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physical quality;body quality),是指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
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含爆发力)、力量耐力及相对力量。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柔韧素质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可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门灵敏素质两类。
了解“身体素质”:各项身体素质定义与分类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又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含爆发力)、力量耐力及相对力量。
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相对力量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对体操、跳高等项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克服自身体重的能力,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大的最大力量,另一方面还要求运动员体重不能过大,即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相对力量。
快速力量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在日常训练中常常使用“爆发力”一词,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
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能力。动作速度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表现为人体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时的挥摆速度、击打速度、蹬伸速度和踢踹速度等。此外,还包含在连续完成单个动作时在单位时间里重复次数的多少(即动作频率)。
移动速度
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从运动学上讲,是距离(S)与通过该距离所用的时间(T)之比。在体育运动中,常常是以人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如男子100米跑10秒,100米自由泳游50秒等。1名具有良好移动速度能力的运动员,并不一定也具有良好的反应速度。如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100米赛跑决赛中,金牌获得者是英国运动员艾伦·威尔斯,成绩为10.25秒,但他的起跑速度为0.193秒,是参加8名决赛选手中最慢的一个,而第8名运动员潘卓(法),起跑速度高达0.130秒,是8名运动员中最好的一个。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许多项目的运动竞赛都要持续较长或很长的时间。运动员要在竞赛全过程保持特定的运动强度或动作质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就必须具备能与在持续运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加深的疲劳作斗争的能力。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它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又分为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和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
在无氧代谢供能的肌肉活动中,磷酸肌酸分解供能,不产生DL-乳酸,叫磷酸原代谢供能,机体处在这种状态下,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称为磷酸原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糖酵解代谢供能无氧耐力
在无氧代谢的肌肉活动中,糖的酵解供能,产生乳酸。机体处在这种状态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称为糖酵解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一般耐力
一般耐力是指对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
专项耐力
专项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地讲是指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耐力。
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也就是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而表现出来。柔韧素质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门柔韧素质。
一般柔韧素质
一般柔韧素质是指机体中最主要的那些关节活动的幅度,如肩、膝、等关节活动的幅度,这对任何运动项目都是必要的。
专门柔韧素质
专门柔韧素质是指专项运动所需要的特殊柔韧性,专门的柔韧素质是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灵敏素质可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门灵敏素质两类。
一般灵敏素质
一般灵敏素质是指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专门灵敏素质
专门灵敏素质是指根据各专项所需要的与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以及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身体:各项身体素质的评定
力量素质评定
最大力量评定
最大力量评定可采用握力、背肌力、屈臂悬垂、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及俯卧撑等指标。
相对力量评定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所以其评定可在对最大力量测定的基础上进行,用运动员体重去除最大力量便可以计算出该运动员的相对力量。
快速力量评定
快速力量的大小,通常可采用动力曲线描记图分析评定。例如下肢蹬地力量或上肢击打力量的动力曲线描记图。或通过计算快速力量指数也可评定快速力量。快速力量指数=力量的极限/达到力量的极值时间。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速度综合测定来评定快速力量。如周期性运动项目的出发和加速段的时间,例如,游泳:从发令到10米的时间;田径短跑:从发令到30米的时间;自行车:从发令到50米的时间。
力量耐力评定
对力量耐力的评定多采用多次重复完成比赛模仿动作的方法,根据运动员重复的次数进行评定。这种方法要求测试动作的运动形式和神经肌肉工作方式的特点都与比赛动作接近,如自行车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附加阻力的脚踏上蹬踏;划船运动员在专门的力量练习器上划桨;田径运动员在活动跑台上走、跑等。也有人提出用力量耐力指数来评定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力量耐力指数等于练习器械的阻力(公斤)乘以动作的次数。即:力量耐力指数=练习阻力x重复次数。
速度素质评定
反应速度评定
人们通常测定反应时,即运动员对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来评定运动员反应速度的好坏。运动员对不同种类的信号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因此,往往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测定运动员对特定信号的反应速度。如短跑、游泳等竞速项目,运动员主要接受听觉信号而开始竞技,而乒乓球选手则主要接受视觉信号而作出技战术反应。对反应时的评定,可以通过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测量加以评定,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进行测量与评定。
动作速度评定
因为动作速度寓于某一个技术动作之中,如抓举的动作速度、跳跃起跳的动作速度、游泳转身的动作速度等等,所以动作速度的测量是与技术参数测定联系在一起的,如测出手速度、起跳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等。此外,通过连续多次完成同一动作,亦可求出平均的动作速度。
移动速度评定
测定移动速度的手段常常用短距离跑。要求为:(1)距离不要过长可用30~60米的距离。(2)最好不从起跑计时,而测定运动员全速跑通过某段距离的能力。(3)在运动员不疲劳、神经兴奋性高的状态下测验。(4)可测定2~3次,取最佳成绩。
耐力素质评定
有氧耐力评定
评定有氧耐力的方法很多,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定距离的计时位移运动,如1500~10000米跑、400~3000米游泳、100~200公里自行车骑行及5000~10000米划船等。还有定时计距离的12分钟跑等。
无氧耐力评定
评定糖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可采用持续1分钟的练习作为评定指标,如400米跑。
柔韧素质评定
测量与评定柔韧素质带有局部性的特点,其测量方法和手段均涉及身体有关部位完成动作时活动的幅度。评定柔韧素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直尺、皮尺、量角器等工具直接测量关节活动的最大幅度。柔韧性测量的指标是角度和距离。例如测量肩关节活动幅度时,可采用手持木棒转肩测量,测出两大拇指的间距,间距越小,肩关节活动幅度越大,柔韧性越好。
灵敏素质评定
灵敏素质评定通常采用立卧撑测试、象限跳测验、滑步倒跑测验、十字变向跑及综合性障碍等方法。
让自己变得更强: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方法
力量素质提高方法
速度素质提高方法
反应速度提高方法
动作速度提高方法
移动速度提高方法
耐力素质提高方法
柔韧素质提高方法
柔韧性训练基本上采用拉伸法,分为动力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又都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动力拉伸法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地被拉长的练习方法。静力拉伸练习时,先通过动力拉伸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得到一个持续被拉长的机会。在训练中,常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在做拉伸练习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这两种训练方法都可主动完成或是在他人帮助下被动完成。
灵敏素质提高方法
适逢其会:身体素质敏感期
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身体素质增长速度不同。通过适当的统计方法,将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划分为敏感期。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基本包括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相对稳定三个阶段。男生敏感期年龄主要在6-7岁、12-13岁,女生则以6-8岁居多。
力量素质敏感期为:男生6-7、12-13岁;女生6-8岁。
速度素质敏感期为:男生10-11岁、12-13岁;女生10-11岁。
耐力素质敏感期为:男生12-13岁;女生不明显。
柔韧素质敏感期为:男生6-7岁、15-16岁。女生10-11岁、13-14岁。
灵敏素质敏感期为:男生7-8岁、12-13岁;女生 7-9岁。
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影响因素
1985-2010年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中国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尤其速度、耐力素质。
遗传和营养因素
遗传是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对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可能;营养不良或过剩都会使身体素质降低。目前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持续增长,影响其身体素质。
环境因素
小学、高中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减少;小学、初中体育师资缺额较多,高校体育教师数减少: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影响作用巨大,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身体活动量减少是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当前的体育课强度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减少、采用积极方式往返学校的中小学生比例少、大、中学生劳动时间减少、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比例下降、学生春游等户外活动减少。身体活动量减少,导致与身体活动相关的骨骼、肌肉等器官利用率降低,导致器官功能退化,使身体素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