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
鸡足山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处于宾川县、鹤庆县、洱源县三县交界处。是集佛教文化、观光旅游、科普考古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鸡足山海拔为1780至3248米,气候以高原季风气候类型为主,平均气温11.9℃。景区总面积约28.22平方千米,由山门、祝圣寺、迦叶殿、金顶寺4个片区组成,其中包括由佛塔寺、空心古树、金顶寺等多处景点。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5%,生态环境良好,有500余种维管植物,其中大多为云南本地特有;还有多种药用植物和食用菌类。
鸡足山于1981年被评为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鸡足山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明代,是由僧人附会、仿造来的。鸡足山在早期也被称为青巅山,或九曲岭、九曲山、九重崖。据早期佛教典籍和一些传说故事记载,摩诃迦叶入定于印度的鸡足山,因而九曲山被易名为鸡足山,并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发展历史
公元738至902年,佛教文化从印度、西藏自治区、中原三条路线传入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区,其中中原佛教对此地的宗教形成影响最大。公元1403年至1449年,少林寺派人到鸡足山建造了第一座大型寺院石钟寺,之后被称为鸡足山著名“八大寺”之一。
公元1457至1644年间,由于明代的皇室信奉佛教、山中有多位高僧出现、文人官吏对鸡足山佛教感兴趣等原因,使得此时期鸡足山佛教文化发展迅速,从而到达鼎盛时期。据《鸡足山指掌图记》记载,鸡足山有大寺8座、34座小寺、65座庵院、超过170座静室。除寺院外,还有建造轩、亭、角、堂、坊、塔、殿超过200座。
1645至1875年,由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吏不满统治,于是剃头出家。这些官吏大多是有学问的人,他们为鸡足山留下了大量相关书籍、诗词、绘画等作品。这个时期也是鸡足山修志最多的时期。之后因为朝廷、官府对佛教支持减少。再加上鸡足山佛教派系独立分化,师徒相承和尚将寺院财产世袭,腐化现象严重。1889至1906年,经一些僧人对鸡足山佛教腐败现象的整治,使一度衰落的鸡足山佛教重新得到振兴。1913至1949年,由于社会结构再度发生变化,官府对佛教的支持减少,鸡足山佛寺逐渐走向衰落。
1949至1963年,修复寺院共26座,其中重点寺院5座。宾川县实行相应政策使得鸡足山僧人可以维持生活,并对全山寺院进行了修补、彩绘。1966至1976年,鸡足山各寺庙和文物遭到不同程度损毁。1978年12月后,对1966至1976年间被毁坏的灵山一会坊、石梁桥、镇宝亭(八角亭)、观瀑亭、静闻和尚墓、尊胜塔院、太子阁、天一阁、黑龙潭等景点景观进行修复和重建。同时还积极筹集资金,新建修复和新建景点景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处于宾川县、鹤庆县、洱源县三县交界处,主体部分位于宾川县西北隅炼洞乡境内,地处为横断山脉以东、金沙江干热河谷以西、云岭山脉的主峰云南玉龙雪山以南、云南高原的起伏丘陵以北,地理坐标东经100°20′-100°25′,北纬25°56′-26°00′。
气候
鸡足山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以高原季风气候类型为主。鸡足山年平均气温11.9℃,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16.0℃。年降雨量达1228.2毫米,降水集中在5至10月,夏季降水量占全年79.8%。12月至次年3月受北方寒潮影响,会出现降雪。从山底到山顶可分为三个气候带,海拔1780至1900米为干热河谷气候带,1900至2800米温暖湿润的山地气候带,海拔2800至3248米为温凉潮湿的亚高山气候带;鸡足山的立体气候较为显著,从山脚到山顶温差达8℃,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多。
地质地貌
地质
鸡足山地处横断山脉块断带,为横断山脉东南边缘。该区被南部的沙址街-白草龙断裂、中部的寺前村-金顶寺主断裂、东部的盒子孔南北向断裂延伸至九重岩下的三条较大型的断裂所切割。这些纵向断裂,均具有多期继承性复活断裂的特点,从海西期末到喜马拉雅山脉期均有活动。造山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重叠断裂,导致熔岩的同源多次宁静式喷发。早期喷出的玄武岩经受断层作用,被后期断裂切割,产生多次断裂,逐步构成了鸡足山危岩陡壁、石洞、石门和层叠的山峦。区内岩石构造丰富,其中二叠系玄武岩分布广泛,夹数层紫一一紫红色凝灰岩、玄武角砾岩也均有分布。区内表皮相为硅质结构玄武岩,多气孔,这些气孔被次生矿物充填形成杏仁状构造,因而被人们称之为“豆沙石”。前额相玄武岩多呈现出波纹状流层和流纹,故有“石作袈装玉裂纹”的形态,被称为“袈裟石”。
地貌
鸡足山是剥蚀中山地貌,海拔为1780至3248米,相对高度差为1468米,最低点为南村桥边,最高点为金顶。此处地貌是由于熔岩达到地表后向断裂两旁流动产生熔岩流所形成的,全山共有40座大小不一的山丘、13座险峰和数个沟壑、峡谷。
水文
鸡足山的断裂构成了裂隙水的良好通道,形成了包括曹溪水、金鸡泉、八功德水在内大小不一的山泉。鸡足山的溪水、泉畔呈不规则分布,发育在鸡足山麓三个断裂带交会处的盒子孔泉水,裂隙水源丰富,雨季涌水量可达每小时115立方米,枯水季节涌水量达每小时0.8立方米,是炼洞河的发源地之一。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鸡足山森林覆盖率达85%,由于立体气候显著,植被呈垂直分布,以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为主。鸡足山自然植可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4个群系组,15个群系。有80余科超过500种维管植物,且其中大多为云南省本地特有;还有包括岩参、竹根七属、党参、沙参、黄草乌、重楼、川续断在内的超过100种药用植物。以及包括鸡足山冷菌、鸡枞、香菌、木耳在内的多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食用菌类。
鸡足山是古树名木较集中的地区,有树龄超过700年的高山栲、超过600年的元江、超过400年的冲天柏、土杉和大理罗汉松;由宋代高僧慈济禅师亲手所种植的古梅,种植于清代的古茶花、野核桃、滇合欢、银杏、五裂槭、云南梧桐、板栗和日本柳杉,还有接近1000年的古栎树林等。
动物
鸡足山有包括黄山短尾猴、穿山甲、熊瞎子、猿猴、豹猫、野猪、赤狐、獾、、林麝、赤麂、帚尾豪猪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还有包括释迦鸟、孔雀、铜鸡、白腹锦鸡、环颈雉、雕鸦在内的约120种鸟类,以及包括凤蝶、粉蝶、斑蝶、眼蝶在内的8科58属共100种蝴蝶。
主要景点
鸡足山东西长约7千米,南北宽约6千米,总面积约28.22平方千米。鸡足山景点呈东南-西北方向分布,依次可以分成山门、祝圣寺、迦叶殿、金顶寺4个片区,各片区中心点相距3千至5千米,各寺院景点之间相距300米至3千米。鸡足山是当今集佛教文化、观光旅游、科普考古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门片区
山门片区位于鸡足山的东南部分,山门片区有包括南部的灵山一会,山西部的九莲寺、北部的报恩寺、东北部的佛塔寺、静闻墓、石钟寺在内的多处寺院及主要景观。
灵山一会
灵山一会也被称为“山门”,位于鸡足山景区停车场以东,处于山门片区南部。灵山一会牌坊于1603至1663年修建,20世纪60年代被毁,1985年按照原来的样子重建。灵山一会主坊高度为5.3米,两边的坊高度为3.8米,主坊上的前后两面各为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灵山一会”蓝色底的金字大匾,牌坊前面两边的楹联:“梵钟声彻三千界,鸡足名标第一山”。传说,佛祖曾在这里给数百亿的天人设坛讲经,于是佛家就将这里叫做“灵山一会”。门前台阶左右两边摆放有盆景鲜花,会根据花色不同而摆放成“佛、福”或“吉、祥”二字。
九莲寺
九莲寺因寺周围山丘如莲花瓣状而得名,位于灵山一会以西北,处于山门片区西部。九莲寺于1522至1566年修建,20世纪60至70年代被毁,1996年至今,重新修复了包括天王殿、三圣殿、客堂、南北厢房在内的建筑,九莲寺面积达4716平方米。九莲寺环境古朴,生长着一棵开花时会在晚上11点到12点绽开的“子午莲”,还有一棵在九莲寺被毁后重新盛开的柏树。
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九莲寺以北,处于山门片区北部。报恩寺于明嘉靖元年修建,2011年印信法师将其恢复重建。整体建筑以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中轴线,两旁有包括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讲经楼在内的建筑。寺院建筑古朴大方,寺院周围树木茂密,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艺术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艺术的结合。
佛塔寺
佛塔寺原名为尊胜塔院,又被称为塔盘寺,因院内有尊胜白塔而得名。佛塔寺位于报恩寺以东,处于山门片区东北部。佛塔寺于明崇祯年间修建,20世纪60至70年代被毁,1991由年台湾比丘尼道兴法师捐赠重新修建包括三圣殿、大雄宝殿、万姓祖先堂、尊胜白塔在内的多处建筑。
尊胜塔位于佛塔寺内,塔高22米。尊胜塔塔内有佛像以及大藏经等藏品,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圆形宝瓶式,下面为分为三层的方形,塔基为长宽约17米由大理麻石镶砌的正方形,一台置放有石雕沙弥、放生沙弥、诵经沙弥、扫地沙弥等佛像,二台放有放8朵汉白玉雕成的莲花;二层上面有嵌入由铜铸成的四大天王和接引佛四十八愿发愿文;三层四周置放36尊立式石雕阿弥陀佛。
祝圣寺片区
位于鸡足山中部山半的祝圣寺片区为鸡足山重点寺院建筑群,面积约2.5平方千米,主要包括最东端的空心古树、祝圣寺、石钟寺、五华庵、万寿庵、牟尼庵、最南端的玉龙瀑布、最北端的虚云禅寺最西端的碧云寺在内的多处寺院及主要景观。
空心古树
空心古树又叫静禅古树,位于佛塔寺以西北,处于祝圣寺片区东部。空心古树属于高山栲标树,树高约18米,基径斜面的直径约4.5米,树龄超过1700年。树洞高约3.5米,内径约2.7米,可同时容纳超过20人,洞内供奉有一座佛。
传说很久之前有一条修炼很久的蟒蛇,会经常在树洞附近出没,见到俊秀的男人后会化身成女人,色诱男人后便将男人杀害。直到一天如正和尚将蟒蛇制伏,并让蟒蛇弃恶从善信奉佛教,此后鸡足山的蛇就不会伤人了。空心古树就成了人们忏悔罪过的一棵神树。
祝圣寺
祝圣寺原名钵盂庵,也被称为迎祥寺,位于空心古树以西,处于祝圣寺片区东部。祝圣寺于1522至1566年修建,20世纪60至70年代被毁,1980年由政府拨款重新修复。祝圣寺总面积为1.335万平方米,是鸡足山建筑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为云南省白族建筑风格。寺内有包括放生池、八角亭、大雄宝殿、藏经楼、藏珍楼、雨花台及东西两厢的四殿四堂在内的多处建筑。
牟尼庵
牟尼庵位于祝圣寺以南约0.5千米,处于祝圣寺片区中部。牟尼庵名字来自佛祖释迦牟尼,牟尼庵于1522至1566年修建,最初作为僧人给香客煮茶的茶房,在1573至1619年间茶房失火,便重新建为牟尼庵。牟尼庵于20世纪60至70年代被毁,1998年在原址重建,并修复了包括山门、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客堂和厨房等设施。
迦叶殿片区
迦叶殿片区位于鸡足山北部的山腰,面积约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中部的迦叶殿、南部的慧灯庵、西部的放光寺、北部的铜瓦殿、袈裟石在内的多处寺院及主要景观。
迦叶殿
迦叶殿原名为袈装殿,位于玉龙瀑布以西北,处于迦叶殿片区中部。迦叶殿于1403至1424年修建,20世纪60至70年代被毁,1992至1994年投入超过300万元重建。迦叶殿面积约6000平方米,周围树木茂密,门前两棵被称为鸡足山名树的超过100年的香樟树。迦叶寺被称为三重大殿,其中第一重为弥勒殿,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第二重为观音殿,供奉千手千眼观音,殿内画有“灵山会”场景壁画。第三重为迦叶殿以南的祖师殿。
铜瓦殿
铜瓦殿原名迦叶寺,也被称为铜佛殿、传灯寺。铜瓦殿所处海拔较高,在初建成后的冬天会因积雪导致泥土砖瓦破裂,为了保护殿堂建筑,于是把铜片作为屋顶的瓦,因此而得名。铜瓦殿位于迦叶殿以北,处于迦叶殿片区北部。铜瓦殿于明正德年间修建,20世纪60至70年代被毁,1979年重建。坐在铜瓦殿的台阶上能纵观鸡足山的众多沟壑山丘。
金顶片区
金顶片区位于鸡足山山顶,主要包括东南部的华首门、中部的金顶寺、铜佛殿、太子阁、西北部的曹溪水、束身峡在内的多处寺院及主要景观。该区域有索道上下连接。
华首门
华首门被佛教徒称为“中华第一门”,位于铜瓦殿以西北,处于金顶片区的东南部。华首门高度约40米,宽度约20米,上部圆形石崖突出近3米,中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缝,将石门分为两扇,门缝上半部悬巨石“大锁”将华首门锁住,门帽、檐口可被辨认。华首门被认为是第一个领悟佛祖真理的人处的大门,是鸡足山佛教文化的源头。因为其所处位置险要,被古人留下“朝山不到华首门,枉为世间修行人”的说法,还有于民国时期留下的“峻极于天”和“迦叶尊者入定处”的石刻。
金顶寺
金顶寺位于华首门以西北,处于金顶片区中部,坐落于海拔3248米的鸡足山山顶。金顶寺坐西朝东,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为明代建筑风格。建筑依据山势纵向排列,弥勒殿、金殿、楞严塔、饮光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上。以楞严塔为中心,周围的厢房环绕塔而建,形成“寺包塔”的布局。
1488至1505年有僧人在顶修建了庵,1522至1566年李元阳在此修建普光殿,1637年僧人修建善雨亭,并在四周修建了墙和寺院,后黔国时鹦鹉山太和宫铜铸金殿迁至鸡足山山顶;20世纪60至70年代金顶寺内所有建筑和佛像被毁,1979至2007年金顶寺修复重建。
楞严塔是鸡足山的标志性建筑,1600至1607年孙愈贤应僧人请求修建光明宝塔,塔以石块为基础、砖头为塔身、铜块为塔顶,高度约33.3米。1932至1934年此塔重建,并保持原有风格,塔高42米,内有7级,外有13级,成为民国时期鸡足山内唯一的大型建筑;在抗日战争时期,此塔被看做外援物资飞越驼峰的天然航标。
时令景观
时令景观
玉龙瀑布
玉龙瀑布又被称为大龙漱,位于牟尼庵以西约1千米,处于祝圣寺片区南部。玉龙瀑布源头位于海拔3100米的龙王泉,泉水在流经仰高峡,纳滴雪崖、兜率庵石洞和真武洞后到达滴水崖,从而形成高度落差约60米的瀑布。玉龙瀑布会因季节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夏秋两季因为降雨增多使得水流量变大,瀑布形成的水汽在经阳光照射后会形成彩虹;冬季降水减少,水流会随着岩石形状缓慢流下。
朝山节
鸡足山朝山节,集佛教礼仪与民俗风情于一体。朝山节于每年春节前后一个月进行,信众要到鸡足山进行朝拜,要连续不间断地来三年,即第一年是为了许愿、第二年是为了了愿、第三年是为了还愿。朝山节是鸡足山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徐霞客曾对鸡足山朝山节有过描述:“朝山之夜,乌底火光,远近纷拏,皆朝山者,彻夜不绝,与遥池月下,又一观矣。”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感叹道:“度除夕于万山深处,此一屑胜人间千万屑!”正月间的朝山节和藏历的鸡年,是鸡足山人游客最多的时候。藏历的鸡年,被藏族同胞认为是最能得到好运的一年。每到藏历的鸡年,包括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和四川省在内等省份的藏族同胞都会前往鸡足山,进行朝拜。
相关文化
佛教文化
鸡足山佛教为佛祖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所开辟,其佛教历史的超过2500年。鸡足山于唐朝建成,宋代、元代发展迅速,并在明代和清代达到巅峰,寺院庵房及静室数量超过360间,以36座寺庙,72座大庵为主的佛教古刹群,多位专家学者在鸡足山进行科研活动后,留下了丰富的考察资料。鸡足山各寺藏经楼珍藏的大量梵书经文等文物珍品达3926件,其中包括近400联各寺庵院亭的楹联、2468字的鸡足山长联、高度为42米共13层的标志性建筑物密檐方塔、高度为22米的无影白塔、象征中国与缅国友好的开香寺缅塔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鸡足山寺院数量、佛教建筑和造像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言其为中国大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在中国汉传佛教地区亦属罕见。
艺术文化
在鸡足山历史发展中,前来游览的文人画家众多,包括米芾、董其昌、吴伟业、李贽、徐霞客、孙中山、梁启超、徐悲鸿、赵朴初在内的文人画家为鸡足山创作了书籍、诗词、绘画等作品。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于1638、1639年两次登上鸡足山,对鸡足山的地质、水文、植物、胜景、寺院在内的相关信息进行编撰,记述了超过3万字,写成了第一部《鸡足山志》;1913年,由孙中山先生为祝圣寺题写了“饮光俨然”,梁启超先生题写了“灵岳重辉”;1942年,著名画家徐悲鸿登上鸡足山,创作了包括《雄鸡竹石图》和《奔马》在内的5幅书画;1982年,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为鸡足山题写了“祝圣寺”“灵山一会”“天开佛国、地涌化城”等匾额。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8年12月后,宾川县争取国债项目作为建设资金,全面启动鸡足山的景点建设,实施了包括空心树、袈裟石、宋梅、三槐柏、人生果树在内的景观保护工程,制作了鸡足山全景图,包括袈裟石、月亮泉、束身峡在内的景点景观得到保护开发。修复大小寺庵25座。这些寺庵寺观的修复、重建,使鸡足山的佛事活动日益频繁,吸引国内外众多的僧尼、居士、香客、游人到鸡足山朝拜、旅游观光。2001至2002年,拆除了金顶寺周围简易的旅店、饭店,并对鸡足山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并新建相关配套设施。2003年,鸡足山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评定。
2008年起,新建修复了包括沙址至金顶长度为10.6千米的用电线路、多条通往鸡足山景区的公路,新建了山门、祝圣寺、石钟寺3个停车场,架设了慧灯庵至金顶长度为0.96千米旅游索道,山中游览道路45.16千米、盒子孔、洗心桥等10座桥梁、3个移动电话发射站,开通了程控电话并配置了IC电话,并加强对鸡足山游客的安全、健康服务,以及生态管理等服务,成立了鸡足山公安分局、森林派出所、卫生所和游客急救中心。
保护
1981年,鸡足山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7.6平方千米,属自然文化综合体类型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包括佛教圣地和文物,以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特色的山地植被,古树名木和珍稀动植物。具体措施包括中国国家相关部门拨专款修复了祝圣寺、铜佛殿、金顶寺等11座寺庙,寻找、收回了部分珍贵字画、文物,并把祝圣寺、楞严塔列为大理州的文物保护单位,饮光双塔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香笋竹林应及时采取抚育和防治措施。将银杏、云南梧桐、云南山茶花等6种植物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将鸡山、云南皂角、云南红豆杉列为珍贵植物,将白腹锦鸡、穿山甲、雀鹰等野生动物列入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2008年起,景区修复了17座寺庵,以及多处殿、庵、塔。鸡足山僧尼发展到200余人。完成了祝圣寺片区、金顶片区和山门片区的自来水工程及污水排放工程在内的相关配套设施。
2021年09月13日,宾川县对鸡足山的镇寺前村实施包括污水管网建设、白族民居改造、河道治理、村道石板路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民族文化广场在内的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将该村打造出成为鸡足山旅游的门面。次年1月6日,宾川县成立了鸡足山景区护林防火工作专班,在山门专门开展火种收缴和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严防游客、个体户、义工、居士等人员携带火源进山,有效消除了景区火灾隐患。
鸡足山作为自然保护区受《鸡足山林区联防公约》《鸡足山景区护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宾川县鸡足山风景名胜区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工作制度》在内的相关条款保护。
重要事件
1981年,鸡足山被评为风景名胜区。
1982年,鸡足山景区被国务院列为大理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
1983年,鸡足山祝圣寺和铜瓦殿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93年,鸡足山祝圣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鸡足山被列为“99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重点接待景区;同年,鸡足山被国家生态旅游年组委会列为“香格里拉市旅游精品景区之一”
2000年,鸡足山被评定为中国面向世界推出的11条国家级精品旅游线及云南省面向世界的5条精品旅游线之一。
2002年,鸡足山通过了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003年,鸡足山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被云南省评为文明风景旅游区。
2007年,鸡足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2008年,鸡足山第二次获云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同年,鸡足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04万人次。
参考资料
旅游胜地——鸡足山.宾川县人民政府.2023-05-31
鸡足山(4A).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1
鸡足山景点介绍.鸡足山景区公众号.2023-05-31
宾川县鸡足山镇寺前村变身旅游名村.宾川县人民政府.2023-06-13
宾川五举措抓实鸡足山景区护林防火工作.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