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连卖布

张连卖布

《张连卖布》是黄河中游地区流行的眉户剧的代表作,是基于民间戒赌教育的目的而创作,反映民俗的传统“三小戏”中的小丑戏。现由临猗县眉户剧团保留创编,是戏曲名家张新尚杨荣荣代表作,曾被秦腔、蒲剧、河北梆子、京剧以及众多地方小剧种搬演,在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等广大地域普遍流行。

《张连卖布》主要讲述了张连将卖布所得赌博输光,被妻子四姐娃质问后,一一进行诡辩的故事,构思了一场由张连和四姐娃进行的家庭诘问与答对,并且以丑角张连的荒谬诡辩形成演出时的兴趣触发与审美吸引,不仅表现了戒赌的主题,让观众感受民间生存的荒唐与艰辛,而且用民间说唱的形式绘制出关中的风俗场景,及经济、社会、信仰、游艺的方方面面。1957年,马应超曾以演唱此剧参加山西戏曲会演获得二等奖

创作背景

眉户的剧目以反映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劳动、爱情、婚姻等内容为主。清朝时期,陕西省地区赌博之风盛行,因此戒赌之意自然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许多的戒赌歌、戒赌诗、戒赌文,还有各级政府禁赌的命令与通告等等。通过小戏的形式表达戒赌主题,因为有故事,有表演,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因此基于民间戒赌教育的目的,创作出了《张连卖布》。

《张连卖布》的原创者和祖本已经无法查证,但相关史料证明它至少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就由民间戏班,在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大荔县蒲城县以及邻近的山西省晋南一带盛演,成为眉户剧最典型的早期剧目。《张连卖布》作为一个特殊的自由唱本,任由所有喜欢它的演员与观众延伸创造,并在延伸创造中放大着传播效应。

剧情介绍

张连原本家底殷实,却因赌博将家业输尽。一日,张连妻子四姐娃织下数丈布,由张连带到集市卖了些钱,却又被张连赌博全部输掉。张连回到家中,面对妻子的诘问,是油嘴滑舌,连连否认,就是不肯承认错误。面对丈夫的百般无赖,四姐娃万般无奈,心生自尽的念头。幸亏被邻居王妈撞见,将其及时救下。面对妻子要寻短见的现实,再加上王妈的劝告,张连逐渐认识到赌海无涯,心生悔悟,决心痛改前非,夫妻两人也最终是重归于好。

角色介绍

以上资料来源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张连卖布》有着明确主题,就是宣传戒赌。清代出现了一股赌博之风,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连卖布》的创作者选择通过小戏的形式表达戒赌主题。小戏有故事,有表演,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这出剧目之所以具有传播力、影响力,成为小戏经典,是因为其为民间提供一个调笑逗乐的剧目的同时,还传达着文化内涵。首先,《张连卖布》的创作动机是针对赌博的危害,明确地张扬戒赌主题,并试图以生动活泼的小戏形式向民间进行戒赌教育。并且《张连卖布》这出小戏还不仅通过张连与妻子之间的诘对,展现出了戒赌的主题,而且超越了这一的主题的范畴,让观众感受到了民间生存的荒唐与艰辛,从而引起更广泛的感受与启悟。其次,原作者与传唱者原本编撰张连诡辩的瑞安鼓词,本意是要说明这个赌徒的颠倒黑白,荒谬与无端,但却因为在其间融进了民俗叙说,不仅使其诡辩的更加精彩,而且因为其中包含的民俗内容,使其文化内涵远远超越于一般小戏。

人物塑造

张连作为一个赌徒,变卖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并找些荒谬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是一个舞台上的丑角,更是一个人生丑角。作者通过这样的核心情节,以及一系列合乎小戏与剧种特点的手法,把这个丑角塑造成为民间公认的赌徒典型。

作为张连“对立面”的妻子四姐娃,在剧中的表现也有一个过程:从担心到气愤,再到最终的以死相劝。四姐娃从一开始的忍受到最终的忍无可忍的过程,也反衬了张连的赌徒形象,一正一反地向人们表达着赌博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破坏。

艺术价值

《张连卖布》是丑角表演代表剧目,唱做并重。语言幽默活泼,表演诙谐风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该剧目不仅通过诙谐的表演展现了戒赌的主题,让观众感受民间生存的荒唐与艰辛,而且超越了这一明确而单纯的主题,融进了民俗叙说,用民间说唱的形式绘制的关中地区的风俗场景,经济、社会、信仰、游艺的方方面面。

为了使张连的诡辩更加充分,也为了使观众能在连贯的演唱中被吸引,张连在以唱叙说的时候,内容涉及到了民间演戏习俗、节日习俗、祭神习俗、礼仪习俗等等方面。如提及赌场里赌博的过程、过节时的农村活动、娘娘庙里求神赐子的虔诚、夫妻打架后岳母的兴师问罪、览华山的过程、逛五泉山庙会等等,都为了解清末民国期间陇中地区的民间风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而且,这部作品还在时间推移与空间流播中,融合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内容。在目前所看到的各种唱本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晚清时期晋陕之间的农村生活气息:女子在家纺线织布,男子出外劳作,有时人们也会去看戏,逛庙会,走亲戚,游华山等等。华阴迷胡本,保留着浓郁的风俗气息。李卜本在这些的基础上,同样还有“银子钱”“丫头小子”“放巡抚坐总督布政按察”“当殿上领圣旨中堂悬挂”一类的语词。不同的是,传唱者随时应变,加进了“民国登极没有王”“盒子炮”“鸦片烟”“机关开花”“西安省里陆军反”“张伯英”“马耀群”一类的辛亥革命以后才有的历史事件与人名、物名。由杨鹏远所搜集的山西省河津市紫家乡庄头村民间艺人杨新忠 (65 岁) 所唱的《张连卖布》,更具有随时随地演变的特点。

作品影响

行业影响

眉户剧《张连卖布》曾被秦腔、蒲剧、河北梆子、京剧以及众多地方小剧种搬演。由陕西省传入定西市甘肃省中部)地区后,创作者及表演者融入了当地民俗文化因子,发展成为陇中小戏的代表作品。传播到晋西北一带之后,晋西北的二人台截取了眉户《张连卖布》的最后一段,改编为《卖布》,全剧仅 46 句。青海省越弦《张连卖布》也是随着陕西曲子一起传入的。

衍生作品

上世纪 80 年代,商洛市剧作家李必尚为《张连卖布》创作续集,即《张连赎妻》,讲述了张连的孙子“碎张连”继承爷爷与父亲的赌业,又输了老婆和家产,气跑了妻子,成为光棍。改革开放以后,他改邪归正,种植天麻发了家,又因为儿女亲事,意外地遇到了出走三十六年的妻子,两人重归于好,证明着《张连卖布》在当代民间持续不断的传播力。2006年10月,大秦正声工作室投拍眉户电视艺术片《张连赎妻》,戏曲名家张新尚焦瑞霞亲自整理并主演。

作品地位

1920 年前后,晋西南眉户戏的发展进入繁盛期,此时职业班社数量与各行当名角都在快速增长,剧目数量多达两百多部,作为陕西省眉户戏中反映民俗的传统“三小戏”中的小丑戏,《张连卖布》一直都是重要出演剧目。

作品评价

《张连卖布》戏里好几个段子,当地老百姓都会传唱。一个戏能超越时空在如此广泛的群体受到追赏,在戏曲史上是少见的。如果说《张连卖布》是眉户戏的经典剧目,不会有什么争议。——《山西文学》副主编毕星星

一本小戏《张连卖布》,在丑与旦的诘对叙述中,融会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使我们不再能用一个“小”字来评论它。 同时由于《张连卖布》是演员两人的对唱中述说他们所曾经历或所未曾经历的故事,因而它既有表现上的特长,也有表现上的局限。——厦门工学院副校长、全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苏涵

参考资料

山西民间小戏之眉户.山西戏剧网.2023-07-30

陕西表演艺术家张新尚逝世 曾唱红《十二把镰刀》.环球社会.2023-08-02

..2023-11-09

青海越弦.腾讯网.2023-08-02

张新尚 焦瑞霞20年后再演夫妻.搜狐新闻.2023-07-27

赠秦腔名家焦瑞霞.戏曲文化网.2023-08-02

小戏不小有大功.山西日报数字报.2023-07-30

毕星星.豆瓣读书.2023-07-30

厦门工学院校长.厦门工学院.2023-07-30