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教案
丹阳教案是指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4月25日,丹阳市人民发现天主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激起公愤,遂将教堂焚毁的一件民间自发反帝爱国历史事件。
丹阳教案发生之后,无锡、金匮等县也发生了民众烧教堂、反洋教、驱教士的教案,最终以相关官员革职入狱、清廷赔款结束。
主要人物
查文清是海宁市人,同时也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的祖父,在清朝光绪丙戌年(1886年)考中进士,之后于清光绪庚寅年(1890年)任丹阳知县,又因政绩加同知衔,奉命调查丹阳教案,后因不畏权势,袒护丹阳百姓得罪了清廷,被革去官职,百姓因敬佩他高风亮节的为人便为其树立了一座“去思碑”,还将其赞誉为“查青天”。
事件背景
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法国传教士曾在丹阳市开办育婴堂和教会学校,民间传闻天主教会残害儿童,一时间群众哗然,4月25日,天主教堂附近居民数十余人要求进堂查看讨要说法,遭到了教会的严词拒绝。
事件经过
众人讨要说法无果后随即从后门进入,在教堂的桑田里挖出了七十余具儿童尸首,育婴堂内无一活婴,一时间群众怒火中烧,心中气忿,将天主教堂包围了起来,官府随即派兵解围,民众群起而反抗,击毙官兵数人,之后又放火烧毁了天主教堂及附近20余间房屋,史称“丹阳教案”。
事件处置
时任丹阳市知县的查文清,在丹阳教案事发当日便赶到了现场,了解事情经过之后便将此事汇报给了镇江市知府王仁堪,镇江知府王仁堪同样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深知此时涉及到洋人所以不好处置,随后与查文清一起勘验现场,发现天主教堂中孩童尸体的残肢断臂,模样凄惨,两位官员相对流泪,随后为民请命,向上据理力争,申明此事为教会咎由自取,在朝廷受到外国列强的施压,以爱新觉罗·奕劻为首的清廷要求严厉惩办闹事百姓,派遣查文清抓捕为首闹事之人。
事件结果
查文清在一番思考过后始终坚持将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抓捕任何一人,最终因得罪了朝廷被革去了官职。
事件反响
“丹阳教案”事发之后,在无锡、无锡市、阳湖、江阴、如皋市等县也发生了民众烧毁教堂、反对洋教、驱逐教士的教案,一时间轰动全国、震惊朝廷。随后清廷为给洋人一个交代,派遣两江总督刘坤一将六个知县一并惩处,又将二十一人逮捕判刑,赔款十二万元结案。此次教案,从本质上是晚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发生的民族矛盾,是民间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参考资料
1924 年,丹阳全城送别“查青天”.丹阳新闻网.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