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公元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官员,文学家、音乐家,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

周邦彦出身于诗书之家,少年时言行不羁,不为州里所重,却很好学,曾博涉百家之书。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左右前往都城开封,就读于太学。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献上万余言的《汴都赋》,获得赵顼赏识,升任太学正。此后五年间没有被升迁,但他依然致力辞章写作,后历官庐州教授、知水县。宋哲宗即位后周邦彦再次回到开封,历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宋徽宗时周邦彦入朝拜为秘书监,进为徽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掌乐律。不久后又出知顺昌府、处州。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逝世于南京应天府,终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其为宣奉大夫。

周邦彦诗词文赋,无所不擅,尤以词最为著名。他精通音律,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现存词一百八十二首,其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等。周邦彦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是北宋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亦是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有《片玉集》传世。

对周邦彦及其词作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近代学者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周邦彦更是公认的“负一代词名” 之词人。但同时,也有一些词家的评价比较负面,如张炎认为周词 “ 意趣却不甚高远”,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周词的评价以贬低居多,认为其“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且“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周邦彦出生于诗书之家。其父周原,虽终身未仕,但家有藏书,每日清晨都要焚香叩拜。在这样的环境中,周邦彦少时就涉猎百家之书,但他言行不羁,不为州里所重。

稍长后周邦彦就外出游学,赵顼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周邦彦前往荆州市游历,次年(公元1077年)再游长安,暮秋后回到荆州,作《风流子·枫林凋晚叶》。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夏,周邦彦自荆州东归杭州市,作《南浦》。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赴京师汴梁,就读于太学,途中路过金陵时作词《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至京师后作《游京师》。周邦彦在京师居住期间,曾出入歌舞坊,做《少年游》《一洛索》《凤来朝》《望江南》等艳词。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永乐之役后,周邦彦作古体诗《天赐白》。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献上万余言的《汴都赋》,赞扬王安石新法,赵顼览后大为惊奇,召他到中书门下,命翰林学士李清臣在迩英阁朗诵,赋中多文言文奇字,李清臣大多不识得,只好读其偏旁,周邦彦得以升任太学正。但此后五年都未有升迁,周邦彦愈发致力于辞章写作。

初入仕途

周邦彦被升为太学正后正式踏入了仕途,但不久宋神宗去世,周邦彦亦因循资被调往庐州做教授,其任未满三年,中途离任。赵煦元八年(公元1093年)又任溧水区知县,在知县任上为政“敬简”,直到南宋时期,仍有百姓能称道其事迹。在这期间周邦彦亦创作了大量诗词文章,如《满庭芳·夏日溧水区无想山作》《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风流子》《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花犯·咏梅》《红林擒近·咏雪》《红林擒近·雪睛》等词作,《仙杏山》《竹城》《楚平王庙》《过左伯桃羊角哀墓》等诗歌,甚至佚文《插竹亭记》也是创作于这个时候。后来的溧水知县强焕于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对《清真词》作序,这部词集收录了周邦彦的182首词作。此后近十年周邦彦在地方为官,并未还京。

入京为官

绍圣三年(1096年)二月,周邦彦在溧水秩满,重游荆州。直到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十一岁的周邦彦被召回京师,担任国子主簿;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哲宗召对周邦彦于崇政殿,命他再诵《汴都赋》,随后授其为秘书省正字。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周邦彦告假南归。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徽宗亲政,倾向新党,周邦彦升任校书郎。此后仕途通畅,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任考功员外郎大观元年(公元1105年)又转任卫尉少卿、宗正少卿,同年,徽宗设大晟府,命周邦彦等讨论“古音审是”。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周邦彦兼议礼局检讨。在这几年间,周邦彦创作了《夜游宫客去车尘》《据念归计句知将出京惜别》《庆宫春山围寒野》《蝶恋花早行》《长相思晓行》《虞美人疏篱曲径华胥引川原澄映》等诸词。

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礼书修成,周邦彦因修书有功,得“展两官”;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今永济市),但宋徽宗想要让他修完《政和新修五礼序》 ,于是将他留在朝中,迁官卫尉卿;直到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才让周邦彦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出知隆德府(治今长治市),并管勾学事,秩满后翌年知明州(今浙江宁波),后再度被调回开封市,周邦彦在回京途中作《渡江云》词一首。还京后拜秘书监,进官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在京期间,周邦彦伤朋党之争,创作了《一寸金·新定作》《留客住》《黄鹂绕碧树》等词。

晚年病故

宋徽宗时蔡京当权,由于不愿与宰相蔡京一党合作,周邦彦又被逐出朝廷,于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出知真定府(治今正定县),次年(公元1119年)改知顺昌府(今阜阳市)。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知丽水市(今浙江丽水),出京时作《兰陵王·柳》与《尉迟杯·离恨》等词。未过多久被罢职,提举南京(今商丘市)鸿庆宫,自杭州市迁居到睦州(今建德市),在梦中作《瑞鹤仙》。方腊起义之后,周邦彦归钱塘,又仓皇逃去了西湖之坟庵。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病逝于南京,终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他为宣奉大夫;后归葬临安府南荡山(今浙江杭州西南郊周浦一带)。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

周邦彦以词闻名,亦擅属文,只诗文均为其词名所掩。而且正书行书皆善,亦有书法《屏迹贴》传世。

周邦彦的文章成名之作为《汴都赋》,模仿汉代《两都赋》《二京赋》而成。文集有南宋楼钥编的《清真先生文集》24卷,但元人编的《宋史·艺文志》集类所著录《清真居士集》只有11卷。宋人有见其文者。其成名作《汴都赋》因为收在《皇朝文鉴》之中,流传至今。他的别的文章如《操缦录》5卷,《清真杂著》3卷,都已失传。

周邦彦的诗集在元代已经散佚。清代厉鹗马曰琯等因编《宋诗纪事》,辑得其佚诗6首。后清末丁立中得六首,王国维得断句诗2首。近人罗忼烈复从《永乐大典》等书,多方搜辑,共得古近体诗34首。

周邦彦的词集有南宋杨泽民方千里陈允平三家的和词。其词集在宋代时已有单刻传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著录有《清真词》2卷、《后集》1卷,曹杓注释。现存周邦彦词集有两种版本:一为《片玉集》10卷,宋陈元龙集注(《宋刊片玉集》),有《疆村丛书》本、《宛委别藏》本、《景印宋金元明词》本。为流传至今周词旧注的较好较早的注本;一为《清真集》2卷、集外词1卷,有元刊本、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王鹏运四印斋刻本、西词萃本。

作品列表

创作特色

文学特色

周邦彦继承了婉约派柳永的特点,其词作语言比较秾丽,有精巧工丽的技巧,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很是精心打磨。同时还有浑然天成的词境,其词作中,精致是最大的特色,但其实周邦彦词作在意境上同样有浑厚的特色,这也就造就了周邦彦词作浑厚与勾勒相统一的特点。

周邦彦亦开格律派之先河,其词讲求音律与词句的雅正:周邦彦词注重音律,达到了律度严整的完成,他重新审定词调,又创作了一些新调,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在逻辑、结构上也非常精细严密;注重词的雅正工丽,炼字风格格外突出,他的炼字主要是通过融裁前人诗句和自铸伟辞的方式来体现;内容贫乏,除了部分描写妓女的情爱以外, 大都是无病呻吟的写景咏物之作。

周邦彦最初成名之作是《汴都赋》,模仿汉代《两都》《二京》大赋而成,其规模也像汉赋。其中多生僻字,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内容中拥护赵顼的改革。

周邦彦诗往往自经史中流出。其现存诗作,如咏战马《天赐白》(七古)、咏古烈士《过羊角哀左伯桃墓》(五古),及其它古体诗,风骨凛然,没有绮罗香泽之气,在他的诗中看不到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调与观感。

周邦彦正书行书皆善,有书法《屏迹贴》传世。用笔娴熟,行气流畅,挺健姿媚,结字紧凑舒展,错落而饶奇致。虽然是刻帖,也能够想见周邦彦挥运之时。

艺术特色

周邦彦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调美和词律两个方面。从调美上看,周邦彦创作过《拜星月慢》《荔枝香近》《玲珑四犯》等许多新调。从词律上看,创作词时所使用的音韵与词的主题相当契合,能够恰当的表现词人的心情变化。

后世影响

文学影响

周邦彦诗文书法留存极少,流传后世的多是词作,对后世有影响的也主要是其词作,上承苏轼秦观等人成就,下开南宋姜夔史达祖格律词派先河。

周邦彦通过化用唐人诗句并做到浑然天成,所以有了他的“点夺之法”,并为北宋的江西诗派所盛行。他在创作时,兼收并蓄,博采诸家之长,又能够摒弃它们的弊端,引导词的创作逐步走上富艳精工的道路。因此,其词深得后人赞赏。

周邦彦集北宋之大成,在艺术表现和审美方面,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对南宋有着深远影响。他的创作使体更加丰富多样化,提高了词的艺术地位,为后世的词人树立了典范。词的发展从周邦彦开始以思力取胜,这种以思力取胜的作风,在南宋时成为了一种风气。

同时,周邦彦将柳永的慢词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柳永善于铺叙,一般结构顺序都是横向或者纵向的,而周邦彦的结构突破常规,转折跳跃交叉的运用,使慢词有了新的突破。周邦彦的“无句而有篇”之风也对后世词作产生影响。周邦彦十分看重整篇词作的章法结构,因此需要结合全篇,才能充分领略他每个句子的意蕴。从周邦彦开始, 很多词人开始不再过于拘束于单个句子的锤炼,开始了“无句而有篇”之风,这其实是词做理性化开始的趋势。

艺术影响

周邦彦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深, 作为宋徽宗时大晟府的主管,对古乐、新调的研究非常深刻,所以他独具特色的音乐音调为后人广为流传和填词。

历史评价

作品评价

宋朝官员强焕评价:周邦彦的词描写事物的形态,曲折深入地将其奥妙处都表达出来了。这是对清真词最早的评价。

南宋藏书家陈振孙评价:周邦彦词多用唐人诗语,改写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其擅长铺叙,富艳精工,在词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南宋学者刘肃评价:周邦彦广泛搜集,远承古人,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他旁征博引,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所言皆有来历,足以为词林所称道,欢筵歌席,都很推崇喜爱。

南宋学者沈义父评价:凡作词应当以周邦彦为主。只有周邦彦之词最知音,而没有一点市井之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从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的生硬字面,这就是为什么清真词出类拔萃的原因。

宋末元初词人张炎评价:周邦彦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于音谱且闲有未谐,可见其难。又说周邦彦之词只应该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

明朝学者王世贞评价:周邦彦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能入丽字,不能入雅字,因此稍微低于柳永。然而“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句,形容睡起之妙,真实能动人。

清代词人彭孙遹评价:周邦彦词如十三岁女子,玉艳珠鲜。

清朝词论家周济评价:周邦彦思力独绝千古。又说读多了周邦彦的词,觉得他人之作都不十分经意。词的钩勒之妙,没有能比得上周邦彦的。他人一钩勒就显得单薄,而周邦彦越钩勒越浑厚。

清朝词人戈载评价:周邦彦之词,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其音节又复精妍和雅,是词家最正宗。

清朝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对周邦彦的评价较为负面,他认为论词最重要的是词品。周邦彦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因此士大夫不肯学,学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周邦彦词律最精审,史达祖句最警炼,然而不是君子之词,周邦彦旨荡而史达祖意贪。

清人冯煦评价:两宋时期集宋词之大成者,只有周邦彦和史达祖。

晚晴著名词家陈廷焯评价:宋词至周邦彦,才有大宗。上承苏轼秦观等人成就,下开南宋姜夔、史达祖格律词派先河。自有词人以来,周邦彦当推为巨擘。后世词人难出其左右。周邦彦词之妙处,在于沉郁顿挫。

晚清词人夏孙桐评价:周邦彦词平写处与柳永无异,至矫变处自开境界,其择言之雅,造句之妙,并非柳永所能及。

中国近现代文学家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评价前后矛盾。在《人间词话》对周词的评价以贬低居多: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周美成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

而在《清真先生遗事》中,王国维则从工力、声调等方面赞美周词:“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柳永)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杜甫,非先生不可。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近代江西派词人夏敬观评价:柳永词多平铺直叙,周邦彦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现代文学家游国恩对周邦彦词作的评价也比较矛盾,他认为“比之柳词,周词的浪子气息要淡些,而帮闲的气息更浓;内容单薄得多,而词句更工律,音律更严格,章法的变化也多些。”又说“由于内容上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

现代文学家叶嘉莹评价: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并且说“他不是以感发取胜,变成了以思力取胜了”。

人物评价

南宋学者陈郁认为周邦彦二百年来,以诗词独步天下。贵人、学士、市、妓女,都知其词可爱。

明末清初学者曹溶评价:豪旷不冒于苏轼辛弃疾,秽亵不落于周邦彦和柳永的,才是词之大家。

清末词学家陈匪石评价周邦彦是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近代国学大师王易评价:北宋末集词之大成的,只有周邦彦和李清照

家族成员

人物争议

关于周邦彦的生卒年,后世多有争议。成生、赵治中《周邦彦年谱》记载,周邦彦生于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卒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近人陈思撰《清真居士年谱》 记载,周邦彦生于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卒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轶事典故

为举主所累

周邦彦曾经为刘昺的祖先作墓志铭,以白金数十斤作为润笔费,周邦彦没有接受,刘想报答他,在做了户部尚书后,推荐周邦彦担任他原来的职位。后来刘昺因为王宋訴言事获罪,周邦彦也因此受影响降职罢官,做了顺昌府宫祠。周邦彦笑着对别人说:“世上门生拖累举主的很多,唯独我是被举主所累,这也是一桩异事了。”

词与主簿妻

周邦彦在做江宁府溧水区县令时,溧水主簿的妻子不但漂亮,而且很聪慧,周邦彦每次在席位上都和她很亲密。所以当世人说他是风流子。他写过一首词:“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转清商。暗想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拟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这首词中的新绿和待月,都是溧水区主簿的亭轩之名。

情恋李师师

周邦彦与李师师有往来,一次去李师师家时正好碰到了宋徽宗赵,情急之下就钻到床底躲了起来,听见李师师为宋徽宗素手剥江南新进贡的鲜橙。 宋徽宗走后,周邦彦从床下钻出,并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李师师却在一次与宋徽宗相会之后,把这首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他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宋徽宗大怒,第二天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隔了一二天,宋徽宗又去李师师家的时候,李师师不在,直到更初时分才回来,回来时愁眉不展,泪水都还未擦干净。宋徽宗生气的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周邦彦去了。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李师师说填了一首《兰陵王》。宋徽宗让李师师唱给他听,听完之后很高兴,就赦免了周邦彦,又召他做了大晟乐正。

寄词岳楚云

周邦彦在姑苏时,曾与营妓岳楚云相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周邦彦“从京师过吴”,首先就去找岳楚云,但楚云已经嫁人。第二天在苏州市太守蔡峦所设的款待筵席上,周邦彦正好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作《点绛唇》词一首,让她转交给岳楚云。其词曰:“辽鹤西归,故乡多少伤心事。短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相思意。愁何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风泪。”岳楚云得词后,悲伤不已,哭泣多日。

后世纪念

周邦彦墓

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周邦彦归葬临安府南荡山(今浙江杭州西南郊周浦一带),南宋时其子孙居住在定山之北乡。

 美成草庐

位于梅岭路大拐弯处,仿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供游人歇息凭吊。“美成”取自周邦彦的字。相传周邦彦游历无想山时,喜欢在此驻足赏梅,时人遂在此建庐,施茶于行人。登临此处,可尽观无想湖,山峦岭壑,松林茂竹,尽收眼底。

牧心谷

位于逐水径北端,现有儿童游玩设施,马鞭草粉黛乱子草等景观植物。相传周邦彦偶至此处,顿觉风轻云淡,神清气爽;遂念及孔子“不见心者,当牧心也”典故,将此谷名曰“牧心”。

甘露室

位于逐水径南端,紧邻无想寺下院。此地背对青山,前临篱园,一派归园田居之感。相传当年周邦彦游玩至此,谓道家“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甚是宜人,遂筑陋室。元末山中仍有甘露室,明清时期,溧水区的文人雅士常至此品茶。

无想山

无想山中的清园湖、新绿桥等景点也取自周邦彦词作《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当地还推出了无想山山菇和梅果等产品。无想山自古盛产山菇,传说周邦彦访无想山时迷路,饥渴难耐,偶至一农妇家,农妇以家中晒干的山菇招待他,周邦彦食后精神振奋,赞叹:“此物胜之肉苁蓉尤甚。”后常命人至山中采置,以宾客。无想山中梅林遍布,传说周邦彦非常喜欢无想山的梅花,还为梅花创作了词作,有“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和“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花犯·小石梅花)。无想山山菇和青梅的宣传语分别为:阅自然,悦苁蓉(越自然,越从容);梅果照眼,只此风味。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清真居士年谱.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9-13

《景定建康志》卷二七.维基文库.2023-08-29

金粟词话.维基文库.2023-09-01

古今词话序.维基文库.2023-08-29

挥麾余话.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9-22

历史名人篇|梅花照眼,追寻周邦彦与无想山的历史故事.南京市无想山景区.2023-08-28

浩然斋词话.维基文库.2023-08-29

李师师.豆瓣电影.2023-09-01

飞越官场.豆瓣电影.2023-09-01

江山美人.豆瓣电影.2023-09-01

清风明月佳人.豆瓣电影.2023-09-01

《百家讲坛·大宋词坛》第11集《周邦彦》.CCTV.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