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黄精
滇黄精(黄精属 kingianum Collett \u0026 Hemsl.),又名节节高、仙人饭等,为天门冬科(Asparagales)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在世界上分布于越南、缅甸等地,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滇黄精常生于林下、灌丛或阴湿草坡,有时生岩石上,海拔700-3600米。
滇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茎高1-3米,顶端作攀援状。叶轮生,每轮3-10枚,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拳卷。花序具(1)2-4(-6)花,总花梗下垂,苞片膜质,微小,通常位于花梗下部;花被粉红色,裂片长3-5毫米;花丝丝状或两侧扁。浆果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9-10月。
滇黄精是药食同源植物,为药材黄精的基源植物之一。其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虚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等疾病。滇黄精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为无危(LC)等级。
形态特征
茎
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直径1-3厘米。高1-3米,顶端作攀援状。
叶
叶轮生,每轮3-10枚,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20(-25)厘米,宽3-30毫米,先端拳卷。
花
花序具(1)2-4(-6)花,花序梗下垂,长1-2厘米;花梗长0.5-1.5厘米,苞片膜质,微小,常生于花梗下部;花被粉红色,长1.8-2.5厘米,裂片长3-5毫米;花丝长3-5毫米,丝状或两侧扁,花药长4-6毫米;子房长4-6毫米,花柱长(0.8-)1-1.4厘米。
果实与种子
浆果成熟时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种子。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滇黄精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越南、缅甸等地。
中国分布
在中国,滇黄精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
生长习性
滇黄精喜阴湿潮润环境,一般生长在海拔700-3600m的生林下、灌丛或阴湿草坡,有时生岩石上,其上层植物以灌木丛为主。滇黄精适应性强,耐阴、耐寒,幼苗能露地越冬,适生土壤多为红壤或腐殖质土壤。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根状茎繁殖
滇黄精主要采用根状茎繁殖,9—10月边收获边分栽。选择有芽的根茎,用刀切成数段,保证每段有节两个,按一定行株距开穴栽种,每穴栽一段根茎,栽后施入腐熟厩肥或土杂肥,最后覆盖一层细土。随着资源的减少,根状茎繁殖用种量大,繁殖系数不高。
种子繁殖
10月下旬—11月,当果皮呈由黄色逐渐变成橘红色时采收成熟种子,采收后对种子进行净选、消毒及包衣等措施。包衣后的种子进行沙藏处理。当沙藏的种子从种脐对面长出胚根时进行播种。播种完成后,覆盖细土,用喷壶浇透水,再覆盖一层小麦秆,防止禾本科杂草滋生,同时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幼苗出土后,待苗高5cm时打开小拱棚适当炼苗。
组织培养
以种子萌发获得的无菌苗为材料,选取大小相似、生长程度相近的壮苗在无菌条件下切除须根、竹秆和叶后,然后将切好的根状茎接种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培育一段时间后便可移出培养基进行炼苗。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滇黄精播种至出苗前,以小水勤浇为宜,经常性保持地表湿润即可。出苗后水分管理以干、湿相间为宜,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面积水。冬春季节结合土壤墒情每月灌溉1次,防止土壤干旱导致死苗或缺苗。齐苗后,在叶面喷施尿素水溶液1次。以后每隔半月向叶面喷施磷酸氢二钾水溶液1次;每隔一月追施复合肥1次。11月—第2年3月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同时覆盖粉碎树叶,起到保温保湿和防止禾本科杂草滋生的作用。
病虫害防治
滇黄精在高海拔地区生长良好,但海拔较低(1000m以下)的地区容易发生褐斑病,可用氢氧化钙、大蒜浸出液喷洒幼苗和苗床。在紫色土、壤土、沙壤土地区,病虫害发生不严重;但腐殖质多的地块,蛴螬危害严重,到5月,金龟甲产卵量大,危害严重。每年7~9月,温度高,湿度大,发病严重,需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和温度,深翻土壤,晒垡,烧毁病虫残株。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
滇黄精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为无危(LC)等级。
致危因素
滇黄精在野外已很难发现。农户种植滇黄精种苗基本为深山中采回来的野生黄精,因此导致野生黄精的分布范围逐渐减少。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滇黄精作为黄精药材的基源植物之一,已经开发研制成功能性保健食品,如黄精糕点、天然复合型黄精保健饮品、黄精保健酒、黄精药膳(仙人鸡、黄精偎猪蹄、益寿排骨汤、保健豆腐、黄精米汤)等。化妆品开发方面,开发成纯天然中药保健化妆品,如黄精护发、美容霜。
药用价值
滇黄精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黄精药材基源植物之一。其以干燥根茎入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药典记载其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等症状。
化学成分研究
滇黄精提取及检测方法较成熟,常采用水提法、酶解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提取化学成分。滇黄精与药典收载的其他黄精基源植物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基地的滇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主要成分包括多糖、甾体皂苷类,其他成分包括三萜皂、黄酮、生物碱类、木脂素类、甾醇类及果糖等,其中分离出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有30多个,三皂苷类化合物有12个。从滇黄精炮制品中纯化并鉴定出6种甾体类化合物,从化合物结构看,这些化合物都属于甾醇类甾体化合物。
近缘种辨识
黄精(黄精属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和滇黄精都是天门冬科黄精属的植物,是药典规定的中药材黄精的三种原生药,它们的根茎均可做黄精药材用。按形状不同,习称“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大黄精”。
药材性状辨识
鸡头黄精
根茎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结节长2~4cm,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mm。
姜形黄精
根状茎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直径0.8~1.5cm。
大黄精
根茎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cm以上,宽3~6cm,厚2~3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入,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形态辨识
滇黄精与黄精的区别在于:植株高1~3m。顶端常作缠绕状。叶片轮生,每轮通常4~8叶;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并拳卷。花腋生,通常2~4朵成短聚伞花序;花被较大,简状,常带粉红色。浆果,成熟时红色。多花黄精与黄精的区别在于:植株高大粗壮,根状茎稍带结节状或连珠状。叶互生,花序通常有花3-7朵。
参考资料
滇黄精-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08
物种信息卡—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CFH自然标本馆.2023-05-08
物种评估与保护-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protection.especies.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