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3日),男,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人(现已划入福州市管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清代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幼时即被其父过继给叔父林孝颖。林觉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均在福州度过,15岁时入全闽大学堂学习,汲取到大量新思想。随后,林觉民在家乡兴办女子学校,但被林孝颖中断,并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送其赴日本留学。到日本后不久,林觉民主动加入了同盟会,在日本各地巡回演讲,并于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底决定参加广州起义,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4月返回家中奔波忙碌革命事宜。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写下《与妻书》《秉父书》与《告父老书》,于三日后亲身参与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其于1911年5月3日被清廷枪杀处死,时年二十四岁。
福建博物院研究员林丹认为,林觉民兴办女子学校、反对封建帝制与君主立宪制度、宣扬民主革命思想、策划组织广州起义等行为,展现了一代人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
生平
早年经历
清朝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州市南后街杨柳巷的一户书香门第,八岁时母亲去世,被其父过继给叔父林孝颖,并从此由叔父抚养长大。叔父林孝颖是福州一带远近闻名的膳生员,精通诗词歌赋,因此亲自教导林觉民读书林觉民未满13岁时,便被林孝颖送去参加科举童生考试,在考场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扬长而去后,他彻底断绝科举之路,开始正式接触新式教育。
林觉民14岁时,叔父林孝颖受清政府大学士、开明教育家陈宝琛引荐,到全闽京师大学堂任教,讲授国文课,林觉民随之考入全闽高等学堂学习文科,他受方声涛等进步教师影响,接触到孙中山等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并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同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讲述探讨,发表诸如《挽救垂危之中国》等演说,逐渐树立起了献身革命的壮志。清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林觉民与黄光弱等人发起组织学生联合会,后加入汉族独立会,并从事联络福建陆军工作,因为其不满旧制官立学堂,和几个学友在城北创办一所私立小学,又在城南创设阅报所,陈列革命书刊供人阅览。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林觉民在家乡同陈意映结婚,二人虽为封建包办婚姻,婚后却感情融洽。随后,林觉民深感教育腐化,在家中兴办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堂妹林孟瑜等亲友10余人入学,由其亲授国文课程,抨击封建礼教,介绍欧美先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男女平等情况。林觉民还反对女性缠足,鼓励女眷们放脚,受教女眷之中,不少后来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继续深造。但林觉民的行为愈发超出了叔父林孝颖可接受的范围,林孝颖发现林觉民并非只是对西学感兴趣,甚至想要彻底推翻封建传统制度。林孝颖担忧林觉民过于离经叛道的激进思想给林家带来不必要的祸端,便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顺应林觉民的请求,决定出资让他赴日本留学。
留学生涯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专攻日语。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林觉民填补一丁姓官费生空缺名额,转入日本庆应大学攻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林觉民十分珍惜此次留学机会,常常读书到深夜,不久后就在同学中小有名气。他同另一位闽籍同学陈与燊齐名,人称“陈林”。与黄花岗烈士福建省十杰之首的林文(状元林鸿年之孙)、林尹民(族弟)合称“三林”。林文被称“大林”,林觉民被称“中林”,三林十分杰出。留日之时,林觉民和同学间经常聚首,畅谈国内形势,有时深感失望,动容时甚至叹息流泪。
在日本留学期间,林觉民凭借其革命热情、口才与活动能力被同盟会发掘,并主动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自此,林觉民他在日本各地巡回演讲,宣扬传播同盟会的民主革命思想理论。此外,他还写下《论立宪与教育之关系》《论今日人心宜重古道》等檄文,翻译《六国比较宪法论》并撰写《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政论文章,引起不小反响。
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底,林觉民在黄兴的带领下到槟榔屿和孙中山会面,策划在广州市领导组织一场大规模武装起义。此次会面后,林觉民在黄兴的授意下,在日本秘密购置枪械弹药偷运回国的机会下回到福建省为此次起义筹措经费,并在闽南地区、粤东一带继续传播革命思想、召集仁人志士、扩大同盟会的影响力。
投身革命
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年春天,黄兴、赵声写信给林觉民,称“事大有可为”后,林觉民毅然放弃学业,于1911年3月3日和林文一道乘船离开日本回国,被黄兴暂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划起义工作,林觉民于3月底4月初秘密回到福建,向叔父林孝颖与妻子陈意映谎称学校放樱花假,借此机会刚好回家看看。但在家期间,林觉民常常早出晚归,与同盟会福建分会负责人林斯琛、刘通等商议动员革命志士赴粤参加起义,并动员福州市革命志士响应配合广州市“三二九”起义。除此之外,林觉民还与刘元栋、冯超骤、吴适等人保持联络,动员了数十名福州地区的革命志士赴粤参加起义。他于福州城内组织各种民主爱国社团、到处发表演讲,在民主爱国社团发表主题为《救我危亡之中华》的演讲时,恰好被全闽大学堂的一位老师听见,其向林孝颖感叹道:“亡大清者,必令郎也!”
叔父林孝颖得知此事后,命林觉民退出同盟会,恐其为家人招致灾祸,但林觉民并未听从,他明确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主张,推崇孙中山的民主共和主张,依旧积极为民主革命做着准备,并在参加完福建省革命党人会议后,约同冯超骧、刘元栋等人于4月9日告别了故乡,踏上返回香港之路。
回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后,林觉民继续进行着起义的各项准备,进行诸如接收南洋各地及美洲各国的爱国华侨募集经费、秘密运输军械弹药等工作。4月17日,林觉民、刘元栋、冯超骤、刘六符(又名刘锋)、黄以通、林友基、郭维亮等先行,从马尾港乘坐轮船正式抵达香港。到香港后,林觉民又奔走于港穗之间,接送参加起义的闽籍革命党人。受4月8日广州市温生才刺杀孚琦事件的影响,广州起义期由4月13日最终变更为26日,4月23日晚,林觉民同林义、陈更新等人从香港特别行政区乘船秘密回到广州。4月24日晚,林觉民趁深夜,于手帕上独自写下《致父老书》《禀父书》《与妻书》三封绝命书,做好了正式投身革命前的最后交代。
人物离世
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4月25日,林觉民陪同林尹民等几个战友由香港到广州。同日,黄兴因广州清吏戒备森严,恐起义一事会有差错,临时决定于27日发动起义先发制人,进攻计划由原定的十路改为四路。4月27日,黄兴率130余名福建省志士进入广州市,广州起义正式打响了。下午5时30分,林觉民等人随黄兴攻入总督衙门,发现总督张鸣岐及其手下人员已逃跑,便纵火焚烧督署,后迅速退出,恰与赶来镇压的清军李准部相遇,双方激战,林觉民因腰部受枪伤被俘。
起义失败后不久,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歧与李淮于水师提督署会审林觉民。面对清廷官员的审问,林觉民并无半分被捕的恐慌,反而在狱中大谈革命理想,并希望国家建立共和、消除暴政、人民安康。林觉民在被囚禁的几天中,滴水未进、滴米未沾,受到即为严酷的刑法却依旧面不改色,他“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甚至奉劝清吏洗心革面转头共和。1911年5月3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林觉民死后,同此次革命中的其余71人一同葬于黄花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称因此而来。
人物思想
兴教育开女校
在教育思想方面,林觉民格外注重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与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他积极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自由民主的先进思想传播至三坊七巷,并在家乡兴办了一所女子学校,首先动员家中十余名女眷入学,反对传统三纲五常,亲自教授其国学、西方科技文化等知识。此外,他还反对女性缠足,鼓励女眷们不再裹小脚,受教女眷之中,不少成为了后来福州女子师范的首届女学生。
行革命崇民主
在社会主义方面,林觉民以推翻封建帝制,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主张,推崇孙中山的民主共和主张为核心内容。他于少年时期即确立了“不望万户侯”的思想愿景,表明自己不愿意为清政府当官谋事。进入全闽大学堂后,林觉民又汲取到大量新思想,并在其后于日本留学期间主动加入同盟会,翻译《六国比较宪法论》并撰写《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政论文章,明确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主张,推崇孙中山的民主共和主张,并最终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献出了生命。
人物作品
林觉民在起义前所写的《禀父书》《与妻书》《致父老书》三封绝笔,交织着百转千回的柔情与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并均最终落笔于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奔走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向往。
《禀父书》
《禀父书》由林觉民写于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4月24日夜,林觉民在这封绝命书中表达了对自己连累父亲与家中弟妹的愧疚之情,并请求父亲的宽恕原谅,虽只有短短41字,但凝结了他处理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高尚情操。
《与妻书》
林觉民与其妻子陈意映是在叔父林孝颖安排下结婚的,妻子陈意映,名芳佩,颇有才学,是螺洲陈若霖的后代,其父亲陈元凯号陶庵,是光绪己丑科(清朝光绪十五年,即公元1889年)举人。
《与妻书》由林觉民写于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4月24日夜,这封绝命家书被称为“20世纪最美的情书”,极具感染力与深远影响力。林觉民在此遗书中反复向妻子解释自己想要同她相守到老的愿望,却无法眼睁睁看着今日中国的百姓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因而,他庄严地宣告了自己参加革命的义举与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愿意将一腔赤诚热血献给天下人,为天下人谋取永远的幸福。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用深情的文字谱就了一阙千古绝唱,向挚爱的人告别,与祖国同患难,百转千回的柔情与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感人至深。
《与妻书》原件写于一方白手帕上,长42厘米,宽42.5厘米,全文1300多字,于1959年由林觉民的次子林仲新捐献给国家,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福建博物院内。百年来,这方洋洋洒洒千余言、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的遗书,被收录进祖国大陆和台湾出版的教科书中,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致父老书》
《致父老书》由林觉民写于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4月24日夜,其在该封绝命书中谈到印度与埃及沦亡给中华民族之救亡图存带来的启示,呼吁父老应万倍于饥寒、疾病、水旱、盗贼来思虑亡国之惨痛,奋发图强,救中华于水火。
人物评价
全闽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叶在琦评价林觉民“是儿不凡,以养其刚大之浩然之气。”
孙中山评价林觉民“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拥壑,不可揭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同寿。”
清代两广总督张鸣岐评价林觉民“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梁尚玉评价林觉民“林觉民立志救国救民,言辞敏锐、胸襟开阔、热心公益、不畏强暴。”
新华社报道中,记者刘娟评价林觉民说“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太平时代,他会是一个温情丈夫。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日本狼青犬’的封建王朝末期,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24岁就被残害,匆匆与爱妻及腹中孩子诀别,从此长眠异乡。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家庭关系简表
纪念场馆
故居
林觉民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其中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条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便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旧时种植腊梅树),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
1991年,林觉民故居暨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成立,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并由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管理,内容包括前庭院、中天井、广州市辛亥革命背景、林觉民生平介绍、林觉民卧室复原、冰心与福州。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林觉民英勇就义后,被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该墓园位于广州市市区北面越秀区的先烈中路、白云山南麓。黄花岗墓园始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个字镌刻墓坊之上。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广州起义的死难烈士72位,捐资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修缮后,整个墓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岗顶为72烈士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具一格,颇为壮观,如今已经成为革命纪念的重要之地,也是参观游览的名胜景点。
道路
中国共有三处以纪念林觉民烈士而命名为“觉民路”的道路。其一位于中国台湾省高雄市三民区,其二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其三则位于中国广州市黄花岗公园。2018年9月30日(国家烈士纪念日)当天,广州市黄花岗公园举行了“觉民路”命名揭碑仪式,以表达对林觉民烈士的缅怀。
学校
马来西亚吉打居林市华文中学与小学A校、B校均以“觉民”命名,其是马来西亚华人先贤所办,为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今年已建校105周年。
纪念活动
文学影视
影视剧
歌剧
纪念活动
2011年4月10日,“祭祀革命烈士林觉民活动”在福州林觉民故居内正式举行。 该祭祀仪式由福州市社科联、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祭祀队伍在此进行拜礼、盥洗、焚香、迎神、奠帛、献礼、读祝、饮福寿、辞神等古礼。仪式上,18名学生代表与福州市民代表方向红,分别以普通话和福州话方言诵读了林觉民绝笔《与妻书》。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四卷) .林觉民.2023-10-11
林觉民 烈士.中华英烈网.2024-01-10
林觉民:110年前,他留下的绝笔信成了“20世纪最美情书”.福州市纪委监委.2024-04-29
福州革命史.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志.2023-10-14
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寄书"与妻" 方声洞"禀父".中国新闻网.2023-07-20
“铁血丈夫”林觉民(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百家号.2023-07-18
“琴瑟夫妻”林觉民陈意映:《与妻书》后世流传.中国新闻网.2023-07-2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者——梁思成与林徽因.清华校友总会.2023-10-04
纪念林徽因先生百年诞辰(珍藏图片展).清华校友总会.2023-10-04
林觉民故居.福州市人民政府.2023-10-06
这些建筑见证辛亥福州光复.福州市人民政府.2023-10-05
黄花岗烈士陵园.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7-20
烈士纪念日广州黄花岗公园“觉民路”揭牌.中国新闻网.2023-10-11
大马觉民小学挥春活动成功举行 | 中华文化海外传承.华人社会.2023-10-11
碧血黄花.猫眼电影.2024-05-25
六壮士 (1989).豆瓣电影.2024-04-14
百年情书 (2011).豆瓣电影.2023-07-20
《百年情书》打造偶像版林觉民 观众现场感动落泪.凤凰网.2023-07-20
辛亥革命 (2011).豆瓣电影.2023-07-20
林觉民:铁骨铮铮忽如归,情意绵绵与妻书.澎湃新闻.2023-07-20
与妻书 (2012).豆瓣电影.2023-07-20
出演林觉民被其经典爱情感动 佟大为也写" 与妻书".闽南网.2023-07-20
福建歌剧首度摘“梅” 孙砾携歌剧《与妻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北青网.2023-10-14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福州祭祀黄花岗英烈林觉民.中国新闻网.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