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腓特烈三世

腓特烈三世

腓特烈三世(1463年1月17日-1525年5月5日),德语名Friedrich III der Weise,萨克森选侯(1486年-1525年在位),是德国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曾被德意志诸侯公推为神圣罗马皇帝,但放弃帝位,转而支持奥地利西班牙的查理。因此,他被称为智者弗里德里希、英明的弗里德里希。他被认为是德意志当时最才华洋溢、博学多闻的王公。弗里德里希三世以保护他的臣民马丁·路德而闻名,成功地保护了路德免受神圣罗马皇帝、教皇和其他敌对势力的伤害。他的行动并非出于宗教信仰,而是出于个人信念,即任何臣民都应享有公正审判的权利(这是由皇帝法律保障的)和法治。弗里德里希三世被认为一生中保持着罗马天主教信仰,但逐渐倾向于宗教改革的教义,据说在临终前皈依。弗里德里希三世被路德教-密苏里会圣徒历中的基督教统治者纪念,纪念日为5月5日。

维丁家族恩斯特支

腓特烈三世为选侯恩斯特之子,属于维丁家族恩斯特支。1486年父亲去世后,腓特烈大帝继承了选侯称号,并与弟弟约翰共同治理家族在萨克森公国的领土。他曾任神圣罗马的助理教务主教,并积极参与了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位时的改革活动。1500年,他出任新建立的所谓帝国管理委员会的主席。

腓特烈三世很早便与宗教改革的中心人物发生了联系。1502年,他在其官邸所在地艾斯莱本和维滕贝格的马丁·路德纪念地创建了哈勒-维滕贝格大学,并聘请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菲利普·梅兰希通主持学院。

“英明的腓特烈”外号

在马克西米连一世于1519年去世后,腓特烈三世拒绝了其他选侯让他登上皇位的建议,因为他认识到面对奥斯曼帝国的持久威胁德意志需要有一位强有力的皇帝。他转而支持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后者在经过贿赂和诸如此类的手段之后终于当选为皇帝(即查理五世),而腓特烈大帝因此得到了“英明的腓特烈”这个外号。

赞同宗教改革者的某些意见

腓特烈三世从未接受过宗教改革者的信条,不过他确实赞同他们的某些意见。1521年他在沃尔姆斯敕令对马丁·路德·金进行通缉后保护了路德。腓特烈三世让路德在瓦尔特堡的城堡中避难,路德在那里化名为“乔治骑士”。但腓特烈三世避免了与天主教势力尤其是查理五世本人公开决裂。

腓特烈三世曾于1493年去圣地耶路撒冷王国朝圣,并被封为圣墓骑士。他也是那个时代最博学多才的一位德意志诸侯。1525年腓特烈大帝去世后,其弟约翰继承了选侯职位,并继续支持宗教改革活动。

人物影响

被称为“智者腓特烈”,是萨克森公国第二任选侯,以富有学养、尊重学者著称。1502年创建了维滕堡大学,吸引了施陶皮茨、马丁·路德等学者。曾在1519年谢绝了神圣罗马皇位的当选,充分体现了智者的风范。

1517年马丁·路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屡次受到教皇和皇帝的迫害,但在腓特烈三世的庇护下安然无恙,得以在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条件下继续传播他的新教思想,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保存了一个主心骨,路德新教后来也成为萨克森和一些德意志诸侯的国教。考虑到这场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思想文化格局的影响,对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的作用,腓特烈三世同马丁·路德一样,是经常被后人提起的名字。萨克森公国选侯只是德意志邦联中的一个诸侯,不是主权国家的君主,“智者”腓特烈三世没有被列入正榜帝王之中,但他对历史的影响要超过正榜中许多帝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