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蓓佳

黄蓓佳

黄蓓佳(1955年6月27日至今),女,中国当代作家。1955年出生于如皋市,受家庭影响自幼与文学结缘。1973年发表了处女作《补考》,下乡期间仍笔耕不辍。恢复高考后黄蓓佳于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前,出版了她个人的第一本小说集《小船,小船》。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至江苏省外事办公室从事“友好城市”工作。毕业后,黄蓓佳的创作主要聚焦在成人文学。她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目光一样透明》《新乱世佳人》等。1983年与爱人步入婚姻。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曾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1996年黄蓓佳创作了她的儿童文学成名之作《我要做好孩子》,这部作品不仅为她赢得了一些儿童文学的奖项,而且至今仍被多地列为学校阅读课的必读书目之一。

黄蓓佳长年深耕儿童文学,版权输出海外10多个国家,迄今为止作品已经被翻译成法文、英文、德语、韩文、俄文、日语等十种语言。黄蓓佳代表作品有《我要做好孩子》《童眸》《野蜂飞舞》《奔跑的岱二牛》等。其中,《野蜂飞舞》曾获2019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文字)奖,并且根据这本儿童文学改编的儿童剧获得了江苏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人物经历

1955年,黄蓓佳出生在如皋市的一家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教师,并且在文学、绘画和音乐等方面都有造诣。受父母影响,黄蓓佳三岁时开始接触唐诗,七岁时读了人生第一篇小说《野火吹风斗古城》,从小就展现了非凡的文学感知力。童年时期的黄蓓佳还对军队有着特殊情结,这在她后来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1969年,彼时任职于县教育局的黄蓓佳父亲带着全家下放到了黄桥古镇,黄蓓佳在这里度过了中学的青春时光。

1972年,高中毕业的黄蓓佳因“出身不好”与南京艺术学院失之交臂,同年回到家乡与外婆作伴。这一时期的黄蓓佳在小学代过三个月的课,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给她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73年,黄蓓佳在上海的《朝霞丛刊》上发表了处女作《补考》。1974年,黄蓓佳下乡插队,在长江下游的一个小岛上当工人。插队期间,黄蓓佳仍旧坚持阅读与写作,练习创作小说和散文,有时也会在杂志上发表作品。1975年,她的作品在《钟山》杂志发表。

文革结束后,黄蓓佳于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正这一时期与少年文艺出版社结缘,在编辑的鼓励之下,她开始接连不断地创作儿童文学,毕业前,出版了她个人的第一本小说集《小船,小船》。

1982年黄蓓佳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黄蓓佳的创作主要聚焦在成人文学。她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目光一样透明》《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派克式左轮》,中短篇集《玫瑰房间》,散文随笔集《窗口风景》《玻璃后面的花朵》等作品,其中《派克式左轮》被改编为电视剧。

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6年,黄蓓佳的女儿面临升学问题,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使黄蓓佳想再一次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抒发在儿童文学里。由此,黄蓓佳的儿童文学成名之作《我要做好孩子》应运而生,这部作品不仅为她赢得了一些儿童文学的奖项,而且至今仍被多地列为学校阅读课的必读书目之一。

近年来,黄蓓佳呕心之作《童眸》《野蜂飞舞》《奔跑的岱二牛》陆续面世,并三次斩获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奖。退休以后,黄蓓佳依然笔耕不辍。近几年,她仍保持一年一部长篇的进度进行创作,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精神佳肴。她随后二十余年持续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领域内深耕,直到退休后才一门心思创作儿童文学。到目前为止,黄蓓佳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法文、英文、德文、韩文、俄文、日文等十种语言出版,这也使她能用更广阔的语言视角去审视儿童文学

2022年11月10日,黄蓓佳以飞行嘉宾身份参加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

主要作品

儿童文学

小说

散文

以上作品参考资料

编剧作品

创作特点

非聚焦型视角展现儿童内心世界

非聚焦型视角是指作者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一个叙事视角游移到另一个叙事视角,黄蓓佳的儿童文学中就具备这一特点。叙述者不参与小说的发展,但又清楚地知悉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今天我是升旗手》和《我飞了》中,黄蓓佳就通过开启上帝之眼来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儿童一反常态的行为也许正是彼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而这正是最容易被成人世界所忽略的,黄蓓佳使用这种视角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共情。

感伤的浪漫主义元素

从小说中感伤主义的构思,到充满着喜剧色彩的故事结构,感伤浪漫主义的元素始终贯穿在黄蓓佳的作品之中。她擅长用成熟的思考将青春期的悸动剥离后,进行冷静的浪漫描写,带着“忧伤的浪漫”进入主题的深层模式表达。小说集《雨巷同行》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故事以朦胧的意象地呈现出来,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除此之外,《柔情似水》《仲夏夜》《婚姻变奏》和《午夜鸡尾酒》中都有着相似的氛围。长篇小说亦有体现,《婚姻流程》虽然是黄蓓佳写作风格转向现实主义的转折点,但这也是一部黄蓓佳使用感伤的浪漫回答冷酷现实的生动例子。黄蓓佳用作品向世人展示了浪漫不是儿童文学的专属,成人文学中也不可或缺。

兼具儿童和成人两种视角

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是儿童。因此,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必须具有“儿童本位”意识。黄蓓佳的作品中则时时表现出这种本位意识,人称的变化体现出了她的作品中尝试与读者形成平等对话所做的努力。比如《野蜂飞舞》中,存在着童年和成年两种视角,但互不冲突。徐教授的成人知识分子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形象形成了精神上的同构关系,孩子需要成年人的精神支持。正是因为黄蓓佳有较长时间的跨龄创作经历,因此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兼具了儿童世界的纯真和成人世界的复杂,正如她所说,“好的儿童文学适用所有年龄段的读者。”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备注:作者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一些奖项在报道和个人简介中多次被引用,但年份不详)

人物评价

作家毕飞宇曾用"永不停歇的写作者"来形容黄蓓佳,而苏童形容黄蓓佳像“武林女侠”,一手小心地提着少儿文学娇气的小花篮,从小花篮里抽出来一把刀,是磨得很亮的大刀,它被用来主攻成人文学。

作家曹文轩称赞黄蓓佳道:“她一开始就是真正的作家,是把文学性看得高于一切的作家。这么多年过去,她也未能学会让她的作品屈从于商业化需求。她对自己的作品始终有不可更改的文学要求,从构思到语言、从情节到细节都非常考究,从《童眸》到热销500万册的《我要做好孩子》等,黄蓓佳的每部作品都无愧于文学。”

评论家吴俊认为,黄蓓佳的作品特别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因为里面有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且语言在个性化和规范化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堪称典范。他希望这样的阅读经历继续传递到下一代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兰州大学教授李利芳认为,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其实很短,这其中真正具有原创及美学观念突破的作家作品并不是很多,黄蓓佳毫无疑问是具有标识价值的。“黄蓓佳是新时期以来为数很少的在全人生视域内定位儿童文学书写、且的的确确书写出真实而深刻的人生景观的作家。”

人物轶事

误打误撞学文科

1977年,彼时已经22岁的黄蓓佳刚考入北京大学,本来有机会选择理科专业,但父亲戏称她年龄已大,不适合理科的高难度学习,这才使得黄蓓佳“稀里糊涂”地选择了中文系,并走上职业作家道路的真正起点。她自己也说“我是晚熟的人,这五十年是一点一点进入写作状态。”

女儿成就了自己

黄蓓佳忙于创作的时候无暇顾及女儿,丈夫又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作,经常是做蛋炒饭或者门口买两个包子就糊弄一顿饭。后来早早在女儿十六岁的时候送她出国,女儿也很独立,后来从读研到结婚生子,无一依靠家里。女儿的懂事和支持给予了黄蓓佳大量的创作空间与灵感。

参考资料

黄蓓佳: 永不停歇地写作,希望为孩子留下更多精品.澎湃新闻.2023-06-05

访谈 | 黄蓓佳:我对这个世界永远好奇.中国作家网.2023-06-05

黄蓓佳.中国作家网.2024-03-04

2019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颁出 14种作品脱颖而出.央广网.2023-06-05

喜报!文广旅3部作品获省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6-30

黄蓓佳的作品.豆瓣.2023-06-05

上海国际童书展|15部作品获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澎湃新闻.2023-06-05

疫情年聚焦现实主义作品,2020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颁出.澎湃新闻.2023-06-05

【为国争辉南通人】黄蓓佳:让世界倾听中国故事.澎湃新闻.2023-06-05

“分界书屋”来了一群小读者,《我在岛屿读书》今晚畅聊儿童文学.腾讯网.2023-06-05

红粉 (2007).豆瓣电影.2023-06-05

黄蓓佳:《派克式左轮》是我最好的剧本(附图).新浪娱乐.2023-06-05

黄蓓佳跨界小说中的感伤浪漫抒写风格.中国作家网.2023-06-05

丁帆:黄蓓佳在跨龄写作中的浪漫坚守.中国作家网.2023-06-05

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一览.中国作家网.2023-06-05

8部作品获汪曾祺文学奖 苏童等获奖者畅谈创作感受.新浪网.2023-06-05

耕耘五十载,江苏文学界致敬黄蓓佳:写出吾土吾民吾精神的“国民作家”.腾讯网.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