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是同济大学的二级学院。
学院前身为1914年11月创立的同济医工学堂土木科,1997年9月同济大学成立土木工程学院。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所,设有5个本科专业,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教职工403人。
历史沿革
系科初创
1914年11月,日本攻占青岛市,取代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青岛德华高等学堂)被迫停办,该校教师德士烈、白德林等及43名学生转来上海德人开设的同济医工学堂,学堂于年秋为转来的30名土木科学生在工科内增设土木科,成为同济土木系科的开端。
民国时期
1930年,同济大学成立工学院,土木科改为土木工程系。
1932年,学校成立高等测量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抗战八年,学校六次迁校。一迁上海市区,二迁浙江金华,三迁赣州市,四迁广西八步,五迁云南昆明,六迁四川李庄。
1946年,学校复员返沪,工学院落住在其美路(今四平路)一个中学校内(今校本部)。
快速发展
1952年,学校院系调整后,前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11所院校的土木建筑系科并入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成为以土木建筑学科为主的学校,设立了结构系、铁路公路系、上下水道系、测量系等五个土木建筑学科的系。
1958年,学校结构系更名为建筑工程系。
1960年,学校有关各系改称建筑工程系、路桥系、勘测系,同时学校设立工程结构研究所。
1980年,学校建筑工程系扩大为土建结构工程系,1982年改为结构工程系。
1985年,学校建立地下工程系。
1987年,学校建立结构工程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和结构工程研究所。
1996年,原上海建材学院、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的建筑工程系并入建筑工程系。
1997年,学校建立土木工程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结构所。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挂靠土木工程学院。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土木学院建筑工程专业并入。
2006年,学校建立水利工程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研究室划出地下系,并入水利工程系。
2007年,学校土木工程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010年,学校开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12年,学校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划出土木工程学院,成立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所,设有5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40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6人,上海市级教学团队2个,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在校研究生指导教师219人、正高级职称126人、副高级职称109人。
学科体系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1个。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土木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地质工程
•学位点设置
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学科评估
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级学科土木工程位居全国第1位,水利工程位居全国第17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位居全国第10位。
人才培养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5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1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省部级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省部级研究中心: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土木信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2015年,学院获批项目数为47项,其中面上项目2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
2014年,学院获批项目数为48项,其中面上项目3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桥梁工程系王君杰老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地下建筑与工程系陈永贵老师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自然基金的资助总额达到3834万元。
2013年,学院获批项目数为42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专项基金项目1项;另外共获得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自然基金的资助总额达到3370万元。自2011年-2013年内,年资助额度均超过了3000万元。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建筑钢结构进展》
《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创办于1999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的建筑钢结构专业学术杂志。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核心期刊目录》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2014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为“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杂志入编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IPD)。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版)统计:《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在2014年影响因子(JIF)的学科排序分别为:复合影响因子14/142、期刊综合影响因子9/142,排名均在前10%之内。
《结构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学术期刊。期刊创办于1985年,栏目设置有设计方法研究、结构分析、抗震与抗风、地基基础、试验研究、结构加固与改建、工程施工和文献综述等。
《结构工程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CNK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网站全文收录。
学术交流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包豪斯大学建筑学及城市规划学院、智利阿道夫·伊瓦涅斯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法国里昂应用科学学院等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交流,举办了土木工程交叉学科论坛等国际会议,参加了第三届同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土木工程联合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开展了2016年土木工程学院台湾暑期夏令营活动、中法合作双文凭项目、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法国行等项目活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院徽标志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匠人营国”,象征广义的营造活动,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科门类简而言之即是“营造”——筑土为屋,架木为桥。标志形式上借鉴中国古代的“关防”(印章的一种),代表“责任”和“权威”;“土木”二字与“城”内“建筑”巧妙融合。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同济学生分会协会、同济无止桥、同济大学土木编译社、同济大学建筑结构试验技术协会、同济大学BIM菁英俱乐部、桥魂协会、同研社、结构减灾学术社等研究性学术社团,举办了土木社团嘉年华、土木·建筑联合博思论坛、同济大学BIM高峰论坛、企业日、企业高层讲座、企业课程、I SEE YOU等文化活动。
参考资料
岁月留痕.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7-11-07
建筑工程系历史沿革.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2016-08-04
学院概况.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08-04
期刊简介.建筑钢结构进展.2016-08-04
团学工作 » 研究生学术社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