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券
金圆券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发行时间起于1948年8月19日,终于1949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时期,国民政府因军费过度支出而导致财政赤字直线飙升。国民政府不断增印法币,导致法币疯狂贬值,国统区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为挽救民国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蒋介石决定废弃法币制度,改发金圆券。
1948年8月18日,民国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目标发行总额度20亿的金圆券,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新货币并未成功拯救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滥发金圆券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大失民心,其推行的失败也成为中国国民党内战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
发行面额
金圆券自 1948 年 8月正式流通,到 1949 年7月废止的10个多月内,共发行了 50 个券种。其中主币券为 47 种,辅币券为 3 种 。另有已印制但还未进入流通的主币券 8 种,辅币券 1 种,未印制之试样票 7 种。
1948年11月10日,金圆券的发行量突破二十亿元的限额。11月11日,国民政府出台一个《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宣布金圆券的发行总额将不以20亿元为限,而“另以命令之”。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
1946~1948版的金圆券面值有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1949版有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共十八种。
早期钞票印刷厂是外包给美国钞票公司/美商保安钞票公司/英国德纳罗印钞公司进行印制。后期转回国内印刷:中央印刷厂/大东书局/京华书局/上海中华书局/三一印刷公司/中华书局,其中除了中华书局剩下的都是中央印刷厂的特约印刷厂。
发行背景
通货膨胀
中国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形势每况愈下。“1946 年财政总收入 19791 亿元,总支出 55672 亿元”,赤字达 35881 亿元,占总支出的 64.45%。面对巨大的收支不平衡,国民政府选择了印更多钞票维持支出,但滥发滥印导致的恶性通胀也随之而来。
1945 年底,法币发行额为 1.0319 万亿元,1946 年底为 3.7261 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261%。1947 年底为 33.1885 万亿元,又较1946年末增加 790.7%。到 1948 年 8 月 20 日,法币发行额为663.6946 万亿元,到 1948 年第二季度,一张面额为 10 万元的法币已经不及自身纸张和印刷的成本了。
国民政府在1946年进行改革,规定法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合法币2020元。但调整后的汇率很快就与其实际价值各不相符,8月19日法币汇价调整为1美元合法币3350元 。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8月15日再次修定外汇政策实行双重汇率,将汇率分为官价汇率与基准汇率两种,官价汇率依然为1美元合法币 12000元。1948年3月,外汇价格已涨至1美元合法币40多万元,到8月更达到了1000多万元的惊人数字。此时,法币发行额高达 6,636,946亿元,法币价值小到无法计算的地步,形同废纸。
政府财政赤字情况
1947 年,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 138300 亿元,财政总支出 409100 亿元,赤字为 270800 亿元,占总支出的 66.19%。同年军费支出(包括特别支出 60877 亿元)共计 244626 亿元,相当于财政总支出的 59.8%。”1948 年8月金圆券发行前,国民政府赤字高达 900 万亿元。
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法案通过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向财政部长俞鸿钧下达命令,令其开始进行相关币制改革的规划,并向其汇报国家银行近三年来金融以及汇率和金价,讨论币制改革计划的进行。但直到1947年2月,时任行政部长的宋子文认为仍时机未到,各种币制改革方案始终停留在“提议”与“讨论”的阶段,国民政府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1948年8月19日下午3时,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讨论币改方案,新任财政部长王云五出席给予说明,下午行政院会议经4个小时的讨论后予以通过。根据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动员“乱”时期临时条款》赋予总统的紧急处分的特权。8月19日,蒋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
发行办法
1935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宣布废止银本位制,发行由政府指定的法币为通货,然此后严重超发,引发通胀。1948年8月20日,蒋介石以总统的名义正式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在全国取消法币,实行金圆券币制。其要旨有四点 :
“一、自即日起,以金圆为本位币,十足准备发行金圆券,限期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地区流通券。
二、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
三、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违者予以制裁。
四、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及国际收支。”
同天,行政院等相关部门分别公布了《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金圆券发行办法》《整理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和等四项办法、规定,作为《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四项 :
第一,金圆券每元法定合纯金 0.22217 公分,由国家银行发行,面额分为 1元、5 元、10 元、50 元、100 元五种。发行总额以 20 亿元为限。
第二,金圆券 1元折合法币 300 万元,折合东北流通券 30 万元。(注 :东北流通券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在东北地区发行的纸币。金圆券发行后,需限期收回)。
第三,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与外汇,限期于 1948 年 9月 30 日之前收兑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 ;违反规定不于限期内兑换者,一律没收。
第四,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格应照 1948 年 8月 19日以前的水平冻结 。
蒋介石以总统名义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额外强调了一点:“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违者没收。”为确保金圆券制度的推进,蒋介石还命令全国金融业停业两天,准备好发行金圆券的前期工作,并派出俞鸿钧、蒋经国、宋子文等作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来监督金圆券的发行工作,以此确保币制改革方案顺利实施。
发行情况
经济短暂回暖
1948 年 8月 23 日,中央银行开始兑换工作。市民纷纷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队来兑换金圆券。兑换首日,中央银行共收兑黄金 7748.36 两、白银 8776.96 两、银元 2.8361 万元、美钞 81.9632 万元 5 角、港元 13.6702 万元,共兑出金圆券 501.3777 万元 3 角 9 分 。截止 28 日金圆券发行一周时,已有折合 2720 余万美元的金银外币被兑换成金圆券。
发行初期,在没收法令的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皆服从政令,将积蓄的金银外币兑换成金圆券。与此同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推出法令以调控物价,强迫商人以8月19日之前的物价供应货物,同时禁止抬价与囤积行为。大资本家并不看好此次金圆券货币改革,然而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在上海采用铁血手段,将部分不服从货币改革政令的的资本家收押入狱并枪毙,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杜月笙之子杜维屏也因囤积罪入狱。由此在政府的强势压力下,大资本家虽不愿意,但仍被迫将部分资产兑换成金圆券。蒋经国在上海市"打老虎"的坚决态度,曾稍稍赢得人民对金圆券的信心,物价形势有所回落。
物价疯狂上涨
截至九月四日止,金圆券发行的第十五天,汉口物价涨高 21%,重庆市涨高 40%,广州市涨高 83%。天津市、广州的米价则分别上涨 28% 和 58%,布匹分别上涨 88% 和 62%。商人们无法继续补充货源,纷纷歇业。北平物价至10月上涨三倍,所有粮食油盐店均室空如洗; 每石大米价格上涨了 25 倍至 50 倍。
从9月30日到10月7日,全国各地出现抢购现象。根据《大公报》的媒体后续报道,“商店纷纷藉词休息,甚至民众赖以生活之食粮肉类亦均无法购置,以致造成人心空前之恐慌。”
限价政策取消
10月 31日,行政院临时会议通过《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规定“粮食依照市价交易,自由运销”,“六大都市配售粮食,仍由政府继续办理”,宣布取消仅实行两个多月的限价政策,新的政令发布后,上海物价上涨 10 倍,黑市的黄金价格也随之飞涨。至 11月11日,各地金银外币的黑市价格均已超过官方价格的五倍以上。
11 月 11 日,行政院通过《修正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取消金圆券的发行最高限额,准许人民持有外币,银行可以开始流通;金圆券存入国家银行一年后,可折提黄金或银币;对外汇率由原来1美元折合4金圆券,增加至20金圆券。这就变相代表着“币制改革”方案的失败。
金圆券崩溃
截至11月9日,金圆券已发行19亿余元,而军费仍旧继续需要供血。1948年11月,金圆券自行贬值四倍后,金圆券发行 20 亿元的总额限制被取消,再加之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飞涨,金圆券发行量如脱缰之马,其发行速度远远高于此前法币的发行速度。1948年12月增至83.2亿,1949年1月更增至208.22亿元,1949年4月为51612.4亿元。至1949年5月25日,金圆券的发行总额已达近68万亿元。在发行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其膨胀速度在超过法币14年内膨胀速度的100倍。与此同时,金圆券的发行面值越来越大,具体情况见下表:
资料来源: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1928·11-1949·5)》下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329页。
停止发行
1949年4、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南京、上海,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圆券流通,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后销毁。国民政府迁到广州后曾继续发行金圆券,但其价值已形同废纸,1949年7月3日,广州政府宣布停止发行金圆券,改以银圆券取代,至此,作为拯救萧条经济而横空出世的“金圆券”,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失败原因
内在因素
政策设计仓促、未事先考察社会反应
金圆券币制改革策划过程非常保密,除极少数人接触并审议过此议案外,外界并未研讨过相关话题。1948年5月,蒋介石秘密交代财政部长王云五筹备币制改革事宜,7月初王云五呈报方案初稿,后经六人专家组审议,8月19日,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以总统命令预布“以政经济紧急外分令”开始了金圆券改革。
无足够资产储备
政策刚出台时期,按金圆兑换美元的汇率为4:1,蒋介石以5亿美元作发行保证,将金圆券发行上限定为20亿。但其中有3亿保证金为各类公司资产估值拼凑而得的数字,其中大量国有资产被严重高估,还有些资产已列入财政收入,却仍作为发行准备,而估值7428万美元的日伪产业,甚至不能及时到位。
无严守金圆券发行限额的能力
11月11日,行政院修定金圆券发行法,取消金圆券发行20亿限额,同时准许人民持有外币,但兑换额由原来1美元兑4金圆券,降至1美金兑20金圆券,金圆券立即贬值五倍。
新币发行混乱
金圆券刚发行时期,国统区境内73个行库中只有49个拿到了新币,且新币在各省市分布不均,如上海市的银行共有13.8亿元新币,而新疆全省没有新币,政策又要求所有日币3个月内兑换完毕,否则作废,引得民众大为恐慌;另外,新币中辅币数量也极为缺乏,拟定发行的20亿金圆券中,币券仅有1904万元,且集中在北平、天津市、南京、上海、重庆市和广州市六地,按1元金圆券兑换300万元法币的比率,没有辅币就意味着低于300万元的法币财产无法进行兑换,而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币贸易仅为万元级,部分百姓的财产被直接剥夺,致使民间纠纷四起,市场秩序混乱。
市场管理不科学
金圆券改革期间,市场全面限价,但公用事业单位定价执行“战前标准”,政策一出台,国营石油立即提价60%,船运提价90%,航运提价85%,再加上各类商品税加重,企业的生产成本报升,而产品价格却依法受限,利润被压缩,许多商品被迫流向黑市,普通民众大受其害、怨声载道,对金圆券改革的信心大打折扣。
外部原因
国民党战场失利
国民党在战场上的接连失利同样加速了金圆券改革的破灭。194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承诺将实现收支平衡,同年9月至12月,政府每月的财政赤字却仍高达2.3亿元、1.4亿万元、5亿元和22亿元,这其中军费支出占比达70%以上,政府内外债也高达10.42亿美元。大量金圆券被抛向市场,通货膨胀由此不可控制。
企业经济受到冲击
由于缺少民营资本的动力,很多民营产业逐渐走向没落。1948年,上海市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仅为20%,平津工厂倒闭率达70%~80%,青岛市500家商店歇业,东北地区400家工厂开业不足100家,工业产量急剧下降,实体经济大受冲击。而当持续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后,物价上升指数就会超过货币发行指数,市场又面临着巨额的货币需求,政府只能继续增发货币,形成恶性循环。
产生影响
致使国民经济的崩溃
金圆券币制改革政策规定,发行不可兑换的金圆券,即可以用金银外币兑换金圆券,但金圆券无法兑换成金银外币。可见金圆券本质上就是一种谋求掠夺广大民众的金银外币资产的手段。金圆券的币值一落千丈,民众对金圆券和民国政府的信用并不信任,社会上拒用金圆券的现象层出不穷,商品交易已无法正常进行。中央银行桂林、柳州市、梧州市、南宁市、康定、宝鸡市、吉安、南昌市、哈密市、兰州市等地分行先后电陈总部 :“该地市面及机关行使银元,拒用金圆券。”人们纷纷自发拒收、拒用金圆券,改以旧式银元等代替流通。就连国民政府自己也拒用金圆券,多省限制金圆券入境,士兵军饷以银元或美钞折发,甚至国家税收、邮电、交通均拒收金圆券,改收银元、外币,甚而折收米、棉等实物。至此,金圆券彻底垮台,完全丧失其货币职能,国民经济完全停顿。
加速国民党统治的灭亡
恶性的通货膨胀对国民党政府军队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许多部队的高级军官把领到的军饷运到上海市去抢购黄金、美钞,而士兵则受到各种克扣,领不到兵饷。1949 年 5月发行的面值为 60 亿元的钞票,在 20 天内共出库 14 次,共计发行480 万张,总金额达到了 2.88 亿亿元。然而,这60 亿元面额的钞票在当时的上海市场上也仅仅能买到 88 粒米。因此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从经济方面来看是必定无疑的。
金圆券政策实质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掠夺政策。此次以金圆券为中心的币制改革非但未能起到挽救经济崩溃的作用,反而让国民党在其统治重心的各大中城市中彻底失去了民心。
参考资料
王应生 金圆券改革失败原因探究.中国知网.2023-05-18
金圆券:购买半麻袋大米,需要背一麻袋钞票.腾讯网.2023-06-16
抗日根据地的“边币”,国民政府的“法币”,是如何进行持久战的.网易.2023-06-16
收藏与鉴赏——承载失去民心史实的“金圆券”-嵊州新闻网.嵊州新闻网.2023-05-17
南京解放|国统区一次只能买一粒纽扣,1948年“金圆券改革”使物价涨56倍.文汇网.2023-05-18
金圆券改革与打金融老虎运动.团结网.2023-05-25
金圆券改革报道研究 ————以《中央日报》《大公报》及《申报》为考察中心 周涛 安徽大学.中国知网.2023-05-18
民国24年法币改革.新浪财经.2023-06-16
民国央行最后四任总裁,个个如雷贯耳,结局却叫人唏嘘.澎湃新闻.2023-06-16
法币的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府的外汇政策.中国知网.2023-06-17
解放战争时,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多严重,这几个例子可见一斑.新浪看点.2023-06-17
历史 | 大历史中的金圆券.人民网.2023-05-25
金圆券:金融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人民网.2023-05-18
【8.19】中国曾经有一种神奇的货币,叫“金圆券”.搜狐网.2023-06-08
1948年蒋经国整顿上海金融秩序的行动,“只打老虎,不拍苍蝇”!.新浪看点.2023-06-17
民国往事:1948蒋经国上海“打虎”与“币改”.搜狐新闻.2023-05-25
近代 | 范泓:1948年,“金圆券风潮”及其他.搜狐.2023-06-17
国统区的通胀奇观.光明网.2023-06-17
南京解放|国统区一次只能买一粒纽扣,1948年“金圆券改革”使物价涨56倍.文辉网.2023-06-17
简述民国时期金圆券的衰败.中国知网.2023-05-18
张岩.金圆券风潮与国民党的沉沦.中国知网.2023-05-18
从货币金融史中汲取智慧.中国日报中文网经济.2023-05-18
中国史上最大面值的纸币 当时只能买到88粒米.中华网文化.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