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弄岗穗鹛

弄岗穗鹛

弄岗穗(学名:Stachyris nonggangensis),是一种林鹛科穗鹛属鸟类。体长17-18厘米,体重33-38克。头部主要为深灰褐色,耳后部有白色新月形斑块。虹膜浅灰绿色,喙黑色,上喙尖端浅黑色,下喙基部向尖端逐渐变白。上体及两侧棕色。喉部、上胸部白色,有深灰褐色斑点;胸部两侧、下胸部、腹部深灰褐色。尾棕色,脚红黑色,两性相似。

弄岗穗鹛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南部的中越边境地区,在2005年2月被首次发现。主要栖息于亚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以昆虫、植物病原线虫以及软体动物门为食。除繁殖季节成对外,其余时间常集5-10只小群在林下岩石、灌丛、树枝上活动。性隐匿,不甚畏人;善跳跃,不善飞翔。

截止2016年,弄岗穗鹛全球成熟个体种群数量约为2500-9999只,且呈下降趋势,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为濒危(EN)。同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等级为易危(VU)。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评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命名与分类历史

弄岗穗鹛,属于雀形目林鹛科穗鹛属。2005年2月,中国鸟类学家周芳和蒋爱武在中国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时首次观察到该物种。2006年1月捕获模式标本,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物种。2008年,正式描述了该物种,赋予双名“Stachyris nonggangensis”。弄岗穗鹛成为第2个由中国鸟类学家发现、描述并命名的鸟类新物种。

形态特征

弄岗穗鹛体长17-18厘米,体重33-38克。头部主要为深灰褐色,耳后部有白色新月形斑块。虹膜浅灰绿色,喙黑色,上喙尖端浅黑色,下喙基部向尖端逐渐变白。上体及两侧棕色。喉部、上胸部白色,有深灰褐色斑点;胸部两侧、下胸部、腹部深灰褐色。翅膀圆形相对较短,与圆形尾巴等长,尾棕色,脚红黑色。两性相似。

分布栖息

弄岗穗鹛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南部的中越边境地区,栖息于亚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雨林的优势树种是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偏向选择植被盖度低、空旷透风的生境,可能与雨季时森林内部潮湿闷热、草本层茂密盖度高影响觅食活动有关。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弄岗穗鹛以昆虫、植物病原线虫以及软体动物门为食。通常在较低海拔、有一定裸岩的中、下坡位觅食。较厚的落叶层保水性较好,无脊椎动物更丰富,因而常在落叶较厚的区域翻动落叶寻找食物,也在岩石缝隙觅食,有时还会在小土墩寻找食物,连续觅食常常超过两个小时,觅食一段时间后会在裸露的岩石或树枝上整理羽毛。湿度对觅食地的选择也有影响,雨季多选择在相对干燥的生境觅食,旱季则相反,多在落叶层湿度较大的生境中觅食。

社群行为

弄岗穗鹛除繁殖季节成对外,其余时间常集5-10只小群在林下岩石、灌丛、树枝上活动。

弄岗穗鹛行为与鹪鹛属(Napothera)鸟类行为相似,常与鹛属鸟类共同出现,有时可看到斑颈穗鹛穗鹛属 strialata)帮其理羽,有时与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混群。

鸣唱行为

鸣唱声为高亢的单声调长音“chiu”。

节律行为

繁殖期间,弄岗穗鹛夜间栖息在石灰岩峰顶茂密的灌木丛中,中午通常在树枝或藤蔓休息。其为留鸟,有一定垂直迁移行为,这可能与食物有关。

其他习性

弄岗穗鹛性隐匿,不甚畏人。经常在岩石上行走,且多活动于阴暗的林下环境。善跳跃,不善飞翔,在受到惊吓与转移时才会飞行,只飞很短的距离。

生长繁殖

筑巢

弄岗穗鹛繁殖季节在4-6月。性器官在一月下旬就已开始发育,多数弄岗穗鹛3月中下旬便开始成对觅食,四月份筑巢,巢穴置于海拔206-323米的山腰大块岩石上或置于石灰岩悬崖洞,大部分洞面向西北侧。巢呈碗状,边缘不规则,巢穴最外层由蚬木(Excetrodendron hsiemvu)、肥牛树(Cephalomappa sinensis)、红花天料木大风子属 hainanensi)或芸香竹(Monocladus amplexicaulis)的干燥叶子与树枝组成,最内层由崖爬藤属(Tetrastigma)气生根金鱼藻构成。巢穴的平均高度约为5.4米。

繁殖育雏

弄岗穗鹛筑巢后约7天产下第一枚蛋。窝卵数4-5枚,卵椭圆形呈白色,平均重量约4.8g。孵化工作由雌鸟承担,通常在产下最后一个卵后开始孵化,孵化期间,会减少休眠期频率、延长休眠期时长,每天离开巢穴觅食大约2-3次。由于单一性别孵化模式,在雌鸟外出觅食时,巢穴捕食风险增加,若离开时间过长,卵的温度会降低而导致孵化失败。孵化期超过18天,繁殖成功率较低。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邦亮东部黑冠长臂猿国家级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春秀水源林保护区弄岗穗鹛种群数量预计为1300只;越南Trung Khanh Gibbon保护区约为200只。因此全球种群规模预计为1500只。考虑到仍然有合适的栖息地可供调查,例如越南,也可能出现在这些栖息地之外。截至2016年,弄岗穗鹛成熟个体数约为2500-9999只成熟个体,种群数量预计趋于下降。

致危因素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威胁弄岗穗鹛生存的首要因素。它的栖息地因农业扩张与道路建设而支离破碎,并且受到伐木影响。此外,天敌捕食也威胁其生存,例如蛇、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模棘唇足纲(Scolopendra subspinipes),弄岗穗鹛的巢穴通常在岩石上,因而巢捕食率较高,可达75%以上。

保护级别

2015年,弄岗穗鹛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等级为濒危(EN)。

2016年,弄岗穗鹛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为濒危(EN)。

2016年,弄岗穗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等级为易危(VU)。

2021年,弄岗穗鹛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评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近种鉴别

弄岗穗鹛与乌穗鹛穗鹛属 herberti)同属林鹛科穗鹛属,外形相似。

参考资料

Stachyris nonggangensis .ITIS.2023-06-06

Nonggang Babbler.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3-06-06

Stachyris nonggangensis Zhou Fang & Jiang Aiwu, 2008.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6-06

..2023-06-06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生物多样性.2023-06-06

..2023-06-06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3-06-06

..2023-06-06

..2023-06-06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6-06

Stachyris herberti.ITIS.2023-06-06

Sooty Babbler.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