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绿牡丹茶

绿牡丹茶

黄山绿牡丹茶是一种产于安徽省歙县的高级炒青绿茶,由歙县科学技术实验站研制成功。这种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新颖的花型设计,在冲泡后呈现出如同盛开的绿牡丹般的形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饮用价值。黄山绿牡丹茶是在黄山风景区继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之后推出的又一款优质茶品。

历史沿革

黄山绿牡丹茶由安徽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工程师汪芳生研制成功。1988年12月,该茶在合肥市通过了省级鉴定。为了表彰汪芳生对科学研究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7月起向他发放省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形态特征

黄山绿牡丹茶的外形独特,冲泡后茶叶竖立,形似一朵盛开的绿牡丹花。其特点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茶花的花蒂花瓣排列匀齐,形状圆而不松散,花朵直径约为5.5公分,每朵重约4-5克,内部干燥充分。

生长环境

黄山绿牡丹茶主要生长在歙县大谷运乡的上黄音坑、岱岭龙潭、仙人石一带,这些地区平均海拔大约在一千米左右。此处山高林密,峰峦层叠,气候湿润,常有云雾笼罩,土壤肥沃,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栽培方法

黄山绿牡丹茶的栽培过程遵循严格的规范,包括“三定”、“六不采”的原则。“三定”是指确定高山种植地点、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选择滴水香优良品种。“六不采”则规定了不采集受到病虫侵害或损伤的芽叶、不对夹叶和鱼叶进行采摘、不采集带有露水的叶子、不采集紫色叶子、不采集瘦弱的芽叶以及不符合标准的芽叶。采摘回来的茶叶应在当日进行制作。

加工工艺

黄山绿牡丹茶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主要包括六个步骤:杀青轻揉、初烘理条、选芽装筒、造型美化、定型烘焙和足干贮藏。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每个环节的温度、时间和手法,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杀青轻揉

杀青在八桶锅内进行,每锅投叶量在200~300克左右。鲜叶入锅后,应迅速捞、带、净、扬、抖、散、轻、快,防止叶片变黄、出现红梗红蒂及焦边焦点。杀青完成后,趁热轻揉数次,直至茶汁溢出。

初烘理条

初烘在竹制或铁丝笼上进行,采用木炭作为燃料,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翻烘时要轻、净、快,每次翻烘后都要进行理条,使芽叶平直,呈现兰花瓣状。待芽叶达到四至五成干时,下烘摊放片刻,随后进行选芽。

选芽装筒

选取大小长度均一的数十根芽叶作为一朵绿牡丹茶的原料,将其整理整齐放在竹制造型筒上。筒身全长7公分,直径5公分至3.5公分为中间竹节。茶芽放置在竹筒两端,准备进行造型。

造型美化

首先准备好定型板、板芽板、压花板,然后将竹筒内的芽叶加工成圆形的芽叶花瓣和芽蒂花托。芽叶直径不得超过5.5公分且不低于5公分,芽蒂直径不得超过1.5公分且不低于1公分。茶花正面和背面都应圆整平整。

定型烘焙

定型烘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造型好的绿牡丹排放在压板上,花与花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再用另一块压板覆盖(压力通常为五十公斤),持续约6秒后取出压板上烘。第二阶段,将定型的茶花转移到特制的竹烘专用圈内,加上烘笼盖紧后再上烘。使用的燃料炭须干燥,炭头要清除干净,以免影响茶香。温度上升至90~110℃时开始上烘。先烘烤茶蒂一侧,再烘烤芽叶一侧,每隔1~2分钟翻动一次,受力要均匀。当烘至七至八成干时,下烘摊凉3~4小时。

足干贮藏

足干的温度应先高后低,火候缓慢烘干,温度控制在70~80℃。每两分钟翻动一次,直到用手捻碎为止,随即趁热装箱贮存。

参考资料

黄山绿牡丹茶.知网空间.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