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战役(Battie of Leyte Gulf),是美国军队和日军于1944年10月23日至26日美在菲律宾东南部的莱特岛海域展开的战役,是二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它成为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1944年10月,美国为了进一步削弱日本军队并推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计划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而莱特岛登陆是莱特湾海战的前奏和序章,它标志着美军对日本南太平洋地区的进攻,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战役主要分为锡布延海海战、苏里高海峡海战、英加诺角海战和萨马岛海战。日本在锡布延海海战中损失较大,其中战列舰武藏号战列舰被击沉,造成约1021人丧生。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日本损失了多艘战舰,而美国军队损失较小。在英加诺角海战中,日本部队利用诱饵引诱美军舰队,但最终被美军的空袭击败。萨马岛海战中,日本舰队与美国舰队相遇,双方发生激烈交战,最终日本舰队撤退,但损失较大。
日军在莱特湾海战中损失了1艘舰队航空母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约伤亡1万人;而美军牺牲一艘轻型航空母舰、两艘护航航空母舰、三艘驱逐舰和约100架飞机、阵亡3000余人。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美国海军击败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给线,并使得日本海军实力急剧下降,为美国军队赢得了西太平洋的战略控制权。
背景
战争策略
1943年,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逐渐劣势,日本军队被迫放弃了在所罗门群岛的基地。接下来的1944年,抗日盟军在一系列的登陆行动中成功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从而突破了日本在太平洋的内防御圈。尤其是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的航母舰队遭受了重创,使得抗日盟军在西太平洋获得了空中和海上的优势。
面对这种情况,盟军主力美军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行动。海军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提出了进攻台湾的建议,他认为这样可以将日本军队阻挡在菲律宾,从而控制日本与南亚之间的海上通道,切断日本与南亚驻军之间的联系,使得驻军无法得到补给而必然失败。然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位于日本的联系线上,如果被日本掌控,对于美国来说将是一种丢脸的事情。另外,麦克阿瑟在1942年逃离菲律宾时曾发誓要重返故地。最终,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做出了最终决定,决定在菲律宾登陆。
为了进攻菲律宾,美国海军选择了莱特岛作为登陆点。因为莱特岛的地理位置优越和良好的登陆作战条件。莱特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一旦占领莱特岛,可以截断菲律宾的南北交通,控制战略态势,即控制菲律宾圣贝纳迪诺海峡和苏里高海峡这两条最重要的横贯南北的海上走廊。并且莱特岛拥有平坦肥沃的东海岸,没有暗礁,适合登陆作战,并且拥有多个机场可以为军事行动提供重要的航空支援。为此,麦克阿瑟制定了菲律宾战役计划,旨在占领莱特岛和吕宋岛。该计划一共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美国军队要在莱特岛周围的岛屿上建立基地并控制相关海峡,从而为莱特岛登陆做准备。其次,则是在莱特岛登陆,占领机场和东海岸平原。最后,美军还要向内陆推进,占领整个莱特岛,控制苏立加峨海峡。在军力方面,海军中将托马斯·金凯德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旧式战列舰和护航航空母舰被派往支援登陆部队,同时海军上将小威廉·哈尔西指挥的第三舰队航母特混舰队则负责掩护两栖作战并寻歼日本舰队。
而由于日军在塞班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战役中的失利,如果再失去菲律宾,将导致日本在南太平洋的运输线被切断,与东南亚基地以及中国、朝鲜和日本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因此,联合舰队最高长官丰田副武制定了针对菲律宾的捷1号作战方案。尽管日军大本营认为菲律宾有多个适合登陆的岛屿,但他们担心仅凭猜测美国军队的登陆地点进行防守布局太过冒险。因此,他们选择了集中兵力守卫吕宋岛,这是菲律宾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首都马尼拉所在的岛屿。
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陆军大将接受了大本营的意见,确定了南方军关于“捷一号”的作战要点。首先,南方军和海军将协同作战,击败进攻菲律宾的美军,阻止他们的后续行动。其次,通过陆军航空兵和海军的合作,海上歼灭美军的进攻部队。然后,在吕宋岛展开地面决战,并在菲律宾各岛屿上建设机场,以支持航空军的有效作战。地面作战的重点集中在吕宋岛,北部部分的兵力重点防守机场,中南部部分的兵力固守重要区域,保障海军和航空兵的作战。航空作战方面,密切展开搜索,及时发现敌军,并逐步削弱敌机动部队的实力,果断对敌岸基航空兵进行奇袭行动。同时,海军也要粉碎敌军的登陆企图。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前第14方面军司令官黑田重德中将认为美国军队最有可能在莱特岛登陆,但他不敢公开反对大本营和南方军的计划。然而,在私下里,他要求35军司令官铃木宗次对计划进行修改。铃木深知自己指挥的部队无法守住如此广阔的地区,因此他决定集中兵力守备莱特岛和棉兰老岛的达沃,认为这些是美军最有可能登陆的地点。铃木制定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铃号”作战计划。计划的要点是:第100师团守备达沃地区,第16师团守备莱特岛,第30师团的主力和第102师团的部分兵力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可以增援美国军队登陆地点。当美军在达沃登陆时,第30师团的主力和第102师团的3个大队将夹击达沃。当美军在莱特岛登陆时,第30师团的主力和第102师团的部分兵力将从乌日方向反击登陆的美军。如果美军同时在达沃和莱特岛登陆,第30师团的主力将投入达沃,第102师团的部分兵力将投入莱特岛。
战役序章——莱特岛登陆
10月16日,在莱特岛登陆行动中,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乘坐着“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率领着大量参战舰艇,从霍兰迪亚港起航,直取莱特岛。海军陆战队第6突击营搭乘快速运输舰在第77特混舰队的掩护下抵达莱特湾湾口。突击营第4连在巡洋舰火力掩护下首先在苏禄安岛登陆,并顺利占领了霍蒙宏岛和迪纳加岛。美国军队迅速设立起航标灯塔引导舰队进入莱特湾。第77特混编队的扫雷舰艇和水下爆破队在火力支援下开始扫雷并对莱特岛进行炮击。到10月18日,美军的扫雷舰艇已经开辟出一条宽达9500米的安全航道,通向莱特岛的大门已经打开了。
初登莱特岛事件引起了日军的警觉,他们迅速做出了反应,并计划发动“捷一号”作战来对抗美军进攻。接到预先号令后,日军陆海军高层立即向天皇请求批准实施“捷一号”作战,并得到了批准。最终,10月19日,日军正式发动“捷一号”作战,以粉碎美国军队进攻莱特岛的企图。在10月19日拂晓,美军的舰炮火力支援舰队驶入莱特湾,对莱特岛上的目标开始舰炮轰击。而日军也在美军空袭的间隙组织飞机冒雨起飞,对美军舰船发起攻击,双方都有些损失。美军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金凯德海军中将坐镇旗舰“瓦沙奇”号登陆指挥舰,指挥舰炮火力支援编队在莱特湾内展开。
同时,护航航母编队在莱特湾外的霍蒙宏岛以东海域展开,提供空中支援和警戒任务。美军登陆部队由第6集团军指挥,总兵力约17万人,对莱特岛上的日军2.2万人形成绝对优势。10月19日晚,大批美军两栖登陆舰艇和运输舰艇涌入莱特湾,标志着美国军队的登陆正式开始。10月20日凌晨,第七舰队的战列舰和其他舰艇开始向岸上目标进行轰击。紧接着,巡洋舰和驱逐舰也加入了轰击行列。经过这轮舰炮火力准备后,登陆部队开始突击上岸。北线登陆区的第10军和第24军分别在班罗和塔克洛班地区登陆。南线登陆区的第24军在图兰加和塔克洛班之间登陆。登陆过程相对顺利,北线和南线的登陆部队都取得了一定的推进。
总体而言,美军登陆行动进行顺利。美军伤亡较轻,全天仅有49人阵亡192人受伤。登陆部队占领了大约30平方千米的登陆场,上岸了6万人部队、4500辆车和10.7万吨物资。
莱特岛登陆是莱特湾海战的前奏和序章。此时,美军已经建立了登陆场并推进到岛上的内陆地区,他们使用了海军陆战队、装甲车辆、火炮、步兵等多种武器装备,以保障在莱特岛的登陆行动和地面作战。
双方战前兵力部署
在莱特岛登陆战役的第一阶段,美国海军在登陆地附近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在莱特湾内,主要配置了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大部分兵力,其分为两栖作战编队和炮火支援编队。两栖作战编队负责运输舰、货船和突击上陆用的各种艇只。炮火支援编队由杰西·奥尔登多夫海军少将指挥,包括旧式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舰艇。同时,两栖作战编队旗舰“瓦沙奇”号上的第7舰队司令金凯德海军中将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也参与指挥。
在莱特湾东部海域,第7舰队配置了3个护航航空母舰大队。这些大队由托马斯·斯普拉格海军少将统一指挥,拥有18艘护航航空母舰及一些驱逐舰和护卫舰。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对潜、对空警戒,并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哈尔西第3舰队的战斗舰只活动在吕宋岛东侧海域。为了攻击莱特岛,第3舰队的一部分兵力转配给了第7舰队。当时的第3舰队只剩下第38特混舰队,该舰队由约翰·麦凯恩海军中将、杰拉尔德·博根海军少将、费雷德里克·谢尔曼海军少将和拉尔夫·戴维森海军少将指挥。这几个特混大队的编成相似,每个大队约有23艘军舰,包括航空母舰、搜轻型航空母舰、新式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
在登陆莱特岛后,哈尔西将部队进行补给和休息。然而,当接到栗田部队来袭的消息时,哈尔西仍然下令麦凯恩的特混大队继续向东南方向航行,返回乌利西补给。与此同时,其他三个特混大队与油轮会合后,前往菲律宾附近海域。截至10月24日拂晓前,谢尔曼大队已进入吕宋岛附近海域,博根大队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戴维森大队进入莱特湾附近海域。各大队在6:30之前派出侦察机向西、西北和西南方向进行搜索。
然而,日军的四支分别行动的部队同时向莱特湾前进,展开了对美军登陆编队的反击行动。在美军成功登陆莱特岛后,日军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对抗登陆部队并试图夺回岛屿。栗田健男带领超级战列舰大和号战列舰和武藏号战列舰、3艘旧式战列舰、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及15艘驱逐舰,奉命驶离林加锚地,前往莱特湾,并计划尽可能躲过美第3舰队,击败美第7舰队,以便冲进登陆水域袭击美军的两栖作战编队。而西村祥治海军中将则率领栗田部队剩下的2艘旧式战列舰、重巡洋舰“最上”和4艘驱逐舰 ,从文莱出航,以实施从莱特岛南面对美军的两面夹击。志摩则接到了袭击命令,带领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前往协同西村部队,准备从苏里高海峡袭击莱特湾的美军。此外,小泽治三郎率领北部编队也从户内海出发,计划诱使美第3舰队离开莱特湾附近,为其他部队的袭击创造机会。
战役概况
莱特湾海战于1944年10月23日至26日在菲律宾中部莱特湾附近进行。这场海战主要由四个几乎同时发生在四个地点的战场组成——锡布延海海战、苏里高海峡海战、英加诺角海战、萨马岛海战。
锡布延海海战
1944年10月24日清晨6时30分,栗田舰队驶出民都洛海峡南端,进入了锡布延海。虽然天气晴朗,但栗田海军中将对舰队遭受美国军队潜艇攻击和暴露行踪感到担忧。他下令舰队改成防空队形,分为两个圆形阵型,以战列舰为核心。栗田舰队意识到空中力量对战舰的威胁,但缺乏航母的空中掩护。栗田舰队刚完成队形转换,就发现三架美军飞机出现在天际线上,并很快返航,说明美军的空袭即将来临。栗田随即下令舰队加速并准备迎击美军空袭。由于美军航母被日军岸基航空兵和救助遭到重创,第一波空袭只有两艘航母出动45架舰载机。日军舰队展开防空部署,但依然无法阻挡美机的猛烈攻击。其中,大和号战列舰和武藏号战列舰分别遭到炸弹命中,但因装甲防护能力强,损失较轻。然而,妙高号重巡洋舰被鱼雷击中,造成严重损坏,被迫返回港口。第二波空袭集中在“武藏”号上,造成舰甲板和舱室损坏,航速锐减。
13 时 25 分,美军第3大队击退了日军岸基航空兵的攻击后,开始对日军舰队进行攻击。第三攻击波由“列克星敦”号航母出动的8架F6F“地狱猫”、10架SB2C“地狱俯冲者”和16架TBM“复仇者”组成。由于日军舰队没有空中掩护,F6F“地狱猫”直接俯冲对“武藏”号上层建筑和高射炮进行扫射。接着,第一次攻击中有两枚炸弹和两枚鱼雷命中了“武藏”号。猪口舰长才意识到形势的严重,同意发射设计用于战列舰主炮防空的460mm三式弹,但对美机的攻击几乎无效。第二次攻击中,美军进一步猛攻,“武藏”号遭到多枚炸弹和鱼雷的命中,造成舰体严重损坏,舰速锐减。第三次和第四次攻击波继续对“武藏”号和栗田舰队进行猛烈的空袭。最终,“武藏”号遭到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舰体严重倾斜,无法继续战斗,栗田下令“武藏”号返航。但在返航的途中,于14时55分,“武藏”号遭受到美军的第三舰队3个特混大队的袭击,由于“武藏”号损坏严重,无法挽回,在19时35分,“武藏”号最终沉没,共有1021人丧生。在锡布延海海战中,美军共出动260架舰载机,以损失18架飞机的代价击沉日本“武藏”号,并击伤多艘战舰。
在“武藏”号被击沉之后,栗田部队只剩下4艘受损的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11艘逐舰。由于没有得到航空支援,栗田部队于15时30分下令改变航行方向,向西北行。然而在航行了一个多小时后,由于栗田部队仍然没有遭到美国军队的追击,再加上燃料有所不足的情况下,他决定再次调头,往莱特湾的方向前进,并最终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于10月25日清晨抵达萨马岛。
苏里高海峡海战
10月24日6时,日本海军西村舰队进入苏禄海,西村下令“最上”号起飞舰载水上侦察机对莱特湾进行侦察,并发送了侦察报告。为了避开美军侦察机,西村舰队尽量向东北航行,直到接近民都洛海才改向东南。然而,当天早上9时过后,西村舰队被美军第38特混舰队第4大队的舰载机发现,并遭到28架美机的攻击。由于这些美机主要负责侦察搜索任务,携带的炸弹也很有限,加上它们陆续赶来,而不是有组织的空袭,因此西村舰队只有扶桑号战列舰、“最上”号和“时雨”号受到轻微损伤。随后,美国军队美国第三舰队集中力量攻击锡布延海上的栗田舰队,没有时间去关注西村舰队。
西村舰队在几次零星空袭后再也没有遭到攻击。他们采取了防空队形,由“最上”号在前,紧随其后的是“山城”号和“扶桑”号,两翼各有2艘驱逐舰屏护。他们小心翼翼地准备迎击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空袭,但接下来却没有再遭到任何空袭。西村舰队一路平安地以18节航速前行,提前三小时进入了棉兰老海,并未受到伤害。日军联合舰队计划在25日凌晨5时同时发起对莱特湾的攻击。栗田舰队由于遭到美国军队空袭的影响,无法按时到达莱特湾,最快也要晚六个小时。栗田指示西村按照原计划突入莱特湾,不必等待栗田舰队。而日军的西村部队和志摩部队奉命协同作战,但指挥官之间没有直接通信联系,各自为战。因此当西村舰队于2时进入苏里高海峡时,志摩舰队距离西村约40千米,而栗田舰队还在锡布延海,距离莱特岛的海岸还有几个小时。
然而,西村舰队刚刚通过帕纳翁岛时,却遇到了美国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设下的陷阱。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指挥的6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以及驱逐舰和鱼雷快艇组成的编队已经在等待西村部队的到来。由于美国军队缺乏夜间作战飞机,只能利用装备雷达的鱼雷艇提供信息。美军鱼雷艇在当地时间20时50分发现了西村舰队,并在当晚22时52分至次日02时13分期间发动了鱼雷攻击,但没有命中目标。其中一艘美军鱼雷艇PT-493不幸触礁沉没,但提供了大量情报给第7舰队。
在战斗中,美军战列舰和巡洋舰编队排成两列T字横队,主力战列舰位于后方,巡洋舰位于前方。他们利用全正面交叉火力,根据雷达引导进行射击,发射了245发大口径主炮炮弹,巡洋舰则发射了4000多发炮弹。 同一时间,美国军队第54驱逐舰中队也向日本舰队发射了鱼雷。其中一枚鱼雷击中了日本战列舰扶桑号战列舰,导致其立即落伍,右转后撤,并在8分钟后完全失去动力。另一部分驱逐舰中队在03时09分对日本舰队进行了鱼雷攻击。其中,前导驱逐舰“山云”号首先中雷并沉没,“朝云”号的前主炮下方中弹,舰折断,航速降至12节。战列舰“山城”号和驱逐舰“满潮”号也相继受到鱼雷的命中和损伤,“山城”号被命中两枚鱼雷,中后部主炮无法工作,但仍坚持前进。落后的“扶桑”号在04时20分被击沉,其舰尾部分在一个多小时后沉没,估计阵亡人数在1400到1600之间。
除了炮击和鱼雷攻击,美国军队第56驱逐舰中队也对日本西村舰队发动了鱼雷攻击,命中了两枚鱼雷。其中一艘日本战列舰“山城”号遭到猛烈火焰和爆炸袭击,舰桥塌,于04时19分沉没。除了有10人被美军救起外,西村中将及其级别以下的所有人都随舰葬身鱼腹。日本重巡洋舰最上号重巡洋舰也遭受到多处击中,防空指挥所被直接命中,舰上几乎所有的高级军官都被炸死,只剩下炮术长荒井大尉代理指挥。而驱逐舰“时雨号驱逐舰”号也受到5处损伤。 在战斗过程中,日本徐志摩舰队的那智号重巡洋舰和足柄号重巡洋舰以及8艘驱逐舰也到达战场。志摩以为他们看到的两段残骸是西村舰队的剩余战舰,但实际上是“扶桑”号的残骸。志摩意识到通过海峡的希望渺茫,于是下令转身撤退。在混乱中,志摩的旗舰“那智”号与燃烧的“最上”号相撞,导致燃烧的“最上”号失去机动能力,第二天被敌机击沉。志摩舰队在撤退过程中受到了美军舰载机的追击,轻巡洋舰“阿武”号和驱逐舰不知火号驱逐舰相继沉没。
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一战中,日本海军损失了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全部被击沉。此外,超过3000名日本海军人员在战斗中丧生或受伤。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的损失相对较小。他们只损失了1艘鱼雷快艇被击沉,而1艘驱逐舰和10艘鱼雷艇受到了击伤。据统计,美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有39人阵亡,并有114人负伤。
英加诺角海战
1944年10月25日凌晨,栗田部队突破了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外海,而西村部队和志摩部队则冲进苏里高海峡。当哈尔西和米彻尔(Marc Andrew "Pete" Mitscher)得知栗田部队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后,他们率领博根、戴维森和谢尔曼三个特混大队向北迅速行进,准备袭击小泽部队。凌晨2时稍过,第38特混舰队派出的侦察机发现了两个活动的日本水面舰艇编队,正是小泽北部编队的前卫和本队。小泽部队在前一天分成两个舰群活动,以引起美国军队的注意。这时,这两个舰群正向会合点航进,预计在10月25日早上6时会合。哈尔西得知敌人的发现后,立即组成第34特混舰队,并将第3舰队所属的6艘战列舰也纳入其中。哈尔西率领这支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急速前进,打算利用大口径舰炮击沉已被炸弹炸伤的掉队日舰或追上任何日舰,继米彻尔舰载航空兵之后进一步完成歼敌任务。
天刚亮时,180架飞机在甲板上待命,随着侦察机起飞。1小时后,第38特混舰队的侦察机再次发现了日军的北部编队。此时,小泽的两部分兵力已经会合,共有大型航空舰、轻型航空舰3艘、航空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8艘。美军的突击机群得到了及时的引导,8时过后就看到了日本北部编队。美军的轰炸机和鱼雷机成功地突破了日军的严密防空火网,向目标发动了攻击。美军的攻击机群击沉了1艘驱逐舰,轰炸了“瑞凤”号和“千岁”号轻型航空母舰,并对瑞鹤号航空母舰大型航空母舰发射了鱼雷。其中,“千岁”号的舰身被击穿,沉没在水下,而“瑞鹤”号由于舵机损坏掉队了,小泽不得不转移到“大淀”号巡洋舰上继续指挥战斗。10时,美军突击机群再次来袭时,日本北部编队的舰只已经分散在广阔的海面上。一支美军轰炸机队袭击了“多摩”号巡洋舰,使其航速降到10节;另一支轰炸机队袭击了已经失去机动能力的“[{'segmentStyle': {'bold': False, 'fontSize': 10, 'foreColor': '#000000', 'italic': False, 'strikeThrough': False, 'underline': False}, 'text': '千代田装甲巡洋舰', 'type': 'text'}, {'segmentStyle': {'bold': False, 'fontSize': 10, 'foreColor': '#000000', 'italic': False, 'strikeThrough': False, 'underline': False}, 'text': '', 'type': 'text'}]”号水上飞机母舰,使其起火并开始倾斜。
在战斗进行到下午时分,米彻尔认为自己的航空母舰部队与日军过于靠近,为了安全起见,他率领谢尔曼和戴维森两个特混大队改变航向向东航行,只派杜博斯(Laurance Dubose)率领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部队继续向北追击。然而,杜博斯的水面舰艇编队追上时,大部分日本舰只已经远远离开。尽管如此,杜博斯编队还是在战斗中击沉了1艘日本驱逐舰。另外,美国太平洋舰队还在可能的逃生航线上布置了几艘潜艇,其中一艘潜艇成功击沉了受伤后单独驶向日本的多摩号轻巡洋舰。小泽部队作为诱饵的4艘航空母舰虽然被全部击沉,但他成功完成诱敌计划,还将其余10艘水面舰带回日本。
萨马岛海战
1944年10月25日凌晨,栗田的舰队进入了圣贝纳迪诺海峡,并在凌晨3时沿着萨马岛的海岸向南航行。黎明时分,他们意外地发现了美国海军舰队。面对日本舰队的挑战,美国的托马斯·卡森·金凯德中将指挥了三支舰队,每支舰队由六艘护卫航空母舰和七八艘驱逐舰组成。每艘护卫航空母舰上搭载大约30架飞机,总数超过500架。然而,护卫航空母舰的速度较慢,装甲薄弱,对抗战列舰的胜算并不大。可惜的是,金凯德中将错误地认为威利斯·李的战列舰仍然守卫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因此他误以为那里没有危险。然而,李已被哈尔西调离,前往与小泽展开交战。当日本舰队出现在萨马岛时,美国军队感到震惊。与此同时,哈尔西的舰队已被诱导离开莱特湾,但栗田却对此一无所知。他错误地将那些护卫航空母舰误认为是美国的航空母舰舰队。
美国的护卫航空母舰立刻向东撤退,希望利用恶劣天气来影响日本炮火的精确度。同时,他们立即发出请求支援的通信信号,甚至使用了明码发送。为了分散日本战列舰的注意力,美国驱逐舰冒险发射鱼雷,试图吸引敌舰的火力。为了躲避鱼雷,日本舰队被迫打散队形。大和号战列舰被两条平行鱼雷逼至背向行驶,无法转身,耗费了10分钟战斗时间。在战斗中,三艘美国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被击沉,其他舰只受损严重。然而,这些舰只成功争取到了时间,使得航空母舰的飞机得以起飞。由于时间紧迫,这些飞机无法更换装备,只能使用当前携带的弹药(有时甚至是深水炸弹)。美国的航空母舰继续向南逃逸,而栗田的舰队的炮弹不断在它们周围爆炸。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其他航空母舰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在战斗中,栗田的舰队失去了战术指挥,无法掌握战局。他的三艘重巡洋舰遭到了集中的海上和空中袭击而沉没。随后,栗田下令北转整理队形。然而,那些幸免于栗田舰队袭击的美国军队护卫航空母舰仍然遭受了打击,其中一艘被“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击沉,另外两艘也受到了重创。
最终,栗田的舰队改变航向,驶向莱特湾。之后,栗田再次北转撤退。他意识到美军支援舰队正向他包围过来,再加上前面他将护卫航空母舰误认为是美国的航空母舰舰队,故他认为战斗时间越长,遭受强大的美国空袭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他选择向北撤退,然后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向西航行。美国的美国第三舰队随后派出舰载机对栗田舰队的掉队舰只进行了袭击。在这次袭击中,日本轻巡洋舰“能代”号被击沉,重巡洋舰“熊野”号受到重创。而栗田部队横渡锡布延海,于26日早上通过塔布拉斯海峡,转向南航进。之后,日美双方的距离逐渐拉开,莱特湾战役就此结束。在整场战斗中,栗田的舰队原本是由五艘战列舰组成的,但当他回到日本时,只有大和号战列舰仍然具备作战能力。
结果
莱特湾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海战。双方在这场战争中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美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场海战,美国损失了3艘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护卫舰1艘和100多架飞机,伤亡3000多人;而日本丢失了莱特岛及周边岛屿,导致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输送资源被完全切断,为日本的军事行动带来严重的影响。此外,美国海军消灭了日本的大部分海军力量,包括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7艘潜艇,以及500多架飞机,伤亡约一万人,使得日本完全失去了菲律宾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制海制空权,无法与美国海军竞争,美国的海上优势更加巩固。
影响
莱特湾海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场战役中,美国海军成功击败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将日本海军的石油供给线切断,日本的海军、陆军和航空力量几乎全都被摧毁,给了日本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此战使得日本海军的实力急剧下降,并且日军战略防御的内防御圈体系也被突破,而美国军队赢得了西太平洋的战略控制权,形成了对日本本土的包围态势。这次战役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战役打下了基础。莱特湾海战后,日本军方认识到“神风”特攻战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敌方带来困扰和伤害,因此开始大量使用这种战术。这种战法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期成为日本军方的一项重要战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各个战场。
评价
法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专家亨利·米歇尔以及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森认为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海军战役之一。亨利·米歇尔认为,在这场战役中,美国海军中将哈尔西的航空母舰击败了日本海军中将小泽的舰队,小泽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尽管日本原计划中的主角栗田海军中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这场战役使日本舰队再次暴露了无力的一面。最终,莱特湾海战给予了美国人一种复仇的满足感,并使日本舰队失去了战斗力。
《北京人防》杂志认为莱特湾海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还是一场混乱的海上交战,缺乏明确的战术计划和组织,因此并没有太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印度学者拉贾·梅农对莱特湾海战的评价是,虽然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之一,但是它仅对收复菲律宾的战役成功或失败产生影响,而并非对整个二战的胜负产生影响。如果海战失败,莱特湾登陆也因此失败,收复菲律宾的行动不过是推迟而已。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莱特湾海战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仅仅是在战役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海战。
在莱特湾海战中,哈尔西的冒进行为备受争议。切斯特·尼米兹对哈尔西的行为持支持态度,认为他的主要任务是消灭敌军舰队主力,而并不认为哈尔西是故意扔下滩头阵地。然而,尼米兹的儿子认为哈尔西的命令是错误的,因为这相当于放弃滩头阵地,去寻找日军舰队主力决战。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战况分析组组长在正式作战报告中批评了哈尔西的冒进和战术失误,认为他加快了菲律宾战争的进程。然而,一些历史学家也认为哈尔西的建议提前了进攻菲律宾的时间,具有远见卓识,对加快了战争进程做出了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教授黄培荣和博士丁振国对哈尔西的行为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哈尔西冒着登陆编队被全歼的风险,指挥舰队全部北上追击小泽编队,这是一个失误的决策。然而,他们也指出,由于日军中路编队指挥官栗田的主观判断错误,没有进攻莱特湾,使得美国军队得以无险胜利。但从指挥决策层面来看,哈尔西的行为并不理智。
参考资料
Battle of Leyte Gulf.大英百科全书.2023-07-19
太平洋战争回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1).新浪网.2024-08-28
二战太平洋:莱特湾海战.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