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成立于2005年初,是由热爱家乡的彝族学者发起成立的在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是凉山州妇联,其使命是通过赋权和能力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公民社会的发展,推动凉山彝族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成立三年多来,中心工作涉及儿童救助、艾滋病预防关怀、乡村女子技能培训、妇女生计发展、抗震救灾等多个领域。2008年11月,中心荣获李连杰壹基金“NGO典范工程奖”。
简介
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是由国内外关心彝族发展事业的人士共同发起成立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本中心以受毒品和贫困影响的妇女儿童为主要工作对象,在乡村社区开展以能力建设和权益保护为目标的公益活动。中心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先后争取到中美商会、全球基金、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计划、耐克基金会、美国中华艾滋病基金会、美国中国艾滋病援助基金会、国际行动援助、FXB等机构的项目支持。同时,向社会募集了价值220万(人民币)的救助物质和35万(人民币)的善款。
组织使命
本中心是以受毒品、艾滋病和贫困影响的妇女儿童为主要工作对象,在乡村社区开展以能力建设和权益保护为目标的公益行动,逐步形成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力量。
内容和受益对象
调查研究凉山彝族自治州各族妇女儿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凉山社会文化特点的妇女儿童发展经验和模式;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募集社会各方面的慈善救助资金,深入持久地开展妇女儿童发展项目和救助计划。为保护妇女儿童的基本权益,为凉山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捐助指南
爱心班模式简介:毒品、艾滋病和贫困使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据不完全统计,凉山的致孤儿童已达8000余人。2005年以来,我们每年都组织志愿者下乡普查孤儿,并广泛募集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救助行动。我们在孤儿比较多的乡镇,把失学、辍学的适龄儿童集中在中心小学办全寄宿制的爱心班,使孩子从生活、学习、心理各方面得到综合的救助。目前,我们已在布拖县、昭觉县、美姑、越西县、喜德县5个县办了5个爱心班,每个爱心班可以救助40—50名孤儿。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探索出一套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也已经有富有经验的专人负责项目管理。我们为每一个爱心班的孩子建立了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至今共有235名孤儿从这种综合性的救助方式中受益。
助养流程:爱心班孤儿一对一助养流程(每年一次性或分期将捐助款汇入中心帐户)
注明:爱心班-XXXX
捐助人捐赠意向
第一步:初步沟通:签订助养协议,爱心班孤儿信息
第二步:建立捐助
第三步:持续捐助
捐助人: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受助孤儿:探望受助孤儿或与孩子通话、通信,将捐款按助养协议用于指定孤儿,反馈受助儿童信息给捐助人:单独简报、季度综合性简报,随时接受查询。
其他捐助形式
1、一对一助养社区内孤儿:所谓社区儿童是那些未能纳入爱心班模式的在家的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孤儿。据不完全统计,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因为毒品、艾滋病、贫困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孤儿可达8000名,光靠爱心班模式救助还远远不够。为此,我中心可以在我们工作的昭觉县竹核片区救助社区内的孤儿。我中心会将儿童家庭情况,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帮助通报给捐助人,以期建立起对于社区内孤儿的长期资助关系。汇款时请留言注明:“助养孤儿XXXX”
2、物品的捐赠:爱心班孩子比较需要的物品包括高低床、被褥、香皂、牙膏、牙刷、洗衣粉、毛巾、手纸、碗筷勺等生活用品,作业本、教辅资料、课外读物等学习用品,衣物,特别是保暖的冬装,有意进行物品捐赠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将如上物品发至我中心的地址,请在发出物品后与我中心办公室取得联系,以便物品到达后及时通知捐赠人。捐赠的衣物还可能根据需要被分发到贫困彝族乡村。
3、指定捐助爱心班项目:适用于所有一对一以外的对于爱心班的捐助,汇款时注明“捐助爱心班”。
捐款方式
1、银行汇款捐款:
开户单位: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人民币开户行:中国银行凉山分行营业部
人民币账号:63882448091001
2、邮政汇款:
地址:西昌市邛海新村五彩云霞
邮编:615000
地址:西昌市新村五彩云霞山庄
邮箱:lsyzdcwc@163.com 网址:www.lsyzdcwc.ngo.cn
附件一: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爱心班儿童助养协议
附件二: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社区孤儿助养协议
工作开展
1、救助因毒品、艾滋病和贫困致孤的儿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对300多名孤儿及其抚养家庭进行了生活救助;
2、组织受毒品和艾滋病影响的彝族妇女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在昭觉县竹核乡创办了1个“彝族妇女手工生产合作社”,吸收和培训了100多名贫困的彝族妇女参加手工生产并增加了收入。
3、利用民族民间艺术的形式宣传禁毒和艾滋病预防知识。2005年4月,我们在昭觉县竹核成立了一个民间艺术团,开始进行禁毒和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彝族母语戏剧《噩梦初醒的山寨》。目前,该剧已经通过了有关部门的评审,正在全州县范围内巡回演出。
4、另外,我们和美慈国际组织共同申请的耐克基金会项目已经开始实施,计划在3年内培训350个农村彝族女孩并帮助她们就业;同时在两个乡12个村的范围内对2500个青少年进行同伴教育,积极探索一种彝族乡村艾滋病控制模式。
本中心现有4个项目办公室(18名管理人员)、1个农村女子技能培训基地(5名培训教师)、3个乡村工作站(10名社区工作者)、1个乡村艺术团(19人)、1个社区同伴教育队(30人)、4个爱心班(195人)、2个手工生产合作社(210人)。中心建有自己的中英文网站,编辑印发了四期《凉山彝族妇女儿童资迅》,拍摄制作了各种光碟和公益广告。各种媒体经常报道本中心的活动。我们所开展的工作都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许多国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也与我们建立了广泛联系。
意义
在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明显滞后于东部沿海省市,甚至也滞后于西部汉族人口为主的地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便是其中代表。正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侯远高所说,“凉山不仅是经济二元结构的社会,还是文化二元结构的社会。城市是汉文化,乡村是彝族。”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要的问题是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基于此,侯远高和他的彝族同胞所创办的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其特点和价值便不仅仅在于针对毒品泛滥、艾滋病问题和孤儿展开宣传救助等慈善活动,其由本民族精英发起,积极利用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甚至彝族传统的社会组织方式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尤为值得关注。
由少数民族同胞自己创办的民族NGO在我国还不多见,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NGO多为从外部介入的国内或国际组织,由此面临的语言障碍、风俗不同以及难以深入社区工作的问题比较常见。而凉山妇儿中心依靠传统文化母体,杜绝民族虚无主义,凝聚民族自觉意识,积极整合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各级政府、默沙东制药、美慈国际等资源开展工作的方式,则提供了一种由民族内部崛起的公益组织运作模式。
如果说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抵抗全盘西化,那么少数民族同胞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防止“全盘汉化”。但在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文化要存活下去,又必须实现其文化的现代转型,侯远高认为,要实现这一点,“最主要是看我的民族有没有一批有文化自觉的人,他们既能够有能力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能够挖掘自己的传统,实现两种文化的整合。”——这对其他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同样具有价值。
参考资料
(1)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http://www.lsyzdcwc.ngo.cn/importantlist.asp?newsid=362
(2)腾讯公益网 http://finance.qq.com/a/20081017/002674.HTML
(3)中国战友联盟网 http://bbs.zywl.cn/thread-81410-1-1.html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