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笋
地笋(食虫类:地笋属 lucidus Turcz. ex Benth.),别名提娄、地瓜儿苗等,为唇形科(Lamiaceae)地笋属(Lycopus)多年生草本。地笋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家,北美地区亦有分布,在中国主要产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等地。常生于海拔320~2100米的沼泽地、水边等潮湿处。
地笋植株高60-170厘米;根状茎横走,具节。茎直立,呈四棱形,通常不分枝。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呈长圆状披针形,两面均无毛。轮伞花序无梗,呈轮廓圆球形,多花密集;小苞片为卵圆形至披针形。花萼呈钟形,萼齿为披针状三角形。花冠为白色,冠檐不明显二唇形。小坚果为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据《中华草本》记载,地笋的地上部分和根茎皆可入药,其地上部分入药名为泽兰,味苦、辛,性微温,具有解毒消、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根状茎亦可入药,味甘、辛,性平,具有益气利水、化止血的功效。地笋的嫩茎叶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泽兰糖等,可凉拌、炒食、做汤。
历史记载
地笋根茎入药称为地笋,其名在中国最开始记载于《嘉本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芳草类中记载“地笋,生于南山阜,根有横纹如蚕,傍多细须,绿茎红节,长叶深齿。”并有附图。结合文字与图片,可确认为地笋。
在中国,地笋地上部分入药称为泽兰,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记载“叶微香,可煎油,或生泽傍,故名泽兰”。古代本草中的泽兰,主要是茎方,节紫色,叶对生似薄荷的一种,可以确定为唇形科地笋属植物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 ex Benth.及硬毛地笋Lycopus lucidus var. hirtus Regel。
相关变种
硬毛地笋
硬毛地笋(学名:Lycopus lucidus var. hirtus Regel),几乎遍及中国,也分布于俄罗斯、日本,与地笋的原变种区别在于:硬毛地笋茎稜上被向上小硬毛,节上密集硬毛;叶披针形,暗绿色,上面密被细刚毛状硬毛,叶缘具缘毛,下面主要在肋及脉上被刚毛状硬毛,两端渐狭,边缘具锐齿。
异叶地笋
异叶地笋(学名:Lycopus lucidus var. maackianus Maxim. ex Herder),产于中国黑龙江省,与地笋的原变种区别在于:异叶地笋茎细弱,高20~50厘米;茎下部叶椭圆形或披针形,近羽状深裂,中部叶有疏锯齿,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近于全缘。
形态特征
地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70厘米。
根、茎
根状茎横走,具节,节上生密集须根,先端肥大呈圆柱形,并于节上具鳞叶及少数须根,或侧生有肥大的具鳞叶的地下枝。茎直立,呈四棱形,具槽,通常不分枝,绿色,常于节上稍带紫红色,无毛,或有小硬毛疏生于节上。
叶
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呈长圆状披针形,稍弧弯,长4~8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两面或上面呈亮绿色,具光泽,无毛,下面具凹陷的腺点,有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下面突出,而在上面不显著。
花
轮伞花序无梗,呈轮廓圆球形,径1.2~1.5厘米,多花密集,花序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呈披针形或卵圆形,先端刺尖,边缘具小纤毛;花萼呈钟形,长3毫米,两面无毛,外面具腺点,具5枚萼齿,呈披针状三角形,具刺尖头,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长5毫米,前对雄蕊能育,伸出花冠,先端稍下弯,花丝呈丝状,无毛,花药呈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丝状,先端棍棒状。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线形。花盘平顶。
果实
果实为坚果,呈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长1.6毫米,宽1.2毫米,褐色,边缘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点。
物种分布
地笋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家,北美地区亦有分布。
生长习性
地笋常生于海拔320~2100米的沼泽地、水边等潮湿处。地笋喜好温暖湿润的气候,不怕水涝,耐寒,喜肥,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和壤土中生长较好。地笋地上部耐寒力较弱,冬季枯死;地下部则具较强的耐寒力,可露地越冬。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地笋种子采收后,在3~4月间将地笋种子播种,条播,覆土,稍加镇压,10天左右出苗。
根茎繁殖
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采挖选取色白且粗壮、幼嫩的地笋根茎切段处理,然后保持一定间距进行播种,穴播,覆土,镇压,浇水。
扦插繁殖
选取地笋主茎进行全埋式或直立式进行插。地笋扦插苗根状茎主要生于埋地部分的茎节,扦插材料在土壤中部分越多,根状茎产量越高。
选地与移栽
地笋的栽培应在向阳处进行,以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不宜选择在干燥、贫瘠、无灌溉条件下进行栽培。采挖选取色白、幼嫩、粗壮的地笋根状茎并切段,立即栽种,穴栽多段,并覆土,稍镇压后浇水。
养护措施
幼苗期需要注意松土以及除草;待地笋苗长出一定高度,封垄以后,可以不进行除草,但应当注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在苗稍高和首次收割以后,都应当追施腐熟的人畜粪水或施加化肥;种植多年待植株丛生后,需要进行翻栽。
病虫害防治
地笋主要虫害有尺蠖、紫苏野,尺蠖6、7月发生,可采用敌百虫溶液进行喷雾防治;紫苏野螟幼虫7~9月发生,可通过处理残株,清园,翻耕土地的方式进行防治。地笋主要病害有锈病,可采用敌锈钠溶液加少许合成洗衣粉进行喷雾防治。
采收
根茎繁殖的当年夏秋季节采收,种子繁殖的第二年6月,茎叶生长繁茂时进行采收,以茎短、质嫩、叶多为优。割取地上部切断、晒干即可,贮存在干燥通风处。
用途
药用
据《中国本草》记载,地笋的地上部分和根茎皆可入药,其地上部分入药名为泽兰,其味苦、辛,性微温,具有解毒消痈、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妇女经痛、闭经、跌打损伤、产后淤滞腹痛等病症。其根茎也可入药,味甘、辛,性平,具有化瘀止血、益气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产后腹痛、吐血、水肿等病症。
食用
在春夏两季可采摘地笋的嫩茎叶,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以及矿物质元素,还有泽兰糖等营养物质,可做汤、炒食、凉拌。
参考资料
Lycopus 地笋属.自然标本馆.2023-06-23
地笋 Lycopus lucidus.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6-23
Lycopus lucidus.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