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颜良

颜良

颜良(?—200年),徐州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三国时河北省军阀袁绍的部将,骁勇善战。

颜良与文丑同为袁绍麾下大将,早年跟随袁绍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今许昌市)。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交战于官渡。二月,颜良被袁绍派遣渡过黄河,包围曹操东郡知府刘延镇守的白马城。四月,颜良率部渡黄河,直指白马,曹操率军,趁其不备,奇袭白马,颜良被关羽斩,尸骨葬于嵩山北麓的巩义市西南的鲁庄镇

陈寿所著《三国志》中记载孔融评价颜良骁勇善战。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

颜良与文丑同为袁绍军中将领。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交战于官渡之战。袁绍进军黎阳,派遣颜良进攻单独镇守白马之地的曹操部将刘延,监军沮授进谏认为颜良性格促狭,虽然骁勇善战但不能独当此次大任,但袁绍仍旧一意孤行派遣颜良。曹操闻讯,起兵援助刘延,并听取谋士荀攸的建议,对袁绍在延津河的后方军队进行佯攻,诱使袁绍向延津和分兵,然后趁其不备,轻袭白马。战争开始后,袁绍果真中计,当时曹操的军队已距离白马十余里,颜良惊慌之下仓促应战。

刺死战场

曹操派遣张辽关羽首当先锋,又率领徐晃等人紧随其后,迎战袁军。关羽望见颜良的戎车和帅旗,在张辽与颜良军队交战之时,他单枪匹马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并用腰间佩刀斩掉颜良头颅,袁绍手下诸多将士无人敢当,曹操乘胜追击,击溃袁军,袁军大败,曹操取得白马一战的胜利,为曹操在后来的关键决战中占据优势奠定了基础。

文学艺术形象

文学小说形象

戏曲形象

历史评价

三国志》中记载监军沮授评价颜良:性格促狭,虽然骁勇善战但不可独担大任。

东汉名士孔融提到:颜良和文丑英勇过人。

政治家荀彧在《三国志·魏书十》中认为:颜良与文丑是单凭个人勇气的莽夫而已,一战就可将他们擒拿。

中国古代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诫兵篇》中记载:齐国有颜涿聚,赵国有颜最,东汉末年有颜良,宋国有颜延之,他们都身处将军的位置,但最终也因此而覆亡。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作诗《读史》: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意即颜良文丑不知道有何利益,关羽张飞死伤俱重,这些人间有名的骁勇将领,太行山只比他们多一丝光芒。

明代诗人宋登春六言诗《颜良》:才勇当时第一,战功不后他人。如何白马一役,竟让美绝伦。意思是(颜良的)才智和勇气在当时算是首屈一指了,半生拼杀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什么在白马坡一战,却败在了关羽之手。

轶事典故

据说清末太史姓徐淇到广东省担任主考官,录取者皆为年轻俊俏的后生。为了表达义愤之意,讥讽考官徐淇以貌取士,有考生在红榜两旁撰写对联,联曰:不嫌文丑,唯爱颜良,借文转义,“文丑”指文章写得不好,“颜良”指容貌俊秀。还有人撰联刺之:尔小生整整齐齐,或束带,或抹粉,或涂脂,三千人巧作嫦娥,好似西施同进越;这老瞎颠颠倒倒,不论文,不通情,不达理,十八省几多学士,如何东粤独来徐。

墓葬考证

一种说法是,颜良墓在今郑州市巩义市鲁庄镇四合村颜良寨南约500米,国道310、县道058可达,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36",东经112°51'52”。该墓建于东汉。墓区位于寨南一自然冲沟内,四周均为台坡耕地,沟底尚有自然水流,四周树木葱葱。仅余土冢,形状不甚规则,高3~4.5米,直径7~10米,周长约80米。

另一种说法是,颜良墓位于浚县东7公里酸枣庙村东南1公里处的汉代白马坡故址上。墓高约3米,直径约20米。后墓被夷平,群众将墓掘开。墓前原有清康熙十年(1676年)所立石碑1通碑高1.6米,厚0.26米,正中书写:“汉将军颜良之墓。”现碑断为两截,藏于浚县博物馆

人物关系

影视形象

游戏形象

参考资料

《关公》.豆瓣.2023-07-20

《三国演义》.豆瓣.2023-07-20

《武圣关公》.豆瓣.2023-07-20

《三国》.豆瓣.2023-07-20

《关云长》.豆瓣.2023-07-20

《曹操》.豆瓣.2023-07-20

《武神赵子龙》.豆瓣.2023-07-20

三国志14 三國志14.豆瓣.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