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婺剧

婺剧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婺剧有传统剧目500多种,包括高腔、昆曲秦腔、徽调、滩簧和时调等声腔,文戏武做、武戏文做是婺剧表演的主要特色。

2008年,婺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由来

婺剧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俗称“金华戏”。建国后,因金华市古称婺州,改称婺剧。

戏曲简介

婺剧,俗称金华戏,含六种声腔。从六种声腔产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最早是产生于500多年前明代的高腔,依次是昆曲、乱弹、徽戏,这四种声腔在清代中期已表现为相对成熟独立的四个剧种,涵括了中国戏曲大类的主要单声腔剧种;清末,金华、衢州市一带的徽班和秦腔班,将本地的曲艺滩簧和时调陆续搬上舞台,于是又增添了滩簧和时调两种声腔。至新中国成立,“兼收并蓄”,统称为婺剧。

婺剧传统剧目和唱调音乐十分丰富,剧目有500多本,曲牌数以千计,并显有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戏曲文化博物馆”。乱弹与北方梆子戏同源,主干曲调为双调体:[三五七]与[二凡]配套;[芦花]与[拨子]配套。乱弹戏有《昆仑女》和拍成电影的《西施泪》等。徽戏源自安徽,主干曲调为[西皮]与[二簧 ],至今保留着正宗徽戏的本色、原味,未受京剧倒流影响,被梅兰芳先生视为“京剧的祖宗”,故而特具“非遗”传承价值。徽戏多宫廷戏、骨子戏,如《醉打金枝》、《辕门斩子》等。滩簧的主干曲调是[平板]和[弦索],代表作有《断桥》、《僧尼会》、《对课》等。高腔,非主干曲牌结构,以辞敷曲,似唱似吟,“一人启口,众人接腔”,代表剧目如:《合珠记·米敲窗》、时装戏《红霞》等。当前舞台演出,秦腔和徽戏居多,其次是滩簧和高腔,昆曲和时调较少。

舞台表演,乡土气息浓郁,粗放强烈;重武功,多特技,善夸张,见长文戏武做;有“大花过头,老生平耳,小生平肩,花旦平乳,小丑平脐”等动作特点。六种声腔,分腔分治,唱调、唱腔音乐多姿多彩,主奏乐器各不相同,尤以乱弹,因具风格独特的支声复调音乐而著称。

20世纪50年代,婺剧获得前所未有的绝好发展机遇,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葛素云等前辈老师的悉心传授、培育下,以郑兰香吴光煜为杰出代表的一代婺剧人,迅速成长,新老同台,革故鼎新,婺剧艺术迅速提升,赋予婺剧时代精神以展现地方文化的艺术品格,使长期兴盛于农村的草台艺术,成为广受城市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剧场艺术,婺剧艺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花部”——农民戏。1962年婺剧首次登上首都舞台。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陈美兰为代表的又一代婺剧人,矢志不渝,追求艺术创新,通过创排《昆仑女》、《梦断婺江》、青春版《穆桂英》、《铁血红颜》等新型剧目,在继承婺剧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婺剧艺术推向更高层面。

声腔特点

高腔

高腔大致源于元末明初,和南戏、民间山歌、村坊小巷、道士腔一脉相承,具有山歌、田园和法事的音乐色彩。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市高腔、西吴高腔、侯阳高腔和松阳高腔四种。高腔音乐的共同特征:高亢激越、节奏明快,似歌似吟,是高腔音乐的基本特征。而众所周知的“一人启口,众人帮腔”;逗句用小锣击节以及行腔中的“甩腔、滚腔、衬腔”则构成了高腔声腔独具的音乐特色。高腔的曲牌结构布局大致有:叫头、引子(或称“甩腔”)、正板(分快、中、慢三种)、叠板、散板、尾声、数板等。以散板形式出现时则腔多字少,以节奏形式出现时则字多腔少。句式结构基本不对称。正板基本用1/4拍记谱,调式采用以五声音阶为主的商、角、徵、羽诸调为常见。代表剧目《合珠记·米糷敲窗》、时装戏《红霞》等。

昆曲

婺剧中的昆腔是昆山腔流传在金华市的支脉,人称“金昆”,由于常年在山乡郊野演出,为适应空旷草台的露天演出,金昆的声调比较高扬,又被称为“草昆”。婺剧中的昆腔,重在做功与开打,武戏较多,目前尚能演出的只有剧头《文武八仙》,其他只能作为昆曲素材融合于其他声腔中(徽戏居多)。但作为“南昆”的音乐资料,却有大量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南昆与北昆,属大同小异之差别,但对“草昆”来说,暂且只能“存留”与“归属”。

秦腔

婺剧中的乱弹,有“浦江乱弹”和“徽班乱弹”。当前舞台演出,乱弹和徽戏居多,其次是滩簧和高腔,昆曲和时调很少。“乱弹”声腔音乐优美流畅、激越,旋律跌宕多变,内涵十分丰富。乱弹与北方梆子戏同源,主干曲调为双调体:[三五七]与[二凡]配套;[芦花]与[拨子]配套。代表剧目有《昆仑女》和拍成电影的《西施泪》等。

徽戏

徽戏由安徽流入金华市一带,约在清代雍正乾隆。200多年以来,婺剧并未像安徽徽剧受其京剧倒流现象而“京化”,而是在金华一带安家落户,成为今天仍保留原生态的中原地区徽戏。因和京剧同出一脉,婺剧徽戏现有的板式及主干腔调的称谓同京剧差不多。主干曲调为[西皮]与[二簧],至今保留着正宗徽戏的本色、原味,未受京剧倒流影响,被梅兰芳先生视为“京剧的祖宗”,故而特具“非遗”传承价值。徽戏多宫廷戏、骨子戏,如《醉打金枝》《辕门斩子》等。

滩簧

明末清初,一种以坐唱为艺术形式的声腔——“滩簧”开始由苏州市流入金华市,至目前为止,婺剧拥有五地滩簧:兰溪市滩簧、金华滩簧、衢州市滩簧、东阳市滩簧和浦江县滩簧。滩簧声腔较其它声腔显得柔美和文雅些,以高胡为主奏乐器,定弦与二胡相同。主干曲调是[平板]和[弦索],代表剧目有《断桥》《僧尼会》《对课》等。

时调

时调是明清以来诸腔杂调集成小戏的俗称。有来自明清俗曲,有的属南多,有的为油滩,有源于地方小调、民俗音乐舞曲等。时调为单出的独立小剧,多是“专戏专用”,即各个戏各唱各的唱调,包括专词专谱。唱调往往以戏曲为称,但并不具有戏曲音乐的音乐特征和结构形式。其表演程式和舞台艺术则和婺剧风格相一致,代表剧目有《李大打更》《王婆骂鸡》等。

文化保护

2008年6月,婺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5月,婺剧入选首批“浙江省文化印记”。

剧团成立

1953年,成立了浙江婺剧实验剧团;1956年,在实验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

参考资料

李渔戏剧研究院“狂飚”浙中.兰溪市人民政府.2023-05-09

浙江古老的戏剧:婺剧.人民文旅网.2023-05-09

婺剧.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2023-05-09

文史记忆丨500年婺剧:穿越时光 守正创新 艳惊世界.浙江新闻.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