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暗绿绣眼鸟

暗绿绣眼鸟

暗绿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simplex)是鸟纲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鸟类,体长10-11.5cm,体重8-15g。其雌雄个体羽色相似,头部为暗黄绿色,前额沾有鲜艳的黄色,喙为黑色且基部至眼先有一道黑色细纹,眼周具一圈白色绒状短羽,虹膜为褐色。其背部及尾上覆羽亦为暗黄绿色,腹部及两胁为灰白色,颌喉至颈部及尾下覆羽为柠檬黄色。

暗绿绣眼鸟有5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中国中部及东南沿海、越南北部至泰国-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等地区。

暗绿绣眼鸟在分布范围内为常见鸟种,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捉、栖息地减少、天敌干扰以及巢寄生行为,其数量预估在逐年减少。2019年,暗绿绣眼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LC)。

形态特征

暗绿绣眼鸟体长10-11.5cm,体重8-15g,雌雄羽色相似。其头部、耳羽及两颊均为暗黄绿色,前额沾有鲜艳的黄色,喙为黑色且下嘴基部颜色较淡,喙基部至眼先有一道黑色细纹,眼周具一圈白色绒状短羽,虹膜为褐色。背部及尾上覆羽亦为暗黄绿色,颌喉至颈部及尾下覆羽为黄色,胸腹部及两胁为灰白色,也有的呈极浅的粉褐色。

翅膀上方的内侧覆羽与背部同色,外侧覆羽及飞羽为暗褐色,除第一枚短小的退化初级飞羽及小翼羽外,其余覆羽及飞羽外均有草绿色羽缘,其中大覆羽和三级飞羽的羽缘较宽。腋羽和翅下覆羽为白色,有时腋羽微沾淡黄色。尾羽末端为暗褐色,外翈羽缘为黄绿色。脚部为灰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暗绿绣眼鸟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中原地区中部及东南沿海、越南北部至泰国-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等地区。

中国分布

暗绿绣眼鸟在中国分布广泛,常见于东到江苏省、台湾,西至甘肃省南部,南到四川省云南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广大区域。

亚种分布

暗绿绣眼鸟被分为5个亚种,其具体分类及分布情况如下表:

栖息环境

暗绿绣眼鸟主要栖息于中低海拔山区的阔叶林、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种类型森林中,对河谷阔叶林和灌丛,农田地边、果园和村舍附近次生林利用较多,也常见于都市公园、居家庭院及行道树的乔木中。

生活习性

觅食特征

暗绿绣眼鸟为杂食性鸟类,植物性食物以植物果实、种子、花朵、嫩芽为主,动物性食物以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等昆虫为主,也捕食小螺、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暗绿绣眼鸟的觅食结构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其在夏季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育雏期则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而较少采食植物果实和种子。

迁徙及社群行为

暗绿绣眼鸟普通亚种(Z. s. simplex)在中国华北和华中地区夏候鸟,约在4月到达繁殖地,10月左右离开;在四川省云南省、华南、台湾等地则为留鸟

暗绿绣眼鸟在非繁殖期一般结成9-10只的小群活动,在迁徙季及冬季则集结成30-40只的大群,有时也与其他鸟类混群活动和觅食。其在繁殖期则单独或成对活动。

鸣声交流

暗绿绣眼鸟为高度集群生活的鸟类,其会发出不同叫声,以在同伴间传递信息。经研究其至少有8种鸣叫方式,且雌雄差异明显:

生长繁殖

发情与交配

暗绿绣眼鸟的繁殖期大约为3-8月,具体的起始时间受气温和光照影响。在中国山东青岛这类纬度较高的地区,其繁殖期从5月中下旬开始,而在台湾等纬度较低地区,3月中旬即开始繁殖。

暗绿绣眼鸟为单配制,发情后雄鸟会向雌鸟发出高声鸣叫并对其追逐,接近后则抖动翅膀进行交配。

筑巢与环境

暗绿绣眼鸟在到达繁殖地一个月左右开始雌雄鸟共同筑巢,平均营巢时间为10天。其巢为杯状,主要以杂草茎叶、苔藓、蛛丝、植物纤维等构成,内垫有草茎、苔藓、细根、棕丝、毛发等材料。巢外径为6-7.5cm,内径4-5.8cm,高4-6cm,深2.7-4.6cm。

其巢一般位于生境内离地2-5m的侧枝末梢或枝杈上,且多被浓密枝叶遮盖,十分隐蔽。整个繁殖期,一对配对的暗绿绣眼鸟一般只筑1个巢。

产卵与育雏

暗绿绣眼鸟每窝产3-4枚卵,卵为椭圆形,呈淡蓝绿色,长径约1.61cm,短径约1.17cm。

卵的孵化过程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常站在巢附近的树枝上担任警戒工作,并会饲喂雌鸟。孵化期约为10天。

暗绿绣眼鸟的早成雏孵化后由亲鸟共同育雏,此间亲鸟有巢中抱暖行为。育雏期约10-14天,此时雏鸟除尾部外基本长成,体长5.8cm,翅长3.7cm。此后雏鸟离巢,但其仍需亲鸟喂食5天左右才可随亲鸟一同捕食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暗绿绣眼鸟在各分布范围内均为常见鸟种。201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物种危险等级评定为“无危”,但其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是捕捉和贸易的重要对象,故估测其种群数量在逐年减少。

致危因素

1.天敌干扰。暗绿绣眼鸟的天敌主要是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和喜鹊(Pica pica),二者会叼食其卵和雏鸟,并会捕食幼鸟;

2.巢寄生行为。中杜鹃有时会选择暗绿绣眼鸟作为巢寄生宿主,导致暗绿绣眼鸟后代存活率降低;

3.人类过度捕捉。由于暗绿绣眼鸟是深受欢迎的笼养鸟类之一,故其野生种群被人类大量捕捉和交易,这也是可能导致暗绿绣眼鸟个体数量下降的最大威胁因素之一;

4.栖息地丧失。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工业污染、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等都使暗绿绣眼鸟的栖息地丧失,导致其种群数量降低。

保护级别

2000年,暗绿绣眼鸟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630项)。

2019年,暗绿绣眼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LC)。

相关知识

分类变迁

经过系统的基因分析,原暗绿绣眼鸟于2018年被分为2个独立物种,其前后对比如下表:

近种区分

暗绿绣眼鸟和日本绣眼鸟原本被划分为同一物种,二者差异小,具体可见下表:

参考资料

IOC World Bird List v13.1.worldbirdnames.2023-04-25

Zosterops simplex.物种2000.2024-08-20

Zosterops simplex.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3-04-25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08-20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