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学名: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Y.Wu ex H.W.Li),又名地涌莲、地金莲等,为芭蕉科(Musaceae)地涌金莲属(Musell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涌金莲该属仅有一种,为中原地区特有属种。地涌金莲产于中国,其变种产于越南,在中国产于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其适宜在气候温暖、水肥充足、光照强的环境中生长,多生长于海拔1450~2500米山间坡地

地涌金莲植株丛生,具水平向根状茎,假茎矮小,基部有宿存的叶鞘;叶片长椭圆形,有白粉;花序直立,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苞片干膜质,黄色或淡黄色;合生花被片卵状长圆形,离生花被片先端微凹;浆果三棱状卵形,外面密被硬毛,果内具多数种子;种子大,扁球形,黑褐色或褐色,光滑,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种脐。花期8~9月。

地涌金莲可作庭院绿化、盆栽、室内切花、室外布置等,观赏价值较高;花和假茎可食用,叶、假茎和根是优良的猪青饲料,另外,地涌金莲的叶片可纺织用作麻袋、包装用布,或者编制帽子、手提袋等用品,也可用作特殊优质纸的原料。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地涌金莲的花可入药,可收敛止血,治大肠下血,红崩和白带。

地涌金莲的野生种群生长环境恶劣,并且已经呈现出明显萎缩的趋势。地涌金莲种子萌发率低且存在深度休眠;再加上人类砍伐和牲畜啃食的干扰,导致地涌金莲野生种群生境的破碎化、数量减少及种群扩散能力差。2020年,地涌金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评估级别为濒危(EN)。

生物地理

在地质历史上,云南省被认为是古南北大陆的交汇带;在生物地理上,它是热带亚洲生物群向东亚亚热带温带生物群过渡的过渡地带,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涌金莲云南生物群的形成和演化受古地中海沉降、喜马拉雅高原和青藏高原隆升、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等历史地质事件的影响较大。有学者根据野生地涌金莲种群的分布特征和生长环境,推测古印度大陆板块运动、青藏高原隆升、横断山脉的形成和古红河的改道是影响野生地涌金莲种群分布的主要原因。

分类历史

地涌金莲在芭蕉科的系统分类中一直有许多的不确定,以至于其在芭蕉科中难以找到合适的系统位置。有许多学者对芭蕉科下三个属做了很多研究,比较明显的是,地涌金莲既不属于象腿蕉属(Ensete),也不属于芭蕉属(Musa)。这些研究结果都支持应将地涌金莲应该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属。在中国,仅有地涌金莲一种,2002年,在越南报道了一个地涌金莲的变种Musella splendida。

形态特征

地涌金莲是一种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呈水平向。假茎矮小症,高不及60厘米,基径约15厘米,基部有宿存的叶鞘

叶片长椭圆形,长达0.5米,宽约2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有白粉。

花序直立,生于假茎,密集呈球穗状,长20~25厘米;苞片淡黄或黄色,干膜质,宿存,每苞片内有花2列,每列4~5花;下部苞片内的花为两性花雌花,上部苞片内的花为雄花;合生花被片先端具5齿,离生花被片先端微凹,凹陷处有短尖头;雄蕊5;子房3室,胚珠多数。

果实与种子

浆果三棱状卵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2.5厘米,外面密被硬毛,果内具多数种子;种子大,扁球形,宽6-7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光滑,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种脐。

物种分布

地涌金莲产于越南以及中国,在中国产于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常生于海拔1450~2500米之间的山间坡地、河谷地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地植被类型多为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地带。地涌金莲生长地的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升,无霜期250~300天,年均温13~20℃,全年≥10℃的积温在4000~6000℃。

生长习性

地涌金莲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较强,喜疏松肥沃,易排水的土壤。同时它也是芭蕉科中最耐寒的种类,能经受0℃甚至-5℃的低温。花期8~9月。

繁殖方式

地涌金莲为雌雄同株异熟物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开放授粉可结实。在野外条件下,地涌金莲是虫媒花植物,其花粉散出时是单个单个地散出,也正好适应了虫媒机制,例如大黄蜂、黄蜂、蜜蜂属都是地涌金莲的主要传粉媒介。此外,地涌金莲花粉活力远远高于萌发率,且在不同储藏时间和温度下,花粉活力变化不大,萌发率呈现出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的趋势。地涌金莲雌花柱头可授期较短,而植株的自然结实情况较好。同时,地涌金莲自交亲和,雌花和功能性雄花的花期有一定的重叠性,可以通过自交来保证其生殖成功。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早春或秋季进行,将母株根部分蘖出的幼株,连同地面匍匐茎一并剪切下来另行种植,无需特别施肥,成活率较高。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法适用于大规模繁殖,可以培育出和母本性状相同的新植株。以地涌金莲吸芽作为外植体,灭菌消毒后用培养基培养至产生幼芽,然后在幼芽增值培养基上培养20天,再于生根诱导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将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

水肥管理

在地涌金莲植株的生长期间需要合理施肥,以保证植株的营养,加快植株成熟周期。在整地时,向土壤中施入猪粪、石灰以及磷肥作为基肥,并于每一个季度施用复合肥,并每月喷施磷酸氢二钾或活力素液肥到植株上。若在秋末或早春施以腐熟有机肥作为追肥,以利回根、壮干、保叶、促花。此外,在地涌金莲植株的生长过程中要求夏季湿润,冬春两季稍干燥。在夏季需注意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在下大雨后应注意排水,防止积水泡根。

病虫害防治

地涌金莲病虫害抗性很强。种植前可用敌可松、百菌清拌细河沙进行土壤消毒。夏秋季节会有叶枯病发生,可喷代森锰锌加以防治;不透风且闷热情况下易遭介壳虫危害,可用束扑杀乳油喷雾防治。在花谢后,花头部分已死,需要人工帮助摘除。冬季时可点火烧除周围禾本科杂草和干枯叶柄。因假茎及地下茎富含水分不易烧死。这样可防治病虫害,来年植株生长更好。

保护

物种现状

地涌金莲的野生种群生长环境恶劣,分布狭窄,呈岛屿状零散分布,并且已经呈现出明显萎缩的趋势。在中国云南、四川省省份的9个种群的地涌金莲共有1011丛,2607株;种群规模普遍很小,种群内的个体数量有限,最少的一个种群只有54丛、194株地涌金莲,而密度稀疏,丛与丛之间的距离较大。

致危因素

地涌金莲野生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很弱,种群间基因交流存在障碍,从而导致现存 地涌金莲野生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下。且地涌金莲种子萌发率低且存在深度休眠;再加上人类砍伐和牲畜啃食的干扰,导致地涌金莲野生种群生境的破碎化、数量减少及种群扩散能力差。

保护等级

2020年,地涌金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评估级别为濒危(EN)。

保护措施

2020年,据BGCI统计,有42个植物园被列为地涌金莲的迁地保护地点。

用途

园林观赏

地涌金莲叶片大且颜色鲜绿,花形奇特,花色金黄,花期长达250天左右,可作为庭院绿化、切花、盆栽、室外布置等,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经过引种移栽,已经在中国昆明应用于城市绿化。

食用营养

地涌金莲花期长达250天左右,可以饲养蜜蜂属酿制花蜜;花瓣可以做成鲜花蜜饯;假茎部分也可食用,去除叶鞘后,将假茎用石灰水浸泡几个小时即可进行烹,也可以用醋腌制后食用,或者切成片,晒干后食用,因富含纤维素,食用后能帮助人体消化,排便畅通。

工业原料

地涌金莲的叶片维管束纤维具有拉力强、耐摩擦、耐腐蚀等特点。可纺织用作麻袋、包装用布,或者编制帽子、手提袋等用品,也可用作特殊优质纸的原料。假茎和根也可用作猪青饲料,在分布地的村民常将整株或假茎冲洗干净剁碎后和精饲料一起煮熟喂猪。

生态作用

地涌金莲多为丛生,侧生匍匐茎生长快,数量多,叶大株密,对地面覆盖度高,具有防风固土、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的作用;并且其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容易成活,适宜种植于山区台地、地埂边缘,可以起到固结土壤、围护地块的效果。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地涌金莲的花可作为中药材入药,味苦、涩,性寒,具有止带、止血的功效,主治大肠下血、白带、崩漏、便血等疾病。

主要品种

佛喜金莲

佛喜金莲(Musella lasiocarpa ‘Foxi Jinlian’)相比较原种株型伸展,株高65.1~70.2厘米,假茎高度16.8~20.6厘米;叶形卵圆形,顶部2枚叶片的叶柄背腹面为绿色,第3枚及以下叶片叶柄腹面红色,背面红色;苞片腹面自顶端至基部约7/10为橙红色,基部约3/10为黄橙色,背面橙红色。群体花期为4~10月,单株花期3~6个月。

佛乐金莲

佛乐金莲(Musella lasiocarpa ‘Fole Jinlian’)相比较原种株型伸展,株高121.8~137.6厘米,假茎高度47.2~57.8厘米;叶片卵圆形,叶中脉腹面橙红色,背面绿色,羽状侧脉突出不明显,叶柄背腹面均为橙红色;苞片腹面黄橙色,背面橙红色。群体花期4~10月,单株花期3~6个月。

佛悦金莲

佛悦金莲(Musella lasiocarpa ‘Foyue Jinlian’)相比较原种株型伸展,株高104.2~155.8厘米,假茎高度46.3~59.6厘米;叶片卵圆形,叶中脉及叶柄背腹面均为红色至红紫色,羽状侧枝凸出明显;苞片腹面橙色,背面橙红色。群体花期4~10月,单株花期3~6个月。

延伸文化

传说佛祖诞生之时,每走一步,脚下便会生出朵朵金莲,这些金莲就是地涌金莲,因此被佛教定为“五树六花”之一。据佛教典籍记载,每一代佛均是在一种树下成道,地涌金莲则是第23代佛主洗哈的“成道树”。在中国的傣族文化中,地涌金莲是惩戒邪恶的象征和善良的化身,有诗云“苍天有意怜幽草,大地多情涌金莲。心到至诚石开花,爱若无私华光现”,是对其圣洁的象征和写照。

参考资料

地涌金莲.物种2000.2023-06-23

地涌金莲.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3

地涌金莲研究进展.中国知网.2023-06-23

地涌金莲.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2023-06-23

..2023-06-23

地涌金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知网.2023-06-23

..2023-07-16

地涌金莲.IUCN.2023-07-16

..2023-07-16

地涌金莲生物学特性及种子繁殖技术.中国知网.2023-06-23

推荐水土保持新种属植物—地涌金莲.中国知网.2023-06-23

地涌金莲繁殖生物学研究.中国知网.2023-06-23

地涌金莲引种及其栽培技术.中国知网.2023-06-23

地涌金莲新品种‘佛喜金莲’.中国知网.2023-06-23

地涌金莲新品种‘佛乐金莲’.中国知网.2023-06-23

地涌金莲新品种‘佛悦金莲’.中国知网.2023-06-23

民族传统文化滋养下的地涌金莲.中国知网.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