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化病

白化病

白化病(Albinism)也叫泛发性白化病、白斑病、先天性色素缺乏等,是一组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发生变异,导致黑色素缺乏的遗传性先天疾病,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眼、皮肤、毛发均有色素缺乏的眼皮肤白化病和眼部色素缺乏的眼白化病,其中以眼皮肤白化病较为多见。

白化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当父母均携带致病基因且父母的致病基因均遗传给孩子时,这些致病基因可导致孩子出现黑色素合成缺陷,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而导致白化病。

眼皮肤白化病表现为皮肤、毛发和眼睛出现色素缺失,可以伴有视力下降、眼睛不能对齐和无意识的眼球运动等眼部症状。眼白化病仅有虹膜、视网膜色素减退、高度近视、视力敏锐度明显下降表现等眼部症状,多见于男性。

白化病由于是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在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可以佩戴眼镜、使用接触镜、外科手术等方式改善视力及眼部症状,注意防晒保护皮肤,定期检查全身皮肤,警惕皮肤肿瘤的发生。

白化病的发病率存在很大的族群和地域差异,其中以有色人种居多,尤其在近亲结婚的群体之中更容易出现。人群中发病率为5/10~10/10万,西方国家白化病的总体患病率为1/20,000-1/17,000,在非洲,患病率估计为1/15,000-1/5000;中国人群发病率约 为 1:18,000。

白化病通常不影响寿命,发育、智力水平、生育能力均正常,但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应当定期检查皮肤。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眼皮肤白化病和眼白化病两种类型。

眼皮肤白化病

眼皮肤白化病是最常见的白化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和眼睛中的色素减少;

眼白化病

眼白化病较为少见且一般多见于男性,主要影响眼睛,可引起视力异常;

根据临床表现和所涉及的基因分类

主要包括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型两种类型

非综合征型

仅有白化病的表现,而不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异常,在中国这类白化病占90%以上;

非综合征型白化病包括眼皮肤白化病1~7型(OCA-1~7)和单纯眼白化病1型(OA-1);

综合征型

不仅有白化病的表现,还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异常,如Hermansky-Pudlak综合征可引起白化病,综合征型白化病可因肺、心脏、肠道等器官和系统发生慢性炎症或纤维化病变,或因免疫功能受损而出现反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主要包括Hermansky-Pudlak综合征1~10型(HPS-1~10)、Chediak-Higashi综合征1型(CHS-1)等。

病因

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父母遗传致病基因给孩子,导致孩子的黑色素生物合成缺陷。

遗传学病因

大多数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致病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且需要两条染色体均出现致病基因才会发病,仅有一条染色体出现致病基因不会发病。当父母均携带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并且均遗传给了孩子时,孩子则出现白化病;

OCA1是TYR基因突变,导致机体无法合成黑素生成酶(TYR酶),从而引起白化病。OCA可以分为OCA1A和OCA1B,前者的TYR酶活性完全丧失,皮肤、毛发和眼睛黑色素终生完全缺失,是最严重的白化病类型;而OCA1B的突变较轻,TYR酶还残留部分功能,毛发和皮肤能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一定程度色素;

OCA2型由OCA2因突变产生,该基因编码黑素小体膜上的转运蛋白,此型随年龄增色素增加,故又称不完全性白化病;

OCA3型是位于9号染色体的酪氨酸相关蛋白1基因(TRP1)突变导致,仅见于黑种人,产生褐色色素,故头发、皮肤为浅褐色或褐色;

OCA4变基因为MATP(SLC45A2),编码影响黑素合成的转运蛋白;

OCA5变基因定位区域为4q24,但突变基因尚未明确;

OCA6突变基因为LC24A5,属于钾子依赖的钠钙交换蛋白的一种;

OCA7突变基因为10orf11,编码富含亮氨酸复单位的蛋白,影响黑素细胞的分化;

眼白化病为X染色体连锁疾病,编码黑色素体GPCR膜蛋白,可引起黑素小体生长失控,导致响眼部的黑色素合成障碍。

黑色素生物合成缺陷 

白化病患者体内参与黑色素生物合成通路的蛋白编码基因出现异常,导致黑素小体内的黑素生成酶[即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1, TYRP1)]和特异性转运蛋白等蛋白质的合成出现异常,进而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合成、转运黑色素而导致白化病。

病理生理学

黑色素的形成和运输需要多种蛋白质参与,这些蛋白质是由基因提供指令而合成的,但这些基因出现异常时,可导致参与和黑色素合成、运输的蛋白质完全缺失或部分缺失,从而导致皮肤毛发和眼睛内的黑色素完全缺失或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形成白化病。

临床表现

眼皮肤白化病主要临床表现与基因型有关,主要可分为OCA-1~OCA-7型及OA1型。

OCA1

可分为OCA1A和OCA1B,其中OCA1A皮肤、毛发和眼睛黑色素终生完全失,临床表现为出生时即为白色毛发、乳白色皮肤、灰蓝色眼睛,随年龄增长,皮肤仍呈白色,并出现无黑素的黑素细胞痣,此外,OCA1A患者视觉敏感性严重下降,部分患者可致盲,且容易发生皮肤肿瘤;OCA1B患者出生时很少或几乎无色素,毛发和皮肤能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一定程度色素,故10~20岁后毛发和皮肤可出现部分色素,有半透明的虹膜,日晒伤后无皮肤颜色加深,可以出现有黑素或无黑素的色素痣

OCA2

多出现于非洲人群,故又称为棕色OCA,该类型临床表型多样,毛发、皮肤和虹膜有轻度到中度色素减退,经常被太阳晒到的部位可以出现色素痣和色素斑,色素斑面积可进行性增大;

OCA3

患者皮肤呈铜红色(红棕色),毛发呈姜黄色(黄红色),虹膜颜色浅;或毛发和皮肤为浅棕色,眼睛呈蓝绿色至棕色;

OCA4

好发于日本人群,临床表现为广泛的色素减退及眼部异常;

OCA5

临床表现包括金黄色头发、白色皮肤、眼球震颤畏光、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以及视敏度受损等;

OCA6

临床表现为头发颜色浅,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虹膜透明、畏光,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视敏度下降以及眼球震颤症状,毛发颜色变化也大,从白色到金黄直至深褐色;

OCA7

患者除色素减退以外,眼部症状明显,其中包括眼球震颤、虹膜透明、敏度下降以及视神经交叉投射异常;

OA1

症状相对较轻,但眼部视网膜和虹膜黑素完全或部分缺失,出现眼球震颤及高度近视,视力敏锐度明显下降表现,好发于男性。

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眼、皮肤并发症

眼并发症

畏光:患者白天有较为明显的畏光,但夜视正常;

屈光不正:有73%的白化病患者中存在散光,24%存在近视,3%存在远视;

眼球颤动:眼球不由自主的颤动;

此外,还可能存在斜视、立体视觉下降、中央凹发育不全等症状。

皮肤并发症

容易日照性皮炎,发生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几率明显增高。

诊断

白化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全面眼科检查,体格检查主要表现为皮肤和毛发(包括眉毛和睫毛)色素减退,眼科主要检查是否有特征性眼部改变和视力异常,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胎儿毛囊活检电镜诊断等产前检查以及基因检查等。

体格检查

白化病一般可以依据皮肤、毛发和眼部颜色进行诊断,需观察患者皮肤和毛发(包括眉毛和睫毛)是否存在色素减退,虹膜色素减退,眼睛颜色可从粉红色到蓝色、绿色、灰色或浅棕色不等,此外也需对全身进行系统检查,明确是否有出血、伤、感染等情况以排除是否是由于遗传综合征所致的白化病。

眼科检查

医生会观察是否有眼球不自主的运动,并可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彩色摄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等,以明确是否有视力及视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斜视及中心凹发育不全等;此外还可以使用红外视频眼震仪对眼球震颤的振幅、震频、震强及波形进行较为精确地量化检测,并进行波形分析。

病理学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可见表皮黑素减少,但黑素细胞数目正常。

胎儿毛囊活检电镜诊断

可以取出胎儿皮肤、头皮处的毛囊进行活检,观察黑素细胞中有无成熟的黑素小体,该方法创伤小且流产率不超过1%,但如果胎儿家系致病变异不明、仅检测到一个变异或胎儿样本被母亲的血液所污染时,可能无法准确预测胎儿的表型。

胎儿镜观察

在孕19~27周通过B超引导在羊水池最深处应用胎儿镜进入羊膜腔,根据中国人黑发的特征观察胎儿头发颜色,但该操作方法流产率相对较高(3%~5%),且有约15%~20%的胎儿得不到确诊,此外发色正常的眼白化病不能通过胎儿镜进行产前诊断。

基因诊断

如果父母明确家族中可能存在白化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或者之前孕育过白化病患儿,可以在孕10~12周通过绒毛穿刺,提取胎儿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分析,检查是否有白化病相关基因突变,也可在产后进行基因诊断。

鉴别诊断

白癜风

一般出生后发病,病变部位一般较局限,且随着病情变化,白斑形态可以增多、减少或消失,而白化病是出生时即发病,可表现为眼、皮肤、毛发均出现色素减退,还可出现视力下降、眼球不自主颤动等眼部症状,色素脱失一般没有眼部病变,而白化病从病因角度而言,目前认为免疫因素导致黑色素细胞损毁从而引起色素缺乏是白癜风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白化病是出生时及发病,可表现为眼、皮肤、毛发均出现色素减退,还可出现视力下降、眼球不自主颤动等眼部症状,白癜风是先天遗传性疾病,主要以部分与黑素合成、转运的蛋白合成缺陷而引起黑素合成、转运异常所致,故在病理检查时,白化病一般表现为表皮黑素减少,但黑素细胞数目正常,而白癜风则表现为皮损部位缺乏黑素细胞。

脱色性色素失禁

主要与染色体镶嵌有关,其皮疹局限性累及躯干、四肢,表现为泼墨样色素减退斑,偏侧分布,病变局部可呈凹陷性萎缩或隆起,而白化病不会表现为局部色素减退,一般为全身性的色素减退且皮损部位一般没有形态变化,此外脱色性色素失禁还可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眼、骨骼及肌肉的遗传,根据特征性的皮损形态可以与白化病进行鉴别。

斑驳病

该病是一种以色素减少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出生时即有色素脱失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面部中央、前胸、腹部等身体前侧。白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最具特征的是发生在额部中央或稍偏部位的三角形或菱形白斑,并伴有横跨发际的局限性白发,有时额部白发是本病的唯一表现,白化病一般表现为全身性的色素缺失而非局部的缺失。已知KIT基因突变是斑驳病的主要病因,其发生是由于来源于神经嵴细胞的黑色素母细胞增殖或分化缺陷所导致的黑色素细胞局部缺乏,组织病理学皮肤及毛囊中均无黑素细胞。根据皮疹分布、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基因诊断的结果可以与白化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白化病由于是一种遗传病,白化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在于预防眼部及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治疗

白化病患者皮肤不会被晒黑,但很容易被晒伤,需要应用衣物遮蔽、外涂防晒霜、撑伞或戴黑色墨镜,防止皮肤因为日光照射而产生病变、过早老化,并保护眼睛,减轻畏光

眼部治疗

尽可能改善视力等视功能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矫正屈光不正

白化病患者常有高度屈光不正,需要使用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治疗,早期矫正显著屈光不正可以改善视觉和眼位结局,故一般应当在4-6月龄时就开始进行矫正屈光不正的治疗;

眼肌手术

出现斜视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眼肌手术来恢复眼位、降低眼球震颤幅度、改善视力等视觉功能;

低视力助视器

双光眼镜和低视力助视器(如带光放大镜)对可帮助年龄较大的儿童;

皮肤治疗

OCA患者通常需要终生防晒,日照高峰时间避开阳光,紫外线强烈时,应当尽量减少外出;可通过穿长袖衣服、戴帽子、涂抹防晒霜等方式防晒,其中防晒霜的防晒系数最好大于30;避免使用日光浴床;避免使用增加光敏性的药物,如氧沙星、诺氟沙星喹诺酮类抗生素、卡托普利等降压药等;

同时需定期进行全身皮肤自检及检查,尤其注意日光暴露部位出现新病损、病损不愈合或发生改变,以及伴有疼痛、瘙痒或出血等症状的病损,有任何新出现的警示性或在变化的病损,都应提前进行皮肤科检查,而不是按推荐的定期检查时间间隔。

预防

遗传咨询:如果家族中有白化病患者,或者之前生育过白化病患儿,可以在生育前可以进行遗传咨询,以评估孩子患白化病的风险;

此外由于近亲结婚会增加白化病风险,应当尽量避免近亲结婚。

预后

白化病患者总体预后较好,智力和发育正常,期望寿命与一般人群差不多,但是视觉成熟有一定程度延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率增加,此外,如果不注意防晒可能导致出现皮肤癌的风险增高。

流行病学

白化病的发病率存在很大的族群和地域差异,其中以有色人种居多,尤其在近亲结婚的群体之中更容易出现。人群中发病率为5/10~10/10万,西方国家白化病的总体患病率为1/20,000-1/17,000,在非洲,患病率估计为1/15,000-1/5000;中国人群发病率约 为 1:18,000。

OCA1总患病率约为1/40,000;OCA2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白化病类型,其患病率在尼日利亚低至1/15,000,而在津巴布韦的特定人群中高达1/1000;OCA3在非洲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8500;OCA4在德国白化病患者中占5%-8%,在日本白化病患者中占18%-30%;在中国,主要以OCA1为主,约70%为OCA1,10%为OCA2,13%为OCA4;

眼白化病好发于男性,一般极少发生于女性。

研究进展

2018年,吉林省动物胚胎工程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者通过向白化病兔胚胎注射一些具有修复白化病相关基因突变作用的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发现治疗后白化病兔子毛囊和虹膜中的黑色素水平显着升高,可能具有治疗多种类型白化病的潜力;

201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者让5名OCA-1B成年患者口服尼替西农治疗超过 12 个月,最终发现这些患者虹膜黑色素含量没有增加,但可能会增加头发和皮肤色素沉着,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参考资料

Albinism.ICD-10 官网.2023-06-07

Albinsim.ICD-11官网.2023-06-07

眼皮肤白化病.uptodate.2023-07-07

白化病.NIH.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