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雕鸮
林雕(学名:Bubo nipalensis),别名林鹰鸮、林鹰,鸱鸮科鵰鸮属留鸟。雌雄林雕鸮形态相似。体长约63厘米,体重约1.3-1.5千克。眼先、颊和颏等满披以淡褐近白色的须状羽,在眼先的羽干大都黑褐色,在颏转为白色。虹膜褐色;嘴黄色,耳羽发达,长达75毫米。胸部以上黑褐色,头顶色深而微具棕色横斑,喉和胸等均杂以暗褐色横纹。胸腹部近灰色,羽端深褐色。腹和尾下覆羽为“V”状斑。覆腿羽白色,密杂以暗褐色横斑。趾暗黄色,爪基角色沾红,尖端黑色。
林雕鸮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亚洲南部(孟加拉国、印度、不丹)和东南部(柬埔寨、老挝、缅甸),中国西南部也有分布。栖息于海拔300-3000米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以及温带森林。性凶猛,捕食鸟类(如孔雀)、蛇、鼠、鱼类和昆虫等。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
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林雕鸮列为无危(LC)。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林雕鸮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受到保护,禁止滥捕及私人饲养。
命名
1835年,英国自然学家布赖恩·霍奇森命名林雕鸮(Bubo nipalensis),“Bubo”源自拉丁语“bubo”,意为鹰,“nipalensis”取自“Nipal”,意为尼泊尔。
形态特征
林雕鸮体长约63厘米,体重约1.3-1.5千克。雌雄形态相似。面盘淡白色。眼先、颊和颏等满披以淡褐近白色的须状羽,在眼先的羽干大都黑褐色,在颏转为白色。虹膜褐色;嘴黄色,嘴峰约5厘米。耳羽发达,长达75毫米,内大都棕白色,而杂以黑褐色斑,或为黑褐色,而具有棕色缀黑的横斑;外翈非纯黑褐色,即亦杂有棕色缀黑的横斑。
林雕鸮胸部以上包括内侧肩羽及翼上的覆羽概为黑褐色,头顶特浓而微具隐约可见的棕色横斑。背和翅上小覆羽,均杂以棕色横斑和羽缘,向后益著,尤其在腰羽和翼上的中和大覆羽等,这些棕色部分均缀以黑褐色,呈大理石状。外侧肩羽大都棕色,具黑褐色横斑。翼上的小翼羽和初级覆羽几纯为黑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具较淡的褐色横斑和先端。次级飞羽的横斑较著,且散缀以黑褐色。翅长约451毫米。胸腹部近灰色,羽端深褐色,形成扇贝状鳞纹而非条纹。喉和胸等均杂以暗褐色横纹,而至腹和尾下覆羽则均缩短为“V”状斑。腋羽和翼下覆羽与胸相似,满缀以暗褐色“V”形斑或斑点。覆腿羽白色,夹杂较密的暗褐色横斑。
林雕鸮尾长约26.6厘米,尾羽暗褐色,具黄褐色横纹,羽端呈棕白色;横纹和羽端均或多或少地散缀以大理石状的黑褐色斑点。外侧尾羽内翈的棕色横斑比较鲜亮,而几呈纯色。趾暗黄色,爪基角色沾红,尖端黑色。跗约60毫米。
斯里兰卡亚种(B. n. blighi)体型较小,体色较白,胸部无暗褐色横纹,腹部略带蜜褐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林雕鸮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如孟加拉国、印度、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中国西南部也有分布。
亚种分布
林雕鸮共2个亚种
中国分布
林雕鸮在中国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
栖息环境
林雕鸮为典型的林栖鸟类。栖息于海拔300-3000米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以及温带森林。不同栖息地环境不同,喜马拉雅山脉山麓北部、印度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的栖息地为山地常绿湿温带森林,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的栖息地为热带雨林。
生活习性
林雕鸮的习性与较小的马来雕鸮(Bubo sumatranus)相似。
觅食行为
林雕鸮性凶猛,是机会性捕食者,捕食鸟类(如孔雀、红原鸡)、豺、野兔、幼鹿、四脚蛇、蛇、鼠、鱼类和昆虫等。也可能以山羊或老虎尸体为食。更喜欢幼鸟和亚成鸟。腿和脚趾有力,可捕食较大的猎物,如3千克左右的斑鼷鹿(Moschiola meminna)等。猎食时多沿林缘开阔地带、林缘疏林、竹丛或河岸附近活动,在开阔地带比在封闭地带猎杀动物更多。可通过撕扯掉猎物头部将猎物杀死,然后用爪子携带猎物飞行。
节律行为
林雕鸮为留鸟,冬季,高山森林中的林雕鸮可能会下降到较低的高度。
林雕鸮大多单独活动。为夜行性,偶尔白天猎食。白天躲藏在茂密的树枝叶丛内,黄昏时才出来活动。
鸣叫行为
林雕鸮叫声为轻柔但具回声的“boom”呻吟声,两声之间间隔两秒,声音洪亮,传得很远;也发出似鸢叫的哨音。
生长繁殖
繁殖
林雕鸮约2龄达性成熟,繁殖期不固定,约在2-7月。喜马拉雅地区林雕鸮的繁殖季节是2-3月,斯里兰卡地区林雕鸮的繁殖季节是4-5月。求爱期会发出类似女人被勒死的尖叫声。
林雕鸮营巢于天然树洞和峭壁裂缝内,有时也利用其他鹰类的旧巢。印度南部种群产卵在12-次年1月。每窝产卵通常1枚,卵白色,圆形,表面光滑无斑。
育雏发育
林雕鸮雌雄鸟共同孵卵。在保卫巢穴时极具攻击性,会攻击并严重伤害入侵者。
幼鸟有耳簇,体色为浅灰奶油色,喙为淡黄色,腿为乳黄色。幼鸟可能会分散并在栖息范围内的新地点定居,在其活动范围内进行觅食和繁殖活动。
林雕鸮平均寿命11.6龄,最长寿命30龄。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836年,林雕鸮在印度和尼泊尔很少见;2009年,林雕鸮在尼泊尔当德瓦库里县(Dang Deukhuri)山麓森林非常稀有,仅在冬季观察到1只;2014年,林雕鸮在斯里兰卡非常罕见;截至2016年,世界范围内林雕鸮的种群数量呈下降状态。
林雕鸮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和偷猎。
保护级别
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林雕鸮列为近危(NT)。
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林雕鸮列为无危(LC)。
2021年,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林雕鸮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受到保护,禁止滥捕及私人饲养。
保护措施
林雕鸮的保护措施是建立保护区,如印度坎哈国家公园、中国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仲-巴塘保护分区。
主要价值
林雕鸮可捕食危害印度甘蔗等农作物的鼠害,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
传染病
林雕鸮可能通过带毒鸽子感染鸮形目疱疹病毒科(owl herpesvirus,OHV),表现为严重抑郁、虚弱、厌食,肝、脾、肠和颈静脉可见坏死灶,通过临床症状、组织学病变、血清学鉴定和病毒分离可诊断。
文化传说
林雕鸮在许多尼泊尔和印度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认为林雕鸮晚上在墓地或神秘的树林里发出叫声代表其捕捉了一个离世之人的灵魂。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2000.2023-06-13
Bubo nipalensis.iucnredlist.2023-06-13
“Common Owls of India and Nepal”.researchgate.2023-0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forestry.2023-06-13
Bubo nipalensis.gbif.2023-06-13
Bubo nipalensis.avibase.2023-06-13
Bubo nipalensis.indiabiodiversity.indiabiodiversity.2023-06-13
Moschiola meminna.animaldiversity.2023-06-13
Bubo nipalensis.avibase.2023-06-13
Spot-bellied Eagle-owl: Range extension of the Spot-bellied Eagle Owl Bubo nipalensis Hodgson, 1836 (Strigiformes: Strigidae) in Odisha, eastern India.researchgate.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