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叶胡颓子

大叶胡颓子

大叶胡颓子(学名:Elaeagnus macrophylla Thunb.),别名圆叶胡颓子,是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gnus)常绿直立灌木。分布于日本朝鲜等地,中国境内分布于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台湾省等地,且各地庭院常有栽培。大叶胡颓子生存对土质要求不高,抗风能力强,并且耐水湿、耐修剪。常形成群落于向阳悬壁,或散生在林间、灌丛之中。

大叶胡颓子植株高2-3米,无刺;幼枝灰褐色,密被淡黄白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卵形至宽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银白色,密被鳞片;叶柄扁圆形,银白色。花白色,被鳞片,略开展,花枝褐色花梗银白色或淡黄色;萼筒钟形,裂片宽卵形。果实长椭圆形,被银白色鳞片;果核具8肋,内面具丝状棉毛。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

大叶胡颓子成熟的果实大且色泽鲜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味道甘甜,可食用。其花带芳香,果实奇特,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常用作园林植物,或作为观赏性绿篱或盆景。大叶胡颓子可作为防护林树种,用于沿海防护林建设或荒山中保持水土,是一种良好的造林材料。2013年9月2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大叶胡颓子位列其中。

形态特征

大叶胡颓子是一种常绿直立灌木,植株高2-3米,无刺。

小枝成45度的角开展,幼枝扁棱形,灰褐色,密被淡黄白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

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卵形至宽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4-9厘米,宽4-6厘米,顶端钝形或钝尖,基部圆形至近心脏形,全缘,上面幼时被银白色鳞片,成熟后脱落,绿色,干燥后黑褐色,下面银白色,密被鳞片,侧脉6-8对,与中脉开展成60-80度的角,近边缘3/5处分叉而互相连接,两面略明显凸起;叶柄扁圆形,银白色,上面有宽沟,长15-25毫米。

花白色,被鳞片,略开展,常1-8花生于叶腋短小枝上,花枝褐色,长2-3毫米;花梗银白色或淡黄色,长3-4毫米;萼筒钟形,长4-5毫米,在裂片下面开展,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宽卵形,与萼筒等长,比萼筒宽,顶端钝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柔毛,包围子房的萼管椭圆形,黄色,长3毫米;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椭圆形,花柱被白色星状柔毛,顶端略弯曲,超过雄蕊。

果实

果实长椭圆形,被银白色鳞片,长14-18毫米,直径5-6毫米;果核具8肋,内面具丝状棉毛;果梗长6-7毫米。

物种分布

大叶胡颓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中国境内大叶胡颓子主要分布于山东省(青岛市威海市等)、浙江省江苏省、台湾等省份。大叶胡颓子适宜生存在海拔300米以下低山阳坡及近海大小岛屿,适宜在年降水8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存。

生长习性

大叶胡颓子四季常绿,硕果奇特,色泽美观。该植物攀缓于树木、枯树、裸岩,或多生于山麓、山坡、悬崖陡壁以及岩缝间。其根系发达,喜光,适宜年平均气温12.5℃左右。抗海风、海雾,且耐寒,耐修剪。喜肥沃湿润土壤,但对土质要求不严格。花期为9-10月,果期翌年3-4月,花、果期长达20余天。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大叶胡颓子常见的繁殖方式有播种繁殖、插繁殖和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

采种后立即育苗。采摘熟透的鲜果,进行处理后,即可条播或点播于整好的子上。整地时可喷浇久效磷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止地下害虫危害。播种后,可建用草帘充当遮阴材料以防止曝晒、暴雨、鸟害。另外,应注意排涝,且保持土壤湿润。一般约25天小苗出齐。

扦插繁殖

扦插试验前,先用略比插穗粗的小木棍,在整平的珍珠岩基质上进行打孔,防止插穗下端皮部机械损伤影响生根,再将处理后的插穗插入珍珠岩基质,插穗周边的珍珠岩可轻轻按压,增加插穗与基质间的接触面。

分株繁殖

其根部萌条力极强,萌条多。春季将大墩带根劈开,就地栽植带根植株的成活率高,同时当年的萌条会生长地很旺盛。

田间管理

大叶胡颓子移栽时的基肥可用土杂肥或人粪尿水拌土。栽植五年以上的大苗,次年该植株即可开花结实。栽植后需及时浇水、松土、除草、修剪。通常春季施一次有机肥,夏初追一次化肥。

用途

食用用途

大叶胡颓子的成熟果实大且颜色艳丽鲜红,营养成分丰富,味道甘甜。民间将其作为野生水果采食,同时大叶胡颓子也是滨海及岛屿生存的鸟类的食物之一。

观赏用途

大叶胡颓子枝条拱形,风吹时,叶片两面的颜色深绿与银白色形成好的对比效果,有视觉美感。植株移栽后次年可开花结果,生出带芳香的花与奇特的果实,可将其作为绿篱和盆景进行观赏,也可用作园林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此外,大叶胡颓子也可作为立体绿化,应用于公园、道路等地区,或将其作为绿篱和盆景进行观赏。

生态用途

大叶胡颓子作为防护林树种,可在沿海防护林建设或荒山中用于保持水土,同时其也是一种良好的造林材料。

种群现状

大叶胡颓子植物分布的生境主要位于中国境内沿海地区的岛屿以及滨海。由于此地理环境特殊,容易被干扰从而造成生境破碎化,对该地的野生种群的自然扩张造成负面影响,将导致种群分布地区缩小,在居群中有效基因交流缺乏。另外,随着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大叶胡颓子的野生种群自然分布范围、数量与日俱减。如青岛市,由于人为原因,大叶胡颓子已发生块状消失。原历史上存在大叶胡颓子小群岛,包括小菅岛、马耳岛、狮子岛兔子岛。但在2007年的调查中显示,大叶胡颓子现仅在太清宫湾、长门岩、千里岩成群落分布,其他岛屿已无踪迹。

识别要点

本种叶片大,卵形或近圆形,各部具银白色鳞片,叶柄长达15-25毫米;萼筒较短,与裂片几等长,易于与他种区别。

相关研究

学者进行了大叶胡颓子根和茎的抗菌作用研究,发现此植物根和茎中存在有效抗菌成分,有望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新药材。另外,研究人员用大叶胡颓子叶进行试验后发现该植物叶具有显著的止咳作用,且不同部位的止咳效果不同。

参考资料

..2023-06-15

大叶胡颓子.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5

..2023-06-15

..2023-06-15

关于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3-12-18

..2023-06-15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