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业
袁承业(1924年8月14日—2018年1月9日),男,出生于浙江上虞,中国共产党党员,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臣。
袁承业1948年毕业于南京前中国药科大学(现中国药科大学)。1951年到1955年在莫斯科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学习,毕业获得科学副博士学位。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调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60年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起当选国际主族元素委员会理事。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月9日逝世,享年94岁。
袁承业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建立并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研制成功分离稀土及钴的多种萃取剂,是中国萃取剂化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与研究生在有机磷化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获得很好的成果,出版了著作《稀土的溶剂萃取》。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获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与证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科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中国化学会磷化学与磷化工特别贡献奖。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24年8月14日,袁承业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区小越,父亲为儿子起名“承业”,就是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抗日战争爆发后,袁承业一家南下逃亡,辗转广州市、桂林、贵阳、重庆市多地,在四川三台高级中学完成中学学习。袁承业在父亲的启蒙教育下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东北大学化学系,由于父亲认为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课,而当时的大学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并不支持他学化学,后又重新参加了考试,选择了当时难度最大的经济系,但袁承业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在读了一年经济系后无奈退学回家。
1944年,袁承业听从父亲建议,考入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学习药物化学专业,正式走进有机化学世界。1948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大学毕业后,袁承业先后在上海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上海人民制药公司任职,负责磺胺、苄青霉素等药物的生产工作。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被调入上海磺胺药厂筹备处工作;7月中旬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从事抗癌药的研究。1955年获苏联科学副博士学位(苏联学制)。
工作经历
1955年,袁承业学成回到中国,被安排在化工部当管理干部,而他钟爱化学研究,希望能在科研一线工作。经过努力,1956年秋从化工部调到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担任副研究员,这次工作调动是袁承业人生的转折点。1959年下半年,“两弹一星”等国防任务有急切需要,袁承业决心自力更生为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贡献力量,经过一年多努力,袁承业带领研究组胜利完成了核燃料萃取剂的研究任务,成功研制出p204、N-235和P-350等一系列关键萃取剂。1960年,他晋升为研究员。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此后,袁承业开展了军转民用的萃取剂研究。20世纪70年代,袁承业继续深耕萃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从事具有生物活性有机磷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工作。1983年开始担任历届国际有机磷化学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起,袁承业当选国际主族元素委员会理事。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袁承业作为中国科学院40名代表之一,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的接见。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人物逝世
2018年1月9日晚,袁承业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袁承业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于2018年1月15日上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主要成果
核燃料萃取研究
为了“两弹一星”等国防任务急切需要,袁承业于1959年组建并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成功研制p204、N-235和P-350等核燃料萃取剂。
民用萃取剂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袁承业继续深耕萃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他结合中国有色金属的综合利用,研制成功分离稀土及钴镍的多种萃取剂,为我国三大资源(包头市的稀土、金川的镍钴和贵金属、攀枝花市的钒钛)的综合利用作出了贡献。他使用量子化学、分子力学、模式识别、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促进了萃取剂化学的发展。袁承业结合中国包头、金川、攀枝花三大有色金属基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稀土、镍、钴、铜及贵金属等民用萃取剂的研究,所发展的一些萃取体系被广泛应用。在开展萃取剂研制和应用过程中,对萃取剂的基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创了中国萃取剂化学研究领域。
有机磷化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承业开展了具有生物活性有机磷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与研究生在有机磷化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获得很好的成果,研究了 Ⅶ.二丁基膦酸的合成及其碱性水解反应,发表了多篇论文,如《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 Ⅶ.二丁基膦酸酯的合成及其碱性水解反应》《具生物活性有机磷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等,袁承业还在有机磷化学的基础研究、氨基膦酸的不对称合成、官能团化膦酸的酶催化反应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袁承业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半数以上发表在国外著名杂志,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袁承业出版学术专著1部。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教学获奖
袁承业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才培养
袁承业先后培养了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22名。他常对青年科学家说:“没有兴趣是做不好研究的,但个人兴趣必须服从国家的需要。”代表性学生有有机药物化学与微波化学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胡文祥。
影响
《24小时》栏目
2018年1月13日,《24小时》播出了袁承业的科研事迹。
袁承业院士九十华诞暨学术报告会
袁承业院士九十华诞暨学术报告会于2014年10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举行。
人物评价
挽联“萃取磷化升蘑云惠神州,赤诚报国功在千秋;励精图治润桃李泽后学,风范永存薪火相传”。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表示:“袁承业先生长期从事萃取剂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研究,是中国萃取剂化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上虞区政府门户网站表示:“袁承业院士一直热爱家乡、情系桑梓,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家乡人民将永远铭记乡贤袁承业院士为科学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简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7
袁承业:中国萃取剂化学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7
稀土的溶剂萃取.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3-05-07
袁承业.中国科学院教育业务管理平台.2023-05-07
送别袁承业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23-05-07
两弹一星功臣袁承业、中国气动弹性专业奠基人管德两位大师去世.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7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5-07
袁承业:承父亲之业,成国家之业.中国科普网.2023-05-07
袁承业.绍兴市人民政府.2023-05-07
弘扬科学家精神|“绍兴籍院士展区”——化学那些事儿.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05-07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有色金属报.2023-06-06
94岁两弹一星功臣袁承业辞世:国家的需要就是我责任.光明网.2023-06-06
追忆“两弹一星”功臣袁承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中华网文化.2023-05-07
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 Ⅶ.二丁基膦酸酯的合成及其碱性水解反应.化学学报.2023-06-06
袁承业.中国科学院.2023-06-06
A facile chemoenzymatic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7
袁承业.中国知网.2023-05-07
历届理事会.中国化学会.2023-05-07
胡文祥院士: 开创有机微波化学学科新领域 开拓航天军事医学发展新方位.中华网.2023-05-07
[24小时]中国萃取剂化学研究的奠基人袁承业 无私奉献 报效祖国.央视网.2023-05-07
袁承业院士九十华诞暨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7
家乡人民深情送别虞籍院士.绍兴市人民政府.2023-05-07
母亲曹达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7
结婚照.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7
67年来,第一次回到祖宅!.浙江新闻频道.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