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琴叶榕

琴叶榕

琴叶榕(拉丁学名:Ficus pandurata Hance),又名铁牛入石、鸡公木、筛箕子木等,为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木本植物。琴叶榕分布于中国、泰国越南。在中国,琴叶榕分布于广东、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湖南省等省区,多分布于平均海拔为600-1800米的地带,常生长于山地疏林、灌木丛中或村落路旁。

琴叶榕为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中部缢缩,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花有柄或无柄,倒披针形至线形,子房近球形。花期为6-8月,果期为9-10月。

琴叶榕的根、叶均可入药,味甘、微辛,性平,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和活血通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乳汁不通、乳、痛经、闭经等症状;其叶形奇特,为理想的观叶树种,可供作庭园树、行道树、盆栽树;其茎皮含有丰富纤维素,可供作纤维、纺织、造纸的原料;花及成熟果实内部含有丰富的糖分,可供酿酒,或提制酒精用。

形态特征

琴叶榕为小灌木,高1-2米;小枝。

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中部缢缩,表面无毛,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基生侧脉2,侧脉3-5对;叶柄疏被糙毛,长3-5毫米;托叶披针形,迟落。

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直径6-10毫米,顶部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卵形,总梗长4-5毫米,纤细,雄花有柄,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4,线形,雄蕊3,稀为2,长短不一;瘿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3-4,倒披针形至线形,子房近球形;雌花花被片3-4,椭圆形。

果为瘦果,藏于由隐头花序发育成的“隐花果”或“无花果”内部。

物种分布

琴叶榕分布于中国、泰国越南。在中国,琴叶榕分布于广东、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湖南省、湖北、江西省、安徽、浙江省等省区。

生长习性

琴叶榕多分布于平均海拔为600-1800米的地带,常生长于山地疏林、灌木丛中或村落路旁。琴叶榕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喜肥沃微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碱性土壤。不耐寒,稍耐阴,较耐旱,对干燥空气具有较强耐受力,抗风力较弱,抗污染能力强。种子无休眠期,发芽时日均温需在20°C以上。花期为6-8月,果期为9-10月。

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

琴叶榕在生产上大多采用用插育苗。扦插宜选在春末或夏初进行,剪取一定长度的侧枝作为插条插在蛭石中,为防止枝条中的汁液流出,断面应蘸些木炭粉。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可在夏季进行,将侧枝压倒,并刻伤枝条,将其弯到地里,再埋士覆盖。待其生根后将其与母株断开,亦可于翌年春季断开移栽。

水肥管理

冬季温室内部的温度不可低于10°C,如果温度较低应适当减少浇水,防止琴叶榕因根部腐烂导致植株死亡。于春、夏两季可以适当增加浇水量,施肥宜以氮肥为主,在植株休眠期不需施肥,进入夏季可浇些肥水。

采收

琴叶榕的根全年均可采收,但以秋季为佳;叶宜于夏、秋两季采收。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琴叶榕的根、叶均可入药,其味甘、微辛,其性平,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和活血通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黄疸、疟疾、乳汁不通、乳痈、痛经、闭经、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症状。

经济价值

琴叶榕的茎皮含纤维素51%左右,单纤维细长且柔,拉力、扭力、勒力均强,可用作纤维、纺织、造纸的原料;花及成熟的果实内部含有丰富的糖分,可供酿酒,或提制酒精用;嫩枝和嫩叶可作牛、羊的饲料。

观赏价值

琴叶榕的叶形奇特,为理想的观叶树种,可供作庭园树、盆栽树欣赏,也可栽植于道路两旁作行道树。

食用价值

在中国的广东江门一带,民间常用琴叶榕来煲汤,可全株切段炖猪骨。

物种对比

全缘琴叶榕(拉丁学名:Ficus pandurata var. holophylla)和条叶榕(拉丁学名:Ficus pandurata var. angustifolia)为琴叶榕的两个变种,全缘琴叶榕在中国东南部各省区常见,广东省、广西偶见;条叶榕在中国东南部各省常见。它们外形相似,主要区别如下

相关研究

琴叶榕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琴叶榕的根水提取液体外能清除超氧阴离子;用水提取液灌胃,可升高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并减少丙二醛的含量;给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喂饲琴叶榕根提取液,可减少其尿液量以及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增加琥珀酸脱气酶等的活性,同时不破坏大鼠的前列腺组织结构。

参考资料

琴叶榕 (qín yè róng).植物智.2023-06-23

琴叶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23

Ficus pandurata.powo.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