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赐福
天官赐福是祈福消灾的吉利话,旧时有多种多样“天官赐福”的图画或演出活动,寓意祈求上天降福,人间得福。
道教奉天、地、水三官,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每逢正月十五到人间,判定人的罪和福,故称“天官赐福”。三官以天官为尊,道教封为赐福紫薇帝君,掌管赐福,民间将天官奉为福神,天官赐福信仰普遍。
旧时民间经常贴“天官赐福”的门画,商家更是将“天官赐福”挂在中堂,表达了人们祈盼紫微大帝恩赐福气,带来好运。民间戏曲方面,世人多在喜庆节日演出《天官赐福》,民间戏班开场必演《天官赐福》。表示天官将赐福给来看戏的每个人,以求吉祥。
历史发展
天官赐福起源于尧帝因仁义被上天封为天官一品紫微大帝,天官可赐福于老百姓的传说。东汉末年的张道陵把天官的赐福传说纳入到自己的道教体系,天官赐福的传说得到很大的发展,深入民心,影响很大;到了唐朝,由于李唐王朝对道教的支持,天官赐福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宋时期的南北方都出现了天官赐福的的记载,以后天官的主要功能就沿袭到现在;如今,天官赐福作为一种吉祥象征以各种形式存在人们的生活中。
起源
紫微大帝是道教供奉的三官大帝之一,天官一品紫微大帝管神界,可赐福人间。
传说,尧帝的仁义感动上天,天官;农历正月十五上元日,是天官赐福之时。每到这天早晨,人们不约而同到三官庙,供奉礼拜牲,祈求赐福,消灾,解厄。天官头戴宰相官帽,身穿大红蟒袍,脚蹬朝靴,绣龙玉带围腰,怀抱如意或手执如意,五绺长,慈眉善目。旁边常立一服饰华贵的童子,手捧花瓶,瓶插折枝牡丹花,寓意“富贵满堂”,也有天官手拿“天官赐福”的条幅直接送出好运。有关天官的形象,明代已经有民间流传的《天官赐福》图,寓意天官赐福,平安富贵。
发展
东汉末年,张道陵自称得到太上老君的真传,开创了五斗米道。为吸引更多当地的信徒,他把民间天地水的自然崇拜纳入到自己的教义系统中。张陵声称能帮病人把悔过书呈给天官,天官赐给悔过人福气。天官赐福的说法深得人心,甚至贵为天子也笃信天官赐福的说法。张陵创办道教,宣扬天官赐福,影响很大。他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道,并大力提倡“天官赐福”的信仰。
唐朝曾自诩为太上老君(玄元皇帝)的后裔,对道教给予了极大的尊崇,天官赐福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宋朝,从南宋吕元素的《道门定制》可看出张陵的道德经书依然很流行,《道德定制》卷三出现”上元赐福天官“,到了金时,全真七子之一的刘处玄所著《仙乐集》也出现了”上元赐福“,宋时期的南北方都出现了天官赐福的的记载,以后天官的主要功能就沿袭到现在。
现状
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现代彩印机械印制出来的“天官赐福图”。每逢春节之际,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愿意“请”一张“天官图”来供奉在居室的墙上。“天官”一身朝官装束,红色官袍,彩绣玉带,手执大如意,足蹬厚底朝靴,慈眉悦目,五绺长髯,一派雍容华贵的气象。当然,民间的创作无拘无束束,“天官图”也不局限于某一种样式。在民问年画中,不同的“天官图”分别表达了作者们自己的祷福意愿和审美趣味。有些“天官赐福图”画得十分复杂,把民间福、禄、富、贵、多子孙等众多美好心愿几乎都挤进了一个画面之中,设计得十分精巧,不由得你不佩服这些民间作者的聪明。
由于“发财”通常属于民间“福气”的核心内容,所以,人们在祈祷天官赐福的时候,常常把“财”放在突出的地位。有时,人们干脆把作为福神的天官当做财神来打扮。他们让“天官”坐在象征财富的大元宝之上,上方画着金山、银山,又在金银堆里放一个大大的“福”字。下边是一个无边的聚宝盆,两侧还站满了和合二仙、招财童子、利市仙官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天官赐福的愿望。
表现形式
民间将紫微大帝奉为福神,天官赐福信仰普遍。据《宣和画谱》载,陆晃有《天曹赐福真君像》,旧时有多种多样“天官赐福”吉祥图或年画,如绘天官作一品大员模样,身穿大红官袍,五长须,慈目笑脸,手持展开的“天官赐福”命,又有蝙蝠从天上飞来,寓意上天降福人间得福;或绘面容慈祥的天官怀抱如意,身旁围绕五个童子,手中各持吉祥物,寓意天官赐福,受福之人吉祥富贵、遂心如意;或绘天官笑容满面手抱五个童子,童子手中分别捧着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花灯,寓意福星高照、五福临门或绘五缙长髯的天官,手展“天官赐福”的诰封前有招财童子,利市仙官分列左右,后有两仙童各擎一“福寿双全”的彩绣平邑雪萝树。旧时民间喜贴“天官赐福”门画,商家则喜爱贴“天官赐福”于中堂,表达了人们祈盼天官赐福赐富,带来好运。
反映在民间戏曲方面,世人多在喜庆节日演出《天官赐福》。元明杂剧有《天官赐福》一出,又名《大赐福》。民间戏班开场必演《天官赐福》。表示天官将赐福给来看戏的每个人,以求吉祥。
民间轶事
清代西周生在《醒世姻缘传》中写道:”又到三官庙叩头,祝赞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1982年5月,河南省一位农民在嵩山峰顶石缝中发现一通唐朝武则天时的金筒,内容是祈求三官为武则天免罪降福。这种藏于顶峰的做法就是从东汉早期道教祷祝术沿袭下来的。
文化价值
天官赐福图多是“天官赐福”卷轴的天官大帝形象,正中是“福”或“百福”等。由于中原地区是农耕文明的国家,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对于“福”的朴素理解首先是吃饱穿暖,不受饥寒,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首要条件是“收成好”。所以紫微大帝大帝所保佑的首先是农业的丰收,这与商周时期农业祭祀有着同样的文化渊源与内涵。商周时期农业祭祀活动的目的是祈求雅威赐予五谷丰登,道教的“天官赐福”则是道教尊神天官大帝为人间送来五谷丰登。
天官赐福的牌位和神,则是将这些天体进行人格化,进而祈求这些“天神”赐予人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土地庙及神龛与天官赐福的文化喻义如出一辙,都是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展现出古代中国天文学的深厚底蕴。
今天的抬故事表演一般在“元宵节”举行。“上元节”与道教有关,相传为“上元天官”的诞辰日,民间亦有“天官赐福”之说。“上元节”在“元旦”节或“立春”之后,为了祈求新的一年生活或农事的平安顺利,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敬神娱神。源于求雨的抬故事也演变为“上元节”娱神活动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娱神活动最后都演变为各种民间杂戏。抬城隍,逛庙会,闹元宵,也化为一种民俗,成为摆脱思想混沌状态后的一种自娱自乐。抬故事既是一种信仰的表达,更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精神诉求。
民间习俗
地方戏
各个地方的《天官赐福》戏剧,剧如其名,主要是搬请以天官为首的诸福神出场以为广大俗民赐福、赐财、赐禄、赐子孙发达等。综上所论,可见地方戏体系的《天官赐福》尽管其外在形态千差万异,有时甚而可以判断为两部完全相异的作品,但当细细考察其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核时会发现在其外在形态的万变中,其内核并没有改变,即它们都是在演绎天官“赐”福这一信仰,它们虽采用了不同的话语,但都演绎着人类的一种普遍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又称上元节,天官当令,老百姓祈望天官赐福。元宵节是民间一项多姿多彩,充满欢乐气息的节日。民国时期的《大埔县志》载:“上元,自初十夜至十六夜,张莲花灯为鱼龙之戏,迎神出游街市,士女聚观,谓之闹元宵。人家合族祀先,谓之祭春。”
图画
宋代就已经出现天官门神,南宋画家李嵩《岁朝图》中堂屋门上就有天官门神的形象。天官也常被绘于年画之中,以天官为中心,周围是与若干吉祥的人物或者器物的组合。在民间吉祥文化中,以蝙蝠来十皆音指代“福 以此,天官与利市仙官的结合,天官与五个童子的组合,天官与蝠的结合就成为美好幸福的图式。
天官赐福的图画广泛用于年画、刺绣、瓷器、建筑装饰、木刻等领域,寓意大吉大利、长寿幸福、吉祥如意。
传承保护
永昌县灯联
永昌县的灯联很讲究,正月十三挂《一元一品》(天官赐福),彩龙门(八字门)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为上元一品,象征天官赐福,紫微大帝;永昌县对他们独特的灯俗等“非遗”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了详实的文字资料,拍摄了专题片,对灯俗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了确认,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和保护,使灯俗得以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海宁皮影戏
演出传统剧目有《天官赐福》的海宁皮影戏,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海宁皮影戏先后应邀在上海、江苏省、江西省、福建省、杭州市、宁波市、舟山市、台湾等地进行公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还赴新西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2006年,海宁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1月27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皮影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加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商丘目连戏
由邓同德老先生重新编排的豫剧《目连救母》,剧目开始前加入了“天官赐福”等加官戏的演出样式。
闵南歌仔戏
跳加官”是在歌仔戏正戏演出之前的仪式表演,演员在演出中段拿条缎布绣'天官赐福’的字样,让诸神明和当地百姓看到“本仙把祝福送到贵宝地,贵宝地已得到神的祝福”。
闽南地区歌仔戏发展至今,与传统农业社会时代相比,渐已形成一种新的表演形式,与此对应的许多戏俗,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跳加官节目所在的歌仔戏厦门市团、漳州市团受到当地政府财政的100%支持,其他剧团或接受当地政府80%的财政支持,或承包经营,依靠业务演出自负盈亏;民营团体100个左右,完全是自负盈亏,依靠一定数量的业务演出来维持剧团生存。
相关评价
萧绎《梁元帝旨要》中写道:“上元为天官司赐福之辰;中元节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节为水官解厄之辰。”
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元宵》中写道:“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孙锦标在《通俗常言疏证.祸福》中写道: “天官赐福:梁元帝旨要: ’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
2001年,刘桢在《天官赐福文本的文化阐释》一文中指出:“对小戏《天官赐福》我们不能停留于文学、思想方面的评价,否则将无法解释它在历史上及人们的社会生活、心理愿望中的作用。作为一出有广泛影响的吉庆小戏,其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久演不衰的文化现象本身,即很能说明其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戏曲本体的价值”。
相关作品
齐白石的《天官赐福》画作。
朱仙镇《天官赐福》年画。
旧事民俗花钱和银饰上经常有”天官赐福“字样,寓意吉祥。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年画产地之一山东杨家埠的年画《天官赐福》。
清代至民国年间,佛山承龙街的店庆真楼产品,不仅为本镇、四乡及省会等地所用,而且还通过广州市大批出口到东南亚各地。
在庆真楼一楼檐下,有一条雕刻精美的金漆木雕花檐板,制作精细,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花檐板首尾纹饰皆为“天官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