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旭日街2号,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祭祀海神的场所,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唐朝以后经过历代的翻修扩建,在宋朝时达到巅峰,民国后逐渐衰败,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进行复原和重建,恢复其历史风貌,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南海神庙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是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其他建筑则以5座主建筑为核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整体建筑采用悬山顶、单檐歇式和硬山顶三种建筑结构,具有明代恢宏壮观古朴的建筑风格。除主要建筑外,南海神庙内还保有大量古碑刻、码头遗址、牌坊和古树名木等,每年还会在庙内举办广州地区最古老的民间庙会活动——波罗诞庙会。
2011年,南海神庙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国务院评选海南神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始建
古时航海技术较为落后,人们在科学知识方面较为匮乏,认为航海安全问题是由海神决定的,为了获得海神庇护,古人常常在船只出入港口时,向海神祈求海面平静无波澜,保证船只能够顺利航行。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杨坚听取大臣建议,决定在入海口建立祭祀海神的庙宇,奉祝融为海神,祝融本为火神,古人认为“火之本在水”,于是祝融变成为水火之神。扶胥镇(今黄埔区南海神庙东侧的庙头村一带)地处海上交通要道,可抵达南海各国,地理位置优越,庙宇建造在此,既可以在出海时方便祭祀,又可以作为归航的标志,且当地经济发展较快,人口众多,也可以保证庙宇长盛不衰,香火不断。
扩建
唐开元十四年间(公元726年),张九龄奉李隆基命令到达南海祭祀海神,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封南海神为“南海广利王”,并将南海神庙进行重新翻修,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广州刺史孔戣扩建南海神庙,将院中原本的庭坛改为东西序和厨房,作为斋戒和祭祀之用,并邀请韩愈撰写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的碑文。
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广州市知州余靖对南海神庙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修建,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广州知州程师孟在广州西城航海门西侧建造了南海神庙西庙,并在惠州和东莞分别建立分庙,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当地官员对南海神庙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整修,翻新了道路、大门、仪门、东西廊房、拜厅、大殿、后殿、厨房和斋堂等多个建筑。此后,南海神庙还进行了多次局部修缮,直至清末时期。
损毁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四起,政府逐渐忽视南海神庙,不再维持修缮,西方思想风俗传入中国,民间受此影响,不再修缮官庙,南海神庙逐渐衰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广东省长陈济棠的夫人莫秀英到南海神庙上香,看到神庙破败不堪,出资修缮,主要修复拜亭和后亭并修建了秀英码头。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南海神庙,将其作为军队驻扎地。
1964年,南海神庙被用于广州海运学校的办学地,1966-1976年,文革期间,南海神庙内建筑大部分被毁,神像全部被砸碎,三分之二古碑刻遭推到断裂,南海神庙遭到重创。
重建
1983年后,南海神庙的土地使用权移交给了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委员会决定重建南海神庙,1986年,这项工程正式实施动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建筑,复原石碑等,南海神庙修复工程于1991年竣工。2006年,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瑞典国王王后抵达南海神庙,并观看了祭海仪式。
主要建筑
南海神庙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深五进,坐北朝南,以中轴线为中心,其他建筑对称分布,中轴线上的主题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后殿,两侧建有廊庑,西南小岗上带有浴日亭。
头门
头门采用砖木结构,面宽三间,东西侧设置八字墙,寓意稳固牢靠。横梁上的木雕保留了宋代的雕刻特色,屋顶采用硬山脊设计,花板屋脊则呈现出清代的经典风格。头门的东西两侧均设有塾台,这种建筑形式源于周代。
仪门
仪门,即礼仪之门,正上方悬挂有“圣德咸沾”的清代匾额,寓意为圣上和大众均可以沾光,中间有三个大门,俗称“山门”,在古时,讲究等级观念,中间的门只有高管和贵族可以进出,其他官阶较低的官员和民众只能走侧门。仪门门口有一对石鼓,鼓脚刻有蜜蜂属、猴子、鸟雀和梅花鹿四种动物图案,其谐音为“封侯爵禄”,希望前来祭拜南海神的人都能加官进爵,升官发财。
礼亭
礼亭又称“拜亭”,始建于明朝,是一座木结构建筑,采用单檐歇山顶式设计,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通透,与大殿互相衬托。
大殿
大殿是南海神庙中最雄伟的建筑,是一座仿照明朝建筑风格的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式结构,采用十二架犀前后三橡袱用四柱形形式,殿上房梁的驼峰刻有云纹,上下梁间采用斗拱支撑,所有梁均采用入方式,不使用钉子。大殿正中央供奉着南海神祝融的神像,传说祝融被封楚地,是楚人的祖先。
后殿
后殿又称“昭灵宫”。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任广东省省长时使用钢筋混泥土对后殿进行改建,1991年修建时,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后殿是南海夫人的住所,在宋朝时,她被封为“明顺夫人”。传说在后殿的拜石上三拜明顺夫人,可以得贵子,有好运,家庭和睦,所以后殿一直以来都香火鼎盛,游客来游览南海神庙时,均会对夫人进行参拜,求神赐福,保佑家人平安。
浴日亭
浴日亭位于南海神庙西侧的土阜章丘上,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浴日亭是宋元时期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的名胜地。亭内竖立着苏东坡的《浴日亭》诗碑,南宋时期广州市知州留筠临摹苏东坡的手迹刻在石碑上;碑文背面有明代岭南名士陈献章以茅龙笔所书写的《浴日亭追次东坡韵》诗碑。
建筑特征
建筑构造
南海神庙的主体建筑大部分均是采用砖石结构建造,并使用木梁承重方式为主,建筑体量通常较小。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经过各朝各代修和保存的古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二是古建筑已经损坏,是近些年按照传统结构建筑风格复原的建筑。例如古建筑头门,采用砖木结构,面阔三间,硬山顶式形式,一门四塾的春秋时期建筑形制和风格。例如复原建筑大殿,采用歇山顶式设计和岭南厅堂形式的梁架建造而成,具有灵巧飘逸的特点。
建筑用材
南海神庙内的主要建筑如头门、仪门、昭灵殿的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屋面,使用由青砖砌成的砖墙承重,地面使用长条形花岗石铺成,在建造材料方面,大多使用混凝土建造。牌坊和石碑碑刻等古建筑物大部分均采用花岗岩制作而成。
建筑装饰
南海神庙屋顶采用悬山顶、单檐歇式和硬山顶三种样式组成,屋顶屋脊装饰以双龙、鳌鱼等水族动物为主,配有云朵、水纹和花草作为装饰,墙面整体较为素雅。屋身的砖块排列整齐严密,墙面保留原色,体现简朴特征,采用格扇门,菱形窗,门窗无过多装饰。地面以冷色调为主且样式较为单一,线条笔直,地块较大,彰显严肃稳重。
南海神庙建筑装饰多以素雅为主,色彩以大面积的灰色、黑色、红色为主,屋顶使用较为明亮且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红色和绿色,屋身使用以灰、红、黑、白、黄五个颜色,基地采用灰色的青砖,整体颜色较为平淡,传承了中国传统寺庙素净的风格。
文物遗存
文物古迹
古碑刻
南海神庙现存各类碑刻共计47块,其中包括唐碑1块、宋碑3块,元碑10块,明碑17块,清碑4块,复制刻碑10块和现代名人撰写的古诗碑刻9块,因此,南海神庙有着“南方碑林”的美誉。
御碑
南海神庙的仪门东西廊(内廊)上竖立着许多御碑,是历代皇帝祭祀南海神时下诏建造的,御碑大多上部以及两侧都雕刻着龙纹,中央刻有重要记事,为历代皇帝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南海神庙内保存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许多碑刻,因此南海神庙也被誉为“南方碑林”。
唐碑
唐碑是南海神庙的主要碑刻,坐落于南海神庙头门的东侧,建有专门的亭子保护,也被称为唐碑亭。唐碑是李隆基册封南海神为广利王后孔戣而立并邀请韩愈撰写碑文,循州刺史陈谏书写,刻工李叔齐刻碑,被称为“三绝碑”。
宋碑
宋碑又称“开宝碑”,是南海神庙中仅次于唐碑的重要碑刻,建于赵匡胤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位于南海神庙庙头的西侧,立《大宋新修广利王之碑》。
明碑
明碑又称“洪武碑”,建于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明碑体积较大,体现了明代建筑大气的风格,石碑下方是名为赑屃的神兽。
清碑
清碑又称康熙碑,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代初期实行海禁政策,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93年)解除海禁,之后设立粤、闽、浙、江四大海关,全面开放海上对外贸易。康熙帝认为南海神可以保佑海上平安和海上贸易繁盛,并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他五十大寿时,亲自书写了“万里波澄”四个字,并下令制成金字牌匾赐给南海神庙。
古牌坊
扶胥古埗牌坊
扶胥古牌坊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扶胥镇,紧邻扶胥江。它东侧是狮子洋,南接虎门镇,背靠广州市。这座古代牌坊曾是重要的海路交通枢纽,是进出广州的主要通道,通过此处出海,可以抵达南海各国。
海不扬波牌坊
海不扬波牌坊位于南海神庙前方,是一座清代建筑,三间四柱,采用冲天式的设计并使用花岗岩建造而成。在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849-1850年)期间,广东巡抚叶名琛对南海神庙进行修缮,将原本的红石牌坊改建为麻石牌坊,并在上面刻有“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平安吉祥的期望。
古码头
明代码头
明代码头是在2005年,整治南海神庙周边环境中考古发现的,位于章丘脚下的浴日亭南侧,从山脚岸边的风化岩开始修筑一条通往珠江的道路,全长约125米。明代码头由埠头、接官亭、小桥和用红砂岩铺成的官道组成。为保护该码头,已完成回填工程,并于2018年采用红砂岩基材进行地面模拟展示。
清代码头
清代码头是2005年庙头南广场修整时,进行考古发现的,整个遗址包括埠头和道路两部分,全长超过20米。埠头保存完好,有9级石质台阶,五板石道路通向南海神庙内,随着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明清时期庙前江岸线因泥沙淤积而逐渐向黄埔古港移动。清代码头见证了古代海上交通的变迁与延续。
其他古艺术品
明代石狮
南海神庙的头门前摆放着一对由红砂石制成的石狮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因为红砂石容易风化,石狮子已经受到了严重地腐蚀,为了防止石狮子继续受到风化的侵害,已经采取了使用玻璃板进行保护措施。
清代华表
南海神庙的两根华表为清代遗物,龙盘旋在柱子上,是一件石雕艺术品。
古树名木
南海神庙内种植着众多古木名树,拥有260余年的历史,有曾被学者诗人屈大均咏诵过的木棉、达奚司空姓种植的来自波罗国的菠萝蜜树、印度无忧花和菩提树等等,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波罗树
波罗树起源于印度,相传是达奚游历南海神庙时将随身携带的两颗波罗树的种子种在庙前,随着时间的变化波罗树越长越大,直到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将次树摧毁,达奚亲手种下的波罗树才消失。
波罗树是南海神庙的重要树种,最为著名的一颗是2006年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市时,瑞典国王、王后与船员们一起参观南海神庙后手植的,位于距离达奚塑像的不远处,这棵树也是中瑞友谊的见证。
木棉树
南海神庙内的1号和2号木棉树有264岁的树龄,是南海神庙内木棉树最常长的年龄,两颗木棉树分别位于明洪武御碑亭和万里波澄碑亭前,彰显出古庙的庄严肃穆。枝花是广州的市花,也是南海神庙的庙花,红棉树也已经成为南海神庙的圣树。
红豆树
在南海神庙的浴日亭的山坡上长着一个红豆树,它有着324年的树龄,是庙内唯一一棵国家二级保护古树。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这颗古树,在它周围设有护栏。广州市黄埔区古树办每个月也会派专家前来查看古树情况。
文化活动
波罗诞庙会
波罗诞又称“南海神诞”,庙会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在南海神庙举行,附近民众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东南亚地区华侨均到此参加庙会,波罗诞是广州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中国唯一纪念“海神”的活动。波罗诞庙会始于宋代,明清时达到顶峰,庙会主要包括祭海仪式、章丘诗会、岭南民俗表演活动等,波罗鸡、波罗粽等民俗商品也会在庙会上售卖。2023年第16届波罗诞庙会迎来“正诞日”,举办3天共接待游客量近22万人。
2011年,波罗诞庙会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五子朝王
传说南海神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分别由不同的三乡供奉。在波罗诞庙会时,十五个乡的民众都要举行巡神活动,南海神的五个儿子都要到南海神庙向父王祝寿,这一项习俗活动名为“五子朝王”。其风俗为一年一小贡,三年一中贡,五年大贡(大会景)。传说因为南海神的第三子始安性格倔强,与南海神不和,在入庙和祝寿时均背向南海神。
五子朝王礼仪结束后,南海神的五个儿子分别由供奉的乡民抬着回到各自的乡游神,为迎接朝王队伍的归来,三乡的所有宗祠均设有贡棚,乡民在村口等候,待朝王神像入村后立刻击鼓舞狮,点燃鞭炮,人们欢呼雀跃,为了寻求好运,村民纷纷触摸神像,向神像塞钱,神像到达宗祠前,接受村民和宗族的朝拜。到了晚上,各个宗祠需要摆设百围宴来款待村民和外来宗亲,一同喝下“朝王酒”。至此,五子朝王活动才算完成。
“五子朝王”是波罗庙会最热闹的日子,有很多游客都会到此想一睹五安神像的风采,摸一摸神像以寻求好运,有一些民众还会抢一些供品回家,给儿孙吃后使其快快长大,有的民众也会去抢盛供品的篮子,称为“携男回家”。
宗亲聚会
十五乡的民众将南海神庙视为家庙,宗亲聚会是指由太公出面邀请远近宗亲前来参加聚会,其余村民也会邀请自家的乡亲来参加,场面及其热闹隆重。
花朝节
花朝节又称“挑菜节”“花神节”“百花生日”。根据古书记载,以往的花朝节通常在南海神庙的波罗诞正诞后举行。传说武则天非常喜欢花,每逢农历二月二十五日花朝节这一天,她就会命令宫女采花,并将米和花捣碎,混合到一起,蒸成花糕,用来赏赐给大臣,后来,花朝节逐渐由宫廷盛行到全国,渐渐演变成女孩们拜花、爱花、赏春和比美的日子。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黄应丰介绍,在古代,女性是不能够随便出门的,但是在“花朝节”这一天,姑娘们可以名正言顺出门玩耍,她们会在庙会上祈求姻缘美满。
开发保护
开发
2003年,广州市黄埔区相关部门拆除了南海神庙周边2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包括临时商铺20间,违建77间,拆除扩建后的南海神庙面积将达到41公顷。
2004年,广州市黄埔区委、区政府将南海神庙的开放项目列入重要工程,并先后编撰制定了《南海神庙周边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南海神庙周边环境整治规划》等方案。按照规划,南海神庙的扩建将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北广场区、西侧公园区、南广场区、南区水道、旭日商业街区,其中,在南海神庙北部8万平方米的区域建设北广场,作为停车场和市民游客休息游玩的场地,南海神庙正前方广场将扩建至1900平方米,并在保留原有古树古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建造后的广场除了供市民休息外,还将作为在庙会期间举行大型庆典活动的场地。除此之外还将建设湿地公园和停车场,提高南海神庙的旅游环境和缓解庙会时停车紧张的问题,同时完善水道和码头的建设,种植沿河树木,加强环境整合。
2011年4月,南海神庙举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挂牌揭幕仪式,南海神庙也将会继续扩建规划,下一个目标为5A级旅游景区。黄埔区也在加速推进南海神庙的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620平方米,其中海事博物馆主体建筑3840平方米,古码头保护遗址1780平方米,截止到2011年,已经完成广州海事博物馆的总体规划和调整、勘探设计和文本大致编撰工作。2021年6月,广州海事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2013年,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全票通过《黄埔区广州海事博物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方案表示在南海神庙东侧建造海事博物馆,并将南海神庙与其一起开发,打造海洋文化产业区。
保护
建筑修复
1983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接管南海神庙,由于该庙年久失修,大殿被拆除,庙内的碑刻也遭到了破坏,于是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决定于1986年重修南海神庙,此次修建工程包括修复庙内基本建筑,如仪门、复廊、浴日亭、大殿等,同时修复庙内20余座古碑文物。
2016年,广东省文物局启动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的修缮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海不扬波牌坊、浴日亭、明代码头、清代码头和宋代建筑基址五处建筑,2019年,整个项目竣工,更好的保护了南海神庙的文物和遗址。
文物保护
2012年,南海神庙和古码头遗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2013年,南海神庙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6月9日,广州市黄埔区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也是广州市首个研究区级历史文化传承的组织。研究院聘请了一批文史专家,他们将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黄埔军校文化、香雪文化和创新文化等当地特色文化,让文物遗产“活”过来。在活动当天,研究院发布了首个研究成果——《“嗨皮”十古说黄埔》,该作品以苏轼被贬岭南,在途中拜祭南海神,并前往浴日亭观海,留下诗作《南海浴日亭》的历史为背景,将广东音乐、说唱、动漫等当代元素,展现出南海神庙、波罗鸡、浴日亭等古文化、古建筑的风采。
2023年2月,广州市文物局批准南海神庙进行石质碑刻的保护措施,并强调,在保护工程中要严抓质量,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文物安全,并于工程竣工后,准备竣工材料向广州市文物局提报。由其验收。
相关文化
命名传说
相传在天宝时期有一位名为“达奚”的外籍人从波罗国(波罗门)通过乘船来到广州,并在当地一座庙宇前种植了带来的波罗树,因为一些原因,达奚错过了返回波罗国的船只,他每天站在江边悲伤地哭泣,最后化为神仙。当地人将他厚葬,并按照他生前举起左手观看海面的样子建造了他的塑像,并给他穿上了中国的衣冠,将其放置在南海神庙内,尊称其为“达奚司空”。而达奚生前种植的树,据说品种为菠萝蜜树,所以南海神庙的俗名为“波罗庙”。
海上丝绸之路
依据清代崔弼所著《菠萝外纪》一书中记载广州南海神庙位于“扶胥之口,黄木之湾,三江之水会于黄木湾以入大洋,琵琶、赤岗双塔并峙,而狮子洋屹立中流,虎门蹲踞现象海口,为夷舶之所,尤邑之险隘也”。表明古时的南海神庙紧邻珠江口和狮子洋,庙前设有码头,是以前各国船只必经之地。
南海神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见证了广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在南海神庙内,有许多石碑上记载了中国古代水上交通贸易的信息,反映了南海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
有历史依据可以考证南海神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据《新唐书·地理志》书中记载“广州通海夷道”,指的是南海神庙内的唐朝码头是通航之路的起点。
1991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坐“和平之舟”抵达广州后,第一个便考察参观南海神庙,并确定南海神庙是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诗词楹联
《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公元820年,唐朝诗人韩愈被贬潮州市,途经广州市,受好友邀请在南海神庙内写下1000余字的《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浴日亭》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途中,在南海神庙的浴日亭看大海的日出,并写下《南海浴日亭》: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即事》
南宋诗人刘克庄在《即事》诗(其一)中描述了波罗诞庙会的盛况: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庙。
头门对联
头门对联为清朝林自觉所作,被誉为南海神庙第一联:白浪起时浪花拍天山骨折呼吸雷风,黑云去后云芽拂渚海怀开吞吐星月。
仪门对联
仪门对联:镇海神永,司南庙貌崇。
大殿对联
大殿对联:庙始开皇遥通海上丝绸赤帝名垂新世纪,唐封广利永葆岭南文物翠华灵著古番禺区。
相关作品
2021年,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与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出品的舞蹈诗《黄埔长歌》在广东艺术剧院正式演出,该剧以南海神庙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
参考资料
南海神庙.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6-13
广东积极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新网.2023-06-13
南海神庙.百度地图.2023-07-07
南海神庙晋升国家4A景区.新浪网.2023-07-07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政府网.2023-06-13
南海神庙.文史广东.2023-06-13
南海神庙.中国日报网中文资讯.2023-06-13
南海神庙:“海丝”之路从这里启程.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6-13
南海神庙.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6-15
那些年曾经的神庙码头,如今.......搜狐号-黄埔文化遗产.2023-06-13
广州图书馆·行走·海不扬波:南海神庙千年之梦.广州图书馆.2023-06-13
风雨兼程五十载 豪情满怀向未来——写在广州航海学院喜迎五十华诞之际.高校党委.2023-06-13
重修南海神庙前后:波罗蜜树见证千年古刹变迁——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13
重修南海神庙前后.新浪网.2023-06-13
头门.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7-19
仪门.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7-19
礼亭.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7-19
大殿.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7-19
昭灵宫.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7-19
浴日亭.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7-19
南海神庙.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07
广州南海神庙游玩全攻略(门票+看点+交通指引).广州本地宝.2023-06-13
广州南海神庙游玩全攻略(广州南海神庙要门票吗).中国历史网.2023-06-14
扶胥古埗牌坊.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总库.2023-06-14
读懂广州·粤韵|黄埔千年古码头 海丝万里不扬波.广州日报.2023-06-14
海不扬波牌坊.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6-14
明代码头.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6-14
清代码头.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6-14
一分钟读懂千年“国庙”南海神庙,秘密全在这!.广州黄埔.2023-07-19
广州南海神庙清代华表-.旅游网.2023-07-07
【国际博物馆日】绿荫下的南海神庙——南海神庙人文与自然游径探究.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7-07
大树底下听古仔丨千年南海古庙10棵百年木,无言守望海丝路.腾讯网.2023-07-07
古树名木调研||南海神庙意,红豆相思情.广生态文旅.2023-07-19
盛况空前!“波罗诞”千年庙会接待游客超22万人次.央广网.2023-06-14
民间信俗(波罗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14
广府千年庙会“波罗诞”.广东省国学学会.2023-06-14
【广州文物“涅槃”记】第五集 南海神庙:跨越千年的海丝传奇.广州日报·新花城.2023-06-14
南海神庙庙会.广州海事博物馆.2023-07-07
十二花仙拜祭花神 .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9
南海神庙周边违建开拆.新浪网.2023-07-07
南海神庙重规划大扩容组成完整游览路线(图).搜狐新闻.2023-06-14
南海神庙造广州“文化月亮”.新浪新闻.2023-07-07
南海神庙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浪网.2023-07-19
公体部教职工参观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航海学院.2023-07-19
南海神庙旁建海事博物馆.新浪收藏.2023-06-14
推动古遗存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光明网.2023-07-19
广东省文物局关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石质碑刻保护方案的批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7-07
重修南海神庙前后:波罗蜜树见证千年古刹变迁——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7-07
南海神庙见证“海上丝路”辉煌.新浪网.2023-07-07
探寻海上丝路发源地 追溯南海神庙辉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6-14
南海神庙:“海丝”之路从这里启程.新浪网.2023-06-13
南海神庙:中华厚重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州航海学校党委宣传部.2023-07-07
波罗诞 l 皇家祭坛今犹在,朱颜未改波罗庙.搜狐.2023-07-07
南海飞霞照黄埔,长歌一曲尽离别——广外艺上演《黄埔长歌》.新浪看点.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