和天主教上层利益的波旁王朝。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爆发到1848年六月革命,成立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的七月王朝。在新旧阶级斗争中,封建贵族的全面崩溃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得势。《高老头》所反映的正是这一段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形象地展示了这一客观历史进程。
作者背景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首要代表。1828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重归文学创作,1829年创作出《人间喜剧》第一部作品《朱安党人》,也是他文学界成名之作。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完成了91部小说。关于巴尔扎克何时开始构思《高老头》,这个问题现在还难以作出确凿的推断。人们在巴尔扎克的一本记事册里找到一段非常简单的文字材料:“《高老头》的情节——一个正直的人——一家简陋的市民公寓—一年的费用600法郎——为了他的女儿,他自己糟践自己,两个女儿每人的花费达50000法郎,他像一条狗一样的死去。”这大概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进行构思的,但是巴尔扎克并没有给这段文字标注日期,因此还是不清楚他是在什么时侯准备写作《高老头》的。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意见认为巴尔扎克早在1830年就开始构思《高老头》了。这一意见的依据是1830年4月出版的《高布赛克》,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多次提到高老头和他的女儿。另一种意见认为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在1832年开始构思《高老头》的。理由是在这一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夏倍上校》的末尾,作者通过律师但维尔之口说道:“我亲眼看到一个父亲给了两个女儿每年四万法郎,结果自己死在一个阁楼上,那些女儿理都没有理他!”上述两种意见认为《高老头》的构思是在1830年或者1832年,但第三种意见持不同的观点。该意见提出,在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高布赛克》和《夏倍上校》的最初文稿和版本里,未曾提到高老头和他的女儿。律师但维尔所说的话,是作者在1835年修订《高布赛克》和《夏倍上校》的新版本时新加的,目的在于说明这些小说之间的联系。所以,不能据此断定《高老头》的构思是在1830年或者1832年。但是持第三种意见的人只是在驳斥前两种意见,并未提出自己的判断。目前一种比较可信的看法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构思《高老头》应当在1833年夏到1834年秋之间。
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1819年的巴黎。偏僻的伏盖公寓住着各式各样的房客:面粉商人高里奥、攻读法律的大学生拉斯蒂涅、医科大学生皮安训、苦役监逃犯伏脱冷、老姑娘米旭诺、退职小公务员波阿莱、被银行家父亲抛弃的泰伊番小姐,还有寡妇古德太太。
高老头原是个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靠投机发了横财的面粉商人。1813年他结束买卖,住到伏盖公寓。住在高老头隔壁的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他来到巴黎学习法律,渴望能够出人头地,身上流社会。巴黎的花花世界刺激着他的这种野心,他通过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鲍赛昂夫人是当时贵族社会的领袖,人们都争先恐后地与她结交,以证明自己的显赫身世。但此时的鲍赛昂夫人也面临着不利的局面,她的地位和荣耀正日益受到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威胁。她的情夫阿瞿达为了年息20万法郎的陪嫁,决定抛弃她,另结新欢,与资产阶级小姐洛希斐特联姻。在鲍赛昂夫人那里,拉斯蒂涅了解到关于高老头的真相。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为阿娜斯大齐,小女儿名为但斐纳。高老头十分疼爱自己的两个女儿,他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放在两个女儿身上。女儿出嫁时,他给每个女儿80万太平洋法郎的陪嫁费,一个嫁给了新贵族雷斯多伯爵,一个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起初高老头拥有金钱的时候,两个女儿对他极尽体贴奉承,不断榨取高老头的钱财。当他的财产被搜刮得越来越少时,女儿们对他逐渐疏远冷落。在鲍赛昂夫人家里的舞会上,拉斯蒂涅认识了高老头的大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他无意中提到了高老头,使得雷斯多夫妇极不高兴,因而受到他们的冷遇。
鲍赛昂夫人指点拉斯蒂涅去结识高老头的小女儿纽沁根太太但斐纳,利用她向上爬。纽沁根太太的婚姻并不幸福,她的丈夫看中的只是她80万法郎的陪嫁。而但斐纳也正想跻身贵族社会,期望通过拉斯蒂涅结识鲍赛昂夫人。伏盖公寓的房客伏脱冷是一个苦役监逃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诱惑拉斯蒂涅追求银行家泰伊番的女儿维多莉小姐,而他则派人将维多莉的哥哥杀死,以获得泰伊番的财产。但此时的拉斯蒂涅良心还未完全泯灭,不忍心这样做。此后伏脱冷被老姑娘米旭诺出卖,因此被捕入狱。
高老头在两个女儿无休止的索取下,花光了自己的全部钱款。他卧病在床,但他的女儿们却忙着准备参加鲍赛昂夫人的大型舞会,对他不管不顾。与此同时,鲍赛昂夫人的情夫阿瞿达已正式决定与洛希斐特小姐结婚,她强忍住被遗弃的痛苦和羞辱,举行了告别巴黎上流社会的盛大舞会,之后隐居乡下。舞会结束后,拉斯蒂涅赶回伏盖公寓看望高老头。高老头已奄奄一息,希望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能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但她们却推辞不来。高老头在绝望中离开了人世。拉斯蒂涅凑钱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了对这个世界的最后的一滴眼泪,转身投入到巴黎的花花世界中去了。
人物角色
高老头
本名高里奥,是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代表。他的发家史是一部对劳动人民的血腥掠夺史。巧取豪夺、追逐金钱是他的特征之一。
高老头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面条司务,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使他逐渐滋生了追逐金钱的欲望。适逢东家破产,他借此机会盘下铺子,爬上了老板的位置。此外,高老头精于盘算。巴黎爆发饥荒,他借机囤积粮食,再高价卖出,因此大发横财。同时他控制行情,打击同行。短短几年功夫,高老头便由一个普通的“面条司务”变成拥有百万资产的“商界巨子”。在追求金钱财富方面,他和其他资产阶级并无两样,用尽了一切卑劣手段,手上沾满了劳动人民的鲜血。
然而,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有别于其他资产阶级,他身上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法制观念。他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和感情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他以八十万法郎的巨资作为女儿的陪嫁,使她们顺利进入上流社会,成为伯爵夫人和银行家太太。随着波旁王朝的复辟,高老头的人生迎来了第二个重要的转折。封建贵族森严的等级制度使他不再受到女儿女婿的欢迎,但女儿们为了榨取他的钱财,又用甜言蜜语不断哄骗他的金钱。当他穷困潦倒失去利用价值时,女儿们就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但他仍然为两个女儿的破产心急如焚,最终因中风而孤独地离开人世。
高老头的性格无疑是矛盾复杂的。一方面,他不惜用卑劣的手段获取利益;另一方面,封建宗法制观念又使他极为重视家庭的亲情。他的爱女之情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以至畸形的地步。但恰恰是因为这种矛盾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悲剧。他剥削压榨人民固然应该被否定,但他被女儿无情遗弃的结局,又值得同情,因此他是一个可憎而又可怜的人物。
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是法国波旁复辟王朝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为一个来自外省到巴黎上学的小贵族子弟,拉斯蒂涅起初想通过刻苦攻读来争取一番功名。但是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不顾一切地往上爬。第二阶段,拉斯蒂涅得到了来自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两位人生导师的社会教育,他由此开始了明显的蜕变。鲍赛昂夫人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将追求一名贵妇作为进入上流社会的钥匙。最后鲍赛昂夫人情场失意,退出上流社会,这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而伏脱冷则要求拉斯蒂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泰伊番的女儿维多莉恋爱,自己却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人生的种种罪恶与黑暗都展现在拉斯蒂涅眼前。拉斯蒂涅又往社会这个名利场的泥潭深陷了一步。而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给他上了最后一课,使他深刻意识到,金钱才是主宰社会的一切。于是,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也埋掉了自己的最后一点人性,拉斯蒂涅最终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这三个阶段使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
伏脱冷
伏脱冷真名约各·高冷,外号“鬼上当”,是一个在逃的小蛇。伏脱冷凶狠、残暴,为获取自身利益,他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他诱惑拉斯蒂涅向泰伊番的女儿维多莉小姐求婚,主张采用卑鄙手段使泰伊番独子丧命,企图从中渔利,这些都十足暴露了他的强盗行径。除此之外,他极度渴望权利和财富,把对社会财富的疯狂掠夺,视为人类生存的正当和必要手段,主张弱肉强食,凌驾于他人之上,成为奴役他人的统治者。他认为在当时的社会中,金钱是一切事物的核心和关键。金钱是资产阶级社会一切活动的动力,人们为了赚钱而奔波忙碌,甚至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出卖良心。
伏脱冷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发者和抨击者。他深知黑暗社会的底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抨击可谓是淋漓尽致。他斥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社会制度和道德伦理,称其宗教是大骗局,爱情是榨取财富、骗取门第或满足情欲的手段。上流社会权贵的自私虚伪、背信弃义的行径,全被他赤裸裸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不仅对上流社会中攀附权贵的现象以及金钱利益关系洞若观火,更对社会底层的各种生活和情感了如指掌,他甚至直言不讳地猛烈抨击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伏脱冷以他特有的粗犷口吻和富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法国社会的黑暗腐朽,揭露了社会的罪恶,对当时具有无上权势的最高统治者表示了轻蔑和否定。
鲍赛昂夫人
鲍赛昂夫人是在资产阶级围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典型。她是王室后裔,出身高贵、姿色出众、才智过人。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她是巴黎上流社会的领袖,她的府第聚集着各界显贵名流,一旦在她的客厅里露过面,就可以在巴黎上流社会通行无阻。许多赶时髦、爱慕虚荣的资产阶级妇女,都对她顶礼膜拜,希望踏入此处,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外省来巴黎的破落贵族、穷大学生拉斯蒂涅,因为与鲍赛昂夫人是亲戚,立即身价百倍。然而在资产阶级金钱魔力的猛烈攻击下,贵族阶级早已腐败不堪。尽管波旁王朝复辟后贵族重新掌握了政权并妄图恢复旧日的封建秩序,但鲍赛昂夫人清楚地意识到资产阶级的金钱力量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她洞悉当时社会的本质,了解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她指点给拉斯蒂涅的是资产阶级极端利已主义的人生观。但是她自己却不屑于去实践这套理论,仍旧固守贵族传统。她爱上葡萄牙贵族阿瞿达侯爵,并且动了真情。但是侯爵为了400万法郎的陪嫁,选择与资产阶级暴发户联姻。鲍赛昂夫人情场失意后告别巴黎,隐居乡下。
鲍赛昂夫人的悲剧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贵族阶级在资产阶级日甚一日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衰亡的真实写照,它真切地表明,高贵的门第已敌不过万能的金钱,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得势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人物关系
主题思想
封建贵族的衰败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的冲击。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在描绘鲍赛昂夫人府邸的繁华场景时,也指出了其中潜藏的危机,预示了“上流社会最可怕的祸事”已经到来。鲍赛昂夫人的情夫阿瞿达为了400万法郎的陪嫁,毅然决然抛弃了名媛贵妇鲍赛昂夫人,决定和资产阶级暴发户联姻。她作为贵族阶级的代表成为了金钱的手下败将。虽然鲍赛昂夫人自视清高,对资产阶级妇女不屑一顾,但个人的经历和遭遇使她深刻懂得贵族的一套已经不再时兴,资产阶级的金钱力量才是真正的统治者。鲍赛昂夫人告别巴黎的盛大舞会,恰似贵族社会的回光返照,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着力刻画的“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富丽堂皇的外景与鲍赛昂夫人凄凉的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位贵妇尽管在众人面前安静淡然,但在卧室里,她却流着眼泪烧毁情书,做着告别巴黎的最后准备。这种人前背后的表演,正是贵族阶级行将没落而又强恃尊严的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两相对照,前后比较,一荣一枯,一起一落,彰显了两个阶级不同命运。
揭露金钱的罪恶
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原本对高老头极尽奉承体贴之事。但很快,这种感情就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复辟时期,父亲的面条商身份已不能给女儿的家庭带来光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老头的金钱逐渐变少,两个女儿为了继续榨取他仅剩的钱财,尔虞我诈,互相争夺。在财产面前,一对亲姐妹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批判了资本主义
此外,《高老头》还多方面地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培养肮脏灵魂的大温床。无论在“上流社会”,还是在下层公寓,极端利己主义摧毁了一切道德原则,伏盖太太觊觎高里奥的财产,竟然巧装打扮,媚态百出;因为贪图三千法郎收入,米旭诺和波阿莱成了官方的密探,对伏脱冷暗下毒手;为了到手二十万法郎,伏脱冷巧设陷阱,杀害了泰伊番的独子;纽沁根使用手段,鲸吞妻子的全部钱财。拉斯蒂涅则以他眼前的“英雄”们为榜样,亦步亦趋,在社会这个泥潭中越陷越深。
对失败者的同情
保守的贵族意识使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对衰亡中的贵族倾注了深切的同情,尤其是对鲍赛昂夫人被迫退隐的描写,明显地流露出“哀其不幸”的情感。以“情欲说”为特点的人性论,也常常损害巴尔扎克笔下人物的典型性。同时,过份夸大以至绝对化的“父爱”,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面粉投机商高老头的本来面目。拉斯蒂涅的形象,交织着作家的同情与厌恶。巴尔扎克同情他向上爬的欲望,又厌恶他那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这种复杂矛盾的情感,是与巴尔扎克所处的社会地位相一致的。
艺术特色
环境描写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善于对现实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精确的描写,这是他作品最大的一个艺术特色,这与他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是相适应的。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他敏锐地意识到,物质环境不仅可以起到烘托、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的作用。他总是力图为他的人物提供真实、具体的活动背景,从而使人物获得真实感、典型性。比如对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府的环境描写,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两个地区虽然都在巴黎市内,物质生活的差异却有着天壤之别,伏盖公寓阴沉暗淡,而鲍赛昂府邸富丽堂皇,华美精致。
人物塑造
在这部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典型,都是作者在对社会生活细致观察后概括出来,并精心塑造的形象。换而言之,他笔下的人物既代表了不同阶层的芸芸众生的共性,又充分展示了他独有的个性,是典型形象。这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做法,使作家笔下的人物从肖像到性格都具有鲜明、突出的特点,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形象与其内在性格相得益彰。在《高老头》中,重要人物如伏脱冷,次要人物如伏盖太太,都是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在性格描写上,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特别渲染他笔下每一个典型最基本、最富于特征、最能表现其性格本质的东西。为了达到最充分地揭示形象的目的,他把这类主导特征又加以扩大,提炼和夸张,乃至用近于漫画的手法,刻画得淋漓尽致。但是,巴尔扎克认为这是人物“情欲”恶性发展的结果,他把这种“情欲”绝对化,就难免会导致人物的失真。
结构安排
全书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两条线索来展开,以没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为主线,以退休面条商高老头被女儿遗弃的故事作为副线,在第一条线索中,拉斯蒂涅的思想、情感及性格是有发展过程的。起初他本想通过刻苦攻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当他目睹各种罪恶后,他的不安、同情和羞愧之情愈来愈少。他逐渐认识到,在这个社会里唯一重要的只有金钱。而表姐鲍赛昂夫人退出社交界的事向他表明,金钱的势力已经逐渐战胜贵族的地位。于是,他渐渐堕落成资产阶级野心家。在第二条线索中,高老头的思想情感和性格基本固定,两个女儿对父亲的态度是随着父亲钱财的多寡变化的,矛盾冲突逐渐尖锐。这使高老头发出了“钱可以买到一切,可以买到女儿”的哀号。这话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家庭关系纯粹是一种金钱的关系。
语言运用
《高老头》的语言多姿多彩,其中人物的语言都是与他们各自的经历、身份、地位相符的,都是充分个性化的。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主要人物的语言上,也体现在次要人物的语言中。比如皮安训是学医的,所以他看人看事往往是用医学的眼光,就连日常生活用语也常常夹有专业术语。他对米旭诺甚是反感,所以他跟伏脱冷是这样讲她的:“我研究迦尔的骨相学,发觉她有犹大的反骨。”而伏盖公寓里的厨娘西尔维则评价米旭诺为“又干又硬,碰起来会爆出火星,象镁棒一样呢。”西尔维是厨娘,整天忙于炊事,所以从她嘴里说出“打火石”“会爆出火星”一类的比喻词语,是非常自然贴切而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
心理描写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分析和剖析人物的灵魂深处。这使我们在深刻理解作品思想性的同时,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巴尔扎克在塑造拉斯蒂涅这一野心家形象的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描写。拉斯蒂涅同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接受的是罪恶的教育。高老头的悲剧命运是对他的第一次冲击。他认识到他所欣赏的贵族妇女都隶属于金钱关系。她们或是受到丈夫的算计,或是受到债务的催逼。于是他迈出了第一步,夺走他的姑母和妹妹们的积蓄。拉斯蒂涅一开始企图抵抗伏脱冷的引诱,他受到高老头无私奉献的爱的影响,不齿于伏脱冷和这个非人道的社会,伏脱冷的被捕使他的决心暂时占据上风。他无私地照顾垂危的高老头。但在埋葬高老头的路上,死者女儿女婿的无情无义使他变得冷静,他终于向社会发出挑战。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不断描绘这个从外省来到巴黎的青年在与新环境接触时的所思所想,以精细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这个年轻野心家的心理变化。
作品影响
法国影响
《高老头》首先是在1834年12月和1835年1月、2月号的《巴黎导报》(《Révue de Paris》)杂志上连续发表的。他在写给韩斯卡夫人的信里提到,《高老头》是一次空前的成功,不仅超过了《欧也妮·葛朗台》,也超过了先前所有的作品。在《高老头》的单行本出版后不久,巴黎的两家戏院同时把它搬上了舞台。
《高老头》一经出版,便受到当时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是由于这部小说狠狠地揭开了上流社会的疮疤,对物欲横流的世风痛加针砭,因此遭到资产阶级批评界的种种责难加非议。例如,《巴黎导报》指责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只知“一味追求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心理状态”,有的评论文章还斥责作者把女人写得太坏,不知检点,小说里的“大多数人物只知一味谈情说爱”,从而使作者得出了“绝望的”结论。还有一些资产阶级批评家认为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里犯了“虚无主义的错误”。为此,巴尔扎克在1835年3月6日写的《\u003c高老头\u003e再版序》里严肃地驳斥了资产阶级批评界对他的污蔑。巴尔扎克的这番答辩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生活真实,而且还着重说明了在文艺作品中如何把这种生活真实变为艺术真实的问题。
国际影响
在整个欧洲,《高老头》也可以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品的代表之一,是十九世纪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高老头》标志着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成熟,是《人间喜剧》中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的面世使法国小说艺术获得了巨大发展,其中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给小说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方法,极大地促进了现实主义小说的成熟。
100多年来,巴尔扎克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影响至深。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已翻译出版巴尔扎克作品30余部。新中国成立初期,译介巴尔扎克的作品成为翻译界的重点工作,傅雷、高名凯和穆木天三位翻译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傅雷在这一时期翻译了《高老头》。此外,上海交通书局于1951年出版了穆木天翻译的《勾利尤老头子》(即《高老头》)。
衍生作品
2004年让-丹尼尔·维哈吉执导的电影《高老头》,由查尔·阿兹纳弗(Charles Aznavour)、布鲁诺·加尔辛(Bruno Garcin)、切基·卡尤(Tchéky Karyo)等人主演。
参考资料
高老头(2004).豆瓣电影.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