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领航鲸
短肢领航鲸(黑枕黄鹂马来亚种: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又称圆头鲸。属于海豚、领航鲸属,是海豚科中较大的一种。体长约为3.66-7.32米,体重约为590-3950千克,雄性体型大于雌性。它们头圆,鳍肢窄而长,背鳍高而弯。体色黑色至黑褐色,腹部颜色较浅。
它们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的热带和暖温带水域,主要栖息在大陆架及大陆架斜坡600-800米深的水中。
短肢领航鲸营群居生活,常结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大群,对声音敏感,但不惧怕船只。常见搁浅现象。
2018年,短肢领航鲸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命名
最早发现并命名短肢领航鲸的是英国博物学家格雷博士(Gray,1846)。其食虫类中的领航鲸属是圆头的意思。英语名Short-Finned Pilot Whale中的pilot来自希腊语中的桨,化用为舵和掌舵者,来到法语和英语中派生出领航的意思。
形态特征
短肢领航鲸成体体长约为3.66-7.32米,体重约为590-3950千克,雄性体型大于雌性,平均雄性比雌性体长长1.3倍,体重大2.1倍。它们的体色为黑色至黑褐色,体侧及腹部比背部颜色略淡。其眼后有浅灰色眼斑,背鳍后方有灰色的鞍形斑,在鳍肢间及喉部有形状类似船锚的白斑,生殖器附近有浅色灰斑。偶尔可见全身黑色的个体。
短肢领航鲸的头大而圆,脖颈不明显。额部向前凸出,前端超过喙尖。雄性的额突明显大于雌性。吻部较小,口角向上。半圆形呼吸孔位于头顶偏左处,眼位于口角后方。背鳍高而宽大,位于身体前1/3处。根部长与其幅宽接近,前端呈平缓圆弧状,尖端向后弯曲。鳍肢狭长,长度约为体长的1/7-1/6,根部最宽,向前凸出,中部向后弯曲,末端尖锐,形状类似燕子翅膀。尾鳍宽度为身长的1/4-1/5,尾柄上下方均有棱脊。身体在背鳍处横截面直径最大,在肛门则较细。
上下颚均有14-16枚牙齿,牙齿尖锐,壁厚中空。颈椎7枚,前6枚愈合,胸椎10-11枚,腰椎12枚,脊椎总数为56枚。肋骨10对,肩胛骨薄而发达,鳍肢骨较长,腕骨6块。
太平洋北部短肢领航鲸个体较大,南部个体较小。南部个体背鳍后的鞍斑颜色更浅,太平洋东岸西岸均是如此。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短肢领航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和长肢领航鲸(领航鲸属 melas)活动区域有重叠的部分。但基本看不到短肢领航鲸在北纬50度以北及南纬40度以南活动。
在西太平洋本种有两个不同的地理种群,分布于黑潮线以北和亲潮交汇水域的为北方种群,在日本北海道沿岸较多。分布于黑潮前线以南的为南方种群,在日本伊豆半岛以南至琉球王国海域较多。东部太平洋北方的短肢领航鲸种群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域,东部太平洋南方的种群主要出现在夏威夷水域,其分布与西太平洋种群无连续性。
栖息环境
短肢领航鲸主要生活在大陆架及大陆架斜坡的深水中,平时跟随食物移动。但在夏威夷、加利福尼亚和马德拉群岛附近也有常住和半常住的种群存在。它们在日本海南部主要出现在温暖的黑潮和黑潮逆流中,在北部则主要出现在营养丰富,食物充足的亲潮中。它们喜欢沿着600-800米水深等高线活动,利用上升洋流捕猎。
生活习性
社群组成
短肢领航鲸属是典型的群居动物,社群的核心由雌性领航鲸和它们的后代组成的,雄性则一般会在社群间游走。典型的社群成员数量平均在15-30头,多个社群可组成数百头的大群。大群的成员流动性较强,但社群的成员组成相对固定。
交流行为
短肢领航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鲸群中的其他鲸进行交流。它们对声音敏感,会发出哨声和咔哒声来传递信息。也会通过拍打尾巴和跃出水面来表达情绪。雌性会把幼崽推到水面来进行身体交流。身体接触是母子之间和社群成员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它们保持亲密关系和传达各种信息。
游泳行为
短肢领航鲸游泳时露出的圆圆头部和宽大的背鳍较易识别,潜泳时则一般不露出尾鳍。当其快速游动潜出时,头部向前和沿着体侧面形成泡沫激浪,连续小潜水5-8次后则可较长时间地潜游水下。未受惊的群体可缓慢地连续浮出水面,进行较有节律的呼吸。它们不惧怕船只,有在船尾乘浪现象。
作为生活在温暖地区的鲸目,短肢领航鲸的鲸脂厚度较薄而且导热性较好,这有助于它们控制体温,并在潜水过程中保持热量。
食物与捕食行为
短肢领航鲸主要吃各种头足纲。在搁浅的短肢领航鲸的胃里发现的大多数内容物是枪乌贼属(Loligo spp.)的喙。其他内容物包括鱼类和一些其他海洋生物。在饲养条件下它们每天大约要吃45千克的食物。
短肢领航鲸在夜间比白天更为活跃。它们在晚上觅食活动较多,也有更多的交流行为。白天它们一般会在浅水区休息,较少潜入深海觅食。
在猎食时,它们会先潜到大约800米深的位置,然后以9米/秒的速度向猎物发起冲刺,过程中使用数次回声定位来确定猎物的位置。由于它们的猎物枪乌贼的爆发速度较高,这种捕食策略可以提高成功率。鱿鱼和十腕总目的热量很高,可以补偿短肢领航鲸快速运动的消耗。
短肢领航鲸在深潜觅食时也可通过声音进行交流。虽然深海压力增加,它们肺部被压缩,体内的空气变少,但叫声的频率并没有变化。不过由于和伙伴之间距离的增加,声音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会有所降低。这就导致短而弱的信号很难被留在水面的伙伴听到,而且信号容易被背景噪音掩盖。所以它们在觅食时合作相对较少。
繁殖与生长
繁殖行为
夏季是短肢领航鲸繁殖的主要季节,但春季、秋季和冬季也发现过成熟的胚胎和刚生下的幼仔。它们在高纬度水域或低纬度水域都可交配,雌性与雄性均可有多个性伴侣,繁殖全年均可发生。对捕获的短肢领航鲸进行解剖,通过对雄性睾丸大小、雌性卵巢形态及怀孕雌性腹中胎儿体长的分析,可知交配的高峰期在每年的5-7月。
哺育过程
雌性短肢领航鲸每5-8年繁殖一次,孕期平均为15个月,每产1胎,偶有多胎。哺育期平均为3年半。雌性越年幼,则哺育期越短。十五岁的雌性的哺育期平均为15个月、24岁的雌性哺育期平均为2年零5个月,36岁的雌性哺育期则平均长达7年零5个月。
短肢领航鲸的乳汁类似牛奶,营养丰富。幼鲸平均在两岁牙齿长出后开始吃固体食物。但在2-14岁的幼鲸胃中都曾发现乳汁,这说明它们的断奶年龄跨度相当大。
生长过程
初生的幼鲸大约1.4米长,34千克重。在最初的15个月中,雌性和雄性的生长速度基本相同,这一阶段结束后,它们的平均身长都是2.3米左右。但在此之后,雄性的生长速度开始超过雌性。到两岁半的时候,雄性要比雌性长约0.06米。
雌性生长速度为0.11米/年,性成熟时大约9岁,身长3.22米。随后雌性的生长速度放缓至约0.03米/年,直到22岁时基本停止生长。这时雌性的平均体长为3.64米。
雄性的青春期时间更长,这一阶段它们生长速度保持在0.12-0.13米/年,性成熟时年龄平均为14.6岁至17岁,身长平均为4.15米。此后雄性的生长速度也会减慢至0.03米/年,直到27岁之后基本停止生长,这时雄性的体长平均为4.73米。有记录的最大雄性体长超过7米,雌性则为5.5米。
雄性性成熟的标准主要是睾丸的质量,睾丸重量在100克以下的属于幼鲸,睾丸重量在100克-400克的是青春期鲸,睾丸重量在400克以上的是成熟鲸。25岁后睾丸重量停止增加。成年雄性睾丸重量在1700-4000克不等。
雌性性成熟的标准则是卵巢上排卵形成的痕迹,50%以上的雌性在9岁即已性成熟,最迟到11岁所有的雌性均已开始排卵,生育期可一直延续到约40岁。
短肢领航鲸的牙齿呈现出类似树木年轮的分层现象,亦可以通过观察牙齿的生长情况判断它们的年龄。
短肢领航鲸雄性平均年龄约为45岁,雌性平均年龄约为60岁。雌性在40岁之前生育最后一头幼鲸后,通常还能继续存活25年以上。雄性短肢领航鲸的死亡率高于雌性。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00年在对太平洋地区的短肢领航鲸进行统计后得出该地区数量约有58.9万头。日本海约有53600余头(1992-1993年数据),菲律宾附近约有7600余头(2006年数据),夏威夷附近约有19500余头(2017年数据),美国西海岸约有800余头,东海岸约有2400余头,西大西洋约有21500余头。(2016年数据)
短肢领航鲸在加那利群岛附近,马尔代夫及北印度洋以及非洲西海岸也较常见,但并没有上述地区的相关数据统计。
2000后在中国台湾省附近海域多次发现小群短肢领航鲸,1990-2000年在中国海南省发现了两头搁浅的短肢领航鲸。
致危因素
短肢领航鲸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捕鲸、渔具缠绕、渔业伤害、船只撞击和军事活动干扰。
短肢领航鲸在日本以及加勒比海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是被直接捕杀的目标。著名的太地町每年要杀死500头左右的短肢领航鲸。
短肢领航鲸可能会被渔具缠住,导致它们疲劳、进食能力下降以及严重受伤,这会让它们繁殖成功率降低乃至死亡。它们作为副渔获物也经常会被北方蓝鳍金枪鱼延钓线和刺网捕获。
船只撞击会伤害或杀死短肢领航鲸。在夏威夷海域的日常观测中发现了受伤的短肢领航鲸。它们的鳍和身体上都有比较严重的撞击和螺旋桨导致的伤痕。在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使用声纳训练后,在训练地附近的海滩上发现了很多的搁浅短肢领航鲸。
此外虎鲸(Orcinus orca)偶尔会攻击短肢领航鲸,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短肢领航鲸减少或消失,1982年之前,它们在北美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很常见,但在1982-83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之后,短肢领航鲸就在这个地区消失了。
保护级别
2018年,短肢领航鲸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2021年,短肢领航鲸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短肢领航鲸2023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相关国际贸易被禁止。
短肢领航鲸受到美国《海洋动物保护法》的保护,美国国家与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对短肢领航鲸分布海域的渔业活动做出了相关规定,以期减少它们与被渔具缠绕及捕获的几率,并对经过的船只进行了航速限制,以减少船舶撞击和噪音干扰对它们产生的影响。并对短肢领航鲸进行了种群评估,以确定种群状况。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0-30
Short-finned Pilot Whale.iucnredlist.2024-12-05
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中国政府网.2023-04-23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 NOAA Fisheries.fisheries.2023-04-23
pilot 词源(Etymology) - 趣词词源【英文版】.quword.2023-04-23
Calling under pressure: short-finned pilot whales make social calls during deep foraging dives .ncbi.2023-04-23
ADW: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INFORMATION.animaldiversity.2023-04-2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