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五女拜寿

五女拜寿

《五女拜寿》于1984年9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是顾锡东于1982年编写,由陆建华和于中效导演,由董柯娣、徐爱武、何英、方雪雯等出演的戏曲片。

影片改编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同名立团剧目,讲述户部侍郎杨继康做寿,五个女儿女婿来祝寿,养女(三女儿)夫妇因贫贱被杨夫人赶出府。后杨继康遇难被革职,诸女皆靠不住,只有养女夫妇出手收留。后三女婿中状元,为杨继康沉冤得雪的故事。

《五女拜寿》在1984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影片戏曲片奖;在1985年第五届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最佳戏曲片。

影片剧情

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董柯娣饰)、杨夫人(徐爱武饰)在杨府庆祝杨继康的六十寿诞。五个女儿分别携各自女婿前来拜寿,四个分别嫁给官绅、首富的亲女儿争着献上重礼,抢着要接杨老夫妇到家里享福。只有领养的三小姐杨三春(何英饰)嫁了穷书生邹应龙(方雪雯饰),并且由于前来的路上两人所带银两被盗贼窃走,因此杨三春夫妇只能献上一双亲手缝制的寿鞋。杨夫人满心不悦,命令丫环让杨三春夫妇到厨房吃饭,随后与其他四个女儿以及各自女婿入座庆寿宴席。丫环翠云(何赛飞饰)为杨三春夫妇打抱不平,但杨三春却认为,自己并非杨夫人所生,当年亲生父亲遭到严嵩的陷害,多亏了杨继康把自己当成养女爱护有加,所以杨家的养育之恩她铭记在心。

杨三春夫妇没钱没势,连下人也瞧不起他们。二女儿杨双桃(吴海丽饰)依仗杨夫人的宠爱便欺凌杨三春夫妇,二女儿杨双桃的丫环也添油加醋讽刺杨三春夫妇。丫环翠云气不过便打了二女儿杨双桃的丫环一巴掌,而杨夫人为了偏袒二女儿杨双桃,将杨三春夫妇逐出杨府,幸好丫环翠云将积蓄银两给杨三春夫妇做路费才能顺利回到家中。

后来,杨继康由于堂兄杨继盛弹劾严嵩未成而被削职抄家,逐出京都。众女婿听闻杨继康有难,便一哄而散。顷刻间女儿们各奔东西,只剩下杨继康与杨夫人两人相互依靠,而丫环翠云不忍见杨继康与杨夫人路途艰苦,便相伴二人千里投奔女儿。

仓惶之下,杨继康与杨太后买舟满怀希望可以投奔众女儿,然而大女婿俞志云(邵雁饰)为图飞黄腾达,竟认严嵩为干爹,不肯收留杨老夫妇。二女儿杨双桃见杨老夫妇落魄,无利可图,拒绝奉养。四女儿、五女儿有心收留杨老夫妇,但无奈惧怕严嵩淫威,也不肯收留杨老夫妇。天气寒冷,杨老夫妇走投无路,在荒郊野外的城隍庙暂避风雪。丫环翠云为了救杨老夫妇,冒雪乞讨,但却冻僵在雪地中,正好被杨三春的小叔救了回来。

杨三春听说杨老夫妇落难城隍庙,便踏着满天风雪寻找杨老夫妇。在寻找的过程中,杨三春正好看到杨老夫人想要投河自尽,便急忙阻止了杨老夫人,还将杨老夫妇接回家中草堂生活。这天,当上了巡按的邹应龙一路私访回到家中,告诉杨老夫妇,这次私访正是为了打算向朝廷揭发检举严嵩,查找奸党,为国除奸。

三年后,三女婿邹应龙出仕朝堂,施展计谋斗倒严嵩。杨老夫妇沉冤昭雪,又适逢杨老夫人六十岁大寿,便摆酒设宴,众女儿携女婿再次前来拜寿。杨继康对长女婿俞志云、杨双桃夫妇之前的不孝行为非常不满,不但将认贼作父的长女婿俞志云逐出家门,也将见财眼开的杨双桃夫妇大声怒斥,让其离去。同时,杨老夫妇见丫环翠云一路上无论艰难险阻也不离不弃,便收下丫环翠云为义女,让她和杨三春的小叔成亲。在宴席上,杨三春手捧托盘向杨老夫妇走来,二老迎上前去,杨老夫人掀去红布,托盘中盛着祝寿的礼物,仍是杨三春亲手做的一双寿鞋。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灵感来源

影片改编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同名立团剧目,电影剧本的结构与剧情和原作《五女拜寿》大致相同。1983年3月,浙江越剧小百花演出团在上海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浙江越剧小百花在上海的演出盛况引起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关注,厂里决定拍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

同时,为了献礼新中国成立35周年,浙江省文化局和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83年末经讨论研究后,决定完成《五女拜寿》的电影拍摄。

剧本创作

在创作《五女拜寿》时,原作编剧顾锡东为设计多层次情节结构,采用苏州评弹编“长脚书”的方式。剧本创作采用对比与呼应结合的方法来深化矛盾,使剧情跌宕起伏,叙事线索多且清晰。《五女拜寿》还借鉴了古典作品,如《耳中人》中的《胡四娘》,以及《李尔王》等。

剧本以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为创作焦点,着重展示杨继康起落前后家人的不同表现。透过刻画众人的心理逻辑与形象转变,从而表达出讽刺与批判。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将原作改编成电影时,担任制片厂导演的陆建华亲自前往杭州市观看越剧录像。他与原作编剧顾锡东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决定保留原作的角色数量和行当分类,在延续原作主题基调以及确保影片的叙事结构与原作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将其改编成电影。

电影《五女拜寿》在原作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做了适当的增添与取舍。因电影与戏剧的时长不同,电影版对部分原作内容进行省略,在两小时内尽可能地紧凑剧情。例如,电影版中删去了三春夫妇将双桃夫妻拒之门外后的情节,直接将其与杨夫人训斥三春夫妇得罪人的情节相结合,强化了故事的戏剧性。而在杨继康夫妇投奔自己女儿的过程中,电影版则新增了几段伴唱来衬托他们的遭遇,为电影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剧情的发展增添“弧光”,进一步推进影片主题的传达。

拍摄妆造

《五女拜寿》在保留越剧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丰富作品的影像表现。在电影改编过程中,为增加视角大量使用不同角度、不同景别进行拍摄。电影在表现人物对话的过程采用了正反打镜头,突破戏剧固有的舞台审美视角,以电影化的视听语言模拟观众与角色的直面交流。导演陆建华为了完善原作的镜头语言运用,深入研究其唱腔特色,根据唱腔的不同流派、表现特点和情绪色彩,在分镜头和拍摄中,决定镜头的长短尺寸和运动速度。

为了配合电影的蒙太奇设计,演员的表演需与越剧舞台表演形式作出改变。电影在改编创作时,丰富了演员的身型动作与神态表情,确保在近景、特写等镜头下更加深入细致地传递演员的情绪。同时,面对镜头时的表演也适当降低了原戏曲表演时的夸张程度,转而更具细节感、生活感。

影片赏析

《五女拜寿》是由越剧改编的戏曲片,越剧属地方戏种,片中不仅肯定和讴歌了传统价值观,而且演员阵容方面整齐且富有活力。此外,《五女拜寿》从越剧舞台拍摄成电影搬上银幕的过程中,突出了视觉艺术优势,注意在保留戏剧原有优势的前提下进行电影化改编。因此,影片也能够突破地域和艺术样式的界线,赢得观众并获奖。

《五女拜寿》摄制于80年代初,该年代是中国社会冲破封建专制主义,中国文化界冲破长期文化专制主义束缚,走向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影片布景

由于越剧《五女拜寿》的舞台表现空间直观变化能力有限,主要场景多是在家庭内部或花园庭院,仅有七个场景。因此,电影《五女拜寿》将场景增加为二十五个,以空间景观烘托剧情氛围,推动叙事发展。例如杨继康摆寿宴时热闹的厅堂,三春夫妇所待的破旧房间,杨继康夫妇落魄后餐风宿露的荒凉环境等。通过景观呈现,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烘托情节的基调氛围,同时益于反映世态炎凉下的人情冷暖,增强电影的空间叙事能力。除此之外,影片在拍摄时还增添外景与实景。如杨府大院的外景,杨继康夫妇赶路的荒山野岭等。影片中即便是部分使用道具画布做的布景,也力求在拍摄时尽可能做到视觉观感上的真实。

所获荣誉

评分与评价

大众评分

业内评价

作者徐锦萍在《戏剧之家》发文评价越剧电影《五女拜寿》是中国电影明星制度的先驱,开创了中国明星制度的先河。《五女拜寿》中明星闪耀,夺人眼球,让钟情越剧但对电影少有了解的观众认识了当时的“荧幕女神”陶慧敏,使喜爱电影但对越剧少有涉猎的年轻观众领略到了越剧的魅力。明星集群效应对电影事业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戏曲电影这类受众不断减少,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的电影作品,需要吸收新时代的电影制造手段和营销策略,吸引年轻观众,重新获得发展空间,激发产业活力。

作者潘路路在《电影评介》中发文评价《五女拜寿》的电影改编打破了舞台的空间束缚,增强了影像空间的叙事能力。此外,在改编过程中增加视角,大量使用不同角度的不同景别进行拍摄,丰富了观众的观感体验。与原作越剧相比,电影版的《五娘拜寿》在服饰、化妆、道具等方面做出了基于写实性的生活化创新。影片中人物的服饰减少了装饰和色彩的复杂性,尽量恢复日常的外观;演员的化妆也从浓重的舞台妆转变为日常妆;室内的桌椅家具都是特别设计的,模仿照明式实物进行定制,尽可能贴近历史现实。

参考资料

五女拜寿.1905电影网.2023-05-10

五女拜寿 (1984).1905电影网.2023-05-10

五女拜寿 (1984).1905电影网.2023-05-10

五女拜寿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3-05-10

..2023-05-10

五女拜寿 (1984).豆瓣电影.2023-05-10

五女拜寿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3-05-10

五女拜寿 (1984).1905电影网.2023-05-10

五女拜寿.时光网.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