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腰燕

金腰燕

金腰燕(学名:Cecropis daurica)是鸟纲雀形目燕科燕属的一种鸟类,又被称为赤腰燕、花燕、巧燕。金腰燕体长16-20cm,体重约25g,身体呈流线形,两翼狭长,尾部长且分叉较深,擅长飞行。其头背部为深蓝色且具有金属光泽,颈侧有显著栗色,胸腹部为白色且具有黑色细纹。腰部还有条显眼的栗黄色腰带,这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金腰燕的雌雄个体羽色无显著差异。

金腰燕共有8个亚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中部,欧洲南部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等地区,在中国境内分布于除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甘肃省西部、青藏高原中西部以外的其余地区。金腰燕除分布在非洲的3个亚种外,其余亚种均为候鸟,会随季节进行迁徙。

世界范围内,金腰燕数量众多且较稳定。2017年,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LC)。

形态特征

金腰燕雌雄个体羽色相似,体长16~20cm,体重约25g,身体呈流线形。两翼狭长,尾部长且分叉较深,擅长飞行。

其头背部为深蓝色且具金属光泽,颈侧具有显著栗色。胸腹部为白色且具有黑色细纹,腰部有明显栗黄色腰带。两翅小覆羽与中覆羽与头背部同色,外侧覆羽与飞羽为黑褐色。尾羽亦为黑褐色,尾下覆羽略带黄色。其虹膜呈暗褐色,喙为黑褐色,跗和趾暗为褐色。

幼鸟与成鸟相比,其头背部羽色暗淡,尾羽稍短。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金腰燕在西伯利亚地区、蒙古、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印度尼泊尔、中国、欧洲南部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等地区均有分布。

中国分布

金腰燕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除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甘肃省西部、青藏高原中西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中国境内主要有三个亚种分布:金腰燕指名亚种(Cecropis daurica daurica)、金腰燕普通亚种(Cecropis daurica japonica)、金腰燕尼泊尔亚种(Cecropis daurica nipalensis)。其中金腰燕普通亚种(Cecropis daurica japonica)的分布范围最广。

亚种分布

经过遗传信息分析比对,金腰燕被分为8个亚种:

栖息环境

金腰燕主要栖息于海拔较低的丘陵或平原地带,生活于山地森林、灌木丛、湿地、石壁等群落中,常在人类居所上营巢。

生活习性

迁徙行为

金腰燕生活在较高纬度地区的金腰燕亚种具有迁徙行为,于每年3-4月到达夏季繁殖地,同年9-10月飞往越冬地。其在迁徙过程中常出现不同亚种混群的现象,因此较难准确辨别各亚种迁徙路径。

觅食特征

金腰燕是著名的食虫鸟类,成鸟和雏鸟均以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的昆虫为食,其并不采食谷物,也不采食人为悬挂的昆虫。且金腰燕仅在飞行时捕食,所捕昆虫均为草地或林地上空具有飞行能力的成虫,这种捕食特征使其能够避开与麻雀等飞行能力弱的小型鸟类间的食物竞争,但也增加了雏鸟的生存难度。繁殖期的金腰燕常在空中结群飞行,共同捕食昆虫。

繁殖哺育

筑巢

金腰燕为“一夫一妻”制,在3月底4月初迁徙至繁殖地后即成对活动,而后共同筑巢育雏。

金腰燕的巢主要由泥混杂干草、羽毛制成,大多呈长颈瓶状,一般建在距地面3-15m的建筑外屋檐下。巢全长17.0-32.0cm,宽15.5-37.0cm,高5.4-22.0cm,巢颈长2.0-13.0cm,巢口一般只有一个,径宽5.6-16.0cm,开在瓶口端。金腰燕筑一个巢用时为20-25天。

金腰燕有利用旧巢的属性,每年飞回后若旧巢未被破坏且周围环境无较大变化,则一般选择修补旧巢进行繁殖,有时也会在家燕废弃的旧巢上营建新巢。

金腰燕的巢大多都单个存在,但偶尔也观察到有两巢并联,甚至多巢堆建的情况。

产卵与孵化

金腰燕在筑巢结束后开始产卵,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具体时间会因巢的完工时间而有所差别。

金腰燕年产两窝卵,每窝卵数为2-4个。卵为椭圆形,乳白色,表面无斑块分布。卵长径约2cm,短径约1.5cm,重约2.9g。其孵卵期约为17天。

金腰燕主要由雌鸟担任孵卵工作,雄鸟则常站于离巢不远处。

育雏

金腰燕为晚成鸟,由双亲共同育雏。每窝雏燕数为3-4只,刚出壳的雏鸟约重2.3g,其体重于17日龄左右达到峰值约21g,而后逐渐下降,最终其体长和体重逐渐发育完毕并趋于稳定。

雏鸟约在25日龄时开始离巢,离巢后不再回巢过夜,但仍需亲鸟继续哺育10天左右。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金腰燕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范围广泛,种群数量较多且比较稳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17年公布的评估结果中估算金腰燕成年个体数目约有一千万到五亿只。

生存干扰

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鸟类,金腰燕的生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

1.巢址减少。现代化的城镇改造常导致金腰燕的旧巢址被破坏,而有檐建筑的减少也使其新巢址的选择变得艰难。

2.噪音污染。人为产生的噪音会降低金腰燕成鸟在孵卵育雏期的出巢捕食次数,影响其对早成雏的哺育,进而导致雏鸟的存活率降低及生长发育情况较差。

3.农药滥用。为防止农业害虫而滥用的农药会通过昆虫,在金腰燕体内富集,导致其孵化率降低以及成鸟与幼鸟的死亡。

4.缺乏保护意识。现代部分人缺乏动物保护意识,其肆意破坏国家体育场的行为也是影响金腰燕在城市中繁殖的重要因素。

保护级别

2017年,金腰燕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LC)。

相关知识

与家燕对比

文化象征

在中国,燕类自古是人们心中吉祥的象征,有燕子在家里筑巢常被人们视为喜兆。以金腰燕、家燕为代表的燕类,由于具有春来秋去的特性而常被人们视为“报春鸟”。再加上燕子常与人类比邻而居,在繁殖期捕食农业害虫有利于农耕,故其又被称作“丰收鸟”。燕子雌雄相伴、为孵育后代辛勤筑巢捕食的行为也被人类赋予上美好的品德,成为美好爱情的象征。燕子也常常作为意象进入诗人的诗句中,如《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中就有“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的句子。

参考资料

Cecropis daurica Laxmann,1769 中文名: 金腰燕 (jīn yāo yàn).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17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Cecropis daurica.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3-06-0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8-19

..2023-06-01

..2023-06-01

Swallows.IOC World Bird List 12.2.2023-05-31

..2023-06-01

..2023-06-01

..2023-06-01

..2023-06-01

..2023-06-01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