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南椴

海南椴

海南(Diplodiscus trichosperma (Merr.) Y. Tang, M. G. Gilbert \u0026 Dorr),锦葵科(Malvaceae)独子椴属(Diplodiscus)半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海南椴是中国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生长于中海拔的山地热带雨林中。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海南椴高达15米,树皮灰白色;幼枝密被灰褐色茸毛,老枝无毛;叶薄革质,卵圆形;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多花,花序梗密被黄色星状茸毛;蒴果倒卵形,有5或4棱,每室1-3种子;种子椭圆形,密被褐色长柔毛。

海南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199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级别II级。2021年再次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II级。海南椴是一种特用纤维植物,是制作绳索类的优质纤维原料;海南椴耐干旱瘠薄,是石灰岩地区荒山绿化优良树种;海南椴是中国特有植物,对研究椴属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其区系地理有重要学术价值;海南椴的枝和叶可供提取黄酮

形态特征

海南椴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白色。

嫩枝密被灰褐色茸毛,老枝暗褐色,秃净。

叶为薄革质,卵圆形,长6-12厘米,宽4-9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微心形或截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贴紧灰黄色星状短茸毛,全缘或微波状,或上部有小齿,基出脉5-7条;叶柄长2.5-5.5厘米,被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6厘米,花序柄密被灰黄色星状短茸毛;花梗长5-7毫米,被毛;苞片小,早落;花萼2-5裂,裂齿大小不等,长3-4毫米,外面密被淡黄色星状柔毛;花瓣黄或白色,倒披针形,长6-7毫米,钝头,无毛;雄蕊20-30枚,花丝基部连成5束,无毛;退化雄蕊5枚,披针形,长约2.5毫米,顶端尖;子房卵圆形,5室,密被星状短柔毛,花柱单生,柱头锥状。

果实

蒴果倒卵形,有4-5棱,长2-2.5厘米,内面无毛,外面密被淡黄色星状短柔毛。

种子

种子为椭圆形,长约4毫米,密被黄褐色长柔毛。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海南椴是中国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海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生境

海南椴为热带性树种,多生长在热带季雨林中,喜欢温度高、热量丰富的环境,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海南椴可在酸性砖红壤、中性至微碱性褐色石灰土、酸性赤红壤等不同土壤中生长,也可生长在石灰岩山上岩石裸露、土层瘠薄干旱的地方。

生长习性

海南椴花期秋季,果期冬季,主要开花时间为9月下旬,但10月上旬仍有少量花蕾未开放。果实成熟时间为11月上旬,成熟果实会由青灰色变成黄褐色。海南椴喜光,不耐遮蔽,半荫处也可生长,在荫蔽处长成细弱灌木状。

自然繁殖

自然状态下通过种子繁殖,海南椴六年生开始开花。果成熟后,自室背开裂为5瓣,每一瓣内有种子1一3粒,多数2粒。种子萌发容易,发芽率高,种子出土萌发时,胚根冲破种皮向下生长,胚轴伸长向上弯曲拱出土面。子叶出土后10天左右出现第一片真叶。海南椴的植株生长较快,在适宜条件下最快时年高生长可达2米以上,直径生长可达2厘米以上。

人工栽培

播种繁殖

海南椴播种繁殖比较容易。先在苗圃里播种,春季播种发芽率较高,待幼苗成长到一定高度,次年春季可移植到造林地。

扦插繁殖

海南锻插繁殖较难,发根能力较差。从初步的扦插试验来看,用侧枝扦插很难成活,用一年生主干扦插,也仅有少量几株生根,发根率低,根系少,插条基部难以形成愈伤组织,根从靠近基部的皮部发出。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海南椴播种地以地势平缓的地方,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移苗地应在土壤疏松肥沃,光照条件半阳或全阳的平缓地,播种和移苗前都要施基肥。

播种

海南椴播种可以冬播,也可以干藏到第二年春、夏、秋播种,以春播为好。播种前施基肥,采用条状点播,播种后覆土,用稻草覆盖,保持苗床湿润。播种后约20天发芽完毕,发芽率较高。

移苗

为充分利用土地和种子,生产优质苗木,海南椴苗期需要移栽一次。移栽可选择营养袋移植或苗圃地移植,选择营养袋时,应在苗木出齐后20天左右进行,选用合适尺寸的营养袋和疏松肥沃的营养土,移苗后在荫蔽处放置一段时间,再移到有阳光处培养;选择苗圃地时,应在苗木出齐后1个月进行,最好在阴雨天移栽并适当修剪苗木主根,移栽后浇水保持湿润。

水肥管理

在苗木生长期间,应除草松土2-3次,有条件的可在每次松土后施有机肥,并可每年人工抚育1-2次,割除植株周围的灌草植物,并培土,有助于改善其生长小环境,促进苗木生长。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海南椴是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1997-2003年进行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海南省椴所处群落面积446公顷,共有3.17万株,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436公顷,3.14万株,分布在海南的有10公顷,约300株。

致危因素

海南椴主要受到乱砍滥伐的影响,导致其栖息地减少,分布区域狭窄,进而种群衰退,幼树较多,大树很少。

保护等级

1999年,海南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级别II级。

2021年,海南椴再次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II级。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在海南椴自然分布区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如中国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迁地保护

海南椴于1987年被引种到中国广西石山树木园,长势良好,已开花。1990年,中国广西桂林植物园引种了海南椴的一年生苗,营养生长良好,年均直径生长在1cm以上,可安全过冬。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海南椴是一种特用纤维植物,是制作绳索类的优良材料,树皮拉力强、耐水、耐磨,纯纤维素含量较多,自然束拉力和栽培优良黄麻接近,是优质纤维原料。

生态价值

海南椴因耐干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岩石裸露的石灰岩山上能正常开花结果的特性,在中国广西平果市的石漠化、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区域进行裸根苗植苗造林成活率较高,是石灰岩地区荒山绿化优良树种,具有生态重建,恢复山体植被的作用。

研究价值

海南椴是中国特有植物,对研究椴属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其区系地理有重要学术价值。在中国的第三纪地层中发现的化石花粉“Tiliaepollenites lingfengensis Sun”与海南椴花粉有亲缘关系,说明该第三纪植物可能与海南椴具有亲缘关系。古近纪时,东海陆架盆地和渤海沿岸地区发现有该化石花粉,但新近纪时,该化石花粉未被发现,反应了远古时期气候和植物分布的变化。

参考资料

Diplodiscus trichosperma.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Diplodiscus trichosperma.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