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玛戈王后

玛戈王后

玛格丽特·德·瓦卢瓦(法文:Marguerite de Valois,1553年5月14日—1615年3月27日),法国人,法国瓦卢瓦王朝公主、纳瓦拉王国王国王后、法国波旁王朝王后。

1553年5月14日,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出生于法国王室。她的父亲是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国王亨利二世(法文:Henri II ),母亲作为亨利二世的王后,是来自于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德·梅第奇(法文:Catherine de Médicis),在亨利二世去世后被称为凯瑟琳王太后。玛格丽特的哥哥弗朗索瓦二世(法文:François II)、查理九世(法文:Charles IX)、亨利三世(法文:Henri III)依次登上王位。

1572年8月18日,玛格丽特与新教胡格诺派的领袖亨利·德·纳瓦拉(法文:Henri de Navarr)结婚。婚礼五天后,天主教对新教胡格诺派发起大屠杀,即圣巴托洛缪大屠杀。此后玛格丽特和丈夫被半软禁在法国宫廷。1579年,玛格丽特离开巴黎到丈夫身边,后经常来往于法国宫廷与纳瓦拉国王之间。1585年3月,她在阿让发动政变,1586年被囚于松城堡,此后18年间一直居住在此。1593年亨利四世加冕,她成为法国王后。1599年,玛戈王后与亨利四世的婚姻被宗教法庭宣布无效。1605年,玛格丽特返回巴黎。1615年3月27日,玛格丽特病逝于法国巴黎。

英国历史学家亨利·怀特评价玛格丽特:瓦卢瓦的玛格丽特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优雅和威严,她在舞蹈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她边弹诗琴边唱歌也很有品位。然而,这幅迷人的图画却有一个可怕的反面形象。瓦卢瓦的玛格丽特不诚实、虚荣、奢侈,希望通过虔诚恪守宗教戒律来弥补自己日常生活中犯下的错误。不过,公正地说,对瓦卢瓦的玛格丽特而言,这些缺点并不是她自己特有的,也不是16世纪才有的。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553年5月14日,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在法国王室出生,是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公主。她的父亲是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国王亨利二世(法文:Henri II ),母亲是来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德·梅第奇(法文:Catherine de Médicis),亨利二世的王后,亨利二世死后成为凯瑟琳王太后。

1559年7月10日,玛格丽特的父亲亨利二世驾崩,她的哥哥弗朗索瓦二世继位。玛格丽特的母亲凯瑟琳成为王太后,开始深度参与到法国的政治中。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驾崩,玛格丽特的另外一个哥哥,年仅10岁的查理九世继任。美第奇王太后的统治正式开始。玛格丽特和两个姐姐-——伊丽莎白·德·瓦卢瓦(法文:Élisabeth de Valois)和法兰西的克洛德(法文:Claude of France)在圣日耳曼昂莱城堡度过童年,凯瑟琳的得力助手索弗男爵夫人夏洛特·德·维埃纳照顾姐妹几人长大。

政治联姻

玛格丽特的姐姐伊丽莎白·德·瓦卢瓦(法文:Élisabeth de Valois)于1559年嫁给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法文:Philippe II)。凯瑟琳王太后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将玛格丽特嫁给西班牙王位的铁定继承人卡洛斯(法文:Don Carlos),以此与西班牙王室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但是这一提议被腓力二世拒绝。1568年10月3日,西班牙王后伊丽莎白··瓦卢瓦逝,凯瑟琳王太后提出希望将玛格丽特作为续弦嫁给腓力二世。这一提议提议遭到腓力二世拒绝,腓力二世甚至阻止凯瑟琳的第二个女婿人选,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法文:Sébastien)迎娶玛格丽特。

1570年,十七岁的玛格丽特与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法文:Henri de Lorraine)交往密切,产生感情。这件事被玛格丽特的哥哥亨利·亚历山大(后来的亨利三世)揭发到母亲凯瑟琳和哥哥查理九世面前。凯瑟琳王太后将儿女的婚姻视为政治手段,不能容忍女儿的私情。查理九世十分愤怒地殴打了玛格丽特,并命人去杀死亨利一世·德·洛林。为了保住性命,亨利一世·德·洛林迅速与他人成婚。

这一时期,法国国内天主教与新教的冲突越来越激化。为了弥合天主教与新教之间越来越大的裂痕,笼络新教派,稳定政治局面,同时获得更多的权力,凯瑟琳王太后最终为玛格丽特选择了纳瓦拉王国的王位继承人,新教胡格诺派的领袖亨利·德·纳瓦拉(法文:Henri de Navarr)作为她的丈夫。经过凯瑟琳王太后、查理九世与当时亨利的母亲,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法文:Jeanne III)艰难而漫长的谈判,1572年4月11日,亨利·德·纳瓦拉和玛格丽特·德·瓦卢瓦的婚约被签署。二人的婚礼原本计划于6月10日举行,但是由于罗马教皇格列高利(法文:Pope Gregory XIII)的反对而不授予婚姻特许状的行为,以及胡安娜三世于5月6日的去世,婚礼被推迟到8月18日举行。

屠杀惨案

1572年7月8日,新任纳瓦拉国王亨利·德·波旁进入巴黎。8月17日,隆重的订婚仪式在卢浮宫举行。18日,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和亨利·德·波旁的婚礼正式举行。庆祝活动持续了很多天,天主教派教徒和胡格诺派教徒都参与到其中。但是由于此时查理九世与胡格诺派的领袖加尔帕斯二世·德·科利尼(法文:Gaspard II de Coligny)关系紧密,凯瑟琳认为加尔帕斯二世·德·科利尼挑拨他与儿子查理九世的关系。于是凯瑟琳和亨利·亚历山大策划了22日对加尔帕斯二世·德·科利尼的暗杀。这一行为激化了天主教派和胡格诺派之间的矛盾。23日,凯瑟琳和心腹在杜伊勒里宫策划了对胡格诺派首领的清剿,并且强迫查理九世同意这一计划。而玛格丽特对此毫不知情。天主教徒同样不信任她,因为她嫁给了亨利·德·波旁。而胡格诺派同样怀疑她,因为她是天主教徒。此时玛格丽特的姐姐克洛德(法文:Claude of France)陪伴着她,面对母亲凯瑟琳要求玛格丽特回到自己房间使一切看起来如常的要求,克洛德请求不要让妹妹离开自己的身边。但是拗不过凯瑟琳,玛格丽特最终回到自己的房间。此时亨利·德·波旁的公寓里挤满了胡格诺派的人,正在商讨天一亮就去见查理九世,要求处死加尔帕斯二世·德·科利尼事件的暗杀者。

24日凌晨,天主教派对于胡格诺派的行动开始,一场天主教对新教的大屠杀发生了。这就是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亨利·德·波旁和同行的胡格诺派教徒离开公寓,走下楼梯就被逮捕。而此时玛格丽特在房间内睡着了。不久后,一个受伤的胡格诺派教徒闯进玛格丽特的房间寻求庇护。此时她才得知发生了什么事。玛格丽特来到克洛德的房间,见到另外两个与亨利·德·波旁关系密切的胡格诺派教徒向她求救。玛格丽特向凯瑟琳和查理九世请求,保护了他们。

大屠杀发生后约一个月,亨利·德·波旁宣布投降,放弃新教,皈依天主教。罗马教皇格列高利接受了他们的皈依,并授予了他与玛格丽特的结婚特许状。此后玛格丽特就和亨利·德·波旁一起被关在法兰西宫廷内。1573年,法国贵族们成立了由比较温和的新教徒和旧教徒组成的政治同盟:Les Malcontents (法语:不满分子),玛格丽特与弟弟弗朗索瓦·德·弗朗斯(法文:François de Valois)是其中积极分子。弗朗索瓦·德·弗朗斯是新教徒,玛格丽特和他的关系很好,两人常常团结起来一起反抗兄长。1574年,法国发生政治密谋。亨利·德·波旁、弗朗索瓦·德·弗朗斯等人遭到法官审讯。玛格丽特为丈夫写下一份辩护证词,这份辩护证词使审讯发生了极大转折,洗清了亨利·德·波旁和弗朗索瓦·德·弗朗斯的罪责。1574年5月30日,玛格丽特和亨利·德·波旁参与了查理九世临终前的仪式。查理九世死后,他的弟弟亨利·亚历山大放弃波兰国王的王位,回到法国继承王位,成为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纳瓦拉王后

巴黎被限制活动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玛格丽特与情人的幽会被亨利三世向凯瑟琳王太后揭发,以及亨利三世诬陷玛格丽特与侍女有私情、破坏玛格丽特的夫妻关系等事件,玛格丽特与哥哥亨利三世的关系不断恶化,矛盾冲突频发。尽管凯瑟琳王太后居中调和,也只是尽可能的维持了兄妹现在的关系,没能使他们和好。1575年9月15日,弗朗索瓦·德·弗朗斯逃出巴黎,到达德勒。

1576年2月,亨利·德·波旁以捕猎为借口离开巴黎,前往旺多姆,重新开始领导新教。亨利三世指责玛格丽特·德·那瓦尔支持了亨利·德·波旁的出逃行动,并将她监禁起来。凯瑟琳王太后以如果不释放玛格丽特,弗朗索瓦·德·弗朗斯不会同意商谈为由,说服亨利三世释放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陪同凯瑟琳王太后到桑斯与弗朗索瓦·德·弗朗斯进行谈判。双方的关系得到短暂的修复,弗朗索瓦·德·弗朗斯受封安茹公爵,回到巴黎。

1577年5月,弗朗索瓦·德·弗朗斯摆脱姐姐玛格丽特借到斯帕疗养的机会,打听贵族们的想法。玛格丽特听到了对西班牙通知的抱怨并结识了一些大领主。但是在1578年2月,弗朗索瓦·德·弗朗斯与亨利三世的关系再度恶化,弗朗索瓦·德·弗朗斯被禁止离开卢浮宫。弗朗索瓦·德·弗朗斯于是从玛格丽特居所的窗口再次出逃。在此期间,玛格丽特一直在试图拉近丈夫亨利·德·波旁与弟弟弗朗索瓦·德·弗朗斯之间的关系。

同年6月下旬,玛格丽特和凯瑟琳王太后去寻找弗朗索瓦·德·弗朗斯,为阻止他进行战争做最后的努力。1579年初,亨利·德·波旁要求亨利三世释放自从他逃跑以来一直被作为人质关押的妻子玛格丽特。凯瑟琳王太后和玛格丽特一起到达拉雷奥尔,和亨利·德·波旁进行和谈。玛格丽特留在了亨利·德·波旁身边,凯瑟琳王太后委托她督促条约《内拉克赦令》的施行。

1580年4月,新教教徒与天主教教徒的战争再次爆发。尽管玛格丽特尽力调和双方的关系,但是她左右不了任何一方的行为。1581年,凯瑟琳王太后再次寄希望于玛格丽特能够将亨利·德·波旁吸引到宫廷去。但是玛格丽特和亨利·德·波旁之间的关系已经很糟糕了。亨利·德·波旁甚至要求玛格丽特去照顾自己情人的生产。次年2月26日,玛格丽特和亨利·德·波旁离开南方,与凯瑟琳王太后到一个新教城镇麦克桑相见。

玛格丽特在南方的这段时期,她和亨利·德·波旁都有着各自的情人,夫妻关系也更加恶化。因此玛格丽特于1582年重新回到法兰西王国宫廷。亨利三世试图使兄妹关系稍有改善,但玛格丽特没有接受亨利三世的示好。于是亨利三世以玛格丽特品行不端为借口,命令她离开王宫,回到亨利·德·波旁身边。亨利三世还派人搜查玛格丽特,并且传出了一些玛格丽特的谣言。

最后岁月

玛格丽特回到南方后,她与亨利·德·波旁的关系越发冷淡。1585年3月,玛格丽特被丈夫情妇的顶撞激怒,认为内拉克已不再安全,于是她躲到自己的封地阿让避难。她在那里召集起军队,发动政变,固守城堡。9月25日,阿让被马提尼翁元帅攻占,玛格丽特被赶出阿让。凯瑟琳王太后让玛格丽特到伊波斯城堡去居住,也可能是囚禁。但玛格丽特拒绝了,她在欧里亚克区的卡拉隐居了一年多。1586年10月,玛格丽特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她打算前往伊波斯城堡。中途她被得到亨利三世授意的地方长官卡尼亚克侯爵抓捕,软禁在乌松(法文:Usson)城堡中。在兄长亨利三世和丈夫亨利·德·波旁的同意下,她得到了一笔数目不少的养老金,此后18年间一直被软禁在乌松城堡。乌松城堡成了她躲避政治风暴的地方。她在这里举行沙龙,与当时有名的艺术家等来往。在这里,她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

1593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1594年2月27日,亨利·德·波旁加冕为法国国王,即为亨利四世。由于玛格丽特与其仍保留着婚姻关系,所以成为法国王后。1599年,经过漫长的谈判,教皇宣布玛格丽特与亨利四世的婚姻无效,但保留了她原有的头衔。

1605年,玛格丽特回到巴黎宫廷。1615年3月27日,玛格丽特因病在巴黎去世,享年61岁。

人物评价

英国历史学家亨利·怀特评价玛格丽特:瓦卢瓦的玛格丽特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优雅和威严,她在舞蹈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她边弹诗琴边唱歌也很有品位。然而,这幅迷人的图画却有一个可怕的反面形象。瓦卢瓦的玛格丽特不诚实、虚荣、奢侈,希望通过虔诚恪守宗教戒律来弥补自己日常生活中犯下的错误。不过,公正地说,对瓦卢瓦的玛格丽特而言,这些缺点并不是她自己特有的,也不是16世纪才有的。

作家亚历山大·仲马描写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的美貌依然无可匹敌。她生着黑色的秀发,光泽的皮肤,肉感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红润的小嘴,雅致的颈脖,柔软丰满的身躯,紧裹在高跟缎子鞋里的一双孩子的脚。法兰西人为自己的国土上开放出如此艳丽的花朵而骄傲。来到法国的外国人,只要见她一眼,就会为她的美貌而着迷,若能同她交谈一次,就会对她的才学惊叹不已。因为玛格丽特不但最美,而且也最有才华。一个曾经同她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交谈过一小时的意大利学者兴奋地说:‘如果来到法国宫廷而没有见到玛格丽特,那就等于既没有见到法国,也没有见到宫廷。’”

圣 ·比伍对玛格丽特的评论:30岁之前美丽的玛格丽特王后是快乐的、名副其实的引领宫廷时尚先锋,之后却成了冒险女王,厄运不断,直到被囚禁于乌松城堡。尽管她聪明、智慧、才学突出、谈吐优雅、杰出优秀,然而玛格丽特不是成功的政治家。

玛丽·德·美地奇摄政时期的国务大臣蓬查特兰(Pontchartrain)伯爵对玛格丽特的评价:3月27日,瓦卢瓦王室的末裔玛格丽特王后在巴黎逝世;这位公主仁慈善良,一心为国家福祉着想,而她唯一的敌人却是这个国家。

人物轶事

爱好文学艺术

据说玛格丽特1576年被半监禁在卢浮宫时开始喜欢阅读,她认为从中找到了缓解自己无法继续笃信宗教的痛苦的方法。玛格丽特·德·瓦卢瓦阅读哲学、历史和科学书籍,思考一些与精神哲学相关的主题,“阅读着来自大自然的这本美丽又渊博的大书”,并从中发现了许多可以追溯到造物主的奇迹,因为“万物生灵将这种认知排成了一个阶梯,其中雅威是最后也是最高的一阶。它们陶醉并仰慕这种神奇的光明和无法理解的伟大,围绕着他,追随着他。一切都从上帝而来,最终再回到上帝那里,这是所有事物的准则和归宿。”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在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最初的观点。在乌宋城堡被软禁的那段时间里,她把监狱变成沙龙,招待一些诗人、艺术家、学者、情人。黎塞留推崇她的文体,米歇尔·德·蒙田把自己的文章献给她,布道家赞扬她的仁慈。玛格丽特还在被囚禁在乌松城堡的岁月里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这在当时的宫廷女性中是不多见的。这本回忆录在她去世后的1658年发表。回忆录中记录了她的哥哥、情人们的一些故事,也对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发生前后的事件有所记载。

引领宫廷风尚

玛格丽特带领宫廷贵妇们从以前的粗俗、邀遏、缺乏教养礼貌转而成为优雅、高贵、讲究、华丽、文明的代表。宫廷女士们都跟随玛格丽特的样式进行模仿。包括头饰、衣服、言行举止等,从头饰、服装、底鞋包括走路姿态、说话方式等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向模板看齐行事。为了举办宫廷宴会,招待来使,玛格丽特奢华地使用金银珠宝,引进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时髦风俗,大肆摆阔,修建新式园林花园城堡,资助文人学者创作,吸取新式音乐舞蹈等等。凯瑟琳王太后和后来亨利四世的新王后同样如此,她们共同引领了法国贵族的奢华品的发展。玛格丽特促进了贵族社会风气从粗野逐渐转向典雅,大大推动了宫廷贵族礼仪日渐文雅化的发展倾向。

人物争议

玛格丽特是一个存在很多争议的人物。她出生于瓦卢瓦王室,信奉天主教,但是嫁给了信奉新教的纳瓦尔国王,与兄长亨利三世和丈夫亨利四世的关系都并不和睦。她一生也就处在这两者的斗争拉扯中。关于她自身也存在一些争议。一方面,她个性锐利张扬,追逐个人欲望——包括试图发动政变、生活奢靡、情人众多等。她不符合当时时代对于女性的要求,反叛父权制和夫权。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是,有一种说法认为,1580年再次爆发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战争与玛格丽特有关。这些就是玛格丽特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她也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在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中,玛格丽特保护了不少新教派人。她也努力弥合过天主教与新教的裂痕,并且和她的母亲一起阻止过两者间的战争。她还为法国的艺术、文学、哲学、贵族礼仪与时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与亨利四世离婚后,她作为最后的瓦卢瓦王室成员,与波旁王室保持的良好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政权平稳过渡。

相关人物

艺术形象

文学艺术形象

大仲马的小说《玛尔戈王后》。小说基于史实,加入了虚构内容。大仲马通过描写玛格丽特与亨利·德·波旁的婚礼以及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前后发生的事件,引出法兰西宫廷的内部争斗和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冲突。两条线索交织,场面惊心动魄,情节紧张曲折。小说后来也被拍成了电影。

影视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玛尔戈王后.豆瓣读书.2023-08-13

玛戈皇后 Королева Марго.豆瓣电影.2023-07-27

玛戈王后 (豆瓣).豆瓣电影.2023-07-27

玛尔戈王后 (豆瓣).豆瓣电影.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