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cult电影

cult电影

Cult电影(Cult film、Cult Movie),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Cult电影又被译为“邪典电影”。

Cult电影自19世纪50年代成形,到70、80年代的高潮,再到90年代至2024年的新发展,邪典电影并以其他的形式融入了主流文化的行行业业。中国Cult电影曾经在两个时期出现过繁荣景象。第一个时期是1927-1937年,第二个时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这类电影的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以及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是凶杀、恐怖、色情、科幻和喜剧等元素的大杂烩。

发展背景

国际

一,暴力、毒品和性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影的屏幕上,其中也得益于美国电影协会通过的电影分级制。

二,性方面,极度渴望自由使得性解放思想发展到极致,到1980年代,美国年轻女孩中已经很少有处女了。

三,由于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以维护公民的自由及个人权利不受损伤为目标。

中国

宽松的政治与政策环境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环境与政策问题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政治作为最主要的风向标,深刻地影响着电影创作。“在‘文革’结束后,中国电影业实行的是统一由国家预算拨款和专项拨款维持电影生产、管理和流通,制片厂根据行政指令制定生产计划,严格规范影片的产量及题材种类。”

严峻的经济形势

1984年,大量的中国企业纷纷进行转制,电影业也在这个大浪中进行着一些改革。各个制片厂大量拍摄商业电影,Cult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进入电影院。松弛的监管政策被低迷的经济形势所裹胁,泥沙俱下。

非主流的形式与主流的核心

西方的Cult电影往往拥有着一个非主流的外表,在看似荒诞不经的外表下探讨着主流电影不敢涉及的话题。它们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达到反抗精英文化,表达自主话语权的目的。如果说类型电影有着一个连续的、包含价值观念的叙事类型,它表达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那么,作为反类型的Cult电影就是对主流价值观的一种反抗。

发展历史

源起

“Cult”原意为“礼拜、膜拜、祭礼”,指对人、主义或物等的狂热崇拜与迷信。1981年,丹尼皮瑞的《Cult Movie》一书问世,作为最早的介绍邪典电影的书籍,也成为邪典影迷的最佳指导手册。由此,“CultMovie”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1975年,一部艺术摇滚歌舞片《洛奇恐怖秀》的出现,成为电影史上最著名、生命力最顽强的邪典电影之一。也是在这个年代,美国一些研究邪典电影的文章多了起来,大多都是围绕《洛奇恐怖秀》的疯狂的“仪式性”观影行为作出研究。邪典电影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达到鼎盛,“Cultfilm”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使用在电影领域,用以描述有关地下电影和午夜电影的文化。

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主流文化收编邪典电影已经初见成效。大卫·林奇自1977年拍摄了《橡皮头》等影片,均被影迷们奉为邪典;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80年发行了他拍摄的《象人》,这部影片在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上仍然拥有邪典电影的怪诞特点,但影片的故事十分大众化,缺少邪典影迷的拥,称不上严格意义的邪典电影。这一时期的《回收人》(朋克青年的邪典电影)、《早餐俱乐部》(嬉皮士的邪典电影)、《摇滚万岁》(摇滚青年的邪典电影)等电影也不再显得那么边缘化,因为使这些影片成为邪典电影的文化(朋克文化、嬉皮士文化、摇滚文化)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邪典影迷的亚文化属性越来越弱。

中国Cult电影

中国Cult电影曾经在两个时期出现过繁荣景象。第一个时期是1927-1937年。“从1927年开心影片公司拍摄的‘神怪片’《奇中奇》为开端,到1937年马徐维邦拍摄的带有表现主义特点的心理恐怖风格的电影《夜半歌声》为截止。”第二个时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这时期的代表作有《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银蛇谋杀案》(1988)、《黑楼孤魂》(1989)等。2003年第6期的《环球银幕》杂志将“CultMovie”译作“邪典电影”,这个译法很快被其他杂志和互联网接受并广泛采用。

电影特征

知觉特征:怪诞

在邪典电影中影像、声音元素都是怪诞的,它们独自或互相配合发挥作用,以物质形式直接做出指涉,标志电影的邪典性。在邪典电影中,人物影像的怪诞是由人物造型和表现手段两方面造成的。在大卫·林奇的《橡皮头》中,亨利的发型如同倒立的扫帚,双目总是圆瞪着,影片开场时他的身躯横呈在银幕上,接着和一个表面崎岖的球状物的镜头叠化,预示出亨利即将遭受的苦痛磨难;在影片的后半段,舞台上的女演员两颊如蟾蜍般鼓起,在她不断踩爆絮状物体过程中多次以特写来强调她面部的畸形,凸显这个人物的病态。环境影像的怪诞由环境造型和表现手段两方面构成。邪典电影中,人声的怪诞总是体现出极强的话语倾向,强调叙述行为而不强调叙述内容,往往显得东拉西扯不知所云。邪典电影音响的怪诞在于同一种声音的重复和变奏。

故事特征:犯忌

在故事内容和叙事结构上,邪典电影都爱犯忌。如果把电影看作一场梦境,类型电影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上的、幻想指数较低的、对欲望的间接满足,那么邪典电影则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幻想指数较高的、对欲望的直接满足。邪典电影的犯忌不仅体现在故事内容上直击情境母题,在叙事结构上也违反电影的常规。类型片故事中的每个事件较为完整,事件之间的因果逻辑较强,影片的开端、发展、递进往往为高潮服务,动作轴线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各部分的故事内容和叙事节奏比较固定。

观念特征:抵抗

邪典电影因其长久的放映周期、广泛的周边消费受到文化资本的青睐。邪典电影成为了一种创作模式,亚文化题材也好,抵抗观念也好,不过是这种模式中的一个环节。“抵抗”从一种来源于观众的、需要实践的心理诉求,转变为导演建构的、自娱自乐的观影体验。

相关鉴赏

20世纪30年代出品的另一部在六十年代被奉为邪典至尊的《畸形人》,也是随着和人类性繁殖相关的畸形变态形象的流行,而获得电影银幕的青睐。六十年代的美国,随着性解放运动形成热潮,女性要求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有更多的自主权。包括避孕药在内的一些药物在最初进入市场时,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测试,因药物的使用导致畸形儿的生产事件层出不穷。这些生育类药物的滥用产生的副作用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慌,与此同时,药物带来恐慌的同时,也唤醒了美国人心底深处对畸形人的痴迷。托德·布朗宁在摄制《畸形人》时,聘用了真正的侏儒、智障等,简直就是各种畸形人的秀场。这部当初非议不断的电影,也因此随着流行元素的变迁,重新被人提起,成为邪典电影的起源。

1971年12月,库布里克的《发条橙》上映,尽管影片因意识形态问题在社会上遭到严重的道德批判,仍然在1972—1973年间获得了奥斯卡、金球奖、威尼斯电影节、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奖项的青睐,可见电影业界已经接受了邪典电影的艺术价值。

价值意义

Cult电影可以被视为一种另类和个性化的文化表达方式,主要描述边缘群体,如同性恋者、吸毒者、易装癖者、虐待狂或有精神偏见的人(如沉迷于性和暴力)。通过与社会禁忌的斗争,Cult电影获得了一种解放和力量,观众有机会确认自己的身份。

参考资料

cult片什么意思.百家号.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