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粉虱
柑橘粉虱(食虫类:Dialeurodes citri),昆虫纲,同翅目,粉虱科,裸粉虱属。其种加词“citri”意为“柑橘的”。
形态特征
成虫
体淡黄绿色,雌虫体长约1.2毫米,雄虫约0.96毫米。翅2对,半透明。虫体及翅上均覆盖有蜡质白粉。复眼红褐色,分上下两部分,中间仅有1个小眼连结。
卵
淡黄色,椭圆形,长约0.2毫米,表面光滑,以一短柄附于叶背。
幼虫
期共有4龄。一龄体长约0.3毫米,宽约0.2毫米,周缘有17对小凸起和约15对小刺毛,其中在虫体两端分布稍密。二龄体长0.4~0.6毫米,体宽0.3~0.4毫米,周缘凸起已不明显,小刺毛仅存3对,头部前方、后缘两侧和尾沟两边各一对,胸气管道已隐约可见,尾沟长约0.05毫米,黄褐色。三龄体长0.6~0.9毫米,体宽0.5~0.7毫米,胸气管道明显发育,黄褐色,尾沟长约0.1~0.15毫米,扁平的虫体以及胸气管道、尾沟和虫体分节所形成的凹凸,使虫体表面呈印章形。四龄体长0.9~1.5毫米,体宽0.7~1.1毫米。尾沟长0.15~0.25毫米,中后胸两侧显着凸出。蛹的大小与四龄美国白灯蛾一致,但背盘区稍隆起,且表面比较平滑,体色由淡黄绿色进而变为浅黄褐色,显微镜下可见翅芽进一步伸长,并向后内方弯曲,羽化前数天出现明显的红褐色眼点。
分布及栖息
分布在北京、河北省、山东省、安徽、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湖北、湖南省、福建省、台湾、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等地区。寄主于柑橘、金柑、石榴、柿、板栗、咖啡、茶、油茶、杨梅等植物。幼虫寄生于叶背,吸汁危害,受害叶变黄,导致春、夏梢诱发煤污病,引起枯梢,果实生长缓慢,以致脱落。
生物学特性
柑橘粉虱以四龄美国白灯蛾及少数蛹固定在叶片背面越冬。在黄岩区一年发生2~3代,上半年气温偏高的年份以3代为主,1~3代分别寄生于春、夏、秋梢嫩叶的背面。但第一代中发育比较迟的个体则以四龄幼虫或蛹进入夏季滞育状态,盛夏过后羽化出成虫并产卵于秋梢叶片,故这一部分全年仅发生2代。虽然一年中柑橘粉虱的发生既有3代,也有2代,但由于发生2代的部分,其第一代经夏季滞育后,羽化的时间与发生3代的第二代成虫的羽化时间互相重叠在一起,故一年之中田间各虫态还是有3个明显的发生高峰,其中以第2代的发生量最大。在广西恭城每年发生3代。在江西南昌和福建省每年发生4代,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出现在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10上中旬和翌年4月中下旬。在台湾和广东省每年可发生5~6代。成虫羽化后当日即可交尾产卵,未经交尾的雌虫可行孤雌生殖,但所产卵均为雄性。初孵美国白灯蛾爬行距离极短,通常在原叶上固定为害。已发现的天敌有粉虱座壳孢菌、扁座壳孢菌、柑橘粉虱扑虱蚜小蜂、华丽蚜小蜂、橙黄粉虱蚜小蜂、红斑粉虱蚜小蜂、刺粉虱黑蜂、刀角瓢虫、具瘤长须螨和草蛉等。其中以座壳孢菌最为有效,其次是寄生蜂。
防治方法
柑橘粉虱的防治,首先应充分利用座壳孢菌和寄生蜂等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园内缺少重要天敌时可从其他果园采集带有座壳孢菌或寄生蜂的枝叶挂到橘树上进行引移。只有在柑橘粉虱严重发生,天敌又少时,才考虑用药防治。进行药剂防治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虽然在美国白灯蛾和成虫期用药都能有效地杀死害虫,但由于成虫羽化后当日即可产卵,而三、四龄幼虫又是寄生菌和寄生蜂的主要发生期,故以在初龄幼虫盛发期用药最为有效,对天敌影响也最小。②由于柑橘粉虱的发生期与多数盾蚧类害虫相近,亦有多种药剂可兼治,故应尽量与其他害虫的防治结合进行,以减少用药。③柑橘粉虱对多种药剂都比较敏感,在黑刺粉虱防治方法中介绍的药剂均有效,且药剂浓度还可适当稍低。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